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甜点及其融合属性在深水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20
1
作者
刘曾勤
王英民
+1 位作者
白广臣
龚承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58-162,共5页
在当今世界深水勘探油气勘探热潮中,深水储层的研究和预测更受注目。利用多种地震属性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甜点属性是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识别砂体的一种新技术。甜点值是反射强度与均方根频率的比值,能有效地预测深...
在当今世界深水勘探油气勘探热潮中,深水储层的研究和预测更受注目。利用多种地震属性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甜点属性是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识别砂体的一种新技术。甜点值是反射强度与均方根频率的比值,能有效地预测深海沉积中的孤立砂体。研究发现,甜点结合地震相波形分类、相干体技术可以预测储层的沉积类型、砂体展布特征;甜点和相干的融合属性可以清晰确定岩性类型和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
融合属性
相干
波形分类
深水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墨西哥湾深水储层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振鹏
孟彦如
+1 位作者
龚建明
杨传胜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共4页
为了借鉴墨西哥湾深水勘探的经验,对墨西哥湾深水储层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归纳和总结。综合分析认为,墨西哥湾深水储层主要有2种:河道砂体和浊积砂体,河道砂体又可细分为伴有堤坝的河道砂体、横向连片的河道砂体、横向和纵向连片的河道砂体...
为了借鉴墨西哥湾深水勘探的经验,对墨西哥湾深水储层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归纳和总结。综合分析认为,墨西哥湾深水储层主要有2种:河道砂体和浊积砂体,河道砂体又可细分为伴有堤坝的河道砂体、横向连片的河道砂体、横向和纵向连片的河道砂体3种类型,其中以横向和纵向连片的河道砂体储集性能最好;浊积砂体按照地层年代又可划分为年轻的和年老的,其中年老的浊积砂体储集性能更好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砂体
浊积砂体
深水储层
墨西哥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7深水浊积特征与储层发育
被引量:
15
3
作者
王建民
王佳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9,共9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深水湖盆储层成因及油气勘探潜力问题,依据录井、测井、实验及试采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LM井区长7油层组深水浊积相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M井区长7油层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3个亚油...
为了进一步探讨深水湖盆储层成因及油气勘探潜力问题,依据录井、测井、实验及试采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LM井区长7油层组深水浊积相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M井区长7油层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3个亚油层组和4个小层,下部长73亚油层组发育大套油页岩,中上部长72和长71亚油层组发育大套浊积岩和典型的鲍马序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深水浊积层序,且可划分出浊积中扇、浊积下扇及深水盆地共3个亚相,以及浊积水道、水道间漫流、水道前缘漫流、浊积末梢、泥页岩及油页岩等6个沉积微相。该大型浊积扇体以浊积中扇为主体,且受西南单一物源及水系控制,砂体的连续性、连通性及复合性均较好,成为长7深水有效储层发育的主要成因类型;油气显示及产能良好,勘探开发潜力较大,是深水相区油气勘探开发的有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储层
浊积扇
长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地震预测——以巴西桑托斯盆地F油田为例
被引量:
8
4
作者
黄文松
徐芳
+4 位作者
刘成彬
黄继新
赵俊峰
郭松伟
李云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5-455,488,共12页
桑托斯盆地F油田位于巴西深水区域的盐岩之下,具有埋藏深、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与常规的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和中国西部“串珠状”的大型溶洞储层不同,研究区碳酸盐岩为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其溶蚀孔洞孔径小、裂缝类型多,导...
桑托斯盆地F油田位于巴西深水区域的盐岩之下,具有埋藏深、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与常规的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和中国西部“串珠状”的大型溶洞储层不同,研究区碳酸盐岩为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其溶蚀孔洞孔径小、裂缝类型多,导致地震响应特征极其不明显,常规缝洞预测方法不适用。另外,受上覆巨厚盐岩层的影响,缝洞发育储层段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增加了利用叠后地震方法预测其分布规律的难度。因此,针对研究区缝洞发育特点,采取井震相结合的思路,以消除泥岩及火成岩岩性干扰为前提,首先进行地震资料优化处理,然后充分利用岩心、FMI测井等资料以及生产漏失等信息,综合分析地震异常可能表达的地质信息,探索了一套适用于深水盐下多种岩性发育背景的小尺度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明确了裂缝与孔洞的敏感地震属性,通过联合构造应力场进行裂缝预测,结合波阻抗、孔隙度及CGR等地震反演结果,开展溶蚀孔洞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对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研究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地震属性
地震反演
碳酸盐岩缝洞预测
深水
盐下
储层
湖相碳酸盐岩
桑托斯盆地
巴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油气运聚成藏机制与特征
被引量:
9
5
作者
龚晓峰
何家雄
+3 位作者
罗春
张景茹
张伟
陈胜红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6期20-26,共7页
以油气藏形成的源储控制因素为核心和切入点,总结出珠江口盆地3种主要的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即古近系半地堑洼陷自源型油气成藏机制、三角洲砂岩—生物礁外源型油气成藏机制、深水扇系统外源型油气成藏机制。古近系半地堑洼陷自源型油气...
以油气藏形成的源储控制因素为核心和切入点,总结出珠江口盆地3种主要的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即古近系半地堑洼陷自源型油气成藏机制、三角洲砂岩—生物礁外源型油气成藏机制、深水扇系统外源型油气成藏机制。古近系半地堑洼陷自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其烃源供给系统与油气运聚系统均位于半地堑体系内部,具有自源型近距离原地运聚成藏的特点;三角洲砂岩—生物礁外源型油气成藏机制,其烃源供给主要来自三角洲—生物礁运聚成藏体系之外下伏的古近系半地堑烃源供给系统,因此,其纵向烃源断裂体系及构造脊砂体和不整合面构成的油气运聚系统为主要控制因素;处于盆地南部陆坡深水区的深水扇系统外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其烃源供给亦主要来自下伏的古近系地堑型烃源供给系统,且上渐新统海相烃源岩亦有贡献,而纵向烃源断裂体系与深水扇体系中良好储层共同构成的深水油气运聚系统,则是形成这种油气藏之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自源型
外源型
滨岸—三角洲
储层
深水
扇系统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甜点及其融合属性在深水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20
1
作者
刘曾勤
王英民
白广臣
龚承林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58-162,共5页
文摘
在当今世界深水勘探油气勘探热潮中,深水储层的研究和预测更受注目。利用多种地震属性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甜点属性是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识别砂体的一种新技术。甜点值是反射强度与均方根频率的比值,能有效地预测深海沉积中的孤立砂体。研究发现,甜点结合地震相波形分类、相干体技术可以预测储层的沉积类型、砂体展布特征;甜点和相干的融合属性可以清晰确定岩性类型和分布范围。
关键词
甜点
融合属性
相干
波形分类
深水储层
Keywords
sweetness,fusion attribute,coherence,waveform classification,deep-water reservoir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墨西哥湾深水储层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振鹏
孟彦如
龚建明
杨传胜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共4页
文摘
为了借鉴墨西哥湾深水勘探的经验,对墨西哥湾深水储层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归纳和总结。综合分析认为,墨西哥湾深水储层主要有2种:河道砂体和浊积砂体,河道砂体又可细分为伴有堤坝的河道砂体、横向连片的河道砂体、横向和纵向连片的河道砂体3种类型,其中以横向和纵向连片的河道砂体储集性能最好;浊积砂体按照地层年代又可划分为年轻的和年老的,其中年老的浊积砂体储集性能更好一些。
关键词
河道砂体
浊积砂体
深水储层
墨西哥湾
分类号
P74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7深水浊积特征与储层发育
被引量:
15
3
作者
王建民
王佳媛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9,共9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北中生界延长组特低渗低阻油层识别与评价"(编号:2010JM5003)
"连续型油藏砂岩疏导体系与石油运移时效性探讨"(编号:2013JM5006)
西安石油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上的低幅度构造与油气成藏特征研究"(编号:2012BS010)联合资助
文摘
为了进一步探讨深水湖盆储层成因及油气勘探潜力问题,依据录井、测井、实验及试采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LM井区长7油层组深水浊积相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M井区长7油层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3个亚油层组和4个小层,下部长73亚油层组发育大套油页岩,中上部长72和长71亚油层组发育大套浊积岩和典型的鲍马序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深水浊积层序,且可划分出浊积中扇、浊积下扇及深水盆地共3个亚相,以及浊积水道、水道间漫流、水道前缘漫流、浊积末梢、泥页岩及油页岩等6个沉积微相。该大型浊积扇体以浊积中扇为主体,且受西南单一物源及水系控制,砂体的连续性、连通性及复合性均较好,成为长7深水有效储层发育的主要成因类型;油气显示及产能良好,勘探开发潜力较大,是深水相区油气勘探开发的有效目标。
关键词
深水储层
浊积扇
长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deep'water reservoir
turbidite fan
Chang 7 oil layers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1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地震预测——以巴西桑托斯盆地F油田为例
被引量:
8
4
作者
黄文松
徐芳
刘成彬
黄继新
赵俊峰
郭松伟
李云波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油国际(巴西)公司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5-455,488,共12页
文摘
桑托斯盆地F油田位于巴西深水区域的盐岩之下,具有埋藏深、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与常规的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和中国西部“串珠状”的大型溶洞储层不同,研究区碳酸盐岩为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其溶蚀孔洞孔径小、裂缝类型多,导致地震响应特征极其不明显,常规缝洞预测方法不适用。另外,受上覆巨厚盐岩层的影响,缝洞发育储层段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增加了利用叠后地震方法预测其分布规律的难度。因此,针对研究区缝洞发育特点,采取井震相结合的思路,以消除泥岩及火成岩岩性干扰为前提,首先进行地震资料优化处理,然后充分利用岩心、FMI测井等资料以及生产漏失等信息,综合分析地震异常可能表达的地质信息,探索了一套适用于深水盐下多种岩性发育背景的小尺度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明确了裂缝与孔洞的敏感地震属性,通过联合构造应力场进行裂缝预测,结合波阻抗、孔隙度及CGR等地震反演结果,开展溶蚀孔洞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对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研究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敏感地震属性
地震反演
碳酸盐岩缝洞预测
深水
盐下
储层
湖相碳酸盐岩
桑托斯盆地
巴西
Keywords
sensitive seismic attribute
seismic inversion
prediction of carbonate fractures and vugs
deep-water sub-salt reservoir
lacustrine carbonates
Santos Basin
Brazil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油气运聚成藏机制与特征
被引量:
9
5
作者
龚晓峰
何家雄
罗春
张景茹
张伟
陈胜红
机构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6期20-26,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70501
2009CB219501)
文摘
以油气藏形成的源储控制因素为核心和切入点,总结出珠江口盆地3种主要的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即古近系半地堑洼陷自源型油气成藏机制、三角洲砂岩—生物礁外源型油气成藏机制、深水扇系统外源型油气成藏机制。古近系半地堑洼陷自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其烃源供给系统与油气运聚系统均位于半地堑体系内部,具有自源型近距离原地运聚成藏的特点;三角洲砂岩—生物礁外源型油气成藏机制,其烃源供给主要来自三角洲—生物礁运聚成藏体系之外下伏的古近系半地堑烃源供给系统,因此,其纵向烃源断裂体系及构造脊砂体和不整合面构成的油气运聚系统为主要控制因素;处于盆地南部陆坡深水区的深水扇系统外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其烃源供给亦主要来自下伏的古近系地堑型烃源供给系统,且上渐新统海相烃源岩亦有贡献,而纵向烃源断裂体系与深水扇体系中良好储层共同构成的深水油气运聚系统,则是形成这种油气藏之关键所在。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自源型
外源型
滨岸—三角洲
储层
深水
扇系统
储层
Keywords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self-source-type
exogenous type
shoredelta reservoir
reservoir of deep-water fan system
分类号
TE12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甜点及其融合属性在深水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刘曾勤
王英民
白广臣
龚承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墨西哥湾深水储层特征
李振鹏
孟彦如
龚建明
杨传胜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7深水浊积特征与储层发育
王建民
王佳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地震预测——以巴西桑托斯盆地F油田为例
黄文松
徐芳
刘成彬
黄继新
赵俊峰
郭松伟
李云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油气运聚成藏机制与特征
龚晓峰
何家雄
罗春
张景茹
张伟
陈胜红
《海洋地质前沿》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