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对5种臂尾轮虫后代存活率和混交雌体率及种群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殷旭旺 牛翠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2-347,共6页
关键词 轮虫 PH 幼体存活 幼体雌体 种群内禀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树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方式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蔡超 刘春辉 +1 位作者 叶发和 郭桂芬 《现代园艺》 2018年第12期7-7,共1页
红豆树属于国家保护珍稀树种,随着近年来的环境恶化以及过度开发,野生红豆树近于灭绝。而杉木也由于过度种植导致土壤地力枯竭,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很多国家和地区林业专家的头等大事,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我国的一些做法取得了... 红豆树属于国家保护珍稀树种,随着近年来的环境恶化以及过度开发,野生红豆树近于灭绝。而杉木也由于过度种植导致土壤地力枯竭,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很多国家和地区林业专家的头等大事,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我国的一些做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有充分的证据显示,通过混杂种植办法培育红豆树,被相关部门和林业专家认定是一种非常可取的造林方法。本文结合试验林的具体情况,探讨了红豆树与杉木混杂种植的最佳配置率,对提高红豆树成活率和成材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杉木 混交率 造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林 刘昌利 +1 位作者 韦传宝 夏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632-7638,共7页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动物,运用3d种群增长和4d休眠卵产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31.25、62.5、125、250、500、1000μg/L和2000μg/L)和溴氰菊酯(15.63、31.25、62.5、125、250μg/L和500μg/L)...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动物,运用3d种群增长和4d休眠卵产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31.25、62.5、125、250、500、1000μg/L和2000μg/L)和溴氰菊酯(15.63、31.25、62.5、125、250μg/L和500μg/L)对轮虫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氯氰菊酯浓度对轮虫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OF/NOF值和MF/AF值、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均<0.001),但对轮虫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的影响(P>0.05);溴氰菊酯浓度对轮虫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MF/AF值、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均<0.05),但对轮虫种群中的OF/NOF值和混交雌体受精率均无显著的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1.25—125μg/L的氯氰菊酯和除31.25μg/L外所有浓度的溴氰菊酯都显著升高了轮虫的种群增长率,而1000μg/L和2000μg/L的氯氰菊酯却显著降低了轮虫的种群增长率;500μg/L的氯氰菊酯使轮虫种群中的带卵雌体数/不带卵雌体数显著升高,而各浓度的溴氰菊酯对其无显著影响;62.5μg/L和125μg/L的氯氰菊酯显著升高了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而15.63μg/L的溴氰菊酯却显著降低了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62.5—250μg/L的氯氰菊酯显著升高了轮虫混交率,而500—2000μg/L的氯氰菊酯以及15.63、31.25、250μg/L和500μg/L的溴氰菊酯却均显著降低了轮虫混交率;62.5μg/L和125μg/L的氯氰菊酯以及15.63μg/L和125μg/L的溴氰菊酯均显著升高了轮虫的休眠卵产量。包括空白对照组在内,所有测试液内的轮虫混交雌体受精率均为零。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氯氰菊酯浓度与轮虫的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及轮虫混交率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种群增长 混交率 拟除虫菊酯类 氯氰菊酯 溴氰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与林分抗虫性的评判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孟楼 王鸿哲 张学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5-68,共4页
 针对用林分多样性指标难以对林分抗虫能力作出评价的问题,论述了应用多样性测度阈值和林分虫害强度确定混交林混交率,并根据特定林分的混交率判定其对特定害虫抗性强弱的原理,并阐述了应用多样性阈值评判林分抗虫性的可行性及其影响...  针对用林分多样性指标难以对林分抗虫能力作出评价的问题,论述了应用多样性测度阈值和林分虫害强度确定混交林混交率,并根据特定林分的混交率判定其对特定害虫抗性强弱的原理,并阐述了应用多样性阈值评判林分抗虫性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林分抗虫性 多样性测度阈值 混交率 评判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对萼花臂尾轮虫毒性及生活史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陆正和 赵宝坤 杨家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828-6835,共8页
应用生态毒理学研究方法,研究了双酚A(BPA)对萼花臂尾轮虫毒性及生活史影响。结果表明:BPA对萼花臂尾轮虫24h急性毒性LC50为13.76 mg/L,95%置信限为10.97—17.10 mg/L。生活史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25—4.0 mg/L的BPA对轮虫胚胎发育... 应用生态毒理学研究方法,研究了双酚A(BPA)对萼花臂尾轮虫毒性及生活史影响。结果表明:BPA对萼花臂尾轮虫24h急性毒性LC50为13.76 mg/L,95%置信限为10.97—17.10 mg/L。生活史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25—4.0 mg/L的BPA对轮虫胚胎发育历时影响不显著;2.0—4.0 mg/L的BPA显著延迟了轮虫幼体发育时间;当BPA为0.5 mg/L时,轮虫净生殖率(R0)显著上升,但BPA浓度为2.0和4.0 mg/L时R0显著降低;4.0 mg/L的BPA显著缩短世代时间(T);BPA浓度为2.0、4.0 mg/L时,轮虫生命期望值(e0)显著下降;BPA浓度为1.0、2.0、4.0 mg/L时,轮虫内禀增长率(rm)显著下降;BPA浓度为0.5、1.0 mg/L时轮虫所产后代混交率(MR)显著增长。研究结果表明BPA对轮虫的生殖具有干扰作用,其中R0和MR受BPA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双酚A 环境激素 生活史参数 混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干扰物氰戊菊酯和有机锡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朱玮阁 郭瑞昕 杨家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605-3612,共8页
25℃,投喂密度为(2~3)×106cells/ml的蛋白核小球藻,采用单"克隆"培养的方法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进行慢性毒性实验,分别比较具有环境雌性和雄性激素效应的药物氰戊菊酯(Fenvalerate)和三丁基氯化锡(... 25℃,投喂密度为(2~3)×106cells/ml的蛋白核小球藻,采用单"克隆"培养的方法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进行慢性毒性实验,分别比较具有环境雌性和雄性激素效应的药物氰戊菊酯(Fenvalerate)和三丁基氯化锡(TBTC)对萼花臂尾轮虫亲代单次携卵量、总产卵量和后代数、以及亲代和F1代的混交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处理组,亲代单次携2和3个卵的频次在浓度达400μg/L时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亲代单次携1个卵的频次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浓度组总产卵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后代数也明显增高。氰戊菊酯在两个最低实验浓度(0.64μg/L和3.2μg/L)就会对亲代混交率和子一代混交率、MF/AF存在显著影响。TBTC处理组在浓度0.0016、0.008μg/L和1μg/L亲代单次携1个卵的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携3个和4个卵的频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亲代总产卵量和所产后代数在TBTC各处理组都显著低于对照组(0.0016μg/L除外)(p<0.05)。而子一代的混交率、MF/AF等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表明氰戊菊酯和TBTC对萼花臂尾轮虫的生殖具有明显的内分泌干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戊菊酯 三丁基氯化锡 萼花臂尾轮虫 单次携卵量 混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