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硐室群开挖次序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臧金诚 李东浩 +2 位作者 张鲁 孙凌锋 黄玉兵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目的为了减少深部硐室群开挖时引起的相互扰动,方法以巨厚冲积层在建矿井——万福煤矿为工程背景,建立围岩表征变形量和硐室开挖互扰度等定量评价指标。基于“硐室群整体表征变形量最小为主,巷道间开挖互扰度最小为次”的总体优选原则,... 目的为了减少深部硐室群开挖时引起的相互扰动,方法以巨厚冲积层在建矿井——万福煤矿为工程背景,建立围岩表征变形量和硐室开挖互扰度等定量评价指标。基于“硐室群整体表征变形量最小为主,巷道间开挖互扰度最小为次”的总体优选原则,提出深部硐室群开挖次序评判优选方法,开展深部硐室单独开挖和硐室群不同开挖次序的数值试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胶带机机头硐室围岩表征变形量高达416.2 mm,主井联络巷围岩表征变形量仅有58.6 mm。开挖互扰度总量最低为286.38,最高为456.20;利用该评判优选方法确定硐室群整体围岩表征变形量和开挖扰动程度最小的方案,为最优开挖方案;该方案加权总分为11,各硐室表征变形增量之和为178 mm,开挖互扰度比最大的开挖方案降低了30.26%,该评判优选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得到了验证。结论发现了硐室的变形具有非均匀性的特点,明确了硐室断面尺寸越大,围岩卸荷越明显,应力释放程度越大的影响规律,通过评判优选方法确定了万福煤矿深部硐室群的最优开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硐室 开挖次序优化 表征变形量 开挖互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硐室群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傅航 马宏发 宋彦琦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9-54,共6页
针对陈四楼煤矿深部硐室群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难支护等问题,通过现场取样,测得硐室群围岩物理力学参数,依据松动圈理论计算出松动圈大小为2.63~3.11m,大于锚杆长度,表明锚杆无法满足支护需求;并利用FLAC^(3D)软件进一步研究了硐室巷道... 针对陈四楼煤矿深部硐室群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难支护等问题,通过现场取样,测得硐室群围岩物理力学参数,依据松动圈理论计算出松动圈大小为2.63~3.11m,大于锚杆长度,表明锚杆无法满足支护需求;并利用FLAC^(3D)软件进一步研究了硐室巷道开挖后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特征,分析了硐室群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表明地应力复杂、支护强度不足、底板未支护是造成围岩变形破坏的主因。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出采用“锚网索注浆加固组合控制技术”对巷道顶底板围岩进行加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顶板最大变形量为30mm;现场监测结果显示:180d内顶板最大变形量为30mm,达到了理想加固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硐室 变形机理 松动圈理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泵房硐室群破坏原因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晓明 郭志飚 蔡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0,共3页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深部泵房硐室群的支护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采用传统的硐室群布置方式和支护方法已经难以保证在服务年限内安全使用,深入研究深部泵房硐室群稳定性控制对策势在必行。通过现场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和理论分析,研究了...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深部泵房硐室群的支护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采用传统的硐室群布置方式和支护方法已经难以保证在服务年限内安全使用,深入研究深部泵房硐室群稳定性控制对策势在必行。通过现场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夹河煤矿深部泵房硐室群破坏特征,总结了破坏原因,提出了该矿深部泵房硐室群集约化设计方案及配套支护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泵房 集约化设计 耦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变形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晓建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78,共4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赵固二矿一800 m泵房围岩变形原因及控制技术。认为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应力集中区距离硐室中心较远,但底鼓较为明显,支护方案设计时应重点关注。基于此提出了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联合支护方案,首先锚网喷支护,其...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赵固二矿一800 m泵房围岩变形原因及控制技术。认为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应力集中区距离硐室中心较远,但底鼓较为明显,支护方案设计时应重点关注。基于此提出了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联合支护方案,首先锚网喷支护,其次双底拱刚性支架联合支护,第三围岩注浆加固。工程应用表明,锚注+刚性支架支护能有效控制圆岩变形,满足泵房保持长期稳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硐室 大断面 围岩控制 联合支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软岩硐室底鼓治理优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闫超 马乾坤 潘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4-86,共3页
底鼓作为深部硐室围岩变形与破坏的主要方式,一直是煤矿深井开采及其他地下巷道工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底鼓成为硐室支护中首要考虑的问题。研究从底鼓治理优化研究着手,根据深部矿井高地应力硐室的地质赋存特征,结合... 底鼓作为深部硐室围岩变形与破坏的主要方式,一直是煤矿深井开采及其他地下巷道工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底鼓成为硐室支护中首要考虑的问题。研究从底鼓治理优化研究着手,根据深部矿井高地应力硐室的地质赋存特征,结合淮南地区潘一东矿-848m水平硐室地质条件,提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运用离散单元法分析软件,建立底板加固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对四种方案巷道周边塑性区分布、位移场等的分析对比,得到了较为易于维持巷道及底板稳定的底鼓治理优化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高地应力 底鼓 深部软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泵房吸水井硐室群围岩稳定性一体化控制技术 被引量:6
6
作者 蔡峰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4,共5页
泵房吸水井硐室群是矿井巷道立体交叉最密集、应力最集中、最容易破坏的部位,其围岩稳定性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矿井安全生产。为解决孔庄煤矿-1015m水平深部泵房吸水井硐室群围岩稳定性控制问题,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出发,针对"三高... 泵房吸水井硐室群是矿井巷道立体交叉最密集、应力最集中、最容易破坏的部位,其围岩稳定性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矿井安全生产。为解决孔庄煤矿-1015m水平深部泵房吸水井硐室群围岩稳定性控制问题,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出发,针对"三高一扰动"强烈、膨胀性软岩矿物含量高(伊/蒙混层的总量最大值达89%)、工程施工极其复杂等不利条件,通过集约化设计消除立体交叉巷道硐室群的空间效应,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确定最优施工过程,采用桁架+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实现围岩荷载均匀化。结果表明:深部泵房硐室群稳定性一体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和破坏,保证巷道长期稳定,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硐室 一体化控制 集约化设计 采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软岩硐室反拱形底板锚杆和浇灌底鼓控制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邹永德 言仁玉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0-92,共3页
深部巷道所处的地质力学环境极其复杂,底鼓量明显增大,三分之二以上的收缩量由底鼓引起。巷道底鼓后影响通风、行人和运输等,特别是深部硐室的底鼓更是影响排水等设备的安全运行。为此,在对巷道底鼓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深部软岩硐室使用... 深部巷道所处的地质力学环境极其复杂,底鼓量明显增大,三分之二以上的收缩量由底鼓引起。巷道底鼓后影响通风、行人和运输等,特别是深部硐室的底鼓更是影响排水等设备的安全运行。为此,在对巷道底鼓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深部软岩硐室使用反拱形底板锚杆和浇灌混凝土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底鼓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软岩 反拱形 底板锚杆 底鼓 浇灌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earch on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for deep super-large section chamber under dynamic and static combined loading condition 被引量:16
8
作者 FAN De-yuan LIU Xue-sheng +3 位作者 TAN Yun-liang SONG Shi-lin NING Jian-guo MA Q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3544-3566,共23页
The stability control of surrounding rock for large or super-large section chamber is a difficult technical problem in deep mining condition.Based on the in-sit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Longgu coal mine,this paper us... The stability control of surrounding rock for large or super-large section chamber is a difficult technical problem in deep mining condition.Based on the in-sit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Longgu coal mine,this paper used the dynamic module of FLAC3D to study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super-large section chamber under dynamic and static combined loading condition.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static loading condition,the maximum vertical stress,deformation and failure range are large,where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is 1.64.The maximum roof-to-floor and two-sides deformations are 54.6 mm and 53.1 mm,respectively.Then,under the dynamic and static combined loading condition:(1)The influence of dynamic load frequency on the two-sides is more obvious;(2)The dynamic load amplitude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degree,and the plastic failure tends to develop to the deeper;(3)With the dynamic load source distance increase,the response of surrounding rock is gradually attenuated.On this basis,empirical equations for each dynamic load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and al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greater than 0.99.This resear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supporting design of deep super-large section chamber under same or similar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mining super-larger section chamber static load dynamic load frequency dynamic load amplitude dynamic load source d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