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深海成矿环境的氨基酸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金海燕 陈建芳 +4 位作者 于晓果 王奎 周怀阳 李宏亮 王文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7-744,共8页
为了解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有机质活性及深海成矿沉积环境特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了表层沉积物氨基酸的组成状况。结果显示该区表层沉积物中氨基酸与氨基糖含量(干样)均较低,分别在0.30~0.59mg.g-1及0.10~0.17mg.g-... 为了解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有机质活性及深海成矿沉积环境特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了表层沉积物氨基酸的组成状况。结果显示该区表层沉积物中氨基酸与氨基糖含量(干样)均较低,分别在0.30~0.59mg.g-1及0.10~0.17mg.g-1之间。其中以中性氨基酸占绝对优势,占50%以上,其次为酸性氨基酸和含氢氧基氨基酸,分别占17%和11%,碱性氨基酸占9%,芳香与含硫氨基酸均在5%以下,表明深海沉积环境为氧化环境,且偏碱性条件。表征有机质活性的Asp/β-Ala、Glu/γ-Aba及DI值((Glu+Phe+Leu+Ala+Val)/(β-Ala+γ-Aba))分别为1.1~1.9,0.8~2.2和1.4~2.9,表明该区有机质成熟度已很高。蛋白氨基酸/非蛋白氨基酸的比值为1.0~2.0,葡萄糖胺/半乳糖胺比值则在1.7~3.0之间变化,表明该海区有机质经过强烈的细菌改造,即海区存在强烈的细菌活动,活性较低,表征了多金属结核有机—微生物成矿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深海成矿环境 有机质降解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 热带东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多金属结核的矿物学特征与南极底流(AABW)活动 被引量:3
2
作者 袁良榕 张恩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1-489,共9页
总结了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形态、构造类型、矿物组合、区域分布等特征,及其对南极底流活动的反映。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结核生长过程中构造类型的变化进行连续观察,结合透射电镜(TEM)与X射线粉晶衍射(XRD)分析结果对结核的矿物类型作进一... 总结了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形态、构造类型、矿物组合、区域分布等特征,及其对南极底流活动的反映。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结核生长过程中构造类型的变化进行连续观察,结合透射电镜(TEM)与X射线粉晶衍射(XRD)分析结果对结核的矿物类型作进一步的确定。结果表明,结核的形态、构造类型、矿物组成之间有着很好的响应关系,且受控于南极底流活动强弱的影响,结核形成初期(核心层),南极底流活动强度较强、海水氧化性较高,形成的锰矿物以水羟锰矿为主,构造类型多为斑杂状。结核生长中、后期(外壳层),南极底流活动较弱、海水氧化性较低,形成的锰矿物以钙锰矿为主,其构造类型逐渐过渡为柱状构造及纹层状构造。此外,多金属结核的区域分布及元素变化特征与南极底流活动具有密切联系,南极底流活动区往往对应着多金属结核的大面积分布区,南极底流活动区和非活动区δCe_N和Ce/La值具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 矿物学 南极底流(AABW) 大洋环境 深海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