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媒介化凝视视域下大学生“物化”现象的作用机制——基于深度伪造技术的探讨
1
作者
徐轶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51,共13页
深度伪造技术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型技术范式,正在引发数字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该技术的算法优化及其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机制与心理效应,然其与人类认知范式及价值体系的互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阐释。深度伪造技术的...
深度伪造技术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型技术范式,正在引发数字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该技术的算法优化及其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机制与心理效应,然其与人类认知范式及价值体系的互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阐释。深度伪造技术的迭代演进正在重构媒介化凝视的理论图景,其技术特性不仅导致视觉权力结构的去中心化与凝视主体的泛化,更重要的是在认知维度形成了新型的符号暴力,系统性地重塑着社会主体的认知框架与价值判断体系。这种技术哲学层面的嬗变,迫切要求我们建立多维度的理论批判框架--既需在认识论层面保持技术警觉,更需在实践论维度构建包含技术伦理、法律规制与社会治理的协同机制,以捍卫虚拟空间中的主体性与认知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技术
媒介化凝视
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度伪造”技术对法官认知的冲击及应对
被引量:
3
2
作者
吴进娥
冯树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76,共10页
“深度伪造”技术的超拟真、反鉴别、快更迭等特点使其伪造的视觉和听觉信息远远超越了一般人的识别能力,不仅冲击着传统“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的大众认知模型,也对法官的司法认知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法官决策的过程需要对诉讼参...
“深度伪造”技术的超拟真、反鉴别、快更迭等特点使其伪造的视觉和听觉信息远远超越了一般人的识别能力,不仅冲击着传统“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的大众认知模型,也对法官的司法认知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法官决策的过程需要对诉讼参与人的身份、行为事实和法律规范加以认知,“深度伪造”技术不仅会弱化法官认证在线诉讼参与人身份的能力,而且也会降低法官基于直觉和逻辑认定行为事实的能力。为此,司法机关需要重塑在线诉讼身份认证规则,通过司法直觉的理性融入以及似真推理的融贯性来积极回应“深度伪造”技术带来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深度
伪造
”
技术
法官
身份认证
司法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AI背景下档案伪造的新手段与新特征
3
作者
欧阳国亮
《北京档案》
2025年第9期42-45,共4页
人工智能时代迎来了一系列技术革命,然而有些技术却被应用于档案伪造之中,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论文首先总结了目前利用AI技术伪造档案的新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AI背景下伪造档案行为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征,最后有针对性地...
人工智能时代迎来了一系列技术革命,然而有些技术却被应用于档案伪造之中,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论文首先总结了目前利用AI技术伪造档案的新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AI背景下伪造档案行为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征,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利用AI技术伪造档案的三个工作建议,以期为新时期防范和应对档案伪造问题提供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
深度伪造技术
数字化档案
档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媒介化凝视视域下大学生“物化”现象的作用机制——基于深度伪造技术的探讨
1
作者
徐轶瑛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51,共13页
文摘
深度伪造技术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型技术范式,正在引发数字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该技术的算法优化及其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机制与心理效应,然其与人类认知范式及价值体系的互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阐释。深度伪造技术的迭代演进正在重构媒介化凝视的理论图景,其技术特性不仅导致视觉权力结构的去中心化与凝视主体的泛化,更重要的是在认知维度形成了新型的符号暴力,系统性地重塑着社会主体的认知框架与价值判断体系。这种技术哲学层面的嬗变,迫切要求我们建立多维度的理论批判框架--既需在认识论层面保持技术警觉,更需在实践论维度构建包含技术伦理、法律规制与社会治理的协同机制,以捍卫虚拟空间中的主体性与认知正义。
关键词
深度伪造技术
媒介化凝视
物化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度伪造”技术对法官认知的冲击及应对
被引量:
3
2
作者
吴进娥
冯树春
机构
江苏大学法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76,共10页
基金
司法部项目“共同富裕示范服务区法律服务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21SFB4046)。
文摘
“深度伪造”技术的超拟真、反鉴别、快更迭等特点使其伪造的视觉和听觉信息远远超越了一般人的识别能力,不仅冲击着传统“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的大众认知模型,也对法官的司法认知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法官决策的过程需要对诉讼参与人的身份、行为事实和法律规范加以认知,“深度伪造”技术不仅会弱化法官认证在线诉讼参与人身份的能力,而且也会降低法官基于直觉和逻辑认定行为事实的能力。为此,司法机关需要重塑在线诉讼身份认证规则,通过司法直觉的理性融入以及似真推理的融贯性来积极回应“深度伪造”技术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
“
深度
伪造
”
技术
法官
身份认证
司法叙事
分类号
D92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I背景下档案伪造的新手段与新特征
3
作者
欧阳国亮
机构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北京档案》
2025年第9期42-45,共4页
基金
辽宁省档案科技项目“AI深度伪造技术伪造的数字档案的鉴别及防范”(项目编号:2024-X-60)
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模仿言语风格相似度量化评估及其生成文本鉴别方法研究”(项目编号:LJ212410175010)研究成果。
文摘
人工智能时代迎来了一系列技术革命,然而有些技术却被应用于档案伪造之中,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论文首先总结了目前利用AI技术伪造档案的新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AI背景下伪造档案行为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征,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利用AI技术伪造档案的三个工作建议,以期为新时期防范和应对档案伪造问题提供思路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
深度伪造技术
数字化档案
档案管理
分类号
G270.7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媒介化凝视视域下大学生“物化”现象的作用机制——基于深度伪造技术的探讨
徐轶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深度伪造”技术对法官认知的冲击及应对
吴进娥
冯树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AI背景下档案伪造的新手段与新特征
欧阳国亮
《北京档案》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