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绿木霉对白三叶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树武 徐秉良 +1 位作者 程玲娟 薛应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通过室内种子萌发和温室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白三叶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条件下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白三叶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尤其10... 通过室内种子萌发和温室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白三叶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条件下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白三叶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尤其100倍稀释液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分别为94.42%,13.42和9.52。在温室条件下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白三叶草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并能够增加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生理生化酶的活性,其中100倍发酵液处理后幼苗的根长、株高、植株鲜重、干重和根冠比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37.09%,13.18%,57.73%,54.35%,20.89%;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4.02%和76.21%;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处理后第3天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后第1和4天达到最大值,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处理后第3~4天达到最大值。因此,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白三叶草的生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 促生作用 白三叶草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T2菌株对百合疫霉拮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4
2
作者 梁巧兰 王芳 +1 位作者 魏列新 徐秉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4-167,205,共5页
本文采用对峙培养、抗生物质测定、对扣培养、圆盘滤膜法、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深绿木霉对百合疫霉病菌的拮抗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深绿木霉T2菌株具有较强的营养竞争与重寄生作用;并发现其有抗生物质和溶菌酶类产生,对峙培养60h时... 本文采用对峙培养、抗生物质测定、对扣培养、圆盘滤膜法、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深绿木霉对百合疫霉病菌的拮抗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深绿木霉T2菌株具有较强的营养竞争与重寄生作用;并发现其有抗生物质和溶菌酶类产生,对峙培养60h时,深绿木霉生长速率是百合疫霉的3.68倍,能够与其竞争营养,抑制了百合疫霉的生长与扩展,深绿木霉寄生在百合疫霉菌丝上生长,导致百合疫霉菌丝降解;其代谢产物能够抑制百合疫霉的生长,48h时难挥发性和易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百合疫霉的抑菌率分别为85.07%和79.10%;深绿木霉T2菌株的发酵液有较高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并在第5天达到峰值,为18.54U;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百合疫霉菌丝有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 百合疫 拮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树武 徐秉良 程玲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对黑麦草... 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对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分别为96.55%、37.41和7.8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以及能够显著地提高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处理的黑麦草幼苗根系长度、株高、鲜重、干重和根冠比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6.95%、13.33%、40.57%、73.68%和36.36%;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84.09%和75.50%;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处理后第四天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后第三天达到最大值。因此,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且能够显著提高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 促生作用 黑麦草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菌株T2对草坪草叶枯病菌的拮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秉良 郁继华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71-75,共5页
深绿木霉对离蠕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拮抗机制主要是:1)重寄生作用。深绿木霉寄生在离蠕孢菌菌丝上生长,菌丝断裂,直至完全解体;2)竞争作用。深绿木霉比离蠕孢菌生长快,能够与其竞争营养.抑制了离蠕孢菌的生长与扩展。温度对... 深绿木霉对离蠕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拮抗机制主要是:1)重寄生作用。深绿木霉寄生在离蠕孢菌菌丝上生长,菌丝断裂,直至完全解体;2)竞争作用。深绿木霉比离蠕孢菌生长快,能够与其竞争营养.抑制了离蠕孢菌的生长与扩展。温度对深绿木霉的抑菌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在20~35℃的温度条件下,深绿木霉均有抑菌效果。尤其在25~30℃条件下抑菌效果最好,深绿木霉的生长曲线符合Y=K/(1+ae^bx),而离蠕孢的生长曲线符合Y=axe^bx。15℃以下该深绿木霉菌株无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 叶枯病菌 抑菌作用 拮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嗜酸性阿魏酸酯酶酶学性质及生物质转化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兆建 许祥 +5 位作者 王先凤 芦宁 王旭东 张铁柱 张抗震 焦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128,共8页
为实现生物质的高效降解,制备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阿魏酸,本实验从深绿木霉XS6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深绿木霉阿魏酸酯酶(Trichoderma atroatroviride feruloyl esterase,TaFAE),并研究酶学特性。发酵液经(NH_4)_2SO_4沉淀、DEAE-Cellulose D... 为实现生物质的高效降解,制备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阿魏酸,本实验从深绿木霉XS6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深绿木霉阿魏酸酯酶(Trichoderma atroatroviride feruloyl esterase,TaFAE),并研究酶学特性。发酵液经(NH_4)_2SO_4沉淀、DEAE-Cellulose DE52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层析后,得到电泳纯的TaFAE,比活力134.3 U/mg,回收率28.9%,纯化倍数31.52。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测得酶分子质量约为66.4 kDa。TaFAE对阿魏酸甲酯亲和力最高,以其为底物,酶K_m值和V_(max)值分别为0.53 mmol/L和16.74 μmol/(min·mg)。以芥子酸甲酯为底物,酶促反应速率最大,达到32.21 μmol/(min·mg),是阿魏酸甲酯的2倍,对咖啡酸甲酯无活性,说明该酶具有严格的底物特异性。TaFAE最适pH值和温度分别为pH 4.0和40℃。在pH 2.0~9.0的范围内,30~40℃温度下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金属离子Ca^(2+)和Mg^(2+)对TaFAE活性有显著激活作用,重金属离子Hg^(2+)和Pb^(2+)几乎完全抑制酶活性;β-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十二烷基硫酸钠、Trition X-100增强酶活性,苯甲基磺酰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木聚糖酶降解生物质的体系中加入TaFAE可显著增加阿魏酸和还原糖产量,表明TaFAE和木聚糖酶有良好协同作用。综上所述,TaFAE优良的耐酸性及其他酶学性质说明其在食品和饲料行业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酯酶 深绿(trichoderma atroatroviride)XS6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生物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T95和球毛壳ND35混用对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兆防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64-68,共5页
用深绿木霉T95和球毛壳ND35两种拮抗菌株以及两者的混合菌株对由瓜果腐霉Pa和立枯丝核菌Rs引起的猝倒病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平皿对峙结果表明,对瓜果腐霉Pa抑制作用最大的为ND35+T95混合拮抗菌,生长抑制率为73.36%,高于... 用深绿木霉T95和球毛壳ND35两种拮抗菌株以及两者的混合菌株对由瓜果腐霉Pa和立枯丝核菌Rs引起的猝倒病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平皿对峙结果表明,对瓜果腐霉Pa抑制作用最大的为ND35+T95混合拮抗菌,生长抑制率为73.36%,高于拮抗菌ND35对瓜果腐霉Pa的生长抑制率47.87%。而对立枯丝核菌Rs的拮抗作用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菜豆上ND35+T95混合菌株对猝倒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单个菌株深绿木霉T95,但在黄瓜、番茄上差异不显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拮抗菌株ND35+T95组合对立枯病和猝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9.05%和60.37%,均高于单一拮抗菌株深绿木霉T95的防治效果,但与对照化学药剂恶霉灵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T95 球毛壳ND35 混合拮抗菌 猝倒病 立枯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疱锈病的重寄生真菌(深绿木霉)中几丁质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
7
作者 李靖 殷福姣 +3 位作者 马长乐 陈玉惠 刘小烛 周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分离深绿木霉SS003中的几丁质酶基因,为获得高抗病的转基因植株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华山松疱锈病的锈孢子壁作为诱导物,诱导深绿木霉SS003中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并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几丁质酶基因片段。[结果]锈孢子壁可诱... [目的]分离深绿木霉SS003中的几丁质酶基因,为获得高抗病的转基因植株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华山松疱锈病的锈孢子壁作为诱导物,诱导深绿木霉SS003中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并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几丁质酶基因片段。[结果]锈孢子壁可诱导出高活性(40.17μg/10 min)的几丁质酶,PCR扩增得到了长度为834 bp的特异片段,经序列测定及分析显示该片段为几丁质酶基因片段。[结论]深绿木霉SS003的几丁质酶基因片段的获得,为分离全长基因以及进一步利用该基因生产几丁质酶以及进行基因转化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疱锈病 深绿 重寄生菌 诱导 几丁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深绿木霉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8
作者 李雪云 付时雨 +3 位作者 刘浩 詹怀宇 冯蕾 谢君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6,共6页
从广东省广州地区的亚热带阔叶林采集了21份野生菌样品,并从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使亚甲基蓝褪色、产漆酶的菌株Xylh。初步研究了其形态、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特性。在PDA平板上,菌落3天覆盖满平板,且伴有绿色孢子产生。应用原子力显微镜... 从广东省广州地区的亚热带阔叶林采集了21份野生菌样品,并从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使亚甲基蓝褪色、产漆酶的菌株Xylh。初步研究了其形态、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特性。在PDA平板上,菌落3天覆盖满平板,且伴有绿色孢子产生。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Xylh菌丝体表面平缓、光滑、有沟纹;休眠孢子(直径3.0~3.5μm)表面粗糙,有许多小疣状突起,比萌发孢子(直径5.0~6.0μm)小。在无其它外加碳源的情况下,Xylh可在硫酸盐木素及甘蔗渣平板上生长;在发酵培养液中,32h就达到酶活的峰值(50IU/L)。18SrDNA鉴定结果表明菌株Xylh为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 漆酶 筛选 染料脱色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TA-9分生孢子固体发酵的响应曲面法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世祥 张荣胜 +2 位作者 刘永锋 谷祖敏 于俊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4,共9页
前期研究中分离获得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菌株TA-9,其在田间试验中具有较好生物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Box-Behnken设计-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深绿木霉TA-9菌株发酵的... 前期研究中分离获得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菌株TA-9,其在田间试验中具有较好生物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Box-Behnken设计-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深绿木霉TA-9菌株发酵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固体发酵培养基3个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蔗糖、硫酸铵和磷酸二氢钾;培养条件中3个主要影响因子为培养温度、接种浓度和含水率。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成(质量分数)为:麦麸30%、谷壳20%、蔗糖24.65%,硫酸铵0.88%,磷酸二氢钾0.88%、黄豆粉1%,混合矿物质0.5%,酶水解酪蛋白0.3%。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接种浓度每克基质含5.2×105个孢子,含水率48.1%,种子液菌龄6 d,24.1℃光照培养,接种60 h后搅拌,随后静置发酵至8 d。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获得深绿木霉菌株TA-9的分生孢子产量为每克培养基含2.44×1010个孢子,略高于预测最高产量(每克培养基含2.24×1010个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 分生孢子 固体发酵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发酵液对山新杨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健 王志英 +2 位作者 刘志华 遇文婧 刁桂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2期11344-11345,共2页
[目的]探究深绿木霉发酵液对山新杨5种重要植物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为木霉菌代谢产物在木本植物上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测定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山新杨组培移栽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苯丙氨酸解氨酶以... [目的]探究深绿木霉发酵液对山新杨5种重要植物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为木霉菌代谢产物在木本植物上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测定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山新杨组培移栽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苯丙氨酸解氨酶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深绿木霉发酵液处理后山新杨叶片组织中防御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同稀释倍数发酵液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50倍和100倍稀释液处理效果最佳。[结论]为今后利用深绿木霉代谢物质防治杨树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 发酵液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紫外光诱导耐低温突变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芳 徐秉良 曹奎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07-511,共5页
通过紫外光诱变处理获得一种耐低温(10℃)的深绿木霉(Trichodermaaureoviride)突变菌株Tuv-1。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连续转接培养5次,具有稳定遗传性。低温下与亲本菌株相比,Tuv-1菌丝生长速率大,对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明显。
关键词 深绿 紫外光诱变 耐低温菌株 病菌 拮抗作用 紫外光诱导 突变菌株 耐低温 绿 PDA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后真菌病毒LeV-HKB对香菇菌丝抗深绿木霉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孟配 叶征明 +2 位作者 申桂煜 边银丙 徐章逸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3-148,共6页
分别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菌丝、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和喷洒到携带Lentinula edodes mycovirus HKB(LeV-HKB)的3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及其相应等基因脱毒菌株的菌落上,比较了25℃和37℃(高温胁迫)条件下处理的香... 分别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菌丝、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和喷洒到携带Lentinula edodes mycovirus HKB(LeV-HKB)的3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及其相应等基因脱毒菌株的菌落上,比较了25℃和37℃(高温胁迫)条件下处理的香菇带毒和脱毒菌株对深绿木霉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抗性,以及对深绿木霉产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5℃的处理,香菇菌株是否带毒对深绿木霉的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抗性及对深绿木霉菌丝产孢能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经37℃处理48 h后,香菇带毒菌株SY1和S606对深绿木霉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抗性,以及对深绿木霉菌丝产孢能力的影响显著弱于其脱毒菌株SY1-R8和S606-M8,而带毒菌株L135在这3个性状上显著强于其脱毒菌株L135-M8。本研究说明,LeV-HKB影响受高温胁迫后的香菇菌丝对深绿木霉的抗性,但因寄主不同影响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Lentinula edodes mycovirus HKB(LeV-HKB) 高温胁迫 深绿 抗性 产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扈进冬 隋丽娜 +2 位作者 李玲 陈凯 李纪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3,117,共7页
为了解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的成分以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并进行了成分分析;采用对扣法测定了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同时... 为了解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的成分以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并进行了成分分析;采用对扣法测定了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同时测定了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烯类的相对含量最高,为49.68%、醇类为21.78%,酮类为8.56%,其余类别相对含量较低;这些挥发性物质对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对立枯丝核菌抑菌率最高,为50.62%;挥发性物质还可以促进小麦幼苗生长,与对照相比,对小麦幼苗的株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这些结果为深绿木霉HB20111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 挥发性物质 气质联用 吡喃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TraT2A对5种作物的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国印 梁巧兰 魏列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6-263,共8页
为明确来源于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T2菌株发酵液的蛋白提取物TraT2A对小麦、玉米、豇豆、辣椒和黄瓜5种作物的促生作用,本试验采用种子萌发和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4种不同浓度的TraT2A对5种作物种子发芽情况、幼苗形态变化和... 为明确来源于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T2菌株发酵液的蛋白提取物TraT2A对小麦、玉米、豇豆、辣椒和黄瓜5种作物的促生作用,本试验采用种子萌发和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4种不同浓度的TraT2A对5种作物种子发芽情况、幼苗形态变化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浓度的TraT2A对5种作物均具有促生作用,可显著促进作物生长,促生率可达104.69%,同时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促生率达24.95%,且降低丙二醛含量,促生率达36.69%。10 mg·mL^(-1) TraT2A对5种作物的促生效果最好,且不同作物不同指标之间促生效果存在差异,表现为对黄瓜干质量的促生率最大,为104.69%,其次是对黄瓜活力指数的促生率为91.86%,第三是对辣椒胚轴的促生率为70.17%;对其他作物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最大促生率在17.65%~46.46%范围内;10 mg·mL^(-1) TraT2A处理5种作物后小麦丙二醛含量降幅最大(36.69%)。4种不同浓度的TraT2A处理5种作物后,10 mg·mL^(-1) TraT2A对黄瓜的促生效果最好,其次为辣椒和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 蛋白提取物TraT2A 促生作用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T2菌株发酵液蛋白提取物TraT2A抑菌条件优化及其对百合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应娥 梁巧兰 +2 位作者 魏列新 同发宇 王冬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2-788,共7页
为了提高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 T2菌株发酵液蛋白提取物TraT2A的抑菌活性和光稳定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通过对紫外保护剂(抗坏血酸、腐殖酸)和辅助剂(IE-08、SP-4821A和SP-4821B)的筛选,优化了TraT2A对百合叶斑病菌Alternar... 为了提高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 T2菌株发酵液蛋白提取物TraT2A的抑菌活性和光稳定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通过对紫外保护剂(抗坏血酸、腐殖酸)和辅助剂(IE-08、SP-4821A和SP-4821B)的筛选,优化了TraT2A对百合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条件,并测定了其对百合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TraT2A在200.00 mg/mL下对百合叶斑病菌A.alternata的抑菌作用较好,抑制率为72.12%;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TraT2A的抑菌活性逐渐降低,添加5.00 mg/mL的腐殖酸对TraT2A有较好的紫外保护作用,抑制率(69.01%)比不加紫外保护剂对照(29.37%)提高39.64%;添加0.17 mg/mL的辅助剂SP-4821A对TraT2A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抑制率(95.13%)比TraT2A对照(69.16%)提高25.97%。按照优化后的配方:200 g TraT2A(质量浓度为200.00 mg/mL)+5 g腐殖酸(质量浓度为5.00 mg/mL)+0.17 g SP-4821A(质量浓度为0.17 mg/mL)+794.83 mL灭菌水,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发现其对百合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80.37%。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防治百合病害的TraT2A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T2菌株 发酵液蛋白提取物 TraT2A 百合叶斑病菌 抑菌活性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深绿木霉Tr16液体发酵产孢培养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晨 钱林 +1 位作者 于稳欠 毛伟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117-120,共4页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AM)对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菌株Tr16液体发酵产孢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PB)方法,先筛选出培养基中影响产孢量的3个主要因素:MgSO 4、H 8MoN 2O 4和酵母提取物,再运用“最陡爬坡路径法”...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AM)对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菌株Tr16液体发酵产孢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PB)方法,先筛选出培养基中影响产孢量的3个主要因素:MgSO 4、H 8MoN 2O 4和酵母提取物,再运用“最陡爬坡路径法”和RSAM,确定主要因子之间的交互影响并筛选出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5 g/L、KH 2PO 48 g/L、MgSO 41.29 g/L、丙三醇10 mL/L、蔗糖10 g/L、H 8MoN 2O 40.99 mL/L、酵母提取物4.83 g/L、可溶性淀粉5 g/L。经过3次平行测试,Tr16的平均孢子产量为6.19×108 CFU/mL,与预测最大孢子产量接近,比未优化的培养基孢子产量提高了7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深绿 产孢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木霉对草坪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定殖能力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古丽君 徐秉良 +1 位作者 梁巧兰 尹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1-326,共6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培养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定向选择性培养基,对19种培养基进行了比较试验,筛选出的优良培养基分别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甲霜.霜霉、马丁氏培养基+1 mL 1‰孟加拉红、高氏1号培养基+重铬酸钾0.1 g。将生防木霉施入草... 为了筛选出适宜培养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定向选择性培养基,对19种培养基进行了比较试验,筛选出的优良培养基分别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甲霜.霜霉、马丁氏培养基+1 mL 1‰孟加拉红、高氏1号培养基+重铬酸钾0.1 g。将生防木霉施入草坪土壤中,测定了其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3种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深绿木霉菌后能够明显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施入深绿木霉17 d后,真菌的数量比对照减少了4 001 cfu/g;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增加了1.27×1010 cfu/g;放线菌数量没有明显变化。定殖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木霉在施入草坪草土壤1个月后能够很好的定殖。木霉在施入25 d时,相对含量达到最低,但是30 d以后木霉的含量略有所上升,并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 真菌 细菌 放线菌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性木霉T2菌株的筛选、紫外诱变与药剂驯化 被引量:19
18
作者 尹婷 徐秉良 +2 位作者 梁巧兰 古丽君 李荣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为获得对杀菌剂有抗药性的菌株,首先测定了深绿木霉T2菌株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选择出了最敏感的杀菌剂-速克灵。同时通过紫外光照射挑选出突变菌株,并在不同浓度的速可灵(50~800μg/mL)培养基上驯化,最后得到了4株对速克灵抗药性较... 为获得对杀菌剂有抗药性的菌株,首先测定了深绿木霉T2菌株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选择出了最敏感的杀菌剂-速克灵。同时通过紫外光照射挑选出突变菌株,并在不同浓度的速可灵(50~800μg/mL)培养基上驯化,最后得到了4株对速克灵抗药性较强的菌株:T2-1,T2-2,T2-5和T2-6。10次转化、菌落生长速度测定、产孢数量的测定和对灰葡萄孢菌的拮抗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此4个菌株生物学特性稳定,其中T2-6菌株显著优于其他3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 耐药性 灰葡萄孢菌 紫外诱变 药剂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木霉菌T_2菌株对禾草腐霉病抑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古丽君 徐秉良 +1 位作者 梁巧兰 李荣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51,共6页
深绿木霉对引起禾草腐霉病原菌瓜果腐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深绿木霉菌与瓜果腐霉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深绿木霉菌可以包围、覆盖瓜果腐霉的菌落,同时产生大量孢子;当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4.65×106个/mL时,对瓜果腐霉菌的抑制率达53.56%... 深绿木霉对引起禾草腐霉病原菌瓜果腐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深绿木霉菌与瓜果腐霉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深绿木霉菌可以包围、覆盖瓜果腐霉的菌落,同时产生大量孢子;当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4.65×106个/mL时,对瓜果腐霉菌的抑制率达53.56%。通过深绿木霉菌孢子悬浮液和3种药剂对草坪禾草腐霉病病原菌抑制效果的比较,深绿木霉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个/mL时与25%甲霜.霜霉的抑菌效果接近,分别为77.37%和79.57%。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深绿木霉菌丝缠绕在瓜果腐霉菌菌丝上,穿透菌丝在其内生长;或与瓜果腐霉菌的菌丝平行生长,再侵入瓜果腐霉菌内寄生。深绿木霉菌对瓜果腐霉的主要作用机制为重寄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 草坪禾草腐病病菌 抑菌效果 拮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木霉菌混合对山新杨生理酶活性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遇文婧 刘志华 +3 位作者 王志英 马晓乾 赵红盈 刁桂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8989-8990,共2页
[目的]分析混合木霉菌诱导杨树系统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筛选出提高杨树抗病性的最佳孢子浓度。[方法]选用3种木霉菌混合孢子根施1年生山新杨移栽苗,分别于不同时间测定山新杨叶部组织的生理酶活性及其生长量变化。[结果]经混合木霉菌... [目的]分析混合木霉菌诱导杨树系统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筛选出提高杨树抗病性的最佳孢子浓度。[方法]选用3种木霉菌混合孢子根施1年生山新杨移栽苗,分别于不同时间测定山新杨叶部组织的生理酶活性及其生长量变化。[结果]经混合木霉菌处理后,山新杨叶片中的生理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以1×106个/ml浓度水平处理效果最好;根施混合木霉菌后山新杨的生长量均有所提高。[结论]混合木霉菌能够提高杨树生理酶活性,并且具有促进杨树苗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诱导系统抗性 trichoderma s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