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速度-深度线性模型的时深转换方法及其在南海海盆深水区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汪俊 高红芳 +1 位作者 陈泓君 王立飞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介绍了沉积层速度-深度线性模型的原理及其基本特点,利用沿南海海盆深水区一条多道地震剖面解释的速度谱资料,将沉积层速度-深度线性模型应用于该剖面解释数据的时深转换中,建立了与之相关的一整套工作流程,整个流程实现了可视化,并考... 介绍了沉积层速度-深度线性模型的原理及其基本特点,利用沿南海海盆深水区一条多道地震剖面解释的速度谱资料,将沉积层速度-深度线性模型应用于该剖面解释数据的时深转换中,建立了与之相关的一整套工作流程,整个流程实现了可视化,并考虑了沉积地层速度的横向变化,为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提供了直观且更为可靠的素材。最后,分别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探讨了该时深转换模型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借此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地层 速度-深度线性模型 时深转换 速度 均方根速度 速度 南海海盆深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及蒙特卡洛自动层速度拾取 被引量:31
2
作者 陈志德 刘桭宽 李成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6-254,共9页
是否能够正确地建立深度域三维速度模型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败的关键 .本文根据Deregowski循环 ,利用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对速度模型变化的敏感性 ,采用偏移迭代逐次逼近最佳成像速度 ,研究开发了一套快捷有效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 是否能够正确地建立深度域三维速度模型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败的关键 .本文根据Deregowski循环 ,利用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对速度模型变化的敏感性 ,采用偏移迭代逐次逼近最佳成像速度 ,研究开发了一套快捷有效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速度模型建立技术 .借鉴时间域CDP(共深度点 )道集上常规叠加速度分析的策略 ,在深度域CRP(共反射点 )道集上 ,提出剩余慢度平方谱的概念并建立相应的实现技术 .导出深度域中均方根速度与层速度之间的关系 ;按照串级偏移原理确定偏移循环过程中初始速度、剩余速度及修改后速度之间的关系 ;采用蒙特卡洛非线性优化算法实现从剩余慢度平方谱中自动拾取层速度 ,讨论了其地质速度约束条件和蒙特卡洛非线性优化的收敛准则 ,使得所拾取的层速度模型具有合理的地质意义并获得最佳偏移成像效果 .SEG EAGE理论模型数值试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在海拉尔盆地霍多莫尔工区 ,5 8km2 三维资料的速度模型建立并获得满意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剩余慢度平方谱 蒙特卡洛非线性优化 速度-深度模型 串级偏移 速度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江苏火成岩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丽 屠世杰 +2 位作者 赵传雪 庞金康 武桂荣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1期79-82,共4页
江苏油田苏北盆地地下构造复杂,火成岩分布广泛,速度横向变化大,用常规时间偏移资料很难得到准确的地质信息。针对江苏油田 ZH 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实用有效的叠前深度偏移流程。处理结果表明, 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较之叠后时间偏移... 江苏油田苏北盆地地下构造复杂,火成岩分布广泛,速度横向变化大,用常规时间偏移资料很难得到准确的地质信息。针对江苏油田 ZH 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实用有效的叠前深度偏移流程。处理结果表明, 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较之叠后时间偏移剖面品质有较大的提高,偏移归位准确,地质体的成像整体上有明显改善, 火成岩下伏地层的反射能量有所提高,剖面的信噪比较高。利用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解释的目的层层位,与实钻结果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发育区 叠前深度偏移 深度速度模型 反射能量 信噪比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东濮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姜忠良 范运臣 +1 位作者 王睿祥 王晓燕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年第3期208-210,219,共4页
目前 ,解决构造复杂与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地区地震偏移正确成像的最佳方法就是叠前深度偏移 ,其基本流程可分为建立准确的深度域层速度模型和选择深度偏移方法两大部分。层速度模型的建立分为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和修正速度模型。阐述了初... 目前 ,解决构造复杂与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地区地震偏移正确成像的最佳方法就是叠前深度偏移 ,其基本流程可分为建立准确的深度域层速度模型和选择深度偏移方法两大部分。层速度模型的建立分为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和修正速度模型。阐述了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模型修正和优化的过程及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叠前深度偏移 井标定 深度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在CD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沈财余 冷传波 杨长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63-471,共9页
本文针对复杂构造的成像问题,在CD地区开展了地震资料叠前深度们移研究,并根据该区古生界潜山的地质特点和地震资料现状提出了一套处理流程:首先,对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的预处理,结合地质、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建立初始的地质模型;然后... 本文针对复杂构造的成像问题,在CD地区开展了地震资料叠前深度们移研究,并根据该区古生界潜山的地质特点和地震资料现状提出了一套处理流程:首先,对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的预处理,结合地质、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建立初始的地质模型;然后,利用CMP道集相干反演速度分析方法建立整体的速度一深度模型;接着,利用编移速度分析方法进行剩余速度分析,提高速度一深度模型的精皮;最后,基于Kirchhoff积分偏移理论进行叠前深度域偏移成像。文中给出了二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实例,其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潜山 速度-深度模型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江苏CB地区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武桂荣 陈俊 +1 位作者 程金星 施善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6-152,122-123+246,共10页
当地下地质构造复杂或介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时,必须做叠前深度偏移。影响叠前深度偏移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是速度—深度模型的精确性及输入道集数据的质量。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CB地区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试验和应用研究,建立了... 当地下地质构造复杂或介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时,必须做叠前深度偏移。影响叠前深度偏移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是速度—深度模型的精确性及输入道集数据的质量。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CB地区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试验和应用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江苏油田特点的处理流程,总结出了做好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工作的八项技术要点,包括三维建模、前期数据准备、井资料的使用、浅层速度分析、优化速度模型、模型平滑、空间假频抑制及孔径选择等。实际资料处理及钻探的结果均证实这套技术组合及流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地震数据处理 三维走时 三维速度深度模型 偏移孔径 假频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QMQ地区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杜业波 朱筱敏 +3 位作者 王赟 王利 余朝华 袁志云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66,共4页
位于东部QMQ地区的地震资料,其地表地质条件较好,但因勘探目的层是奥陶系复杂的古潜山,因此,适合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进行潜山顶及其内幕的成像。通过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中精细的数据准备、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与优化、偏移孔... 位于东部QMQ地区的地震资料,其地表地质条件较好,但因勘探目的层是奥陶系复杂的古潜山,因此,适合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进行潜山顶及其内幕的成像。通过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中精细的数据准备、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与优化、偏移孔径的试验与选择和偏移成像4个关键环节的应用研究,完成了QMQ地区地震资料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通过与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对比,叠前深度成像改善了QMQ地区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同时提高了奥陶系潜山及其内幕的成像精度,为后续的深度域地质解释和构造成图提供了可靠的偏移数据,研究成果对深层煤勘探所面临的底板奥灰水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深度模型 叠前时间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及应用实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立康 胡英 《海相油气地质》 2001年第2期51-54,共4页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比时间偏移难度大,且需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在我国西部地区,构造复杂,地下介质横向变速剧烈,在有效地解决静校正与恶劣激发—接收条件的难题之后才能开展该项技术。中国东部,传统的时间域偏移处理方法无法解决下伏中—...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比时间偏移难度大,且需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在我国西部地区,构造复杂,地下介质横向变速剧烈,在有效地解决静校正与恶劣激发—接收条件的难题之后才能开展该项技术。中国东部,传统的时间域偏移处理方法无法解决下伏中—古生界(包括古潜山海相碳酸盐岩储集体)的成像问题,对此,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正是有效手段。影响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质量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野外施工因素;时间域预处理的质量;深度—速度模型精度。归纳了为建立高精度速度—深度模型应做好四方面的工作,给出了中国东部老开发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解释 叠前深度偏移 偏移成像 地下介质 时间域预处理 深度-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复杂断块井位目标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敏 杨晓 +2 位作者 王静 游浩 王兰英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78,共6页
川东地区云安厂构造带断块发育,构造狭窄,钻井揭示实际地层的构造轴线与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通过使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建立精准的速度—深度模型,优选合理的偏移孔径,对该区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叠前深度偏... 川东地区云安厂构造带断块发育,构造狭窄,钻井揭示实际地层的构造轴线与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通过使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建立精准的速度—深度模型,优选合理的偏移孔径,对该区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上构造形态特征明显,大断层边界清晰,断点位置准确可靠,大大提高了目的层的成像精度。利用钻井和测井资料对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深度进行精细的标定和校正,根据叠前深度偏移成果修改构造图件,据此指导钻井下一步的钻探目标。调整目标后的钻井结果与叠前深度偏移构造要素相吻合,为后续的井位目标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构造 速度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深度模型 构造形态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盐系地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辉 向树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4-197,共4页
在地下构造较复杂时,叠后时间剖面叠加处理的效果不太理想。叠前深度偏移直接对叠前数据进行偏移处理,避免了时间叠加处理过程,能有效控制横向速度变化,利用射线追踪原理进行偏移,整个处理过程中利用层析成像等技术不断优化深度-速度模... 在地下构造较复杂时,叠后时间剖面叠加处理的效果不太理想。叠前深度偏移直接对叠前数据进行偏移处理,避免了时间叠加处理过程,能有效控制横向速度变化,利用射线追踪原理进行偏移,整个处理过程中利用层析成像等技术不断优化深度-速度模型,可得到比叠后时间偏移更好的效果。江汉盆地潜江凹陷部分盐构造区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是复杂构造及速度横向变化大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理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深度模型 复杂断块 高陡背斜 潜江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段相干反演方法及其应用
11
作者 吴建成 徐明华 田宗勇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2期169-172,共4页
探讨了层状介质中由时间确定速度、深度的模型 ,给出了相应的共反射段相干反演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精度较高 ,抗噪性能强。对荆江松滋口的部分浅层反射资料处理与现有资料吻合 。
关键词 共反射段 相干反演方法 应用 速度深度模型 数值模拟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ific energy optimization in sawing of rocks using Taguchi approach 被引量:2
12
作者 Izzet Karakurt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365-372,共8页
This work aims at selecting optimal operating variables to obtain the minimum specific energy(SE) in sawing of rocks.A particular granite was sampled and sawn by a fully automated circular diamond sawblades.The periph... This work aims at selecting optimal operating variables to obtain the minimum specific energy(SE) in sawing of rocks.A particular granite was sampled and sawn by a fully automated circular diamond sawblades.The peripheral speed,the traverse speed,the cut depth and the flow rate of cooling fluid were selected as the operating variables.Taguchi approach was adopted as a statistical design of experimental technique for optimization studies.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signal-to-noise ratio(S/N ratio).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perating variables and their percentage contribution to the process were also determined.Additionally,a statis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mon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 and operating variables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model was then verified.It was found that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operating variables for minimum SE is the peripheral speed of 25 m/s,the traverse speed of 70 cm/min,the cut depth of 2 cm and the flow rate of cooling fluid of 100 mL/s.The cut depth and traverse speed were statistically determined as the significant operating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SE,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edictive model has a high applicability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r diamond sawblades GRANITE specific energy Taguchi approa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