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沙海区海丘发现多底栖方式深水珊瑚
被引量:
2
1
作者
阎贫
王彦林
+2 位作者
靳永斌
赵美霞
钟广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210,共9页
东沙岛周围海区发育众多深水(200~2000 m)海丘,其中一些显示了明显的泥火山活动特征。近年的取样调查在多个底质差异明显的海丘都发现了非常丰富的深水珊瑚。为什么这些海丘上深水珊瑚兴盛尚不清楚。根据样品形态分析,初步识别的珊瑚既...
东沙岛周围海区发育众多深水(200~2000 m)海丘,其中一些显示了明显的泥火山活动特征。近年的取样调查在多个底质差异明显的海丘都发现了非常丰富的深水珊瑚。为什么这些海丘上深水珊瑚兴盛尚不清楚。根据样品形态分析,初步识别的珊瑚既有以基座紧密固着于碳酸盐岩结核硬底的Madrepora oculate(多眼筛孔珊瑚)、Lochmaeotrochus(灌丛珊瑚)、Enallopsammia(突出海沙珊瑚)、Solenosmilia variabilis、Dendrophyllia(树珊瑚)、Bamboo Coral(竹节珊瑚)、Golden Gorgonians(金柳珊瑚),还新发现有以鸭蹼状凹凸不平形底壳贴附于海底砂泥级生物碎屑的Desmophyllum dianthus(葵珊瑚)和尖底浅植于碎屑沉积中的Flabellum(扇珊瑚)、Crispatotrochus(卷轮珊瑚)、Balanophyllia(栎珊瑚),还有饼形、杯形能在软质海底缓慢自由移动的Fungiacyathus(蕈杯珊瑚)、Deltocyathusi(角杯珊瑚),指示在底质硬度及海流强度迥异的东沙海丘环境中有多种属珊瑚生长。大量具有机动性的深水珊瑚栖居于弱水动力海底,应更多依赖于栖居地本地而非海流带来的丰富食物,意味着东沙海区的泥火山活动泄漏的烃类流体可能是深水珊瑚食物的主要来源。泥火山的流体活动与珊瑚的兴盛可能具有相互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海区
海丘
深水珊瑚
游动
珊瑚
泥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000a BP以来东沙西南海域深水珊瑚的发育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斌
陈忠
+3 位作者
许安涛
王雪松
田雨杭
张应威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13,共16页
深水珊瑚骨骼记录了珊瑚生长环境的精细变化,但目前对南海深水珊瑚生长的影响因素、演化阶段及其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仍缺乏了解。本文通过对东沙西南海域深水珊瑚骨骼的化学元素、U-Th年龄进行测定和研究,揭示8000a BP以来东沙西南海...
深水珊瑚骨骼记录了珊瑚生长环境的精细变化,但目前对南海深水珊瑚生长的影响因素、演化阶段及其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仍缺乏了解。本文通过对东沙西南海域深水珊瑚骨骼的化学元素、U-Th年龄进行测定和研究,揭示8000a BP以来东沙西南海域深水珊瑚的发育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深水珊瑚常微量元素组合及因子分析表明,底流活动、初级生产力、陆源物质影响了东沙西南海域深水珊瑚的生长和演化。根据U-Th年龄将深水珊瑚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Ⅰ(8000~4500a BP)、Ⅱ(4500~2500a BP)、Ⅲ(2500~1200a BP)、Ⅳ(1200a BP至今)。海底流速、有机颗粒物、海水温度与热含量、生源元素供给的剧烈动荡变化导致了4500~2500a BP珊瑚发育间断,较强底流活动、较强冬季风和有机颗粒物供给的消长变化影响了东沙西南海域深水珊瑚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本文研究为深入探究大洋边缘深水珊瑚影响因素、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海洋过程的响应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珊瑚
U-Th年龄
演化阶段
全新世
东沙西南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沙海区泥火山调查进展
被引量:
5
3
作者
阎贫
王彦林
+7 位作者
于俊辉
罗伟
刘兴健
靳永斌
李鹏春
刘杰
钟广见
易海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3,共10页
泥火山是地球运动和深部含流体物质向表层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喷溢及喷出物对认识地质动力、地层岩性和资源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东沙海区新生界薄(~1km),中生界厚(>5km),是南海最典型的中生代沉积区和油气勘探待突破区。区内有众...
泥火山是地球运动和深部含流体物质向表层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喷溢及喷出物对认识地质动力、地层岩性和资源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东沙海区新生界薄(~1km),中生界厚(>5km),是南海最典型的中生代沉积区和油气勘探待突破区。区内有众多的海山海丘,过去都被推测为不利于油气成藏的岩浆火山。但近年来针对这些海山进行的调查发现了大量海底地层底辟形变与断裂、流体充注空白反射带和喷溢释放结构。通过浅表层取样采获了丰富的自生碳酸盐岩结核及深水珊瑚、海绵等生物,表明众多海山、海丘具有明显的泥火山活动特征。东沙泥火山的发现表明区内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和运移条件,为勘探源于中生界的油气和水合物提供了重要线索;而大量深水珊瑚和海绵的出现指示东沙泥火山区可能是深水珊瑚礁、海绵礁发育区,为研究油气泄漏、化养生物和环境三者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海区
泥火山
深水珊瑚
自生碳酸盐岩
油气与可燃冰勘探
中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沙海区海丘发现多底栖方式深水珊瑚
被引量:
2
1
作者
阎贫
王彦林
靳永斌
赵美霞
钟广见
机构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21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901217,91855101,4187605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104)
+3 种基金
广东省特支计划(2019BT02H59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NORC2014-08
NORC2016-05,06
NORC2017-05,06,07,NORC2018-05,06,NORC2020-05,06)。
文摘
东沙岛周围海区发育众多深水(200~2000 m)海丘,其中一些显示了明显的泥火山活动特征。近年的取样调查在多个底质差异明显的海丘都发现了非常丰富的深水珊瑚。为什么这些海丘上深水珊瑚兴盛尚不清楚。根据样品形态分析,初步识别的珊瑚既有以基座紧密固着于碳酸盐岩结核硬底的Madrepora oculate(多眼筛孔珊瑚)、Lochmaeotrochus(灌丛珊瑚)、Enallopsammia(突出海沙珊瑚)、Solenosmilia variabilis、Dendrophyllia(树珊瑚)、Bamboo Coral(竹节珊瑚)、Golden Gorgonians(金柳珊瑚),还新发现有以鸭蹼状凹凸不平形底壳贴附于海底砂泥级生物碎屑的Desmophyllum dianthus(葵珊瑚)和尖底浅植于碎屑沉积中的Flabellum(扇珊瑚)、Crispatotrochus(卷轮珊瑚)、Balanophyllia(栎珊瑚),还有饼形、杯形能在软质海底缓慢自由移动的Fungiacyathus(蕈杯珊瑚)、Deltocyathusi(角杯珊瑚),指示在底质硬度及海流强度迥异的东沙海丘环境中有多种属珊瑚生长。大量具有机动性的深水珊瑚栖居于弱水动力海底,应更多依赖于栖居地本地而非海流带来的丰富食物,意味着东沙海区的泥火山活动泄漏的烃类流体可能是深水珊瑚食物的主要来源。泥火山的流体活动与珊瑚的兴盛可能具有相互指示意义。
关键词
东沙海区
海丘
深水珊瑚
游动
珊瑚
泥火山
Keywords
Dongsha Waters
subsea mound
deep-water corals
mobile coral
volcanism
分类号
P738.5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Q959.133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8000a BP以来东沙西南海域深水珊瑚的发育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斌
陈忠
许安涛
王雪松
田雨杭
张应威
机构
三亚海洋生态环境工程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13,共16页
基金
三亚崖州湾科技管理局2022年度科技计划项目(SKJC-2020-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6065、41776061)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104)。
文摘
深水珊瑚骨骼记录了珊瑚生长环境的精细变化,但目前对南海深水珊瑚生长的影响因素、演化阶段及其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仍缺乏了解。本文通过对东沙西南海域深水珊瑚骨骼的化学元素、U-Th年龄进行测定和研究,揭示8000a BP以来东沙西南海域深水珊瑚的发育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深水珊瑚常微量元素组合及因子分析表明,底流活动、初级生产力、陆源物质影响了东沙西南海域深水珊瑚的生长和演化。根据U-Th年龄将深水珊瑚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Ⅰ(8000~4500a BP)、Ⅱ(4500~2500a BP)、Ⅲ(2500~1200a BP)、Ⅳ(1200a BP至今)。海底流速、有机颗粒物、海水温度与热含量、生源元素供给的剧烈动荡变化导致了4500~2500a BP珊瑚发育间断,较强底流活动、较强冬季风和有机颗粒物供给的消长变化影响了东沙西南海域深水珊瑚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本文研究为深入探究大洋边缘深水珊瑚影响因素、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海洋过程的响应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
深水珊瑚
U-Th年龄
演化阶段
全新世
东沙西南海域
Keywords
deep-water coral
U-Th age
evolution stage
Holocene
southwest sea area of Dongsha
分类号
P737.1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沙海区泥火山调查进展
被引量:
5
3
作者
阎贫
王彦林
于俊辉
罗伟
刘兴健
靳永斌
李鹏春
刘杰
钟广见
易海
机构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901217、91855101、4187605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104)
+4 种基金
广东省特支计划(2019BT02H594)
“科学”号高端用户项目(KEXUE2019G10)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MGE2018KG14)
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专项(DD2019021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A0303130125)。
文摘
泥火山是地球运动和深部含流体物质向表层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喷溢及喷出物对认识地质动力、地层岩性和资源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东沙海区新生界薄(~1km),中生界厚(>5km),是南海最典型的中生代沉积区和油气勘探待突破区。区内有众多的海山海丘,过去都被推测为不利于油气成藏的岩浆火山。但近年来针对这些海山进行的调查发现了大量海底地层底辟形变与断裂、流体充注空白反射带和喷溢释放结构。通过浅表层取样采获了丰富的自生碳酸盐岩结核及深水珊瑚、海绵等生物,表明众多海山、海丘具有明显的泥火山活动特征。东沙泥火山的发现表明区内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和运移条件,为勘探源于中生界的油气和水合物提供了重要线索;而大量深水珊瑚和海绵的出现指示东沙泥火山区可能是深水珊瑚礁、海绵礁发育区,为研究油气泄漏、化养生物和环境三者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
东沙海区
泥火山
深水珊瑚
自生碳酸盐岩
油气与可燃冰勘探
中生界
Keywords
Dongsha Waters
mud volcano
deep-water coral
authigenic carbonates
petroleum and hydrate prospect
Mesozoic Erathem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沙海区海丘发现多底栖方式深水珊瑚
阎贫
王彦林
靳永斌
赵美霞
钟广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8000a BP以来东沙西南海域深水珊瑚的发育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张斌
陈忠
许安涛
王雪松
田雨杭
张应威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沙海区泥火山调查进展
阎贫
王彦林
于俊辉
罗伟
刘兴健
靳永斌
李鹏春
刘杰
钟广见
易海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