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相细粒浊流沉积动力学机制初探——基于水槽沉积模拟实验
1
作者 吕奇奇 王林 +6 位作者 罗顺社 刘江艳 尤源 闫红果 蒲宇新 孙学虎 张蕾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9-781,共13页
【目的】探究浊流作用下细粒沉积物分选运动规律与沉积特征,并分析其搬运距离及沉积物空间展布受控因素。【方法】基于环形水槽模拟实验,分别通过控制流体初始流速、沉积物浓度、砂泥比三个条件,模拟并分析浊流携带细粒沉积物搬运沉积过... 【目的】探究浊流作用下细粒沉积物分选运动规律与沉积特征,并分析其搬运距离及沉积物空间展布受控因素。【方法】基于环形水槽模拟实验,分别通过控制流体初始流速、沉积物浓度、砂泥比三个条件,模拟并分析浊流携带细粒沉积物搬运沉积过程,初步探讨了其沉积动力学机制。【结果】(1)浊流搬运下的细粒沉积物在流动过程中会出现“水下水跃”、“双流分割”、“上浮作用”、“头部抬升”、“新头部”等实验现象;(2)流体搬运过程中,其细粒沉积物移动速度及搬运距离受流体与环境流体浓度差的影响;(3)初始流速、水下水跃、上浮作用等因素控制着流体流速、细粒沉积物搬运距离及空间展布;(4)“新头部”现象使得流体携带的砂体变得不连续,多呈孤立型或分散型。【结论】根据模拟过程中出现的“新头部”现象推测分散型砂体产生的原因,对分散型砂体的形成与展布规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 动力机制 物理沉积模拟 运移规律 “新头部”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细粒混积岩沉积环境
2
作者 朱筱敏 李维 +3 位作者 王晓琳 叶蕾 董艳蕾 张琴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5-996,共12页
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阜二段)不仅是主力烃源岩层,而且发育成分复杂的细粒混积岩,现已成为陆相湖盆非常规油气勘探重点层段。细粒混积岩沉积环境研究对于其形成过程、岩相特征及甜点区段预测均有重要作用。基于全岩... 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阜二段)不仅是主力烃源岩层,而且发育成分复杂的细粒混积岩,现已成为陆相湖盆非常规油气勘探重点层段。细粒混积岩沉积环境研究对于其形成过程、岩相特征及甜点区段预测均有重要作用。基于全岩X衍射、黏土X衍射、微量元素和TOC分析成果恢复确认阜二段整体处于非硫化缺氧水体环境;5个特殊岩性层段依次表现为:“山字形层段”沉积时期气候整体干旱,“四尖峰—七尖峰层段”沉积时期气候变得相对湿润,“王八盖层段”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湿润且稳定,“泥脖子层段”沉积时期气候较其他层段明显湿润;“山字形至王八盖层段”沉积时期湖平面整体较低、波动强烈、逐渐上升,“泥脖子层段”沉积时期发生了大规模湖侵;阜二段水体咸化,古盐度均大于10‰,垂向可分2段:“山字形—四尖峰层段”形成于咸水至超咸水环境,“七尖峰—王八盖—泥脖子层段”形成于半咸水至咸水环境。受古气候控制的半咸水环境是形成细粒混积岩的基本环境要素,进而建立了早期偏干旱和晚期偏湿润气候的混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沉积环境 混合沉积模式 阜宁组二段 古近系 高邮—金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杜三层细粒沉积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3
作者 李阳 李晓光 +7 位作者 陈昌 崔向东 赖鹏 郭鹏超 任铌 刘洋 戚雪晨 郭美伶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9,共13页
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杜三层沉积了以黏土、长英质、碳酸盐和方沸石矿物混合的湖相细粒沉积岩,为该区近年致密油和页岩油勘探重点对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使用钻井、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并结合无监督学习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 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杜三层沉积了以黏土、长英质、碳酸盐和方沸石矿物混合的湖相细粒沉积岩,为该区近年致密油和页岩油勘探重点对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使用钻井、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并结合无监督学习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细粒沉积岩进行分类,研究细粒岩储层基本地质特征并对其评价和有利区带预测。对303个X射线衍射全岩定量分析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将杜三层岩性划分为碳酸盐岩类、长英质混合细粒岩类和方沸石质混合细粒岩类3种类型,其中碳酸盐岩类和方沸石质混合细粒岩类具有更好的脆性特征,容易产生裂缝,并且溶孔和溶洞沿着裂缝发育,使得此类岩石储渗性能更佳,杜三层储层孔喉半径细小,分选差,均质系数小,孔隙结构较差,形成有效储层依赖微孔隙和微裂缝。基于叠合概率评价方法,将脆性指数、碳酸盐岩和方沸石质混合细粒岩厚度、裂缝密度、平均孔隙度、平均渗透率和总有机碳含量6种影响储层发育因素进行融合并评价,储层发育有利区沿湖盆长轴雷15井—雷84井—雷59井—曙90井—雷93井等井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西部凹陷 沉积 无监督 叠合概率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淡水湖盆细粒沉积成因机制及页岩油储集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_3亚段为例
4
作者 刘显阳 刘江艳 +6 位作者 王秀娟 郭芪恒 吕奇奇 杨智 张岩 张忠义 张文选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长73亚段沉积期研究区古环境整体表现为温暖湿润、梅雨事件频发、水体深度较大的淡水湖盆特征,古地貌呈现西南陡、东北缓的不对称型,可进一步细分为湖底深洼、古沟道、湖底古脊等微古地貌单元。②长73亚段发育一套极细砂岩、粉砂岩、泥页岩、凝灰岩等细粒沉积,垂向多呈薄互层—纹层组合分布,砂岩粒径大多小于62.5μm,单层厚度为0.05~0.64 m,含完整植物碎片,发育波状层理、逆粒序-正粒序组合、爬升沙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揭示异重流沉积成因。③环形水槽模拟实验再现了异重流搬运过程及沉积特征,主要表现为初期的密度流速差造成头部较厚且粒径较大,上部较薄且粒径偏小的特征;中期滑水作用促使流体头部抬升并向前快速搬运,由此产生的多个“新前端”促使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细粒砂岩向湖盆中部长距离搬运。④明确了盆地西南部细粒砂质岩以异重流成因为主,指出频繁发育的洪水事件、西南部陡坡地形是异重流发育的主控因素。⑤长73亚段砂岩、泥页岩发育微纳米孔喉系统,不同岩性均含油,但可动油含量差异大,砂岩中可动油含量最大。⑥明确了长73亚段多期异重流砂岩与泥页岩形成的细粒沉积复合体具有“整体含油、差异储集”特征,低TOC泥岩与粉砂岩组合为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异重流 水槽模拟实验 储集特征 长7_(3)亚段 三叠系延长组 页岩油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类型、分布及页岩油气甜点意义
5
作者 施振生 周天琪 汪鹏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9-776,共18页
页岩油气高效勘探开发依赖于甜点分布的精准预测,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时-空分异与耦合效应对甜点分布具有关键控制作用。通过国内外典型含油气页岩的深入分析,系统揭示了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类型、分布及其对页岩油气甜点的控制机理... 页岩油气高效勘探开发依赖于甜点分布的精准预测,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时-空分异与耦合效应对甜点分布具有关键控制作用。通过国内外典型含油气页岩的深入分析,系统揭示了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类型、分布及其对页岩油气甜点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1)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有生源硅、生源碳酸盐矿物、生源磷酸盐矿物、内源有机质和盆内颗粒,主要富集于陆源碎屑过路区、陆源碎屑难到达区、上升洋流发育区和近滨快速海侵区4个区域。(2)内源组分中生源硅溶解再沉淀形成的自生石英通过氢键抑制有机质降解,生源碳酸盐矿物和磷酸盐矿物通过胶结降低孔隙水渗流速率来维持还原环境,从而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3)富内源组分页岩中生源硅与有机质协同成孔、生缝,产生独特的有机孔-微裂缝网络耦合结构。生源硅骨架提供刚性支撑与孔隙网络,有机质热演化产生膨胀应力与溶蚀作用共同驱动三维微裂缝网络的发育。(4)内源组分通过影响有机质富集、孔隙结构、气体吸附、渗流特征以及岩石脆性,来决定页岩油气甜点的分布。页岩油气的甜点一般具有高生源硅含量、高总有机碳含量、多纳米级孔隙及微裂缝和高脆性矿物含量的特征。目前,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成因和富集机制、内源组分与储层物性和脆性指数的定量关系以及成岩过程中内源组分对有机质保存与孔隙演化的动态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未来,需要进一步通过多尺度表征、人工智能和多学科融合等手段来识别和分析内源组分,从而为页岩油气高效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生源硅 碳酸盐矿物 内源组分 甜点分布 沉积 页岩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层状湖盆细粒沉积岩储集物性及油气富集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科睿 孙雨 +4 位作者 闫百泉 杨佳奇 马志强 于利民 王鑫锐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8,共19页
【目的】强非均质性是陆相页岩层系的主要特征,其特性成因于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细粒岩”)的沉积环境距物源区较近且水深较浅,受水动力、气候、构造、生物扰动等因素的控制更加明显,尤其是纹层状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纹... 【目的】强非均质性是陆相页岩层系的主要特征,其特性成因于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细粒岩”)的沉积环境距物源区较近且水深较浅,受水动力、气候、构造、生物扰动等因素的控制更加明显,尤其是纹层状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纹层状细粒岩”)在毫米尺度下,垂向上的成分、形态、结构等特征均可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通过文献统计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发现纹层状细粒岩的储集物性及油气富集的能力明显优于不发育/弱发育的纹层状细粒岩,并且与发育程度具有极好的正相关性,但相关差异性的总结仍不清晰且有待揭示。【方法】聚焦近十年内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纹层状细粒岩的孔隙、裂缝类型与成因,并将纹层序列划分为砂质纹层—泥质纹层序列与泥质纹层—泥质纹层序列,分别阐述不同纹层序列的储集物性及油气富集的特征与机理。【结论与展望】纹层结构具有物质成分在垂向上频繁更替、内部微裂缝异常发育、内部有机质分布较为集中共三个优势特征,使其在细粒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油气富集的能力。总结了影响其储集物性和油气富集的五个主要控制因素:纹层成分、纹层连续性、纹层序列组合、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今后,应将纹层状细粒岩的无机成因机制与有机演化模式相结合,建立微观纹层类型及组合与宏观油气甜点区、优质储层评价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 沉积 储集物性 油气富集 页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岩优质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兴悦 朱筱敏 +1 位作者 王晓琳 张美洲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71,共17页
为了深化对湖相细粒沉积岩储集层的认识,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Es3L)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分析和测井曲线,揭示了储集层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基于矿物组成、沉积... 为了深化对湖相细粒沉积岩储集层的认识,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Es3L)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分析和测井曲线,揭示了储集层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基于矿物组成、沉积构造和有机质含量,将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划分为6类岩相: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细粒混积岩(LF1)、富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细粒碳酸盐岩(LF2)、富有机质层状灰质细粒混积岩(LF3)、富有机质层状/块状长英质细粒碳酸盐岩(LF4)、富有机质层状含长英细粒碳酸盐岩(LF5)、含有机质块状含长英细粒碳酸盐岩(LF6)。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层间微裂缝,储集层孔隙度主要介于0.67%~5.56%之间(平均值为4.93%),渗透率主要介于(0.02~4.87)×10^(-3)μm^(2)之间(平均值为0.59×10^(-3)μm^(2))。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储集层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岩相、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渤南洼陷Es3L的中下部的陆源输入水平低、水体盐度大、水体分层性强,主要发育岩相LF2和LF4,容易发育Ⅰ类和Ⅱ类优质储集层。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储集层处于中成岩A阶段,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和白云石化以及有机质热演化产生次生孔缝,改善了储集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沙三下亚段 湖相沉积 优质储集层 主控因素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MOTE-SVM的细粒沉积岩岩相智能预测: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为例
8
作者 唐佰强 孟庆涛 +6 位作者 杨亮 胡菲 谭悦 邢济麟 刘招君 张恩威 董秦玮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7-949,共13页
细粒沉积岩岩相的空间展布特征是页岩油勘探的关键研究内容。由于高成本且稀缺的取心井限制了岩相的分析,测井预测岩相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为例,建立了“岩性+矿物+TOC+沉积构造”的岩相划分方案,确定了... 细粒沉积岩岩相的空间展布特征是页岩油勘探的关键研究内容。由于高成本且稀缺的取心井限制了岩相的分析,测井预测岩相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为例,建立了“岩性+矿物+TOC+沉积构造”的岩相划分方案,确定了7类岩相。结合6条常规测井曲线形成了X8井的岩相—测井数据库。综合使用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RF)、XGBoost和支持向量机(SVM)3种模型评价岩相的预测效果,并确定SVM是最优分类模型,使用BSMOTE处理岩相样本的分类不平衡问题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SVM模型,建立了BSMOTE-SVM的岩相预测的组合模型。BSMOTE-SVM的预测效果最佳,准确率(A)、精确率(P)、召回率(R)和F1依次分别为86.49%、86.60%、86.49%和86.31%。该组合模型可快速且精准的预测多井的岩相,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青一段的岩相分布,为下一步页岩油有利富集区的优选提供了一定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岩相 测井预测 BSMOTE-SVM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延长组7_(3)亚段细粒沉积岩相分布规律及沉积模式: 基于水槽沉积模拟实验
9
作者 姜道广 罗顺社 +5 位作者 陈亮 代榕 蒲宇新 周庆安 闫红果 庞锦莲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5-640,共16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_(3)亚段细粒沉积岩相分布和沉积模式,以陇东地区长7_(3)亚段细粒沉积岩相及沉积序列特征为例,开展了水槽模拟实验。该模拟实验总计13个实验轮次,可划分为3个沉积期,实验过程中借助3D扫描仪、4...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_(3)亚段细粒沉积岩相分布和沉积模式,以陇东地区长7_(3)亚段细粒沉积岩相及沉积序列特征为例,开展了水槽模拟实验。该模拟实验总计13个实验轮次,可划分为3个沉积期,实验过程中借助3D扫描仪、4K高清摄像仪和流速测量仪等测量手段,完成了长7_(3)亚段细粒沉积过程的定量表征。实验结果表明:(1)陇东地区长7_(3)亚段主要发育4种岩相,分别为凝灰岩相、粉—细砂岩相、粉砂岩相和泥页岩相,且根据沉积环境特征共识别出9种岩相组合类型;(2)自物源区到深湖区,岩相组合的粒度呈变细的趋势,即随着向湖盆方向的推进,水动力由高动能向低动能转化,凝灰岩、细砂岩和粉—细砂岩沉积厚度变小,而泥岩沉积厚度变大;(3)受古地貌、水动力及物源控制,陇东地区长7_(3)亚段细粒沉积岩相分布具显著规律性,即斜坡区距离物源近、水动力多处于高动能阶段,主要发育厚层凝灰岩夹薄层泥岩和厚层粉—细砂岩夹薄层泥岩,古脊—沟道区主要发育泥岩与凝灰岩互层、厚层粉砂岩夹薄层泥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粉—细砂岩与泥岩互层和厚层泥岩夹薄层粉—细砂岩,深湖区典型岩相为厚层泥岩夹凝灰岩和厚层泥岩夹薄层粉砂岩。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陇东地区长7_(3)亚段沉积时期,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控制着细粒沉积岩相组合发育类型,物源供给的强弱影响着细粒沉积岩相组合发育规模,古地貌单元类型直接影响了水体能量变化和细粒沉积物的搬运沉积,三者共同作用,决定了细粒沉积岩相组合的空间分布。本次水槽沉积模拟实验建立的深水细粒沉积模式,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_(3)亚段页岩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岩相分布 沉积模式 水槽实验 延长组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有机质富集影响因素与模式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杰 孙雨 +5 位作者 吴科睿 闫百泉 杨大明 于涛 徐梓轩 白仕鑫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1-438,共18页
高含量有机质是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油气富集的物质基础,而有机质的富集通常具有层状和带状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展现出明显的非均质性,对陆相页岩油勘探、页岩油成藏机理的研究及开发成本控制带来了重大挑战。因此,陆相页岩油气储层有机... 高含量有机质是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油气富集的物质基础,而有机质的富集通常具有层状和带状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展现出明显的非均质性,对陆相页岩油勘探、页岩油成藏机理的研究及开发成本控制带来了重大挑战。因此,陆相页岩油气储层有机质富集机理与非均质分布等关键科学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阐明。通过综述有机质的来源、沉积与埋藏过程,强调该过程的复杂性受到有机质类型多样性的控制。整个过程涉及复杂的生物化学与电化学反应。进一步分析了古气候、古介质和古地理等因素对有机质生产、分解、保存和稀释的重要影响。结合我国陆相含页岩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总结并划分了3类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有机质富集模式,即咸水坳陷型“生产力”模式、咸水断陷型“混合”模式和淡水坳陷型“保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有机质富集 陆相页岩油 陆相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沉积学研究前沿和发展讨论——第37次国际沉积学家年会述评
11
作者 朱筱敏 王晓琳 +2 位作者 胡鑫 王祥 高子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5-704,共20页
2024年6月在英国阿伯丁召开的第37次国际沉积学家年会聚焦沉积学前沿领域,重点讨论了地球、生命与气候、前寒武纪环境、源-汇系统、河流与湖泊沉积、潮汐作用与浅海沉积、深水沉积、硅质碎屑成岩作用与储层表征、碳酸盐岩与蒸发岩、遗... 2024年6月在英国阿伯丁召开的第37次国际沉积学家年会聚焦沉积学前沿领域,重点讨论了地球、生命与气候、前寒武纪环境、源-汇系统、河流与湖泊沉积、潮汐作用与浅海沉积、深水沉积、硅质碎屑成岩作用与储层表征、碳酸盐岩与蒸发岩、遗迹化石学、火山与地球化学、行星沉积学、地热和能源转型、地震沉积学、人工智能和沉积学研究新方法与技术等学术前沿问题。会议强调了古气候研究在深-时全球变化中的重要性,提出高分辨率沉积记录重建古气候的新思路;强调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沉积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依据多尺度地貌重建和沉积物通量模拟,揭示源-汇区搬运机制;强调细粒沉积物在深水环境中的搬运和沉积机制,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沉积相自动识别、储层预测和沉积过程模拟新方法等。基于这次年会的前沿动态综合分析,未来沉积学研究应关注和推进古气候与深-时全球变化、古地貌学与源-汇系统、深水沉积与细粒沉积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技术等发展,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目标,创建具有中国区域地质特色的沉积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深-时全球气候 古地貌与源-汇系统 深水沉积与细粒沉积学 国际沉积家年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尾矿沉积特性与矿浆流动特征流槽模型试验
12
作者 陈青林 包礼霖 +3 位作者 王晓军 戴泽宇 张超 王光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为剖析尾矿坝堆积筑坝过程中尾矿沉积体赋存特征与浆液流动行为,采用流槽试验模型开展单管浆液排放条件下细粒尾矿堆积筑坝试验,研究细粒尾矿堆积过程中沉积滩坡度、尾矿颗粒粒径分布、水位高度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性,分析尾矿浆流动... 为剖析尾矿坝堆积筑坝过程中尾矿沉积体赋存特征与浆液流动行为,采用流槽试验模型开展单管浆液排放条件下细粒尾矿堆积筑坝试验,研究细粒尾矿堆积过程中沉积滩坡度、尾矿颗粒粒径分布、水位高度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性,分析尾矿浆流动、运动轨迹特征,并讨论尾矿沿程沉积细化机制。结果表明:沉积滩坡度随沿程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尾矿颗粒粒径随沿程距离的增加逐渐细化,随深度的增加粒径呈交错变化;尾矿坝水位高度随坝高的增高而增加,整体表现出前陡后缓;孔隙水压力在尾矿浆排放阶段上升,在尾矿浆停止排放间歇阶段消散;尾矿浆在流槽首端以扇形发散的方式流动,中部以不规则溪流的方式流动,末端尾矿浆先以层流方式流动后转变为无规则旋转流动;干滩面浆液运动速率波动较大,达到尾水面后浆液的运动趋于平稳,尾水面交界处前后浆液的运动特征差异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矿浆流动 沉积滩坡度 流槽 尾矿坝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青一段典型细粒沉积有机质差异富集机制
13
作者 马妍 孙永河 +2 位作者 冯进来 刘颖 印长海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4-749,共16页
【目的】明确沉积环境演化与岩相类型、有机质富集特征的响应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长岭凹陷青一段细粒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古沉积环境的垂向变化规律,明确青一段典型细粒沉积的有机质差异富集过程。【方法】开展显微薄片、主/微... 【目的】明确沉积环境演化与岩相类型、有机质富集特征的响应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长岭凹陷青一段细粒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古沉积环境的垂向变化规律,明确青一段典型细粒沉积的有机质差异富集过程。【方法】开展显微薄片、主/微量元素测试等分析实验,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分析了典型岩相类型与其古沉积环境,阐述了不同古沉积环境影响下,典型细粒沉积有机质差异富集机制。【结果】长岭凹陷青一段下部、中部、上部主要发育的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分别为中有机质块状混合质细粒沉积岩相、高有机质纹层状/层状长英质细粒沉积岩相、低有机质块状黏土质细粒沉积岩相。目的层位在垂向上的古气候、陆源输入程度、古生产力、古盐度及古氧相的演化具有明显阶段性,共同影响着垂向上不同岩相的有机质富集机制,其中,下部为中古生产力—中保存条件—强絮凝沉积的有机质富集机制,中部为高古生产力—高保存条件—弱絮凝沉积的有机质富集机制,上部为低古生产力—高保存条件—强絮凝沉积的有机质富集机制。【结论】该地区青一段细粒沉积岩有机质的差异富集机制的建立,为其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形成机制提供新思路,并为长岭凹陷青一段非常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有机质 沉积环境 纹层状 青一段 长岭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模-数模双驱下的细粒沉积岩储层参数预测方法
14
作者 贺书洲 程超 +6 位作者 谌丽 郭菁 成红秀 叶榆 王丽媛 郑爽 杨富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12-2735,共24页
随着我国非常规油气事业的持续深入,细粒沉积岩因其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其非均质性强,粒径小,可获取岩心数据少等原因导致储层参数难以准确计算,制约了进一步的储层精细评价.由于地层具有时序性的特点,长短时记忆网... 随着我国非常规油气事业的持续深入,细粒沉积岩因其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其非均质性强,粒径小,可获取岩心数据少等原因导致储层参数难以准确计算,制约了进一步的储层精细评价.由于地层具有时序性的特点,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是目前在储层参数预测方面表现最稳定的机器学习模型.但传统数字单驱方法在提取特征参数时通常只考虑了岩石的外部宏观测井响应特征,导致在细粒沉积岩地层中储层参数预测效果欠佳.通过剖析细粒沉积岩储层参数与泥质分布形式的关系,发现泥质分布形式对储层参数有着显著的影响.首先计算出用于表征细粒沉积岩内部微观特征的泥质分布形式作为物理模型,同时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优选出敏感的测井参数作为数字模型构成外部宏观测井响应特征.本文创新提出将物理模型与数字模型共同输入到LSTM模型的前端,以岩心标定后的核磁测井计算参数作为样本标签建立训练模型,实现物模-数模双重驱动下的细粒沉积岩储层参数预测,预测结果用MAE,RMSE和R2指标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物模-数模双驱下储层参数预测方法在细粒沉积背景下表现出优异的应用效果,相比采用传统数字单驱方法,在验证井中孔隙度、渗透率和束缚水饱和度等储层参数预测精度明显提高,预测性能显著提升.该方法不但拥有优异的预测能力,并且还具备较强的地区泛化能力,可推广应用于同一工区其余井,有效地支撑了储层评价、油藏描述等生产任务,极大地降低了勘探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泥质分布形式 储层参数 特征提取 LSTM 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周期驱动下湖相细粒沉积岩有机质富集模式——以东营凹陷LY1井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为例
15
作者 王浡 石巨业 +1 位作者 朱如凯 梁新平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0-768,共19页
【目的】东营凹陷湖相细粒沉积岩具有巨大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前景,然而由于其粒度小、相变快、层序界面不易识别等难点,传统层序地层学无法准确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使得其有机质富集模式认识不清,制约了非常规油气勘探推进。旋回地层学可... 【目的】东营凹陷湖相细粒沉积岩具有巨大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前景,然而由于其粒度小、相变快、层序界面不易识别等难点,传统层序地层学无法准确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使得其有机质富集模式认识不清,制约了非常规油气勘探推进。旋回地层学可以进行高频层序的划分和地层的精细对比,还可以探究天文周期驱动细粒岩沉积的过程,是建立有机质富集模式进而预测页岩油甜点层段重要手段。【方法】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LY1井为例,基于岩心、地球化学和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对沙三下—沙四上亚段湖相细粒沉积岩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结果】(1)该套地层记录了良好的天文周期信号,沙三下亚段主要受控于偏心率和岁差周期,沙四上亚段主要受控于偏心率和斜率周期;(2)利用稳定的405 kyr长偏心率天文调谐,以沙三下亚段顶部年龄39.40 Ma为锚点,建立起绝对天文年代标尺;(3)将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的滤波曲线分别作为四、五、六级层序划分的参考曲线,划分出10个四级层序、40个五级层序,进一步以区域对比特征显著的长偏心率为标尺进行连井对比,建立全区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结论】通过探讨细粒沉积岩对偏心率、岁差周期响应,提出暖湿、干冷两种气候条件下有机质富集模式,认为在偏心率极大值附近有利于有机质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旋回地层 沉积 天文年代标尺 高频层序 有机质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重力流低渗细粒沉积砂岩储层质量评价与预测——以莺歌海盆地东方A区黄流组一段为例
16
作者 朱绍鹏 张冲 +2 位作者 周伟 孟迪 汤晓宇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共13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A区高温高压低渗气藏尚未实现规模有效开发,寻找有利储层至关重要。通过激光粒度、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岩芯测试分析手段,首先研究了储层微观差异特征,并对储层质量差异进行分类评价,然后通过分析储层质量差... 莺歌海盆地东方A区高温高压低渗气藏尚未实现规模有效开发,寻找有利储层至关重要。通过激光粒度、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岩芯测试分析手段,首先研究了储层微观差异特征,并对储层质量差异进行分类评价,然后通过分析储层质量差异与测井曲线间的响应关系,筛选能用于评价储层质量的测井曲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可反映储层质量好坏的敏感因子曲线,最后基于敏感因子曲线协同波形指示模拟方法对储层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储层质量主要由泥质产出特征决定,当储层物性差异较大,但泥质含量与沉积粒度特征相近时,可根据其泥质产状特征将研究区低渗储层质量划分为3个级次:Ⅰ级储层的泥质产状以有序分布的泥质条带为主,发育粗粒粉砂岩,溶蚀作用强烈;Ⅱ级储层主要特征为泥质混杂分布,发育中—粗粒粉砂岩,溶蚀强度中—强;Ⅲ级储层的泥质产状呈杂基分散状态,沉积细粒粉砂岩,溶蚀发育较弱。其中,Ⅰ级与Ⅱ级储层属于优质储层。建立的储层质量分级评价模型累计方差贡献率可达98.1%,能够反映研究区储层质量差异;提出了基于储层质量敏感因子和地震波形指示模拟相协同的储层质量预测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钻资料吻合率高,能揭示有利储层的空间展布,对气田的开发决策和井位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低渗储层 沉积砂岩 储层质量 波形指示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力学特征及类型划分——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页岩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解馨慧 邓虎成 +5 位作者 胡蓝霄 李勇 毛金昕 刘佳杰 张鑫 李柏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9-1088,共10页
细粒沉积岩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研究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结构及力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细粒沉积岩为例,开展了扫描电镜观察和纳米压痕实验分析,据此研究细粒沉积颗粒的几何特征和微观力学性质。研究认为:用粒径... 细粒沉积岩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研究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结构及力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细粒沉积岩为例,开展了扫描电镜观察和纳米压痕实验分析,据此研究细粒沉积颗粒的几何特征和微观力学性质。研究认为:用粒径、扁平度、棱角性、硬度和弹性模量5个特征参数,可将细粒沉积岩划分为粒度+棱角型、扁平度+棱角型、扁平度+棱角+弹性模量+硬度型、弹性模量+硬度型、棱角+弹性模量+硬度型和粒度+棱角+弹性模量型6种主要颗粒类型;接着,根据颗粒类型的相对含量,进一步将颗粒类型划分为5种组合类型;最后,分析了细粒沉积颗粒类型与矿物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分类方案的建立,有助于理解细粒沉积岩微观结构特征,预测地质“甜点”空间分布,对细粒沉积岩的油气资源评价和效益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纳米压痕 分类方案 沉积岩颗 页岩 延长组7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坳陷湖盆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成因——以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孟庆涛 胡菲 +2 位作者 刘招君 孙平昌 柳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7,共18页
页岩油是目前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成因分析是页岩油“源储”特征研究及“甜点”预测的有效途径。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广泛发育,是页岩油富集的有效层段。本文通过岩性、矿物成分、有机质丰度与沉积构... 页岩油是目前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成因分析是页岩油“源储”特征研究及“甜点”预测的有效途径。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广泛发育,是页岩油富集的有效层段。本文通过岩性、矿物成分、有机质丰度与沉积构造4个参数,将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岩划分为6种岩相:高有机质泥纹层黏土质页岩(A)、中高有机质含细粉砂纹层长英质页岩(B)、中低有机质含粗粉砂纹层长英质页岩(C)、低有机质层状粉砂岩(D)、低有机质层状介形虫灰岩(E)和低有机质层状白云岩(F)。进一步从水动力学与有机质富集方面探讨了不同岩相类型的成因,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具体为:在风暴浪基面之下的静水、咸水环境、高湖泊生产力背景中,浮游藻类与黏土絮状物均匀悬浮沉降,形成贫富有机质黏土质纹层,沉积A岩相;在正常浪基面之下的相对静水(浪基面附近局部动荡)、半咸水环境、高湖泊生产力背景中,三角洲径流与洪流带来的细粉砂颗粒继续向湖盆中央搬运,经均匀悬浮沉降形成长英质纹层,间歇期悬浮沉降形成黏土质纹层,形成B岩相;正常浪基面之下,洪水携带粉砂级颗粒,顺着水下分流河道搬运至外前缘,以稳定性浊流的形式进入前三角洲,随流速逐渐降低,分异形成粗粉砂—细粉砂纹层,间歇期悬浮沉降形成黏土质纹层,形成C岩相;正常浪基面之下,三角洲前缘早期沉积物在阵发性浊流的作用下,滑塌至较深水区,形成D和E岩相;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在相对干燥的气候背景下的咸水环境中,形成F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坳陷湖盆 沉积 岩相 成因模式 页岩油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陆相盆地细粒沉积环境和岩相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筱敏 王晓琳 +2 位作者 张美洲 林兴悦 张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3-892,共20页
细粒沉积环境和岩相时-空分布规律是控制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要因素。在前人细粒沉积环境和岩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和准噶尔等中国典型陆相盆地的细粒沉积环境及主要特征。研究认为:①淡水-微咸水湖盆发育粉... 细粒沉积环境和岩相时-空分布规律是控制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要因素。在前人细粒沉积环境和岩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和准噶尔等中国典型陆相盆地的细粒沉积环境及主要特征。研究认为:①淡水-微咸水湖盆发育粉砂质纹层、黏土质纹层、有机质纹层的黏土岩、粉砂岩以及二者之间过渡岩性,咸水湖和盐湖多发育具方解石(白云石)纹层及黏土级灰泥纹层的细粒碳酸盐岩和细粒混积岩。②陆相湖盆不同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细粒岩相组合。裂陷期细粒沉积岩以富碳酸盐矿物的岩相组合发育为特征,拗陷期形成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则以长英质+黏土质沉积岩相组合为主。③湖盆泥页岩沉积机制主要为悬浮沉降、风成输入、浊流、异重流和泥质碎屑流。④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多样且资源丰富,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渤海湾等中生代—新生代陆相盆地是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⑤未来细粒沉积环境和岩相研究重点发展方向:开展天文旋回研究,建立系统有效的沉积古环境判识参数及标准;建立陆相湖盆页岩型、夹层型和混合型细粒沉积岩岩相分类和沉积模式,有效地预测细粒沉积岩岩相时空分布;开展细粒沉积成因过程物理和数值模拟,研究细粒沉积物物理、化学和生物沉积耦合过程和形成发育机理;关注数据集成与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计算机辅助技术,研究细粒沉积物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岩相特征 沉积环境 沉积 页岩油 中国陆相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细粒沉积岩岩相特征及储集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军 张新怡 +3 位作者 许天宇 程立雪 张昆 李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62,共16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目前对其细粒沉积岩基本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的认识还不足。为此,利用细粒沉积学原理,依据岩心和测井资料,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精... 四川盆地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目前对其细粒沉积岩基本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的认识还不足。为此,利用细粒沉积学原理,依据岩心和测井资料,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精细描述了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简称千二段)细粒沉积岩储层的物质组成、沉积构造、储集空间类型等地质特征,划分了岩相类型,并对主要岩相储层的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进行分析与比较,明确了有利层段发育位置。研究结果显示:(1)千二段陆相细粒沉积岩可划分成“黏土岩”和“粉砂岩”2种岩石类型,15种岩相类型。其中,富有机质块状黏土岩、富有机质块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纹层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条带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块状粉砂质黏土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粉砂质黏土岩为6种主要岩相类型。(2)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包括黏土矿物层间缝、层理缝、黏土矿物晶间孔、黄铁矿晶间孔、溶蚀孔及有机孔等,其中黏土矿物晶间孔分布最为广泛。(3)6种主要岩相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2%和0.023×10^(-3)μm^(2),富有机质纹层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纹层状粉砂质黏土岩和富有机质块状粉砂质黏土岩的储集空间类型丰富,分布广、数量多,孔隙度与渗透率均高于其他岩相且TOC值较高,是最有利的储集岩相类型。(4)千二段有利层段位于其(1)小层全段、(2)小层的底部和(3)小层的中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岩相特征 沉积 千佛崖组二段 侏罗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