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碳酸盐沉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江茂生 朱井泉 李学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1-68,共8页
深水碳酸盐沉积包括深水重力流作用形成的异地沉积和非重力流沉积 ,在非重力流沉积中又有深水牵引流 (等深流、内波、内潮汐等 )沉积和静态原地碳酸盐沉积。深水碳酸盐沉积与重力流及等深流活动有关 ,也受控于表层水碳酸盐产率、陆源物... 深水碳酸盐沉积包括深水重力流作用形成的异地沉积和非重力流沉积 ,在非重力流沉积中又有深水牵引流 (等深流、内波、内潮汐等 )沉积和静态原地碳酸盐沉积。深水碳酸盐沉积与重力流及等深流活动有关 ,也受控于表层水碳酸盐产率、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及深水对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大量研究表明 ,深水碳酸盐沉积对海平面升降与气候变化响应明显 ,无论是重力流或非重力流沉积均有体现 ,通过深水碳酸盐沉积研究可以提取地质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信息 ,同时 ,某些深水碳酸盐沉积岩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沉积矿产。由此开展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碳酸盐 沉积 海平面升降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碳酸盐岩沉积体系与储层发育控制因素--以中东H油田白垩系Khasib组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杰 乔占峰 +2 位作者 王友净 王鼐 吕洲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深水碳酸盐岩是有利的油气储集岩,中东地区上白垩统Khasib组缓坡型深水碳酸盐岩是重要的产油层系。伊拉克H油田Khasib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油气分布规律不清,制约了选区评价及勘探部署。在区域地质调研的基础上... 深水碳酸盐岩是有利的油气储集岩,中东地区上白垩统Khasib组缓坡型深水碳酸盐岩是重要的产油层系。伊拉克H油田Khasib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油气分布规律不清,制约了选区评价及勘探部署。在区域地质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岩心、薄片和测井资料,对H油田Khasib组岩相、沉积微相和沉积模式、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①研究区发育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含生物碎屑粒泥灰岩、泥晶灰岩和灰质泥岩5种岩石类型;②研究区中缓坡相海侵体系域发育3类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生物碎屑滩、滩翼、缓坡灰泥)和1类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③Khasib组KA1-2小层和KB段储层的生物扰动较发育,渗透率与骨屑颗粒含量呈正相关,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生物扰动和准同生溶蚀作用控制。明确了研究区6个小层的沉积微相演化规律,建立了伊拉克地区从西到东的滨岸—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的缓坡型碳酸盐沉积模式,研究成果对于深水碳酸盐岩储层分布预测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碳酸盐 中缓坡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Khasib组 中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台地西缘二叠纪深水碳酸盐沉积作用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同兴 蒲心纯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1X期88-103,共16页
扬子台地西缘二叠纪深水碳酸盐沉积作用及其环境意义朱同兴,蒲心纯(中国地质科学院特提斯地质研究中心)前言二叠纪是亚洲乃至全球板块构造最活动的时期之一,也是扬子台地西部边缘地区地质构造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二在纪之前,... 扬子台地西缘二叠纪深水碳酸盐沉积作用及其环境意义朱同兴,蒲心纯(中国地质科学院特提斯地质研究中心)前言二叠纪是亚洲乃至全球板块构造最活动的时期之一,也是扬子台地西部边缘地区地质构造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二在纪之前,扬子台地西缘的大陆斜坡延伸很远,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台地西缘 深水碳酸盐 二叠纪 沉积作用 颗粒流沉积 碎屑流沉积 泥晶灰岩 浊流沉积 裂陷槽 大陆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扭走滑作用对深水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以Sinjar隆起西翼为例
4
作者 赵中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通过分析阿拉伯板块北缘Sinjar隆起西翼始新统Chilou组—渐新统Jaddala组构造特征和油藏分布的关系,认为深部压扭走滑作用改造了浅层致密的深水碳酸盐岩沉积,使之成为良好的油气储层。这种改造和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压扭走... 通过分析阿拉伯板块北缘Sinjar隆起西翼始新统Chilou组—渐新统Jaddala组构造特征和油藏分布的关系,认为深部压扭走滑作用改造了浅层致密的深水碳酸盐岩沉积,使之成为良好的油气储层。这种改造和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压扭走滑作用控制了裂缝异常发育带和裂缝性储层的形成与分布;二是压扭走滑作用产生的同沉积局部斜列褶皱隆起遭受大气淡水与海水混合水的溶蚀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了致密沉积物的储集能力。这一实例表明,致密的深水碳酸盐岩沉积经改造后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在油气藏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应重视类似局部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扭走滑作用 裂缝性储层 孔隙性储层 深水碳酸盐 Sinjar隆起 阿拉伯板块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碳酸盐岩斜坡相带沉积特征 被引量:78
5
作者 王一刚 文应初 +5 位作者 洪海涛 夏茂龙 范毅 文龙 孔令霞 武川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宣汉县樊哙以东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碳酸盐岩台地相—海槽相剖面均出露地表。分隔台地相和海槽相的碳酸盐岩斜坡相的鸡唱剖面距台地边缘相剖面不足1km。根据地面露头碳酸盐岩斜坡相带的特征,可在四川盆地北部... 四川盆地东北部宣汉县樊哙以东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碳酸盐岩台地相—海槽相剖面均出露地表。分隔台地相和海槽相的碳酸盐岩斜坡相的鸡唱剖面距台地边缘相剖面不足1km。根据地面露头碳酸盐岩斜坡相带的特征,可在四川盆地北部环开江—梁平海槽的地震反射剖面上有效地识别出碳酸盐岩斜坡相,并划分出浅水、深水碳酸盐沉积区。斜坡相具有明显的倾斜反射,海槽相区大隆组及飞仙关组底部泥岩的强振幅反射在斜坡下部向台地上超并消失。深水相区上二叠统地震波双程反射时间都小于100ms且明显短于飞仙关组,而台地相区上二叠统双程反射时间多大于150ms,且与上覆飞仙关组地震波反射时间相近或略长。碳酸盐岩斜坡相倾斜反射的特征表明环海槽的碳酸盐岩斜坡开始发育于晚二叠世中期,并随海侵向碳酸盐岩台地方向迁移,在晚二叠世末期海侵达到顶峰时形成最陡峭的斜坡。飞仙关期斜坡随海平面缓慢下降而逐渐向海槽方向迁移并变缓。晚二叠世末期海槽南端梁平地区斜坡坡度在3°左右,向北东、北西方向变陡,宣汉地区约20°,苍溪、仪陇地区最高达40°以上,海槽呈向北逐渐加深的箕形。根据晚二叠世末期斜坡倾斜反射高度计算,开江—梁平海槽的水深在350~450m左右。苍溪、仪陇及梁平地区飞仙关组斜坡进积明显,宣汉地区的斜坡以加积为主。目前钻遇的最厚鲕滩储集层位于宣汉加积斜坡附近的台地边缘,单井的鲕粒白云岩储集层厚度超过3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二叠统 飞仙关组 碳酸盐岩斜坡相 深水碳酸盐 地震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海槽的深水沉积特征 被引量:92
6
作者 王一刚 文应初 +4 位作者 洪海涛 夏茂龙 张静 宋蜀筠 刘划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2-714,共13页
四川盆地及邻区广元-旺苍、城口-鄂西、开江-梁平海槽是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P_3—T_(?))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区。该区上二叠统上部大隆组是硅质岩、硅质泥岩、硅质灰岩组合,含放射虫、有孔虫等化石,厚12.5~29.0 m,为海槽裂陷期... 四川盆地及邻区广元-旺苍、城口-鄂西、开江-梁平海槽是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P_3—T_(?))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区。该区上二叠统上部大隆组是硅质岩、硅质泥岩、硅质灰岩组合,含放射虫、有孔虫等化石,厚12.5~29.0 m,为海槽裂陷期凝缩沉积。三叠系飞仙关组下部为远洋沉积的暗色泥岩、微晶碎屑灰岩和重力流沉积的浊积岩、角砾灰岩组成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厚50.0~300.0 m,是裂陷期后的海槽充填沉积。海槽相区沉积在晚二叠统世末达到最大海泛面沉积了大隆组。海平面缓慢下降期沉积了补偿充填性质的飞仙关组深水碳酸盐岩。海槽相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深水沉积物的有机碳平均值高达6.21%,是良好的烃源岩。但在海槽相区上二叠统不发育生物礁,飞仙关组缺乏鲕粒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碳酸盐 硅质岩 大隆组 飞仙关组 天然气储层 开江-梁平海槽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石油大学深海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研发情况介绍
7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西南石油大学是国内最早较系统开展深水沉积学研究的单位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方少仙、侯方浩及洪庆玉等老一辈地质学家的带领下,先后发现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际价值的重力流沉积理论;首次发现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中存在浊积岩(... 西南石油大学是国内最早较系统开展深水沉积学研究的单位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方少仙、侯方浩及洪庆玉等老一辈地质学家的带领下,先后发现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际价值的重力流沉积理论;首次发现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中存在浊积岩(1975年);首次在南方滇黔桂地区发现重力流沉积,并指导了在广西举办的全国首届浊流沉积野外考察及学术交流会(1983年);首次提出了西南地区晚古生代槽台相间的沉积古地理格局,提出了深水碳酸盐岩重力流(1990年),有效地指导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后续勘探;国内较早出版了《沉积物重力流沉积学》学术专著(1992年);这些理论及成果对推动和促进中国深水沉积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研究 重力流沉积 浊流沉积 沉积物重力流 深水碳酸盐 浊积岩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