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震源长缆深沉放地震采集技术在南黄海中古生代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高顺莉 张敏强 陈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1,共7页
南黄海海域中古生代盆地具有原型盆地类型多样、成盆背景复杂、后期构造改造强烈等特点,导致地震资料品质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针对南黄海中古生代盆地开展地震采集攻关,以研究区内地震地质条件与地震物性条件的分析为先导... 南黄海海域中古生代盆地具有原型盆地类型多样、成盆背景复杂、后期构造改造强烈等特点,导致地震资料品质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针对南黄海中古生代盆地开展地震采集攻关,以研究区内地震地质条件与地震物性条件的分析为先导,剖析了该区地震勘探存在的关键问题:浅层强界面屏蔽、目的层内部阻抗界面弱、地震成像品质差,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应的大震源长缆深沉放地震采集技术攻关实践,其震源能量超过6 180cu.in3,电缆长度10 050m,枪缆沉放深度分别为10和25m。实践证明,该新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增大向深部中古生界传播的低频地震分量,降低外源噪音干扰,增加目的层信噪比,使得地震剖面成像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震源 长缆 深沉放 屏蔽层 采集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拖平缆双方位地震资料联合成像技术在古近系复杂构造区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肖张波 张素芳 +3 位作者 雷永昌 孙阳子 贾连凯 佘清华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1-982,共12页
陆丰南古近系地层地质条件复杂,断裂活动强烈,地层接触关系复杂,解释难度大。常规窄方位采集数据的不足,导致中深层地层的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连续性差,完全依赖重处理已无法满足当前复杂目标评价的需求,如何改善古近系中深层地层的... 陆丰南古近系地层地质条件复杂,断裂活动强烈,地层接触关系复杂,解释难度大。常规窄方位采集数据的不足,导致中深层地层的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连续性差,完全依赖重处理已无法满足当前复杂目标评价的需求,如何改善古近系中深层地层的成像是目前勘探的关键。首次在南海东部针对古近系地层采用深拖平缆双方位地震勘探,对比分析深沉放双方位三维与常规三维地震的采集参数,明确了深拖平缆双方位资料具有丰富的低频信号及照明优势。采用双方位联合速度建模及双方位T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联合成像,解决双方位速度差异问题,提高速度建模精度,实现了双方位三维地震资料的融合处理。资料成果表明,新资料低频端信息更丰富,深层断面成像更加清晰,断裂样式和交切关系更可靠;地层接触关系及砂体边界刻画改善明显。勘探实践证实:深拖平缆双方位地震资料联合成像技术有效改善了古近系复杂构造的成像,在精细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推动了该区的勘探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系 深沉放 双方位 联合成像 各向异性 复杂断裂 地层岩性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