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溶解氧分层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秀锦 牛远 +3 位作者 吴亚丽 王平 段友爱 余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6-1014,共9页
深水湖泊特有的“表水层-温跃层-深水层”的热力学分层结构,决定了湖内溶解氧(DO)的垂直分布和混合交换,影响着湖内生态系统的健康.然而,目前对于深水湖泊耗氧与复氧过程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对高原深水湖泊的研究更为缺乏... 深水湖泊特有的“表水层-温跃层-深水层”的热力学分层结构,决定了湖内溶解氧(DO)的垂直分布和混合交换,影响着湖内生态系统的健康.然而,目前对于深水湖泊耗氧与复氧过程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对高原深水湖泊的研究更为缺乏.为此,本研究于2021年1月-2022年2月进行了分层采样和逐月监测,探究了典型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的溶解氧分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抚仙湖热力学分层周期分为两期,即分层期和非分层期.分层期为3月下旬至11月上旬,混合期为11月下旬至3月上旬.②在湖泊热力学分层的驱动下,湖内DO垂直分层明显.表水层DO浓度年内变化范围为6.67~8.64 mg/L,而温跃层和深水层DO最低浓度分别可降至3.15和1.26 mg/L.③抚仙湖不同水层DO浓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及效应占比不同.表水层DO受到水温、光合作用、大气复氧和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温跃层DO主要受分层强度和浮游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深水层DO主要受分层强度、有机质沉降分解、沉积物有机质分解的影响.研究显示,抚仙湖底层水体长期处于厌氧状态,由此带来的湖泊生境的改变以及底部营养盐释放的风险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深水湖泊 抚仙湖 溶解氧(DO) 驱动因素 混合模式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高原深水湖泊程海磷形态分布和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董云仙 洪雪花 +4 位作者 贺彬 吕云波 谭志卫 朱翔 赵磊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1-346,共6页
采用GPS定位,在程海设置了3个断面9个采样点,对各种形态磷进行了为期1 a的研究,分析了高原深水湖泊程海磷形态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程海中总磷含量范围为0.008~0.155 mg/L,年平均值为0.046 mg/L,含量水平已经较高.存在形态是颗粒态总磷... 采用GPS定位,在程海设置了3个断面9个采样点,对各种形态磷进行了为期1 a的研究,分析了高原深水湖泊程海磷形态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程海中总磷含量范围为0.008~0.155 mg/L,年平均值为0.046 mg/L,含量水平已经较高.存在形态是颗粒态总磷占54.35%;溶解态有机磷占19.56%;溶解态无机磷占26.09%.各形态磷时间分布和变化与水生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生命活动和周期变化密切相关;水平分布格局受浮游生物活动、湖流风动等综合影响;由水表层-亚底层垂直分布比较均匀,湖底层含量不同程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元素 赋存形态 分布 变化 程海 深水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湖泊溶解氧值稳定性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水景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深水湖泊 溶解氧值 稳定性 水质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深水重力流沉积露头精细解剖——以鄂尔多斯盆地瑶曲剖面长7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31
4
作者 吕奇奇 罗顺社 +6 位作者 付金华 向吉 牛小兵 龚辰 徐黎明 冯胜斌 李士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7-628,共12页
沉积露头为精细刻画沉积体内部结构、建立准确地下地质模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瑶曲剖面长7段为例,采用地质学、野外露头沉积学方法,详细剖析了湖泊深水重力流沉积深水岩相的类型、特征、垂向组合及沉积环境... 沉积露头为精细刻画沉积体内部结构、建立准确地下地质模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瑶曲剖面长7段为例,采用地质学、野外露头沉积学方法,详细剖析了湖泊深水重力流沉积深水岩相的类型、特征、垂向组合及沉积环境。研究表明,瑶曲剖面长7段发育块状细砂岩相、鲍马序列粉砂岩相、水平纹理泥岩相、块状泥岩相、水平层理页岩相、凝灰岩相6种岩相类型,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滑塌沉积、深水原地沉积、火山碎屑沉积5类沉积单元,在垂向上5类沉积单元构成了A、B、C、D 4类垂向分布形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研究认为长7段发育湖泊、水道型重力流沉积两种沉积体系。湖泊相可进一步确定为半深湖—深湖亚相,深水原地沉积微相,以D类岩相组合最为发育;水道型重力流沉积体系进一步划分为近源水道、远源水道、堤岸、前端朵体4个亚相,包含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滑塌沉积3个微相,近源水道+堤岸形成A类、C类、B类岩相组合,远源水道+堤岸形成B类、C类岩相组合,前端朵叶发育C类岩相组合。剖面相分析表明,研究区优质的烃源岩与重力流砂体可构成较好的"下生上储"的致密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露头 岩相类型 垂向组合 湖泊深水重力流 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深水型湖泊水质时空变异性分析:以平寨水库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勇荣 周忠发 +1 位作者 李韶慧 尹林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2-60,共9页
对河流水质时空变异特性的正确识别是有效评估河流水质状况的重要方面之一,为了了解典型喀斯特高原深水型水库——平寨水库水质状况,基于2018年度春夏秋冬4个季节21个采样点的水质监测数据,文章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平寨水库水... 对河流水质时空变异特性的正确识别是有效评估河流水质状况的重要方面之一,为了了解典型喀斯特高原深水型水库——平寨水库水质状况,基于2018年度春夏秋冬4个季节21个采样点的水质监测数据,文章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平寨水库水体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平寨水库水质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异特性。在时间上pH值和DO均呈现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的变化特征,TN的平均质量浓度在秋季达到最大,TP、NH3-N和COD的平均质量浓度最大值均出现在春季;在空间上,DO、TN和NH3-N浓度空间变异性较弱,TP在冬春季空间差异性较强,在夏秋季较弱,COD浓度则存在较强的空间变异性。21个采样点在空间上划分为5组,其中第3组水体水质劣于其他组,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2)在冬季和春季,水体中氧气含量和氢离子浓度对平寨水库水质变异性的贡献最大,夏季和秋季,表征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造成的富营养指标对水库水质变异性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深水湖泊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深水湖库环境过程及水源保护途径 被引量:10
6
作者 万国江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第5期60-71,共12页
认识云贵高原的环境变化在局地、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差别,因而其水源保护途径也不尽相同。a.贵州阿哈湖汇水区煤矿开采导致Fe—Mn在沉积物中积累并产生季节性二次污... 认识云贵高原的环境变化在局地、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差别,因而其水源保护途径也不尽相同。a.贵州阿哈湖汇水区煤矿开采导致Fe—Mn在沉积物中积累并产生季节性二次污染。缺氧季节硫酸盐还原作用上移至沉积物顶部,导致界面亚扩散层对Fe2+的屏蔽,Fe—Mn循环受沉积物—水地质界面和氧化—还原化学界面的双重控制。控制Fe—Mn释放和降低入湖通量、选取优质水区和清淤处理是污染控制的有效途径。b.1994年秋贵州百花湖出现"突发性"水质恶化,剖析相互关联水质指标表明:"湖泊黑潮"是特定季节、特殊气候条件下,沉积有机质生物氧化作用的耦合;脱氮过程受阻的pH控制导致亚硝酸根浓度增高。随着水体耗氧—复氧平衡、水流输送及天气好转,水质可望在一段时期内复苏。后期观测表明了水质的好转。c.云南洱海沉积物平均堆积速率为0.047 g.cm-2.a-1;沉积物顶部几厘米Pb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其铅来源稳定;沉积有机质主要为陆源,早期成岩过程Corg垂直剖面具"沉降—降解—堆积"三阶段分布。近460年间,1δ3Corg小幅度频繁波动及δ13Cinorg和δ18Oinorg同步降低的总趋势表明汇水区人为活动的明显影响。控制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通量是保护洱海的基本策略。d.云南程海是一个湖水离子总浓度接近盐湖下限的中度富营养湖泊。沉积物Horg/Corg和Corg/Norg原子比率表明其有机质主要源于内生浮游藻类残骸;沉积记录中210Pbex与Corg的沉积通量显示出良好的同步关系。特别是二者同步增大时段表明:210Pbex沉积通量增加指示湖泊初级生产力增大,这种微粒清洗效应反映了湖泊自然作用对富营养演化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 深水湖泊 环境过程 核素示踪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52
7
作者 潘继征 熊飞 +1 位作者 李文朝 柯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376-5385,共10页
云南抚仙湖是我国典型的高原深水湖泊,为揭示该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2005年6~7月对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浮游植物80种,隶属于7门32科56属,以绿藻、蓝藻和硅藻为主,种类数绿藻(46.0%)&... 云南抚仙湖是我国典型的高原深水湖泊,为揭示该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2005年6~7月对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浮游植物80种,隶属于7门32科56属,以绿藻、蓝藻和硅藻为主,种类数绿藻(46.0%)>蓝藻门(25.0%)>硅藻门(15.0%),密度绿藻(61.6%)>硅藻(16.1%)>蓝藻(9.1%)。群落平均密度为87.58×104ind./L,转板藻(Mougeotiasp.)占绝对优势,其相对密度为35.9%。在水平分布上,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北区大于南区(P<0.05),沿岸区大于湖心区(P<0.01)。在垂直分布上,浮游植物分层明显,主要分布在0~30 m水层,不同水层绿藻均占绝对优势。环境分析表明:抚仙湖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主要受营养盐的影响,而垂直分布主要受物理因子的影响。不同时期的调查结果比较表明,抚仙湖浮游植物种类数和密度呈增长趋势,与水体营养水平升高有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型丝状藻类转板藻发展成为绝对优势种,与其较强的竞争优势及太湖新银鱼摄食引发的下行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深水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红枫湖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及其与粒径的关系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元荣 张润宇 +1 位作者 吴丰昌 傅平青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3-520,共8页
应用化学提取法分析了红枫湖主要出入湖河口及湖心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含量,并探讨了BAP空间分布与总磷(TP)和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形态BAP含量顺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O3可提取磷(Olsen-P)>水溶性磷(W... 应用化学提取法分析了红枫湖主要出入湖河口及湖心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含量,并探讨了BAP空间分布与总磷(TP)和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形态BAP含量顺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O3可提取磷(Olsen-P)>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沉积物柱芯中BAP迅速降低,剖面变化比TP更为明显.各形态BAP与TP显著相关,除RDP与AAP外,其它形态BAP之间也显著相关.Olsen-P是评价红枫湖沉积物磷的生物有效性的最佳指标.红枫湖沉积物颗粒组成以粘土及粉砂为主,湖心沉积物比河口粒度小.表层(0-5cm)沉积物中Olsen-P和AAP的含量与细组分(粘土)的比例呈正相关,而RDP、WSP与细组分呈负相关性,表明沉积物细组分对深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生物可利用磷 粒径 空间分布 深水湖泊 红枫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归属问题 被引量:8
9
作者 孙镇城 乔子真 +4 位作者 杨革联 张海泉 景民昌 杨藩 孙乃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9-66,共8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已找到 17个第三系油源的油田 ,其主要烃源岩层位是陆相始新统下干柴沟组。有人提出下干柴沟组是海侵湖泊沉积 ,并被命名为下干柴沟海侵。最近又有人提出该组不是深湖相 ,应属于湖相 ,是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始新世海湾... 柴达木盆地西部已找到 17个第三系油源的油田 ,其主要烃源岩层位是陆相始新统下干柴沟组。有人提出下干柴沟组是海侵湖泊沉积 ,并被命名为下干柴沟海侵。最近又有人提出该组不是深湖相 ,应属于湖相 ,是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始新世海湾湖相带被阿尔金断裂东错的残留湖部分 ,或塔里木盆地原型盆地在东部的错移部分 ,并提出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油气勘探方向。文中展示了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古新统—始新统的吐依洛克组、阿尔塔什组、齐姆根组、盖吉塔格组、卡拉塔尔组的沉积相和典型的海相生物化石群 ,它完全不同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古新统—始新统的路乐河组和下干柴沟组沉积相和陆相湖泊生物化石群。作者不能支持柴达木盆地西部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在古近纪属于同一盆地或同一沉积单元的观点。把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已知油气田的烃源岩划归古近系海相沉积 ,显然是误解 ,以此为根据指导柴达木盆地西部陆相沉积区的油气勘探似属不妥。科学的古地理观将有助于勘探工作的正确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 第三纪 深水湖泊 石油勘探 烃源岩 海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天池水体季节性分层特征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斌 马健 +1 位作者 王银亚 尹湘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7-1204,共8页
于2014年6—10月,对高山深水湖泊天山天池水温、电导率、溶解氧、pH值、叶绿素a浓度和蓝绿藻细胞密度进行垂直剖面的连续监测,通过对其季节动态和垂直分层结构的分析,探讨天池水体季节性分层特征.天池出现明显水温分层的时间短(6—... 于2014年6—10月,对高山深水湖泊天山天池水温、电导率、溶解氧、pH值、叶绿素a浓度和蓝绿藻细胞密度进行垂直剖面的连续监测,通过对其季节动态和垂直分层结构的分析,探讨天池水体季节性分层特征.天池出现明显水温分层的时间短(6—9月),夏季温跃层变化范围为2~18m,而秋季温跃层不断下移,10月在18m水深以下;受水温分层影响,天池水体溶解氧浓度、电导率、pH值、叶绿素a浓度和蓝绿藻细胞密度在垂直剖面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分层,尤其是夏季水温分层影响溶解氧浓度、叶绿素a浓度和蓝绿藻细胞密度在水体中的分布,对天池水质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天池浅水层(水深小于10m)溶解氧浓度较高(大于8mg/L),而深水层(水深超过18m)溶解氧浓度9月接近4mg/L,季节性缺氧导致底泥营养盐向上扩散,对水体水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在夏、秋季节加强水质监测,以防止天池水华发生;天池叶绿素a浓度与蓝绿藻细胞密度的垂直剖面变化趋势相似,均随水深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叶绿素a浓度在2~12m水深处较高,蓝绿藻细胞密度在5~15m水深处较高,表明5~15m深度适合藻类生长,同时,电导率、pH值的垂直变化也说明藻类的生长情况,这为监测天池水体富营养化取样和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深水湖泊 天池 水体分层 溶解氧 PH值 电导率 叶绿素A 蓝绿藻细胞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近60年来沉水植物群落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高弋明 殷春雨 +4 位作者 刘霞 赵钰 陈非洲 陈新芳 关保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09-1219,共11页
自1960s以来,抚仙湖沿岸带沉水植物群落发展迅速,而监测频率相对不足.为了解抚仙湖沉水植物群落现状及过去60年内的变化趋势,于2016年7月,对抚仙湖全湖沉水植物进行调查,并结合以往多次调查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本次调查设置了36条样带共4... 自1960s以来,抚仙湖沿岸带沉水植物群落发展迅速,而监测频率相对不足.为了解抚仙湖沉水植物群落现状及过去60年内的变化趋势,于2016年7月,对抚仙湖全湖沉水植物进行调查,并结合以往多次调查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本次调查设置了36条样带共41个样点.在实测数据验证后,使用卫星多光谱相机数据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全湖沉水植物分布面积.此外,计算了物种在沿岸带植被区的平均生物量、优势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抚仙湖沉水植物2016年夏季分布面积为5.14 km^(2),平均生物量(鲜重)密度为9.8 kg/m^(2),最高48.7 kg/m^(2),全湖总现存量(鲜重)5.02×10^(4) t;共采集到沉水植物13种(类),隶属于5科6属.其中,生物量最高的物种是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其次是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出现频度最高的物种是穗花狐尾藻,其次是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物种优势度最大的物种是穗花狐尾藻,其次是金鱼藻和黑藻;抚仙湖各样点沉水植物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介于0.05-1.28之间,全湖平均值为0.75;除轮藻类外,沉水植物群丛的冠层在1.5-4 m之间,其中金鱼藻群丛冠层最高.丝状附着藻大量出现,附着在高大的沉水植物冠层上的生物量远远多于附着在基质上的;丝状附着藻主要附着在群落上层沉水植物100 cm以内的植冠上.在过去的60年来,抚仙湖沉水植物分布面积、全湖总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呈增加的趋势;低矮的草甸型物种如轮藻类、苦草等优势度下降,高大的冠层型沉水植物如穗花狐尾藻、金鱼藻等成为优势种;外来物种伊乐藻在最近几年出现并成为次优势种;丝状附着藻生物量增加.以上结果表明,目前抚仙湖沉水植物群落处于生物量、分布面积和多样性最高的阶段,是维持和保护的关键时期.但相比于国外类似湖泊,抚仙湖沉水植物丰富度一直较低,目前冠层型植物占优势、外来物种快速发展和丝状附着藻增殖的态势,将会引起群落结构不稳定,如果不加以保护和管理,可能会朝着富营养化湖泊的群落结构方向发展,进而对沿岸带水质产生不利影响.除了进一步控制抚仙湖入湖营养负荷外,我们建议对群落上层高大的冠层型沉水植物进行收割,收割深度为100 cm,从而控制冠层型沉水植物以及附着在其上的丝状附着藻,为草甸型沉水植物的发展创造条件,引导抚仙湖沉水植物群落向贫营养化湖泊的群落结构方向发展,但其可行性尚需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营养深水湖泊 沉水植物 群落结构 外来物种 丝状附着藻 抚仙湖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水体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平 赵琦琳 +2 位作者 张妍 向文礼 段友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6-130,共5页
抚仙湖是中国第二大深水湖,保护好抚仙湖水质对于中国水资源战略安全至关重要。总磷是影响贫营养深水湖泊水质类别的关键因素。通过在抚仙湖湖体均匀布设立体监测点位,开展为期1 a的水质监测分析,探讨不同形态磷的水平和垂向分布及季节... 抚仙湖是中国第二大深水湖,保护好抚仙湖水质对于中国水资源战略安全至关重要。总磷是影响贫营养深水湖泊水质类别的关键因素。通过在抚仙湖湖体均匀布设立体监测点位,开展为期1 a的水质监测分析,探讨不同形态磷的水平和垂向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抚仙湖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及溶解性磷酸盐(SP)随水深几乎呈线性增加趋势;溶解性有机磷(DOP)除个别点随水深波动外,整体较为稳定;总体上,底层水体磷浓度高于表层水体磷浓度,表层底泥总磷浓度高达1926 mg/kg,可能对未来湖泊的富营养化构成风险。②不同形态磷浓度TP>DTP>SP>DOP,其中DTP占TP的比例为77.78%,为TP的主要贮存方式。③TP浓度总体是上半年高于下半年,呈现一定的冬春季表层浓度升高、底层浓度降低的趋势,该趋势与温跃层消退、湖水处于混合状态有关。研究成果可为抚仙湖水质趋势研判和精准治理工作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溶解性总磷 贫营养 分布特征 深水湖泊 抚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助思维数轴 思维图上游走
13
作者 石燕平 金春 《地理教学》 2011年第1期56-56,共1页
借助空间数轴,纵横向展开思考。以长江为例,上游穿峡切谷,造就了虎跳峡、长江三峡等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中下游串起了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这些湖泊的成因都是因洼地积水而成,深度相对不大,易淤积成陆,与东非裂谷带上的湖泊、... 借助空间数轴,纵横向展开思考。以长江为例,上游穿峡切谷,造就了虎跳峡、长江三峡等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中下游串起了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这些湖泊的成因都是因洼地积水而成,深度相对不大,易淤积成陆,与东非裂谷带上的湖泊、贝加尔湖等由于板块张裂凹陷积水所成的深水湖泊在深度自然不能比拟;从上游山区到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区(或转换位置),既有冲刷力强(形成峡谷,水能丰富),又有挟带泥沙多的特点,长江三峡正好位于上游向中下游的转换位置,这里一建大坝,高峡出平湖,蓄水库容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是优点,但泥沙淤积则是缺点,这与三峡所处位置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游 数轴 长江三峡 深水湖泊 泥沙淤积 中下游 侵蚀地貌 贝加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两湖一库”区域生态蔬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德军 陈家秀 郭容宽 《长江蔬菜》 2009年第10X期73-77,共5页
贵阳市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简称“两湖一库”)位于贵州高原中部.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高原深水湖泊之一。随着贵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郊水厂的建成投产,两湖的主要功能由过去的防洪、水力发电、农业灌溉、工业用水、水产养殖... 贵阳市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简称“两湖一库”)位于贵州高原中部.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高原深水湖泊之一。随着贵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郊水厂的建成投产,两湖的主要功能由过去的防洪、水力发电、农业灌溉、工业用水、水产养殖和旅游景观演变为以城市供水为主,并兼顾其他需要,成为了贵阳城区及清镇的重要生活饮用水源,这就对两湖水资源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两湖目前水质令人担忧.形势十分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市 区域生态 蔬菜 生活饮用水源 贵州高原 喀斯特地区 深水湖泊 阿哈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明镜泸沽湖
15
《云南林业》 2019年第7期5-7,共3页
云南省内的九大高原湖泊,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装饰着富饶而美丽的祖国边陲大地.其中的泸沽湖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同时,泸沽湖也是全省九大高原湖泊当中水质最优的淡水湖、是省级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泸沽湖 自然保护区 深水湖泊 云南省 淡水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史话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应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74-75,共2页
抚仙湖位于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之间,离昆明六十多公里。湖面积为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我省第三大湖。深度平均87米。最深达155米。是我省第一深水湖泊。除东北长白山火山口湖——天池(深为373米,平均水深204米)外,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之间,离昆明六十多公里。湖面积为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我省第三大湖。深度平均87米。最深达155米。是我省第一深水湖泊。除东北长白山火山口湖——天池(深为373米,平均水深204米)外,抚仙湖又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唐樊绰所写《蛮书》,称抚仙湖为大池。书中说:“量水川,在滇池南两日程,汉旧黎川也。川中有大池”。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澄江府“北有罗藏山(现名梁王山),南有抚仙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 星云湖 深水湖泊 湖水 深度平均 澄江 洱海 热水塘 大池 平均水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