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非下刚果—刚果扇盆地A区块中新统深水水道体系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华 林畅松 +6 位作者 张忠民 张德民 朱奕璇 吴高奎 李茗 徐海 郭荣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6-486,共11页
深水水道体系沉积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是揭示大陆边缘"源—汇"过程和取得深水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中新统发育有大型深水水道沉积,基于A区块的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利用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阐述了... 深水水道体系沉积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是揭示大陆边缘"源—汇"过程和取得深水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中新统发育有大型深水水道沉积,基于A区块的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利用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阐述了中新统层序地层格架内深水水道体系的沉积特征、演化规律并讨论了其控制因素。区内中新统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SQ1-SQ4),大体对应于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下段、中中新统上段及上中新统。深水水道体系岩性上以砂岩为主,沉积单元包括水道、天然堤—溢岸、末端朵体和块体搬运沉积等。SQ1以发育弱受限—不受限的加积型水道或末端朵体为主,SQ2主要发育弱受限的侵蚀型—加积型水道,SQ3以受限侵蚀型水道的发育为主导,SQ4多见孤立侵蚀型过路水道。构造隆升与剥蚀、冰期气候以及海平面变化等因素,为深水水道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物源并可能导致了该地区古地貌的坡度变化,从而影响了重力流作用的强弱并控制了深水水道体系的发育和演化,盐构造活动对深水水道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改向、限制、封堵、迁移或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深水水道体系 沉积演化 控制因素 中新统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迁移规律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光绪 吴伟 +5 位作者 林畅松 叶雅萌 李全 刘惟庆 冯阵东 赵晓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4,共12页
以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为研究对象,利用高质量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剖面与地震属性解释,刻画水道的几何形态学和迁移特征,探索水道迁移规律和相关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平面上目标水道划分为低弯曲水道(LSC,弯曲度1.0~1.2)... 以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为研究对象,利用高质量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剖面与地震属性解释,刻画水道的几何形态学和迁移特征,探索水道迁移规律和相关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平面上目标水道划分为低弯曲水道(LSC,弯曲度1.0~1.2)、中弯曲水道(MSC,弯曲度1.2~1.5)、高弯曲水道(HSC,弯曲度大于1.5)3种类型。不同区域内水道迁移模式大不相同低弯曲水道以垂向叠置迁移为主并形成垂向叠置水道组合;高弯曲水道以侧向迁移为特征,水道侧向迁移方式可细分为扩张迁移、顺流迁移和障积回缩迁移等3类;中弯曲水道以决口改道迁移为主。海底坡度是控制水道几何形态和迁移-演化特征的首要内在因素,而水道限制能力是影响水道迁移-演化的直接因素。随着海底坡度变缓,水道限制能力减弱,水道内重力流能量随流动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弱,水道弯曲度表现为先增后减的特点。建立的深水水道沉积模式包括低弯叠置迁移沉积模式、高弯侧向迁移沉积模式和中弯决口迁移沉积模式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系 深水水道 迁移规律 水道迁移控制因素 新西兰Taranaki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非下刚果盆地深水水道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全 吴伟 +5 位作者 康洪全 任世君 逄林安 杨婷 蔡露露 刘小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7-929,共13页
深水水道体系是从大陆斜坡到深海盆地"源-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对下刚果盆地中新统深水水道沉积特征、充填演化和控制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盆地动力学过程的认知和提高深水储层... 深水水道体系是从大陆斜坡到深海盆地"源-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对下刚果盆地中新统深水水道沉积特征、充填演化和控制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盆地动力学过程的认知和提高深水储层的预测精度。通过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综合分析,基于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和地震地貌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下刚果盆地中新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深水沉积单元、深水水道发育类型、复合水道体系发生、发展、衰退和消亡的演化过程,以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下刚果盆地中新统地层以最大水退面和初始水进面为层序界面,可以划分出14个四级层序,其中四级层序SQ1L,SQ2L,SQ3L,SQ4L,SQ5L,SQ6L和SQ7L是深水水道发育的主要时期。深水水道具有侵蚀界面、水道充填、内天然堤、外天然堤、末端朵体、远洋沉积和滑塌块体7类深水沉积单元,其中水道充填和末端朵体是砂质沉积单元。研究区深水水道可以划分为单期下切、单期加积、垂向加积复合、侧向迁移复合4种基本类型,其中垂向加积复合水道和侧向迁移复合水道同时出现在四级层序SQ7L内,指示了水道充填演化中"自旋回"因素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造隆升是形成深水富砂水道体系的原动力,西非海平面变化控制着三级层序的发育,制约着深水水道复合体的发育规模。气候由温室转变为冰室的交替变化控制了深水砂质重力流沉积和深海泥质沉积的四级层序发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高精度层序格架 沉积单元 深水水道 水道类型 “源-汇”系统 控制因素 中新统 下刚果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东伟 龚承林 +2 位作者 胡林 何小胡 罗泉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3-564,共12页
深水水道是一类重要的深水油气储集体,因其沉积过程复杂、沉积相带多变,亟待建立一种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的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方法。基于不同深水水道的发育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刻画评价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级次的方法。当待评... 深水水道是一类重要的深水油气储集体,因其沉积过程复杂、沉积相带多变,亟待建立一种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的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方法。基于不同深水水道的发育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刻画评价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级次的方法。当待评价深水水道发育、可见水道复合体系底界面时,可采用“三界面-六相带”沉积内幕解析方法,即依据3类地质界面(水道沉积体系底界面、水道复合体系底界面和沉积相带分界面)将这类深水水道划分为6个沉积相带(底部滞留、轴部充填、轴部侧翼沉积、滑塌碎屑流沉积、天然堤和水道泥)。当拟评价深水水道不发育、可见水道复合体系底界面时,可采用“两界面-两相带”沉积内幕解析方法,即依据2类地质界面(水道沉积体系底界面和天然堤顶、底界面)将这类深水水道划分为2个沉积相带(水道充填和天然堤)。其中,“六相带”中的底部滞留和轴部充填以及“两相带”中的水道充填可形成优质油气储集体,其富砂性可依据它们的顶凸程度来辨别(当发育可见的顶凸地震反射外形时相对富砂,反之则相对富泥)。利用“三界面-六相带”法和“两界面-两相带”法对琼东南盆地某深水水道进行解剖,结果发现它们可以较好地对深水水道沉积内幕进行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表明该方法在其他地区也具备实用性,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界面 沉积相带 精细刻画 级次划分 沉积内幕 油气储集体 深水水道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非下刚果盆地深水水道发育特征及沉积储层预测 被引量:22
5
作者 蔡露露 刘春成 +6 位作者 吕明 王颖 廖计华 朱石磊 赵钊 薛冬 肖曦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0-70,共11页
为了较为全面地描述西非下刚果盆地中新统水道的特征、成因、分布规律和砂体展布,将深水水道的描述参数归纳为几何参数、侵蚀能力、限制条件、发育期次、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砂体情况等7类,将西非下刚果盆地深水水道分为轴部切谷充填... 为了较为全面地描述西非下刚果盆地中新统水道的特征、成因、分布规律和砂体展布,将深水水道的描述参数归纳为几何参数、侵蚀能力、限制条件、发育期次、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砂体情况等7类,将西非下刚果盆地深水水道分为轴部切谷充填水道、侵蚀型复合水道、侵蚀型单支水道、加积型堤岸水道和加积型朵叶化水道等5类。轴部切谷充填水道侵蚀能力最强,规模最大,含砂率高,是在切谷强限制条件下形成的多支多期复合水道群;侵蚀型复合水道发育最多、规模较大、侵蚀能力较强,含砂率较高、砂体分布较广,属限制条件下形成的水道复合体,是研究区的主要勘探目标;侵蚀型单支水道侵蚀能力相对变弱,属弱限制条件下形成的期次较少的水道,规模较小;加积型堤岸水道侵蚀能力较弱,加积作用较强,属弱限制条件下相对顺直的水道,规模较小;加积型朵叶化水道侵蚀能力最弱,是在非限制条件下形成的水道,其席状朵叶砂体含砂率较高、分布较广,是研究区的次要勘探目标。这5类水道分别发育于下刚果深水扇的不同部位,经历了不同的沉积演化阶段。在深水水道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东北部A区块SQ1—SQ7沉积相及储层进行了预测,并指出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抬升是控制下刚果盆地深水沉积类型及分布的主控因素,钻前预测结果和钻探结果吻合度较高,证明了本文预测技术和研究思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刚果盆地 深水水道 水道发育特征 沉积演化 沉积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海域晚中新世深水水道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志力 李丽 +7 位作者 吴佳男 李东 马宏霞 田洪训 张远泽 毛超林 李林 杨涛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8,69,I0002,I0003,共13页
为明确西沙海域晚中新世深水沉积体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根据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建立深水水道发育模式。结果表明:西沙周缘中新世发育两类不同物源类型的深水沉积体,一类是以越东水系陆源碎屑供源的深水水道,另一类是... 为明确西沙海域晚中新世深水沉积体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根据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建立深水水道发育模式。结果表明:西沙周缘中新世发育两类不同物源类型的深水沉积体,一类是以越东水系陆源碎屑供源的深水水道,另一类是以西沙台地碳酸盐岩碎屑供源的深水水道。陆源碎屑供源的深水水道,主要受古地形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水道的迁移性强,水道间存在相互切割的特征;碳酸盐岩碎屑供源的深水水道,主要受古地形的影响,以垂向加积为主,水道的迁移性弱。该结果对西沙周缘油气勘探中深水水道的识别与储层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沙海域 晚中新世 陆隆区 深水水道 重力流 古地形 海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浊积砂岩油藏高效开发策略及关键技术
7
作者 王光付 张文彪 +2 位作者 李发有 陆文明 李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针对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开发投资大、方案编制资料少、一次井网成功率要求高、高速采油力争最大采收率等问题,开展了浊积砂岩储层特征分析、地球物理预测、建模数模一体化、高效开发策略等研究。研究表明,深水浊积砂岩水道可划分为大型浊... 针对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开发投资大、方案编制资料少、一次井网成功率要求高、高速采油力争最大采收率等问题,开展了浊积砂岩储层特征分析、地球物理预测、建模数模一体化、高效开发策略等研究。研究表明,深水浊积砂岩水道可划分为大型浊积水道、分支水道和朵叶体等微相;形成了地震平点识别浊积水道油藏原始油气界面、振幅属性刻画浊积水道展布、地震剖面划分多期水道切割关系、波阻抗反演预测砂岩厚度、四维地震监测流体前缘变化等地球物理关键技术;建立了基于油藏井筒管网FPSO一体化的开发指标和生产参数优化技术;探索出浊积水道砂岩油藏不规则井网、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经济界限、大井距边缘或缘外早期注水等效益开发策略。上述关键技术和开发策略应用于安哥拉18区块P油田开发实践,实现了少井、高产、高投资和高回报的目标,实现了10余年未动用深水边际储量高效开发,为类似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砂岩 深水水道 岩石物理 边际储量 开发策略 安哥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浊积水道训练图像建立与多点地质统计建模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胡迅 尹艳树 +4 位作者 冯文杰 王立鑫 段太忠 赵磊 张文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6-1134,共9页
深水浊积水道具有丰富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以安哥拉深水浊积水道为对象,开展基于多点地质统计的储层建模研究。针对深水水道沉积以及迁移特征,对基于沉积过程的Alluvsim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在Alluvsim中增加整体迁移算法,... 深水浊积水道具有丰富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以安哥拉深水浊积水道为对象,开展基于多点地质统计的储层建模研究。针对深水水道沉积以及迁移特征,对基于沉积过程的Alluvsim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在Alluvsim中增加整体迁移算法,模拟浊积水道的整体迁移沉积过程。根据浊积水道决口少而弯曲度增加的特点,在Alluvsim中增加了弯曲度指标约束,从而再现浊积水道的弯曲特征。根据安哥拉深水浊积水道地质知识库文献调研,获得了研究区浊积水道形态以及统计特征参数信息。采用改进的Alluvsim算法获得了研究区浊积水道的训练图像。以此训练图像作为模式输入,以井资料作为条件输入,以地震资料作为趋势约束,采用多点地质统计Snesim算法建立了安哥拉深水浊积水道三维地质模型,再现了安哥拉浊积水道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表明,建立的地质模型计算的变差函数与地震属性获得变差函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用于后续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研究,指导油田勘探开发。该研究不仅为多点地质统计应用于实际储层建模提供了完整的建模流程,也为浊积水道训练图像自动生成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差函数 三维训练图像 多点地质统计学 算法改进 深水水道 沉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中新世碳酸盐台地的水道类型
9
作者 万鑫 徐兴科 +3 位作者 于英顺 贾霆 宫诲婕 兰志超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4期19-24,共6页
碳酸盐台地作为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含油气性和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备受广大学者关注。然而,对于碳酸盐台地内部水道体系的研究尚显不足。该文基于澳大利亚大堡礁和墨西哥湾大巴哈马滩等地的调研,运用高精度多波束数据,对南海北部中... 碳酸盐台地作为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含油气性和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备受广大学者关注。然而,对于碳酸盐台地内部水道体系的研究尚显不足。该文基于澳大利亚大堡礁和墨西哥湾大巴哈马滩等地的调研,运用高精度多波束数据,对南海北部中新世碳酸盐台地的水道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水道的发育位置、形态及功能,将其划分为礁缘水道、台缘斜坡水道、台前陡坡峡谷和深水水道四种类型。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详细分析了各类水道的地震反射特征。在成因方面,古地貌、碳酸盐岩碎屑供应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影响这四类水道形成的关键因素。古地貌决定了水道的位置和地质形态,碳酸盐岩碎屑的供应速率则对水道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此外,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影响碳酸盐台地的发育并控制各类水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台地 礁缘水道 台缘斜坡水道 台前陡坡峡谷 深水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迁移水道研究综述
10
作者 田劲 马康 刘楠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5期225-225,共1页
深水沉积作为当今世界上在油气资源勘探上的热点对象,也是众多石油地质工作者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调研,对深水沉积中水道的形成机制及控制因素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深水迁移水道 形成机制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随机模拟——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与软概率属性协同约束方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宇焜 高博禹 卜范青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0,共4页
结合地质认识将研究区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细分为主水道、水道侧缘、天然堤和侧积泥等4类建筑结构要素,应用多点地质统计学与软概率属性协同约束方法随机模拟得到了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结构要素控制下的储... 结合地质认识将研究区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细分为主水道、水道侧缘、天然堤和侧积泥等4类建筑结构要素,应用多点地质统计学与软概率属性协同约束方法随机模拟得到了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结构要素控制下的储层物性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多点地质统计学与软概率属性协同约束方法所得随机模拟结果较好地体现了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的空间结构、几何形态以及物性分布特征,可以为油田后期层内挖潜剩余油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砂体 内部建筑结构 多点地质统计学 软概率属性 随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浅层地震的三维训练图像获取及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文彪 段太忠 +3 位作者 郑磊 刘志强 许华明 赵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0-1037,共8页
多点地质统计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训练图像的获取是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储层模拟的精度和可靠程度。基于浅层高频地震信息,对浅层水道沉积的形态特征及定量规模展开研究,并通过相似性类比作为原型模型,指导深层油田区水道砂体形态... 多点地质统计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训练图像的获取是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储层模拟的精度和可靠程度。基于浅层高频地震信息,对浅层水道沉积的形态特征及定量规模展开研究,并通过相似性类比作为原型模型,指导深层油田区水道砂体形态规模统计,并在高精度反演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定量化三维训练图像;以此为基础,借助petrel软件平台,通过设置训练图像不同网格大小,分析了其对多点地质统计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法得到的训练图像真实可靠,模拟结果均忠实于井点数据,且砂体整体分布特征具有受训练图像约束的特点,当三维训练图像与实际模拟区网格大小一致时,模拟结果最能体现不同微相间的空间结构与几何特征。本文提供了一个训练图像获取的新思路,对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其他深水沉积微相类型的模拟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训练图像 原型模型 多点地质统计学 深水水道 储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切片技术在中新统刚果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清惠 邓宏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5-140,共6页
地层切片比时间切片、沿层切片更接近等时界面,能够提供更加真实的地质信息。以中新统刚果扇为例,在三级层序格架基础上内插得到一系列地层切片并提取了均方根属性,进而研究三级层序的沉积相展布、高频层序划分、水道发育期次及其充... 地层切片比时间切片、沿层切片更接近等时界面,能够提供更加真实的地质信息。以中新统刚果扇为例,在三级层序格架基础上内插得到一系列地层切片并提取了均方根属性,进而研究三级层序的沉积相展布、高频层序划分、水道发育期次及其充填结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级层序内部由多个具有相似沉积规律的高频沉积旋回构成;高频层序界面是沉积界面的组合,富砂的沉积组合面是高频层序界面的底,富泥的沉积组合面为高频层序界面的顶;水道复合体通常由多期次的一级水道构成,后期水道叠置在前期水道之上或不同程度地切割水道;水道演化主要经历初期侵蚀、侵蚀一充填、加积充填和废弃4个阶段,水道弯度逐渐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切片 均方根属性 充填结构 沉积相 层序界面 深水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埕岛东坡东营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约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31,共8页
基于相模式研究方法,运用岩心、钻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济阳坳陷埕岛东坡东营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和相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于东二段下部和东三段,沿侵蚀沟谷分布,发育有水道型深水湖底扇和无水道型深水... 基于相模式研究方法,运用岩心、钻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济阳坳陷埕岛东坡东营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和相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于东二段下部和东三段,沿侵蚀沟谷分布,发育有水道型深水湖底扇和无水道型深水滑塌扇2种类型;深水湖底扇可识别出内扇、中扇、外扇3类亚相,主水道、主水道侧缘、分支水道、分支水道侧缘、分支水道间、浊积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滑塌扇自物源区至沉积区依次发育近端和远端2类亚相,滑动体、滑塌体、碎屑舌状体、浊积体等4种沉积微相。建立的相模式和重力流类型,为研究区储层预测和成藏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水道深水湖底扇 水道深水滑塌扇 沉积模式 东营组 埕岛东坡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