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养分和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卫玲 程思贤 +4 位作者 李娜 吴健 杨丽 李潮海 赵亚丽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6,共9页
在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轮作下,设置5个深松(耕)时期与方式结合处理,分别为秋季旋耕+夏季免耕(ART+SNT,对照)、秋季深松+夏季免耕(ASS+SNT)、秋季深耕+夏季免耕(ADMP+SNT)、秋季深耕+夏季下位深松(ADMP+SSSS)和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ADMP... 在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轮作下,设置5个深松(耕)时期与方式结合处理,分别为秋季旋耕+夏季免耕(ART+SNT,对照)、秋季深松+夏季免耕(ASS+SNT)、秋季深耕+夏季免耕(ADMP+SNT)、秋季深耕+夏季下位深松(ADMP+SSSS)和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ADMP+SSSL),研究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筛选砂姜黑土区适宜的土壤耕作制度,为提升砂姜黑土地力和作物持续增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深松(耕)能够增加15~4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且深松(耕)对冬小麦季的影响大于夏玉米季.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处理对土壤养分提升和作物增产的效果均高于单一秋季深松(耕)处理.与单一秋季深松(耕)处理相比,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处理15~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0.5%、6.6%、12.3%和6.0%,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提高3.6%.5个处理中,以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处理对土壤养分的改良效果最佳,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最高.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15~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分别比秋季深耕+夏季免耕处理增加7.9%、9.5%、38.8%、7.9%和2.9%,分别比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处理增加28.2%、30.9%、217.7%、20.4%和17.3%.综上,在5个不同的深松(耕)时期与方式结合处理中,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处理对土壤养分改良和作物增产的效果最佳,是砂姜黑土区适宜的深松(耕)时期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期与方式 砂姜黑土 土壤养分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耕)时机与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卫玲 程思贤 +5 位作者 周金龙 王川锋 周亚男 王群 赵亚丽 李潮海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3,共7页
设计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对照)、秋季深松+夏季免耕、秋季深耕+夏季免耕、秋季深耕+夏季下位深松和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共5个处理,研究深松(耕)时机与方式对砂姜黑土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玉米干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筛选砂... 设计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对照)、秋季深松+夏季免耕、秋季深耕+夏季免耕、秋季深耕+夏季下位深松和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共5个处理,研究深松(耕)时机与方式对砂姜黑土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玉米干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筛选砂姜黑土区适宜的深松(耕)时机和方式。结果表明,秋季深松+夏季免耕、秋季深耕+夏季免耕和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紧实度和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促进玉米地上部生长,进而增加玉米产量。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处理对土壤耕层的改良效果和玉米产量均高于秋季深松+夏季免耕和秋季深耕+夏季免耕。5个处理中,以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处理对土壤耕层特性的改良效果最好,玉米地上部干质量和产量最高。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处理的土壤紧实度和土壤容重比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处理分别降低29.0%和12.7%,土壤含水量增加7.8%,玉米产量增加15.5%。在5个不同的深松(耕)时机和方式处理中,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处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玉米产量最高。因此,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是砂姜黑土区适宜的深松(耕)时机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机 ()方式 土壤紧实度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深松耕整地联合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潘松岩 王树武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1期106-107,共2页
从耕作角度来讲,土壤耕作的目的是为作物创造一个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省的土壤耕作方式基本上以垄上带状灭茬为主.并且灭茬机具也多为与小马力四轮拖拉机配套的灭茬机。多年的单一垄上带状灭茬作业,... 从耕作角度来讲,土壤耕作的目的是为作物创造一个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省的土壤耕作方式基本上以垄上带状灭茬为主.并且灭茬机具也多为与小马力四轮拖拉机配套的灭茬机。多年的单一垄上带状灭茬作业,造成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下降,土壤表层团粒结构破坏严重,土壤板结进一步加剧,径流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尤其化肥利用率显著下降,发达围家化肥利用率可达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技术 农业生产 整地 土壤方式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化肥利用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红壤坡地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郎凤莲 张晓云 +2 位作者 李永贤 吴开贤 吴伯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7-383,共7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石灰岩红壤坡耕地的主要耕作方式(旋耕、浅翻)和其他耕作措施(深翻、深松)在该地区的适宜性。【方法】选取云南典型的石灰岩红壤坡耕地,通过2年玉米种植大田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免耕、旋耕15 cm、翻耕20 cm、翻耕3... 【目的】探讨云南省石灰岩红壤坡耕地的主要耕作方式(旋耕、浅翻)和其他耕作措施(深翻、深松)在该地区的适宜性。【方法】选取云南典型的石灰岩红壤坡耕地,通过2年玉米种植大田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免耕、旋耕15 cm、翻耕20 cm、翻耕30 cm和深松30 cm)下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紧实度以及玉米地上部性状和玉米产量特征。【结果】与常规旋耕相比,深松30 cm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分别达4.65%和15.23%(2016年)、 8.21%和14.22%(2017年),同时,可提高土壤孔隙度,但免耕则相反。2017年,深松30 cm的玉米产量较常规旋耕显著增产11.47%,但2016年免耕的玉米产量显著低于常规旋耕,减产达14.57%。【结论】深松耕对云南石灰岩坡耕地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是试验区较为适宜的耕作措施,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方式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与施肥对旱农区粮饲兼用玉米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明君 李玲玲 +2 位作者 谢军红 任金虎 Lamptey Shirley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9-185,共7页
采用大田试验,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4种耕作方式(T1:传统翻耕,T2:旋耕,T3:深松耕,T4:免耕)搭配2种施氮水平(N2:施纯氮200 kg·hm^(-2),N3:施纯氮300 kg·hm^(-2))下对玉米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大田试验,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4种耕作方式(T1:传统翻耕,T2:旋耕,T3:深松耕,T4:免耕)搭配2种施氮水平(N2:施纯氮200 kg·hm^(-2),N3:施纯氮300 kg·hm^(-2))下对玉米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氮量相比,耕作方式对耗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影响显著;深松耕降低了玉米播种至拔节期的阶段耗水量,提高了拔节至灌浆期的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播种至拔节期深松耕较传统翻耕0~30 cm土层的贮水消耗量减少了35.3%,拔节至开花期和开花至灌浆期,30~110 cm土层贮水消耗量增加了54.2%和20.5%;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都表现为深松耕+施纯氮300 kg·hm^(-2)最高,是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最高的处理,深松耕+施纯氮300 kg·hm^(-2)和深松耕+施纯氮200 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免耕+施纯氮200 kg·hm^(-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与深松耕+施纯氮300 kg·hm^(-2)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在综合考虑高产以及对水分和肥料的高效利用的条件下,基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深松耕+施纯氮200 kg·hm^(-2)是陇中旱农区适宜的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式 全膜双垄沟播 耗水量 干物质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广深松技术 打造优粮工程
6
作者 马玉宝 陈占江 +2 位作者 孙淑娟 程素艳 赵利阳 《农机科技推广》 2007年第8期37-37,共1页
吉林省梨树县是国家的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约10.6万公顷,总产量在120万吨左右。全县每年的机械耕整地面积在14.3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3%。其中以小型灭茬机为主的耕整地方式,占91.6%。
关键词 技术 工程 种植面积 机械整地 生产基地 粮食作物 地面积 整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小麦播种质量和种植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磊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26期25-26,共2页
为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播种质量和种植效益的影响,本次试验设置重耙+翻耕+轻耙、翻耕+旋耕、翻耕+轻耙、深松与旋耕4种耕作方式,使用大田机械设备进行播种。结果表明,4种处理播种深度适宜,重耙+翻耕+旋耕处理播种质量相对较好;翻耕+... 为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播种质量和种植效益的影响,本次试验设置重耙+翻耕+轻耙、翻耕+旋耕、翻耕+轻耙、深松与旋耕4种耕作方式,使用大田机械设备进行播种。结果表明,4种处理播种深度适宜,重耙+翻耕+旋耕处理播种质量相对较好;翻耕+旋耕处理小麦产量与经济效益表现较好,均高于其他处理。可根据小麦生产目标,选择适宜的小麦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式 小麦 播种质量 种植效益 重耙 轻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褐土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何靖 《农技服务》 2020年第6期21-24,共4页
为关中平原新增耕地熟化培肥耕作方式选择提供实践依据,比较了生土采用免耕-深松-免耕(A1)、免耕-深松-翻耕(A2)、深松-深松-深松(A3)、深松-深松-翻耕(A4)4种耕作方式种植3季作物后的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差异。结果表明:A4耕作方式下,... 为关中平原新增耕地熟化培肥耕作方式选择提供实践依据,比较了生土采用免耕-深松-免耕(A1)、免耕-深松-翻耕(A2)、深松-深松-深松(A3)、深松-深松-翻耕(A4)4种耕作方式种植3季作物后的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差异。结果表明:A4耕作方式下,夏玉米理论产量值最高,A2、A3次之,A1最小;土壤有机质的提升效果以A4最佳,A1、A3次之,A2最低;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全氮含量A4耕作方式为负影响。4种耕作方式对生土快速熟化养分含量的影响,反映了该试验设置的一些不足之处,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 方式 土壤养分 作物产量 关中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中、强筋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中)
9
作者 郭文善 朱新开 《农家致富》 2019年第21期26-27,共2页
(2)旱茬小麦。淮北和丘陵地区前茬是玉米的,收获时要将秸秆切碎匀铺,碎秆长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旱茬小麦推介1年深耕或深松、2年旋耕整地相结合的耕整地再播种方式,间隔2~3年深耕或深松1次。耕深23~25厘米,破除犁底层,掩埋前茬秸秆,然... (2)旱茬小麦。淮北和丘陵地区前茬是玉米的,收获时要将秸秆切碎匀铺,碎秆长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旱茬小麦推介1年深耕或深松、2年旋耕整地相结合的耕整地再播种方式,间隔2~3年深耕或深松1次。耕深23~25厘米,破除犁底层,掩埋前茬秸秆,然后及时耙地或镇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方式 犁底层 整地 强筋小麦 长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元红 张俊芳 马德良 《当代农机》 2019年第3期67-69,共3页
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是一项集开沟、施肥、播种、镇压和覆土等作业于一体的综合机械化种植方式,具有节水、节种、节肥、省工、播深均匀等优点。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根据马铃薯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提出的机械深松耕、... 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是一项集开沟、施肥、播种、镇压和覆土等作业于一体的综合机械化种植方式,具有节水、节种、节肥、省工、播深均匀等优点。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根据马铃薯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提出的机械深松耕、耙耱整地、深施化肥、播种中耕、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收获技术等机械化操作农艺,适用于马铃薯良种繁育及专用型、商品型马铃薯的全程机械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栽培技术 综合机械化 马铃薯 生长发育阶段 机械 机械化操作 机械化生产 种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