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地区沙地多功能人工混交林营造与可持续经营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德东 安宇宁 +2 位作者 迟琳琳 曹宇 梁树军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53-58,共6页
通过调查辽宁章古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不同功能人工混交林,总结出沙地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模式与可持续经营技术,即:1)在半干旱地区沙地营造人工混交林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优良乡土树种。2)以辽西北沙地针阔叶树及灌木... 通过调查辽宁章古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不同功能人工混交林,总结出沙地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模式与可持续经营技术,即:1)在半干旱地区沙地营造人工混交林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优良乡土树种。2)以辽西北沙地针阔叶树及灌木造林为例,介绍了松树造林技术(2a生松裸根苗覆盖栽植技术、SAP松容器苗培育与造林技术、8~12a生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杨树秋季截干窄带宽距造林技术,灌木培土、截干保活技术与有关试验示范技术。3)系统推介了3种模式:(1)早期的固沙、生态混交模式(针针混交林、针阔混交林)。(2)现代的固沙、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流动、半流动沙地工程或生物围封+草方格+灌木+自然恢复生草、工程或生物围封+沙障+灌木+自然恢复生草2种生态治理模式与固定沙地绿伞等22种用材经济利用混交模式。(3)以樟子松为主的3种混交林模式:在大一间房实验区,于樟子松衰退病块状间伐林地上,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疏林灌草混交林;在三家子实验区,于生长健康的樟子松人工林内增加阔叶、经济树种,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生态经济型混交林,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在万亩林实验区,在樟子松大面积皆伐地上营造沙地第二代樟子松混交林。4)幼林抚育提倡集中在造林后3~5年进行,并采用林农间作等措施与以耕代抚的经营方式达到抚育幼林的目的。5)指出要实现沙地多功能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首先要兼顾到整个沙地生态体系,在宏观上采取统筹的经营措施,使营造的沙地人工混交林在时间空间上有合理的布局。其次,为确保整个人工混交体系持续稳定发挥防护功能,必须使每一片人工林发挥出较佳的效益。6)结合半干旱地区沙地的造林经营现状,分析了沙地人工混交林营造与经营存在的生态建设粗放、经济效益差、科技含量低、现有沙地植被保护不利、生态建设治理效果欠佳、生态建设多次反弹等问题,提出了提升生态建设与管理水平、强化科技示范支撑、实施生态移民等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沙地 人工混交林营造 可持续经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交林营造技术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连海 《农村科学实验》 2016年第10期42-42,共1页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遭受着更多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与自然,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越加紧张,甚至成了对立的存在。因此必须要找出当前状况下存在的问题,找出林业发展的问题所在,正确处理林...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遭受着更多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与自然,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越加紧张,甚至成了对立的存在。因此必须要找出当前状况下存在的问题,找出林业发展的问题所在,正确处理林业与经济的关系,林业的发展也必须要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混交林营造林的必要性和技术来分析,希望能够提高我国混交林的营造并且缓和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营造 技术分析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靖市混交林营造技术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6期112-115,217,共5页
以曲靖市为例,阐述了营造混交林在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有利于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林分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抗灾害能力强等方面的意义与优势,分析了营造混交林的造林目的、立地条件、树种特性、经营条件... 以曲靖市为例,阐述了营造混交林在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有利于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林分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抗灾害能力强等方面的意义与优势,分析了营造混交林的造林目的、立地条件、树种特性、经营条件等应用条件,总结了确定主要树种、选择混交树种、确定混交比例、选择混交方法、控制造林时间、抚育调控种间关系等混交林营造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曲靖市或者其它兄弟州市营造混交林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营造 应用条件 关键技术 曲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混交林的必要性和技术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章 《现代园艺》 2018年第2期43-43,共1页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注重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在过去一段时期,我国林业始终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而通过近几年不断地摸索与实践,营造混交林逐渐被造林工程普遍应用。基于此,文章主...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注重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在过去一段时期,我国林业始终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而通过近几年不断地摸索与实践,营造混交林逐渐被造林工程普遍应用。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了营造混交林的必要性,针对有关技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混交林 技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东地区林业病虫害及生态防治技术研究
5
作者 马金梅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32-34,共3页
海东地区林业资源丰富,但林业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文章围绕海东地区的主要林业病虫害,探讨了生物防治、昆虫行为调控、物理防治及农业方法与营造混交林等生态防治技术。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因子控制病虫害,环保高效。昆虫行为调控通过... 海东地区林业资源丰富,但林业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文章围绕海东地区的主要林业病虫害,探讨了生物防治、昆虫行为调控、物理防治及农业方法与营造混交林等生态防治技术。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因子控制病虫害,环保高效。昆虫行为调控通过干扰害虫行为降低其密度。物理技术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捕,对特定害虫效果显著。农业方法如合理密植、轮作、肥水管理,可增强林木抵抗力。营造混交林则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增强自然抵抗力。这些生态防治技术,能够为海东地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 生态防治 生物防治 灯光诱捕技术 营造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主伐方式对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生长影响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叶盛全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7期46-48,共3页
通过在杉木人工近熟林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分别对未主伐前及采取不同主伐方式后的红豆杉的胸径、树高及生长量进行了14年的生长监测,分析林下套种红豆杉的生长规律与主伐方式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间伐后套种红豆杉生长良好,主伐后红... 通过在杉木人工近熟林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分别对未主伐前及采取不同主伐方式后的红豆杉的胸径、树高及生长量进行了14年的生长监测,分析林下套种红豆杉的生长规律与主伐方式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间伐后套种红豆杉生长良好,主伐后红豆杉生长量明显高于未主伐前;不同主伐方式对红豆杉胸径的生长影响显著,皆伐方式比择伐方式的影响更为明显;不同主伐方式对红豆杉树高生长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营造 红豆杉 林下套种 生长量 主伐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干旱山区造林配置模式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凤玉 段润泉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7期43-44,共2页
1太行干旱山区造林配置模式1.1配置模式。以连翘作为主栽树种,配植常绿树和黄栌树,达到季季有景的太行山特色景观。依据太行山的地利条件及旅游业发展需求,激发土地所有者营造混交林的积极性,可在易于采摘及土层相对厚的地块营造连翘林。
关键词 主栽树种 栽培技术 配置模式 土地所有者 配植 常绿树 特色景观 营造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林补植落叶松技术
8
作者 韩翠君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8期62-62,共1页
1技术依据营造混交林是最好的造林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防火、防病虫害带来的巨大压力,而在一些成活率在40%~70%的油松林地引进落叶松,可以达到营造混交林的目的,同时还让原有的造林地整体利用率上升,虽然这种混交方式和株间混... 1技术依据营造混交林是最好的造林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防火、防病虫害带来的巨大压力,而在一些成活率在40%~70%的油松林地引进落叶松,可以达到营造混交林的目的,同时还让原有的造林地整体利用率上升,虽然这种混交方式和株间混交、带间混交不一样,但是也能称作混交林;这种补植技术需要在油松林栽植以后的第二年进行,同时油松与落叶松进行混交是比较成功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油松林 造林方式 混交方式 营造混交林 防病虫害 补植 第二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