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天山喀什背斜东倾伏端的生长演化和地貌响应:基于地质地貌、地震反射剖面和磁性地层数据的综合分析
1
作者 何鹏宇 李涛 +1 位作者 陈竹新 陈杰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83,共15页
喀什背斜位于西南天山喀什前陆冲断带的前缘,以北与阿图什背斜相望,向西和明尧勒背斜相接。前人对该背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表出露部分,而对隐伏于地下的倾伏端研究较少。文中利用深度-隆升面积法对横切背斜东倾伏端的地震剖面进行了分... 喀什背斜位于西南天山喀什前陆冲断带的前缘,以北与阿图什背斜相望,向西和明尧勒背斜相接。前人对该背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表出露部分,而对隐伏于地下的倾伏端研究较少。文中利用深度-隆升面积法对横切背斜东倾伏端的地震剖面进行了分析,获得以下几方面认识:1)背斜东倾伏端的生长受距地表约6.8km的古近系滑脱层控制。2)沿地震剖面,背斜总缩短量为(882±79)m,生长过程中有面积约3.4km^(2)的物质流入剖面。3)通过对生长地层的分析和已有的磁性地层学结果,估算剖面处背斜生长起始时间约为距今2.1Ma,缩短速率恒定约为0.4mm/a;由于背斜东倾伏端在距今约2.1Ma开始生长,因此整个背斜开始生长的时间早于距今2.1Ma。4)剖面处背斜隆升速率可能大致恒定在约0.4mm/a,也可能在距今约1.6Ma时由之前的约0.1mm/a增大至之后的约0.4mm/a;由于隆升速率一直小于沉积速率,背斜并未在地表形成地形起伏。文中研究表明,对隐伏地下的背斜倾伏端的解析可对滑脱层位置、缩短和隆升历史、生长起始时间及生长过程中是否有盈余面积加入等进行准确限定,以此可对整个背斜的生长演化进行更为完整可靠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喀什背斜 倾伏端 生长地层 滑脱褶皱 深度-隆升面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