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深水沉积单元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苏海霞 刘姗 +3 位作者 张莉 苏明 黄书勤 雷振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139,共11页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是我国海域油气研究的重点区域,前人对该区域沉积地层的研究集中在古近系烃源岩和中中新世碳酸盐岩储层,有关晚中新世以来深水沉积发育及分布特征的研究仍很薄弱。为此,研究用2D地震数据资料识别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是我国海域油气研究的重点区域,前人对该区域沉积地层的研究集中在古近系烃源岩和中中新世碳酸盐岩储层,有关晚中新世以来深水沉积发育及分布特征的研究仍很薄弱。为此,研究用2D地震数据资料识别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沉积单元,揭示深水沉积单元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基于地震反射特征,研究识别了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的主要沉积体类型,包括披覆沉积、块体流沉积和浊流沉积,其中浊流沉积可进一步分为限制型浊积体和三角洲前缘浊积体。披覆沉积在北康盆地前隆区域大面积发育,沉积厚度从南向北递减。块体流沉积则主要分布在研究区隆后盆地,厚度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结果表明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的深水沉积受到物源供给、地形、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其中,物源供给是控制研究区沉积体发育位置和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地形对重力流沉积(块体流沉积和三角洲前缘浊积体)和半远洋沉积的分布范围进行控制。研究成果可为深水沉积发育及其控制因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康盆地 披覆沉积 重力流沉积 沉积物供给 地形 晚中新世 深水沉积单元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若开盆地上上新统深水沉积及储集特征分析
2
作者 吴佳男 魏慧 +11 位作者 范国章 贾俊民 马宏霞 丁梁波 许小勇 王红平 张颖 尹幸佳 陈慧 苏明 王策 卓海腾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4-257,共14页
近年来,孟加拉湾北部若开盆地新生界沉积地层内不断取得深水油气勘探发现。本研究基于高分辨率3D地震反射资料,在若开盆地上上新统沉积地层内识别出水道、天然堤、朵体(决口扇、含分支水道朵体)、半深海泥、块体搬运沉积体等多种深水沉... 近年来,孟加拉湾北部若开盆地新生界沉积地层内不断取得深水油气勘探发现。本研究基于高分辨率3D地震反射资料,在若开盆地上上新统沉积地层内识别出水道、天然堤、朵体(决口扇、含分支水道朵体)、半深海泥、块体搬运沉积体等多种深水沉积单元。结合钻井的测井、岩屑样品结果,进一步确认了水道、天然堤、朵体沉积单元,并针对过井沉积体开展沉积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的分析和对比研究,获取了储层级别及其平面分布范围。由于若开盆地上新世以来沉积地层整体埋藏较浅,压实作用较弱且成岩作用程度低,水道、天然堤和朵体均可能为若开盆地中新统-上新统生物气的主力勘探烃藏提供储集空间。其中,蜿蜒型紧密叠置浊积水道是尤其具有厚沉积、强连通、广展布、高砂地比和高孔隙系数的优质深水油气储集类型。研究成果可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重要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扇 若开盆地 深水沉积结构单元 水道 天然堤 朵体 储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扇上扇某区块深水沉积体的特征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曾勤 王英民 +5 位作者 吕睿 龚承林 陶崇智 黄一洺 陈玲玲 吴嘉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91,共8页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孟加拉扇上扇某区块的深水沉积体特征。发现了六种典型地震相:下切充填相、海鸥翼状相、楔形发散相、透明相、强振幅平行相和弱振幅平行相。下切充填相代表粗粒的水道充填沉积;海鸥翼状相代表水道—天然...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孟加拉扇上扇某区块的深水沉积体特征。发现了六种典型地震相:下切充填相、海鸥翼状相、楔形发散相、透明相、强振幅平行相和弱振幅平行相。下切充填相代表粗粒的水道充填沉积;海鸥翼状相代表水道—天然堤复合体;楔形发散相代表细粒的天然堤沉积;透明相代表块体搬运沉积;强振幅平行相代表朵叶体沉积;弱振幅平行相代表深海披覆沉积。通过对典型地震剖面特征和平面属性分布分析可知:上扇垂向上依次沉积了朵叶体、水道和堤岸、朵叶体、水道—天然堤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扇 深水沉积单元 地震相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微相控深水储层预测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韩文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9-705,共7页
本文针对深水储层预测中的两个隐蔽而且关键的问题,即电测曲线无法识别深海—半深海泥与深水重力流沉积泥岩,以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内部砂岩和泥岩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非常接近,常规测井与地震联合预测方法无法描述深水重力流沉积体内部砂... 本文针对深水储层预测中的两个隐蔽而且关键的问题,即电测曲线无法识别深海—半深海泥与深水重力流沉积泥岩,以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内部砂岩和泥岩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非常接近,常规测井与地震联合预测方法无法描述深水重力流沉积体内部砂岩特征,作者提出了新的深水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常规地震属性能够清楚识别和刻画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的优点,首先提出深水沉积研究面—线—点的新思路。第一步从地震资料入手,自下而上提取一系列地震属性,确定不同时期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的平面分布,建立深水沉积模式;第二步创新多元井震精确时深标定法解决了深海泥和深水重力流沉积泥无法进行电性区分的问题,即将地震剖面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的顶底时间界面通过合成记录标到测井曲线上,进行单井相研究、沉积单元划分和不同沉积微相单元钻井砂地比的精确计算等基础工作;最后优选地震属性,拟合出不同沉积微相单元地震属性和砂地比的最佳关系公式。进而将深水重力流沉积体地震属性平面图按不同的沉积微相单元转化成该沉积体的砂地比平面图,实现对整个深水沉积体系砂体的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重力流沉积 深水沉积单元 地震属性 多元井震精确时深标定 砂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