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深层稠油油藏注超临界CO_(2)吞吐开发室内实验研究
1
作者 四郎洛加 周翔 +5 位作者 孙新革 赵玉龙 张烈辉 吴洋 普宏槟 蒋琪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31,640,共8页
随着中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稠油油藏在中国油藏开发中占比超20%,稠油资源的高效开发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注CO_(2)开发技术是被证实了的有效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效益开发措施。研究区块中深层稠油油藏面临储层强水敏、规模注水... 随着中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稠油油藏在中国油藏开发中占比超20%,稠油资源的高效开发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注CO_(2)开发技术是被证实了的有效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效益开发措施。研究区块中深层稠油油藏面临储层强水敏、规模注水开发难度大的难题,亟须转变现有注水开发模式。针对研究区块注CO_(2)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吞吐开发参数尚待优化、缺少实验研究成果支撑的问题,以新疆油田北10井区中深层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CO_(2)在原油中的扩散、稠油超临界CO_(2)萃取和高温高压长岩心吞吐实验研究,探究稠油油藏注CO_(2)作用机理以及高效CO_(2)吞吐开发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CO_(2)在稠油中的扩散系数与注气温度、压力呈正相关关系且压力对于扩散系数的影响大于温度;(2)随萃取次数的增加,中—轻质组分C_(6)—C_(12)质量分数大幅降低,中—重质组分C14+质量分数逐渐上升,尤其在前三轮萃取尤为显著;(3)针对稠油油藏,衰竭方式开发采收率仅有7.01%,CO_(2)吞吐开发方式是有效的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方式,使累计采收率达到36.94%,换油率达到0.59 t/t(每注入1 t CO_(2)获得的产油量);(4)通过吞吐实验研究,优选焖井时间为1.0~2.0 h,优选压降速度为50 kPa/min。研究成果有助于明确中深层稠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机理,同时指导北10井区现场注CO_(2)开发注采参数设计,为后续CO_(2)吞吐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同类型油藏注CO_(2)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油藏 CO_(2)吞吐 扩散 萃取 注采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稠油油藏降黏泡沫驱驱油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党法强 李松岩 +2 位作者 李明鹤 何晓琳 李兆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降黏泡沫驱结合了降黏剂乳化降黏和泡沫选择性封堵的优势,可进一步提高开发后期深层稠油油藏的采收率。通过室内实验,根据降黏泡沫剂的降黏效果、起泡性能、泡沫稳定性,优选出合适的降黏泡沫剂浓度;通过单岩心驱替实验对比不同驱替方式... 降黏泡沫驱结合了降黏剂乳化降黏和泡沫选择性封堵的优势,可进一步提高开发后期深层稠油油藏的采收率。通过室内实验,根据降黏泡沫剂的降黏效果、起泡性能、泡沫稳定性,优选出合适的降黏泡沫剂浓度;通过单岩心驱替实验对比不同驱替方式下降黏泡沫驱驱油特征以及开采效果,通过并联岩心实验研究不同渗透率级差下降黏泡沫的分流能力,明确降黏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结果表明:降黏泡沫驱过程中,降黏剂可以促进稠油乳化降黏,泡沫可以有效封堵大孔喉,同时抑制氮气窜流。二者结合有效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提高驱替压差,降低含水率。降黏泡沫驱可以在降黏泡沫剂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13%的采收率。非均质条件下,降黏泡沫驱可以有效降低高渗透岩心窜流,迫使流体转向进入低渗透岩心发挥乳化降黏作用,扩大波及范围的同时提高了洗油效率。降黏泡沫驱技术能显著提高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的采收率,其优化了油流分布,增强乳化与减少稠油黏度,为深层稠油高效开发提供了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油藏 降黏剂驱 泡沫驱 降黏泡沫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氧空气吞吐技术在鲁克沁深层稠油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高能 赵健 何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752,共5页
鲁克沁三叠系深层稠油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出现了含水率上升快、水驱效率低、采出程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水驱矛盾,提高单井产量,提出了减氧空气吞吐的方案。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减氧空气吞吐的机理,优化了... 鲁克沁三叠系深层稠油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出现了含水率上升快、水驱效率低、采出程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水驱矛盾,提高单井产量,提出了减氧空气吞吐的方案。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减氧空气吞吐的机理,优化了注入参数。基于理论研究结果,在鲁克沁三叠系深层稠油油藏开展了减氧空气吞吐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减氧空气吞吐降水增油的机理是稠油注减氧空气后存在拟泡点,形成泡沫油流分散降黏,同时封堵水流优势通道,扩大波及体积。注气量、注气速度和焖井时间对减氧空气吞吐效果影响较大,建议单井注气量40×10^4 m^3,注气速度4×10^4 m^3/d,焖井时间8~10 d。鲁克沁三叠系深层稠油油藏共实施减氧空气吞吐400余井次,有效率82%,单井平均初期日增油量4.5 t,综合含水率下降42%,有效期达168 d,有效期内单井增油量480.0 t。因此,减氧空气吞吐是深层稠油的一种有效降水增油技术,对同类型油藏注水开发后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克沁 三叠系 深层稠油油藏 减氧空气吞吐 泡沫油流 降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稠油油藏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4
作者 冯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火烧油层(火驱,In-situ Combustion)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驱油效率高、采收率高、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火驱技术利用原油中重质组分为燃料,空气或富氧气体为助燃剂,采取人工点火等方法点燃油层并持续燃烧,加热油层... 火烧油层(火驱,In-situ Combustion)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驱油效率高、采收率高、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火驱技术利用原油中重质组分为燃料,空气或富氧气体为助燃剂,采取人工点火等方法点燃油层并持续燃烧,加热油层温度至600〜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油层 油层温度 火驱 重质组分 驱油效率 助燃剂 提高采收率技术 深层稠油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发技术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光焕 李伟 王一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21,共9页
针对胜利油田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及开发矛盾,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系列,并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从各项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矿场应用2个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技术进展。对于高轮次吞吐后的稠油油藏,... 针对胜利油田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及开发矛盾,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系列,并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从各项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矿场应用2个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技术进展。对于高轮次吞吐后的稠油油藏,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形成了井网加密技术;对于敏感性稠油油藏,形成了近热远防理论,降低了水敏对开发的不利影响;对于特超稠油油藏,通过HDCS技术的协同降黏、膨胀增能作用,解决了“注不进、采不出”的开发难题;对于低效水驱稠油油藏,通过转蒸汽驱,达到加密角井流线、水井流线逆向的目的,从而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对于深层稠油油藏,以气热协同保热强热、热剂协同接替助驱、气剂协同均衡热前缘的协同增效作用机理认识为基础,形成了多元热复合驱油理论,实现了深层稠油的有效动用;对于薄层稠油油藏,通过热+水平井复合开发模式,提高了油藏的吸汽能力和动用范围;对于浅薄层超稠油油藏,通过HDNS技术增能降黏扩波及,实现了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系列的应用,为胜利油田稠油效益开发、绿色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油藏 薄层稠油油藏 敏感性稠油油藏 低效水驱油藏 井网加密 近热远防 HDCS HDNS 多元热复合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巨厚稠油油藏立体井网蒸汽驱机理初探 被引量:12
6
作者 任芳祥 周鹰 +1 位作者 孙洪安 张金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1-65,126,共5页
从深层稠油油藏特殊性出发,剖析转换开发方式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通过对洼60-H25井组立体井网蒸汽驱机理的分析,提出深层稠油油藏转蒸汽驱开发应合理采用不同井型、立体井网架构、多种驱动力并存并以创造驱油环境为核心的方案设计思路... 从深层稠油油藏特殊性出发,剖析转换开发方式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通过对洼60-H25井组立体井网蒸汽驱机理的分析,提出深层稠油油藏转蒸汽驱开发应合理采用不同井型、立体井网架构、多种驱动力并存并以创造驱油环境为核心的方案设计思路。该研究对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油藏 开发方式 蒸汽驱 井网架构 影响因素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吉油田吉7井区稠油油藏注水开发原油黏度界限 被引量:8
7
作者 谢建勇 石彦 +3 位作者 梁成钢 吴承美 罗鸿成 武建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4-728,共5页
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限制,深层稠油不适宜热采开发。国内一些稠油油藏采取常规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如果原油黏度过大,水驱效果变差,当注水开发采收率低于经济极限时,就不再适合注水开发,因此原油黏度是决定能否进行注水开发... 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限制,深层稠油不适宜热采开发。国内一些稠油油藏采取常规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如果原油黏度过大,水驱效果变差,当注水开发采收率低于经济极限时,就不再适合注水开发,因此原油黏度是决定能否进行注水开发的关键。准噶尔盆地昌吉油田吉7井区属于深层大型稠油油藏,埋藏深度大,原油黏度区间大。为确定注水开发稠油油藏原油黏度的界限,开展了现场注水开发试验和室内实验,确定了地层原油黏度小于2 470 m Pa·s的油藏均可实施注水开发,为吉7井区深层稠油油藏较大规模地投入注水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昌吉油田 吉7井区 深层稠油油藏 注水开发 原油黏度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139块边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措施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洪见 许新峰 +2 位作者 张蕊敏 苟荣春 时友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22-2424,共3页
针对桩西油田桩139块稠油油藏埋藏深、井斜度大、边底水活跃及高含水的开发现状,在重新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对储层的非均质性、油水关系及构造特征取得了新的认识,提出在开发过程中立足蒸汽吞吐,完善相关配套工艺技术,综合运用局... 针对桩西油田桩139块稠油油藏埋藏深、井斜度大、边底水活跃及高含水的开发现状,在重新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对储层的非均质性、油水关系及构造特征取得了新的认识,提出在开发过程中立足蒸汽吞吐,完善相关配套工艺技术,综合运用局部井网加密、优化射孔井段、逐周期增加注汽强度,有针对性地实施氮气泡沫蒸汽吞吐缓解油藏边底水上升,注蒸汽伴注高温防膨剂降低注汽压力,措施实施后,单井吞吐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对深层边底水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 深层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开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稠油难动用储量压裂增产技术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坚平 牛瑞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2-114,共3页
吐哈油田的玉1块属超稠油油藏,油层物性差,埋深为3328~3365m,不能投入正常生产.根据玉1块稠油油藏特点,应用小型压裂测试技术、高砂比宽短缝压裂技术、小排量低前置液的暂堵剂控制裂缝垂向延伸技术、防止水基压裂液进入地层造成稠油乳... 吐哈油田的玉1块属超稠油油藏,油层物性差,埋深为3328~3365m,不能投入正常生产.根据玉1块稠油油藏特点,应用小型压裂测试技术、高砂比宽短缝压裂技术、小排量低前置液的暂堵剂控制裂缝垂向延伸技术、防止水基压裂液进入地层造成稠油乳化及水敏伤害、压裂后气举快速排液等配套压裂工艺,开展了稠油油藏压裂增产探索性试验.对玉1块进行现场试验,施工排量2.6m3/min,前置液34.8m3,携砂液56m3,加砂18.74m3,平均砂比41.2%,最高砂比60%.稳定日产油量由压裂前的4t提高到压裂后的11t,不含水,证实没有压窜下部含油水层,压裂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油藏 水基压裂液 高砂比压裂 控缝压裂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稠油多元热流体开采机理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勇 王崇先 +1 位作者 李晓辉 徐浩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8-643,共6页
鲁克沁油田东Ⅱ区属于深层超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开采技术在该类油藏中无应用先例,也缺乏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的理论性支持。文中针对深层超稠油油藏条件下的相态和流体特性,对多元热流体的开采机理进行研究,完成了超高温高压PVT实验、一... 鲁克沁油田东Ⅱ区属于深层超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开采技术在该类油藏中无应用先例,也缺乏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的理论性支持。文中针对深层超稠油油藏条件下的相态和流体特性,对多元热流体的开采机理进行研究,完成了超高温高压PVT实验、一维驱替实验及二维三维吞吐实验,认识了超稠油溶解多元热流体体系内单一气体组分和混合气体组分的黏度变化规律、多元热流体温度及稠油含水率对降黏效果的影响情况、多元热流体与其他驱油介质驱油的规律,以及多元热流体最优注入参数确定及水平井吞吐开采特征。该成果适用于深层、超深层超稠油应用多元热流体开采技术的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油藏 多元热流体 驱油机理 物理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筒热损失率的蒸汽驱汽腔扩展模型
11
作者 张耀祖 杜殿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8851-8857,共7页
深层稠油油藏蒸汽注入过程中存在大量热损失,导致蒸汽腔发育形态不理想,并且严重影响蒸汽驱开发效果。基于汽液界面理论和传热学,引入井筒热损失率系数并建立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汽腔扩展模型,从而刻画蒸汽驱汽腔发育扩展情况。通过与现... 深层稠油油藏蒸汽注入过程中存在大量热损失,导致蒸汽腔发育形态不理想,并且严重影响蒸汽驱开发效果。基于汽液界面理论和传热学,引入井筒热损失率系数并建立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汽腔扩展模型,从而刻画蒸汽驱汽腔发育扩展情况。通过与现有的汽腔扩展模型对比,发现修正后的模型蒸汽超覆现象更严重,位于油层顶部的蒸汽波及范围也越大,将该模型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得到其误差仅为7.61%,符合实际现场开发情况。同时对模型中井筒热损失率和汽腔扩展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井筒热损失率在注汽初期增长至峰值,然后伴随注入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油藏埋深越大则井筒热损失率越大;拟流度比作为影响汽腔发育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与蒸汽腔发育情况存在负相关性;形状因子则与汽腔发育形态为正相关性,即形状因子越大,蒸汽带与水平面夹角越大,蒸汽腔波及稠油范围越广,蒸汽超覆现象影响较小。该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帮助现场快速准确预测蒸汽腔前缘位置,从而优化注汽参数和制定相应的开发方案,为中深层、深层稠油油藏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油藏 蒸汽驱 蒸汽腔扩展模型 井筒热损失率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3断块烟道气蒸汽混注驱替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慧卿 侯志杰 +2 位作者 高本成 周运恒 郭云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9-81,共3页
高 3断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端 ,根据高 3断块的油藏条件 ,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烟道气蒸汽混注条件下的驱油效率 ,并通过理论计算和原油模拟蒸馏实验对混注时的驱替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混注条件下蒸汽组分的分压降低 ,井... 高 3断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端 ,根据高 3断块的油藏条件 ,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烟道气蒸汽混注条件下的驱油效率 ,并通过理论计算和原油模拟蒸馏实验对混注时的驱替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混注条件下蒸汽组分的分压降低 ,井底蒸汽干度相应提高 ,因此在注入相同的蒸汽质量当量下 ,热流体的波及范围增大 ;混注时原油蒸汽蒸馏效应得到强化 ,原油的初馏点温度降低了 2 2℃ ,注汽温度为 2 2 0℃下原油可蒸馏体积增加值由驱替初期的 5 %提高到 10 %。烟道气蒸汽混注驱替实验结果表明 ,低注汽温度范围 (<2 2 0℃ )内 ,气汽混注比例增加 ,驱替效率升高 ,高注汽温度范围 (≥ 2 2 0℃ )内 ,气汽混注比例增加 ,驱替效率增值缓慢。对于高 3断块 ,适宜的混注气汽比例为 0 .5∶1,比纯蒸汽驱原油采收率提高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蒸汽热力采油 烟道气蒸汽混注驱替 实验 深层稠油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喜岭油田齐40块蒸汽驱开发蒸汽腔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范世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4,155,共3页
为确保辽河油田齐40块中深层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需对蒸汽驱的蒸汽腔运作进行有效监控,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实现蒸汽有效驱替。针对该块油藏的地质特点,通过对监测资料、蒸汽驱开发动态信息、数模跟踪信息、油藏工程计算数据等分析研究... 为确保辽河油田齐40块中深层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需对蒸汽驱的蒸汽腔运作进行有效监控,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实现蒸汽有效驱替。针对该块油藏的地质特点,通过对监测资料、蒸汽驱开发动态信息、数模跟踪信息、油藏工程计算数据等分析研究,初步得出了蒸汽腔波及形态的5种模式、热连通及驱替阶段的主要驱替特征、汽驱不同开发阶段的蒸汽扩展速度等规律,并计算出了蒸汽和热水的波及体积范围。该研究更加直观细致地介绍了蒸汽驱的波及程度,为进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相似区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40块 深层稠油油藏 蒸汽驱 蒸汽腔扩展 蒸汽波及模式 波及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洼38块东三段油层蒸汽驱开发试验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14
作者 刘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B12期42-43,54,共3页
辽河油田洼38块东三段为注汽开发的深层稠油区块,油藏进入高采出程度、高轮次吞吐开发后期,转换开发方式尤为重要。通过分析该区油藏概况及蒸汽驱试验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提高蒸汽干度有利于提高蒸汽驱开发效果。研究表明,蒸汽驱是... 辽河油田洼38块东三段为注汽开发的深层稠油区块,油藏进入高采出程度、高轮次吞吐开发后期,转换开发方式尤为重要。通过分析该区油藏概况及蒸汽驱试验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提高蒸汽干度有利于提高蒸汽驱开发效果。研究表明,蒸汽驱是该层系蒸汽吞吐开发后的有效接替手段,对该块的规模转驱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油藏 蒸汽驱试验 效果评价 洼38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洼38块蒸汽驱开发技术研究
15
作者 于蓬勃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2期42-44,共3页
以小洼油田洼38块东三段油层蒸汽驱先导试验为例,分析了深层特稠油油藏蒸汽驱采用常规反九点井网开发存在的技术瓶颈,提出高干度注汽、"以采定注"、"回字型"井网设计等改善深层特稠油蒸汽驱开发效果的新思路,对于... 以小洼油田洼38块东三段油层蒸汽驱先导试验为例,分析了深层特稠油油藏蒸汽驱采用常规反九点井网开发存在的技术瓶颈,提出高干度注汽、"以采定注"、"回字型"井网设计等改善深层特稠油蒸汽驱开发效果的新思路,对于同类油藏开发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驱 深层稠油油藏 井网 采注比 高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