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东部深水浊积砂岩气藏储层精细描述与连通性研究
1
作者
杨娇
戴建文
+5 位作者
董硕
杨秋飞
钟旭临
涂乙
朱璠
马睿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南海东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深水重力流浊积砂岩展布复杂,砂体构型期次划分、构型单元叠置样式和连通关系直接制约气田的布井开发。以南海东部深水L气田为例开展研究,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运用沉积模式研究、复合水道体系构型及建模表...
南海东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深水重力流浊积砂岩展布复杂,砂体构型期次划分、构型单元叠置样式和连通关系直接制约气田的布井开发。以南海东部深水L气田为例开展研究,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运用沉积模式研究、复合水道体系构型及建模表征方法,开展了基于南海深水重力流复合砂体解剖,建立了本海域深水气田浊积水道复合砂体构型划分方案,开展了单期构型砂体空间演化和展布规律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南海深水L气田浊积水道可划分为复合浊积体、复合水道和单一水道等3个级次,在气田内部平面上发育4条复合水道,纵向上发育2期河道,建立复合水道内部的沉积演化规律,明确了水道间的连通关系,并结合动态生产验证了连通关系的合理性,成功指导相邻B气田部署1口水平井,最高日产达130万方,生产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推动周边气田开发及潜力勘探具有一定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深水浊积砂岩
重力流沉
积
水道复合体系
水道化朵叶
深水
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水浊积水道典型切叠模式水驱波及实验研究
2
作者
杨莉
胡义升
+2 位作者
刘广为
郭平
杨宝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80,共10页
针对典型的深水浊积复合水道切叠模式,建立大尺度二维剖面物理模型,开展水驱室内实验,并通过岩芯尺度数值模拟进一步探究总结了不同横向和纵向水道叠置比例对波及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道中部及两期水道切叠连通处为主流线区域,波及...
针对典型的深水浊积复合水道切叠模式,建立大尺度二维剖面物理模型,开展水驱室内实验,并通过岩芯尺度数值模拟进一步探究总结了不同横向和纵向水道叠置比例对波及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道中部及两期水道切叠连通处为主流线区域,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均较高,水道上部和下部物性相对较差区域波及效率低,尤其生产井所在水道上部剩余油富集,是剩余油挖潜重点区域;不同期次水道叠置比例是影响复合水道注采井间连通性及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横向和纵向叠置比例越高,整体表现为注采井主流线区波及效果越好,非主流线区波及效果变差;对于典型深水浊积复合水道切叠构型模式,建议尽量提高非主力砂体射孔完善程度,以增加波及效率,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浊积砂岩
切叠模式
水驱实验
波及效率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东部深水浊积砂岩气藏储层精细描述与连通性研究
1
作者
杨娇
戴建文
董硕
杨秋飞
钟旭临
涂乙
朱璠
马睿
机构
中海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出处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基金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重大科技项目“双特高海相砂岩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定量预测技术(编号:CNOOC-KJ 135 ZDXM 22 LTD 02 SZ 2016)”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南海东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深水重力流浊积砂岩展布复杂,砂体构型期次划分、构型单元叠置样式和连通关系直接制约气田的布井开发。以南海东部深水L气田为例开展研究,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运用沉积模式研究、复合水道体系构型及建模表征方法,开展了基于南海深水重力流复合砂体解剖,建立了本海域深水气田浊积水道复合砂体构型划分方案,开展了单期构型砂体空间演化和展布规律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南海深水L气田浊积水道可划分为复合浊积体、复合水道和单一水道等3个级次,在气田内部平面上发育4条复合水道,纵向上发育2期河道,建立复合水道内部的沉积演化规律,明确了水道间的连通关系,并结合动态生产验证了连通关系的合理性,成功指导相邻B气田部署1口水平井,最高日产达130万方,生产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推动周边气田开发及潜力勘探具有一定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深水浊积砂岩
重力流沉
积
水道复合体系
水道化朵叶
深水
扇
Keywords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deepwater turbidite sandstone
gravity flow deposition
composite channel system
channelized lobe
deepwater fan
分类号
TE3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P74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水浊积水道典型切叠模式水驱波及实验研究
2
作者
杨莉
胡义升
刘广为
郭平
杨宝泉
机构
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
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80,共10页
基金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YXKY-2019-ZY-07)。
文摘
针对典型的深水浊积复合水道切叠模式,建立大尺度二维剖面物理模型,开展水驱室内实验,并通过岩芯尺度数值模拟进一步探究总结了不同横向和纵向水道叠置比例对波及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道中部及两期水道切叠连通处为主流线区域,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均较高,水道上部和下部物性相对较差区域波及效率低,尤其生产井所在水道上部剩余油富集,是剩余油挖潜重点区域;不同期次水道叠置比例是影响复合水道注采井间连通性及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横向和纵向叠置比例越高,整体表现为注采井主流线区波及效果越好,非主流线区波及效果变差;对于典型深水浊积复合水道切叠构型模式,建议尽量提高非主力砂体射孔完善程度,以增加波及效率,提高采收率。
关键词
深水浊积砂岩
切叠模式
水驱实验
波及效率
剩余油
Keywords
deep water turbidite sandstone
stack mode
laboratory water flooding experiment
sweep efficiency
remaining oil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东部深水浊积砂岩气藏储层精细描述与连通性研究
杨娇
戴建文
董硕
杨秋飞
钟旭临
涂乙
朱璠
马睿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深水浊积水道典型切叠模式水驱波及实验研究
杨莉
胡义升
刘广为
郭平
杨宝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