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交叉网络的多任务学习OLT设备故障识别算法
1
作者 毛仕龙 赵赞善 +1 位作者 王皓宇 高冠军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3,共7页
针对光网络数据集不均衡导致的人工智能(AI)模型偏差及特征学习不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交叉网络(DCN)的多任务学习光线路终端(OLT)设备故障识别算法。首先,通过标准化均值-曼哈顿距离评估潜在故障,标记高相似度样本为质差数据;其次,... 针对光网络数据集不均衡导致的人工智能(AI)模型偏差及特征学习不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交叉网络(DCN)的多任务学习光线路终端(OLT)设备故障识别算法。首先,通过标准化均值-曼哈顿距离评估潜在故障,标记高相似度样本为质差数据;其次,构建DCN-多任务学习(MTL)模型,引入高阶特征交叉增强学习能力,并以质差检测为辅助任务优化主任务训练。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深度神经网络相比,该算法在相同数据量下准确率提升1.15%、召回率提升11.83%、F1分数提升6.39%、曲线下面积(AUC)提升5.91%,各项指标均突破0.95,验证了算法在故障数据稀缺场景下的强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接入网 故障检测 数据集不均衡 深度交叉网络 多任务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交叉CNN和免交互GrabCut的显著性检测 被引量:11
2
作者 杜玉龙 李建增 +1 位作者 张岩 范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40,共9页
针对传统显著性检测算法特征学习不足,显著性区域边界不明确和检测效果鲁棒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交叉卷积神经网络和免交互Grab Cut的显著性检测算法。该方法首先针对传统CNN模型中神经元和参数规模较大导致训练困难的不足,根... 针对传统显著性检测算法特征学习不足,显著性区域边界不明确和检测效果鲁棒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交叉卷积神经网络和免交互Grab Cut的显著性检测算法。该方法首先针对传统CNN模型中神经元和参数规模较大导致训练困难的不足,根据人眼视觉原理,构建深度交叉卷积神经网络模型(DCCNN);然后,采用超像素聚类方法获取图像区域特征,并通过Beltrami滤波突出图像内的边界特征,利用DCCNN对特征进行学习,在联合条件随机场框架下完成特征融合,实现显著性区域粗糙检测;最后,对粗糙检测结果自适应二值化和形态学膨胀,将显著区域的多边形逼近结果作为Grab Cut算法的输入,完成显著性区域的精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提高显著性检测精度,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性检测 深度交叉卷积神经网络(CNN) 超像素 Beltrami滤波 条件随机场(CRF) 免交互GrabCu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EMDAN-DCN-Transformer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芦志凡 赵倩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8-396,共9页
针对传统负荷预测方法易受复杂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ICEEMDAN-DCN-Transformer的短期电力负荷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将电力负荷数据通过ICEEMDAN方法分解为若干个IMF和一个Res函数,考虑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将分解后各分量与环境... 针对传统负荷预测方法易受复杂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ICEEMDAN-DCN-Transformer的短期电力负荷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将电力负荷数据通过ICEEMDAN方法分解为若干个IMF和一个Res函数,考虑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将分解后各分量与环境特征并行输入到DCN-Transformer中进行预测,并将各组预测数据线性相加得到完整的预测结果。以泉州市电力负荷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实验,建立4种单一预测模型和3种组合预测模型作为对比模型,对该地10 d、240 h的电力负荷序列加以预测。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算法,所提算法可以显著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并有效降低误差评价指标值,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规划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预测 改进型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 深度交叉网络 预测精度 短期负荷 组合预测模型 误差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维动态特征交互的高速公路实时事故风险建模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振洲 胡嫣然 杨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5-223,共9页
为探究天气和道路等特征,以及交通流、天气、道路及时间等多维动态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实时事故风险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本文基于京哈高速公路北京段的事故数据,以及匹配的交通传感器数据、天气数据和道路特征等,构建4个数据集,分别为... 为探究天气和道路等特征,以及交通流、天气、道路及时间等多维动态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实时事故风险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本文基于京哈高速公路北京段的事故数据,以及匹配的交通传感器数据、天气数据和道路特征等,构建4个数据集,分别为只包含交通流变量,包含交通流变量、天气及时间特征变量,包含交通流变量、道路及时间特征变量,包含交通流变量、天气、道路及时间特征变量。从考虑多维动态特征的交互效应出发,基于深度交叉网络,提出一种新的实时事故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本文所构建的深度交叉网络模型比其他几种实时事故风险预测方法显示出更高的精度。模型的AUC值(Area Under Curve)可达0.8562,在0.2的概率阈值下,可以正确分类84.26%的非事故数据和77.55%事故数据。结论表明,本文采用的多维动态特征交互样本条件下的深度交叉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为我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部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实时事故风险识别 深度交叉网络模型 高速公路 多维特征交互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