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稀疏自动编码器的社区发现算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尚敬文 王朝坤 +1 位作者 辛欣 应翔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8-662,共15页
社区结构是复杂网络的重要特征之一,社区发现对研究网络结构有重要的应用价值.k-均值等经典聚类算法是解决社区发现问题的一类基本方法.然而,在处理网络的高维矩阵时,使用这些经典聚类方法得到的社区往往不够准确.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稀疏... 社区结构是复杂网络的重要特征之一,社区发现对研究网络结构有重要的应用价值.k-均值等经典聚类算法是解决社区发现问题的一类基本方法.然而,在处理网络的高维矩阵时,使用这些经典聚类方法得到的社区往往不够准确.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稀疏自动编码器的社区发现算法CoDDA(a community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eep sparse autoencoder),尝试提高使用这些经典方法处理高维邻接矩阵进行社区发现的准确性.首先,提出基于跳数的处理方法,对稀疏的邻接矩阵进行优化处理,得到的相似度矩阵不仅能够反映网络拓扑结构中相连节点间的相似关系,同时还反映了不相连节点间的相似关系.然后,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方法构建深度稀疏自动编码器,对相似度矩阵进行特征提取,得到低维的特征矩阵.与邻接矩阵相比,特征矩阵对网络拓扑结构有更强的特征表达能力.最后,使用k-均值算法对低维特征矩阵聚类得到社区结构.实验结果显示:与6种典型的社区发现算法相比,CoDDA算法能够发现更准确的社区结构.同时,参数实验结果显示,CoDDA算法发现的社区结构比直接使用高维邻接矩阵的基本k-均值算法发现的社区结构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发现 深度学习 CoDDA s-跳 深度稀疏自动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自动编码器的托攻击集成检测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郝耀军 张付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2,88,共15页
在采用协同过滤技术的推荐系统中,恶意用户通过注入大量虚假概貌使系统的推荐结果产生偏离,达到其攻击目的。为了检测托攻击,根据用户的评分值或基于攻击时间的集中性假设,从不同视角提取攻击概貌的特征。但是,这些基于人工特征的检测... 在采用协同过滤技术的推荐系统中,恶意用户通过注入大量虚假概貌使系统的推荐结果产生偏离,达到其攻击目的。为了检测托攻击,根据用户的评分值或基于攻击时间的集中性假设,从不同视角提取攻击概貌的特征。但是,这些基于人工特征的检测方法严重依赖于特征工程的质量,而且人工提取的检测特征多限于特定类型的攻击,提取特征也需要较高的知识成本。针对这些问题,从用户评分项目的时间偏好信息入手,提出一种利用深度稀疏自动编码器自动提取检测特征的托攻击集成检测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将项目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流行度设定为多个等级,对用户的评分数据预处理得到用户-项目时间流行度等级矩阵。然后,采用深度稀疏自动编码器对用户-项目时间流行度等级矩阵自动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用户评分模式的低层特征表达,消除了传统的人工特征工程。以SVM作为基分类器,在深度稀疏自动编码器的每层提取特征并进行攻击检测,生成最终的集成检测结果。在Netflix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提出的检测方法对均值攻击、AoP攻击、偏移攻击、高级项目攻击、高级用户攻击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过滤 托攻击 托攻击检测 深度稀疏自动编码器 项目时间流行度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