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介入联合动静脉造瘘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演铃 蔡立春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4-15,共2页
对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采用血管介入联合动静脉造瘘治疗,手术均获成功。提出手术室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准确配合取栓、动静脉造瘘及血管介入治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介入治疗 静脉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D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莹 刘花艳 刘金阁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二聚体(D-D)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47例疑似PTS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清D-D水平检测。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二聚体(D-D)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47例疑似PTS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清D-D水平检测。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D-D单独及联合对PTS的评估价值。结果147例疑似PTS患者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102例;PTS患者的病变血管内径、血管内膜异常占比、瓣膜功能异常占比和血清D-D水平均高于非PTS患者(P<0.05),PTS患者的血流速度低于非PTS患者(P<0.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D-D单独及联合评估PTS与“金标准”的一致性高(Kappa=0.880、0.851、0.978,P<0.001);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D-D联合评估PTS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评估(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单独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D诊断PTS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对PTS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D-二聚体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消肿汤合解毒化瘀丸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宇宏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年第5期496-497,共2页
目的;观察化瘀消肿汤合解毒化瘀丸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迈之灵治疗),治疗组(采用化瘀消肿汤合解毒化瘀丸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 目的;观察化瘀消肿汤合解毒化瘀丸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迈之灵治疗),治疗组(采用化瘀消肿汤合解毒化瘀丸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消肿汤合解毒化瘀丸能消除水肿,增加静脉回流,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化瘀消肿汤 解毒化瘀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4
作者 殷敏毅 黄新天 +6 位作者 蒋米尔 刘晓兵 李维敏 黄英 陆信武 陆民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105例患者,共114条患肢,其中23条行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5条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105例患者,共114条患肢,其中23条行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5条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4条行髂静脉介入治疗,2条行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38条行曲张浅静脉剥脱术,部分联合交通静脉结扎和(或)溃疡清创植皮术,22条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术,部分联合溃疡清创植皮术,17条行单纯溃疡清创植皮术,3条行溃疡清创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术。结果:患肢症状明显缓解率57.0%,部分缓解率40.4%。6条患肢溃疡未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9年,7条患肢溃疡复发,4条患肢转流桥闭塞。结论:依据准确的血流状态评价、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堂海 郭明金 +3 位作者 张杰 逄晓军 战激光 秦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7期638-640,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2月对262例275条肢体PTS行局部麻醉下血管腔内微创介入治疗,选择股静脉或腘静脉作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行血管造影,根据造影...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2月对262例275条肢体PTS行局部麻醉下血管腔内微创介入治疗,选择股静脉或腘静脉作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行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对病变部位行血管腔内成形或血管成形联合支架置入术,其中经皮血管腔内成形74条肢体,血管成形联合支架置入201条肢体。结果 268条肢体(97.4%)闭塞血管完全开通,恢复正常的血液回流;7条肢体左髂总静脉段未能完全开通。240例(91.6%)253条肢体随访8~96个月,(48.3±20.2)月,其中完全缓解94条肢体(37.2%,94/253),明显缓解152条肢体(60.1%,152/253),轻度缓解7条肢体(2.8%,7/253)。结论血管腔内微创介入治疗PTS创伤小、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血管腔内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希全 葛世堂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6年1月我院对9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行介入治疗,俯卧位,以腘静脉为穿刺入路途径,建立工作导丝通道,然后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治疗。结果手术技术...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6年1月我院对9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行介入治疗,俯卧位,以腘静脉为穿刺入路途径,建立工作导丝通道,然后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治疗。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8.9%(90/91),狭窄或闭塞血管开通成功,血流恢复通畅;1例左髂静脉未开通成功,但侧支循环丰富足以代偿。90例治疗成功者随访6~30个月,(18.5±2.3)月,术后3、12、24个月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3.3%(84/90)、81.3%(61/75)、71.4%(20/28),无一例出现支架移位、溃疡复发。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技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确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武汤加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樊炜静 付常庚 +1 位作者 李鹏 杨宝钟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080-1081,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远期并发症,其主要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改变,严重者可导致静脉性溃疡。大约有20%~50%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两年内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其中伴静脉性溃疡的约5%~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远期并发症,其主要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改变,严重者可导致静脉性溃疡。大约有20%~50%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两年内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其中伴静脉性溃疡的约5%~1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上一大难题。目前,西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无针对性药物,仍以抗凝为主。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认识由来已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但部分现代医家仅从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法论治,收效甚微。本文运用温补脾肾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一例,效果明显,现将验案总结,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真武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股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微创治疗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金晖 梅统 +2 位作者 徐婷婷 唐涛 卢永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6期1102-1103,共2页
目的对髂-股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行介入后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对113例患者的117条肢体行血管腔内微创治疗,对比术前和术后6个月CEAP分极、相关临床症状评分,使用VEINEs—QoL/Sym调查问卷比较... 目的对髂-股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行介入后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对113例患者的117条肢体行血管腔内微创治疗,对比术前和术后6个月CEAP分极、相关临床症状评分,使用VEINEs—QoL/Sym调查问卷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介入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CEAP分级、相关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VEINES—QOLTZVEINES—Sym评分均较前改善(P〈0.05)。结论髂.股型PTs的血管腔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随访显示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介入治疗 术后生活质量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3期2472-2474,共3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确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2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常规二维超声、CDFI及数...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确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2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常规二维超声、CDFI及数字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二维超声、CDFI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诊断结果,对常规二维超声与CDFI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进行比较;以数字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二维超声、CDFI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的检出率。结果72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中,数字血管造影结果阳性者58例,阴性者14例;CDFI诊断阳性者56例,阴性者16例;常规二维超声诊断阳性者42例,阴性者30例。CDFI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93.10%(54/58)、91.67%(66/72)、75.00%(12/16)]均较常规二维超声[63.79%(37/58)、63.89%(46/72)、30.00%(9/30)]高,漏诊率[6.90%(4/58)]较常规二维超声[36.21%(21/58)]低(P<0.05)。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经数字血管造影检出80支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经常规二维超声检出61支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检出率为76.25%(61/80),经CDFI检出76支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检出率为95.00%(76/80),CDFI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的检出率高于常规二维超声(P<0.05)。结论采用CDFI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信息支持,有助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常规二维超声 灵敏度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浅识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歌今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5年第3期249-249,共1页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补阳还五汤 熏洗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萆薢消肿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吴冬冬 郭伟光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7期38-38,共1页
目的 :探讨使用萆薢消肿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围血管病科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 目的 :探讨使用萆薢消肿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围血管病科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治疗组患者使用萆薢消肿丸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脉络宁颗粒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萆薢消肿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萆薢消肿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血管腔内治疗
12
作者 赵堂海 秦少华 +6 位作者 曲丽媛 战激光 张杰 逄晓军 解远峰 田宗华 郝庭嘉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〇七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62例中275条肢体PTS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局部麻醉下的血...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〇七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62例中275条肢体PTS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局部麻醉下的血管腔内微创介入治疗。其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74条肢体;血管成形联合支架置入201条肢体,并对其疗效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成功268条肢体(97.5%),闭塞血管完全开通,恢复正常的血液回流;7条肢体左髂总静脉段未能完全开通。随访240例(91.6%),随访时间12~96个月,平均(48.3±20.2)个月。其中完全缓解94条肢体(34.2%);明显缓解174条肢体(63.3%);轻度缓解7条肢体(2.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微创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介入 血管腔内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时间与介入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天安 倪才方 +3 位作者 段鹏飞 樊宝瑞 顾铖涛 金泳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7期1203-1205,共3页
目的探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时间与介入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发生时间距既往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间长短分A组(3~6月)、B组(6月以上... 目的探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时间与介入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发生时间距既往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间长短分A组(3~6月)、B组(6月以上)。统计两组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对其疗效进行总结。结果21例患者,A组10例,B例11例。AB两组开通率分别为100%、63.6%,P<0.05。随访21例(100%),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95±3.51)个月。治疗成功患者术后Villalta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随访再闭塞率A组30%(3/10),B组42.9%(3/7),P>0.05。结论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时间与介入治疗成功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发生时间(3~6月)与(6月以上)相比,前者治疗成功率更高,而近期疗效在统计学上并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发生时间 介入治疗 预后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
14
作者 刘勇 冯乃兵 娄静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第6期57-58,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易发生肺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病人生命。治疗不及时、不系统会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DVTS),患肢肿胀,沉重不适,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 周围血管疾病 患肢肿胀 并发症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