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流域视角下的“两栖城市”规划设计策略——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河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肖健 张若冰 +2 位作者 曾胜 白晶 雷晓寒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10,共8页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粗糙简单的河流工程手段被滥用,导致越来越多的河流逐渐由自然不受束缚的状态变成受控的硬质化状态。城市建设不应忽略河流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不应改变河流最初原始和谐的状态。而城市与河流二者如何调...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粗糙简单的河流工程手段被滥用,导致越来越多的河流逐渐由自然不受束缚的状态变成受控的硬质化状态。城市建设不应忽略河流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不应改变河流最初原始和谐的状态。而城市与河流二者如何调和共生,成为时下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河一河两岸规划设计》为例,聚焦全流域视角,在对赤石河流域设计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以最低扰动河流的自然属性为宗旨,从水安全、水生态、水体验等3个方面探索“两栖城市”规划设计策略,期望打造“两栖城市”,并为其他类似流域的滨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实现“山河城乡”的自在交流与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流域 两栖城市 赤石河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海岸带海陆统筹管制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易斌 盛鸣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9-33,共5页
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探索海陆统筹下的海岸带空间管制成为沿海市县的重点任务。文章在阐述国内外海岸带概念、空间管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基于生态文明观、海洋发展观和城市设计观三大原则,提... 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探索海陆统筹下的海岸带空间管制成为沿海市县的重点任务。文章在阐述国内外海岸带概念、空间管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基于生态文明观、海洋发展观和城市设计观三大原则,提出了我国海岸带空间管制的五个要点:一是从海陆统筹必要性出发,明确海岸带管制范围;二是坚持生态和安全优先,构建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核心的海陆一体保护格局;三是统筹海域与无居民海岛,划分海洋基本功能区,并探索建立海洋“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理制度;四是突出以海定陆,加强海岸带陆域建设管控;五是结合海上看陆与陆上看海双重视角,实施海岸带三维立体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国土空间规划 海陆统筹 特别合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蓝线精细化管控策略与展望——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
3
作者 宋梦琪 郭春林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9,共4页
蓝线是国土空间规划中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管理体系中保护城市水域的管理线。建设用地规模是国土空间规划中必须严格控制的约束性指标。对于建设用地规模较为紧张的地区,蓝线需统筹兼顾城市发展空间与水系保护... 蓝线是国土空间规划中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管理体系中保护城市水域的管理线。建设用地规模是国土空间规划中必须严格控制的约束性指标。对于建设用地规模较为紧张的地区,蓝线需统筹兼顾城市发展空间与水系保护空间。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通过对建设用地规模和河道水域面积的变化等分析,提出“精细化管控”的蓝线划定总体策略,并具体分为“梯级划定策略”“底线控制策略”和“动态调整策略”。本次蓝线划定工作的遗憾之处是未能实现蓝线与河道管理范围线“二线合一”,未来还需继续思考探索更多城市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线 特别合作区 精细化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里金方法与深度学习方法用于浅层地下水位估计的对比研究: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汪泉娟 孙敬锋 +5 位作者 杨英杰 张将伟 王国梁 马恩泽 刘进 赵鑫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301,共11页
掌握区域地下水位分布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由于区域尺度观测的地下水位数据有限,克里金插值与深度学习方法逐渐被用于区域地下水位预测,但两者的适用性及鲁棒性缺乏对比分析。针对这个问题,基于239口监测井水位,采... 掌握区域地下水位分布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由于区域尺度观测的地下水位数据有限,克里金插值与深度学习方法逐渐被用于区域地下水位预测,但两者的适用性及鲁棒性缺乏对比分析。针对这个问题,基于239口监测井水位,采用普通克里金方法、融合地表高程的协同克里金方法、深度学习方法估计深汕特别合作区地下水位空间分布,调查3种方法在区域地下水位预测中的应用潜力。为了研究训练集样本量对3种方法预测效果的影响,将239口监测井分为2组(76口和163口)用于3种模型的训练。结果显示,使用76眼井的训练数据拟合验证集样本时RMSE分别为6.09,4.04,7.11,考虑了地表高程信息的协同克里金法明显优于普通克里金法与深度学习法。而当训练样本量增加到163口水位数据时,普通克里金、协同克里金及深度学习法的预测精度都明显提升,3种方法拟合验证数据集的RMSE相差很小,分别为1.33,1.36,1.54。另外,使用较大数据样本量进行全区域的地下水位预测时不同方法得到的预测水位分布均有所提高,但空间分布特征依旧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当观测数据稀疏时,融合高程信息的协同克里金方法的预测效果显著高于普通克里金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而当观测数据量增加到达一定数量时,3种方法预测得到的RMSE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克里金方法 度学习方法 特别合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深汕特别合作区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邝高明 王行汉 +2 位作者 俞国松 李树波 杜德杰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6期47-49,共3页
基于2019—2022年每年一期共四期高分一号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生产建设项目扰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结果显示:深汕特别合作区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呈快速增加趋势,2019—2022年扰动面积增加了88.79%;扰动面积在鹅埠镇分布较多,... 基于2019—2022年每年一期共四期高分一号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生产建设项目扰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结果显示:深汕特别合作区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呈快速增加趋势,2019—2022年扰动面积增加了88.79%;扰动面积在鹅埠镇分布较多,但在赤石镇和小漠镇增加较快;新增扰动主要占用林草地和耕地,因此应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督促参建单位不能随意扩大扰动范围,尽量减少占用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调查 人为建设扰动 动态变化 生产建设项目 特别合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汕特别合作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策略研究
6
作者 崔晓宇 王石 +2 位作者 何岩 何薇 陈文静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92-97,共6页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评估深圳市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否顺利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深圳市成功创建的背景下,围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评估深圳市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否顺利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深圳市成功创建的背景下,围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创建指标,通过指标达标情况分析,深入研究深汕特别合作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差距。研究发现,合作区在环境质量改善、生态质量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节能减排降碳增效等方面的工作非常突出,相关指标全部达标,但在资源节约集约等方面,一些涉农指标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规模以下畜禽粪污集中收运利用体系”等还未达标,暴露出合作区从主营农业生产的乡镇向现代化智慧新城转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提出相应的策略:守护生态安全,保障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提高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振兴生态乡村,还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飞地 特别合作区 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汕特别合作区协同共治型区域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衔春 栾晓帆 +1 位作者 马学广 林雄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66-1474,共9页
伴随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资本重组,资本的空间修复客观要求以新的跨界区域治理模式组织资本与劳动力关系,而中国传统跨界产业园区建设路径依赖于区域发展中"省-地方"分层设权治理模式。以珠三角地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通过深度访谈... 伴随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资本重组,资本的空间修复客观要求以新的跨界区域治理模式组织资本与劳动力关系,而中国传统跨界产业园区建设路径依赖于区域发展中"省-地方"分层设权治理模式。以珠三角地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通过深度访谈与文本分析法,发现深汕特别合作区形成的多主体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协同共治型区域治理模式是在传统路径依赖基础上的一次制度创新。通过分析模式产生的产业经济背景、政策制度背景与现实发展概况,并解构深汕特别合作区行政组织架构、空间发展政策及利益分配机制,发现省政府的放松管制与资源注入,地方政府的优势互补、分工协同是协同共治型区域治理模式的本质特征,而这一区域治理模式的产生将会对中国区域产业政策与空间政策及政府职能转型提供新的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产业园区 路径依赖 协同共治型区域治理 特别合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作背景下飞地治理立法研究——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高轩 张洪荣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6-121,共6页
飞地经济作为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新兴产物,是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没有先例可循,如何突破行政区域界限,打造成熟飞地治理样板,优化飞地法治环境,成为目前促进飞地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改革应当依... 飞地经济作为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新兴产物,是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没有先例可循,如何突破行政区域界限,打造成熟飞地治理样板,优化飞地法治环境,成为目前促进飞地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改革应当依法展开和进行,立法则应当主动适应改革的需要。我国应当进一步释放地方立法权限,通过加强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为飞地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让飞地经济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推进飞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别合作区 飞地经济 地方立法权 飞地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单元化风险管理的人居安全格局构建——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杜菲 岳隽 +1 位作者 陈小祥 陈宇斌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86,共7页
在国土大安全观指导下,重视统筹和传导实施的全要素空间规划,正成为学术探索和行业实践的热点。文章以提升人居环境的韧性为目标,反思传统灾害管理和综合防灾规划,发现其存在缺乏整合统筹、细化传导路径不明确等诸多局限性,进而提出单... 在国土大安全观指导下,重视统筹和传导实施的全要素空间规划,正成为学术探索和行业实践的热点。文章以提升人居环境的韧性为目标,反思传统灾害管理和综合防灾规划,发现其存在缺乏整合统筹、细化传导路径不明确等诸多局限性,进而提出单元化是一个有望解决困境的理论依据和操作需求,并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综合安全研究为例,以综合风险评估为基础,发挥规划在源头减灾上的前瞻性,引导空间单元化划分、层级设施配置及综合对策的制定,以期为精细单元化风险管理打下空间、设施和对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大安全观 综合防灾规划 安全规划 规划传导 特别合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重构视角下区域空间生产与治理--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衔春 唐承辉 岳文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3-380,共8页
从资本、权力与社会的地域重构视角系统探索了中国区域空间生产与治理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分析珠三角典型的“飞地经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地域重构过程,研究发现,首先,区域空间生产一方面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动员,另一方面企业主体的空... 从资本、权力与社会的地域重构视角系统探索了中国区域空间生产与治理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分析珠三角典型的“飞地经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地域重构过程,研究发现,首先,区域空间生产一方面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动员,另一方面企业主体的空间偏好决定了区域空间生产的结果。其次,区域治理对区域空间生产的多尺度修复是动态调整的,以资本的空间需求为导向。最后,区域空间生产与区域治理协同演进并相互促进。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区域的形成是“规划中心,市场为器”的国家治理体制在区域尺度的具体表现。现代政府治理能力的建构与对地方本位主义的路径依赖需要更深层次的激励机制与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重构 区域空间生产 区域治理 珠三角 特别合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地”区域法制发展的挑战及前景——以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海生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57,共4页
"经济飞地"模式的深度发展与行政区划和协同机制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成为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治理项下的常见课题。加强对"飞地"发展的立法供给和政策指引,促进区域治理统筹创新,激发区域协调发展动能,进而以"... "经济飞地"模式的深度发展与行政区划和协同机制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成为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治理项下的常见课题。加强对"飞地"发展的立法供给和政策指引,促进区域治理统筹创新,激发区域协调发展动能,进而以"飞地"区域法制发展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地 特别合作区 区域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汕特别合作区水稻田土壤肥力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梦丹 胡思敏 王宗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6期152-155,共4页
为探明深汕特别合作区水稻田土壤肥力质量状况,为水稻施肥管理、绿色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水稻种植区进行土壤调查及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大部分处于4.5~5.5,最适宜的土壤仅占9.38%;有机质含量大部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28.... 为探明深汕特别合作区水稻田土壤肥力质量状况,为水稻施肥管理、绿色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水稻种植区进行土壤调查及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大部分处于4.5~5.5,最适宜的土壤仅占9.38%;有机质含量大部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28.1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缺乏以下水平;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钾总体含量较低;土壤速效磷、有效铁含量丰富,有效铜、锌含量整体中等偏上;有效锰含量总体中等偏低,有46.87%的土壤为锰缺乏状况。建议结合水稻生长需求及土壤养分特征平衡施肥,对酸性或强酸性的水稻田适量施用矿物质土壤调理剂、有机肥、石灰氮及石灰以有效改善土壤酸化,为土壤质量提升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别合作区 水稻田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汕特别合作区旱地土壤肥力状况调查与分析
13
作者 刘梦丹 胡思敏 王宗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8期74-77,81,共5页
为探明深汕特别合作区典型旱地土壤肥力状况,为旱地作物施肥管理、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深汕特别合作区典型旱地进行土壤调查及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 3.32~7.25,有14.90%的土壤处于强酸性到极强酸性范围;有机质含... 为探明深汕特别合作区典型旱地土壤肥力状况,为旱地作物施肥管理、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深汕特别合作区典型旱地进行土壤调查及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 3.32~7.25,有14.90%的土壤处于强酸性到极强酸性范围;有机质含量总体中等偏低,有61.70%的土壤处于缺乏及以下水平;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钾总体含量较低;土壤有效磷、有效铁含量总体较丰富,有效铜、有效锌含量整体中等偏上;土壤有效锰总体中等偏低,有55.32%的土壤处于锰缺乏状况。建议结合旱地作物养分需求及土壤肥力推行配方施肥,同步优化种植模式、农艺措施和施肥技术,并注意土壤磷和铁的过度积累,补充土壤有机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别合作区 旱地土壤 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深汕区两次特大暴雨过程成因的诊断对比
14
作者 刘嘉劲 李泳泽 +3 位作者 林佩贤 陈银兰 李天然 伍志方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1-725,共15页
利用ERA5再分析、地面观测和雷达资料等,对广东省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区”)2020年5月20—22日(简称过程1)和2020年6月6—8日(简称过程2)两次极端性的特大暴雨过程中的降雨实况、环流形势、物理量、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对比分... 利用ERA5再分析、地面观测和雷达资料等,对广东省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区”)2020年5月20—22日(简称过程1)和2020年6月6—8日(简称过程2)两次极端性的特大暴雨过程中的降雨实况、环流形势、物理量、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低层的西南急流持续带来充沛的水汽,同时低空暖湿气流的输送使暴雨落区低层长时间处于高能高湿区控制,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并在海上暖湿气流北推与陆上偏冷气流沿汕尾莲花山脉南下共同作用下形成地面辐合线,且特殊地形起到滞留作用。不同点是过程1暴雨落区低层风速更大,加强更明显,中尺度能量锋区强度更强,回波形态为海上北移至深汕区南侧辐合线附近迅速发展加强的强单体回波,稳定少动并伴有中γ尺度涡旋特征。过程2中水汽通量大值区较偏北,暴雨落区大气层结不稳定状态维持更长时间,垂直运动大值区高度范围更宽,回波形态为强降水回波在长时间维持的地面辐合线附近不断触发并形成列车效应的线状强回波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物理量 诊断分析 对比分析 特别合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中心城市“外溢发展战略”实施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茂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5期133-134,共2页
"外溢发展战略"是深圳市政府在2012年首次提出的,关于我国沿海中心城市实施规模扩张的新模式。本文以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为例,探讨了"外溢发展战略"的概念,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归纳出"外溢发展战... "外溢发展战略"是深圳市政府在2012年首次提出的,关于我国沿海中心城市实施规模扩张的新模式。本文以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为例,探讨了"外溢发展战略"的概念,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归纳出"外溢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并深刻分析了"外溢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中心城市 “外溢发展战略” 特别合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治理框架下的土地发展权空间重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衔春 栾晓帆 +2 位作者 岳文泽 石琛 龚华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28,共8页
探索了城市区域化背景下土地发展权的空间重构现象,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解释区域治理框架是如何丰富土地发展权的内涵及流动机制,以期为在区域尺度深度理解中国以土地为中心的发展模式。通过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研究发现:第一,深汕特... 探索了城市区域化背景下土地发展权的空间重构现象,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解释区域治理框架是如何丰富土地发展权的内涵及流动机制,以期为在区域尺度深度理解中国以土地为中心的发展模式。通过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研究发现:第一,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演变中土地发展权经历了由汕尾垄断到深汕共享,再到深圳垄断的空间重构过程;第二,土地出让金收益与招商引资政绩的合理核算是实现稳定的区域治理结构的基础;第三,区域治理框架帮助落后城市寻找合作伙伴以获得发展资金与提高招商引资能力;最后,发展资金和招商引资能力的不足是汕尾失去土地发展权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区域治理框架有助于实现土地发展权的空间重构,而落后城市通过区域治理框架实现土地发展权的跨界流动是未来促进区域协调的核心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区域治理 空间重构 特别合作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湾区这里将打造比肩全球的机器人小镇
17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8-178,共1页
5月28日,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新城高铁北片区规划出炉,该片区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东部组团鲘门镇,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滨海创新产业带重要支点,西至龙掘岭、北至城仔山、东至岩公岭、南临厦深高铁,总用地面积为245.94公顷。根据规划,鲘门新... 5月28日,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新城高铁北片区规划出炉,该片区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东部组团鲘门镇,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滨海创新产业带重要支点,西至龙掘岭、北至城仔山、东至岩公岭、南临厦深高铁,总用地面积为245.94公顷。根据规划,鲘门新城高铁北片区将建构凸显山海特色、比肩全球的机器人小镇,成为带动沿海经济带与深汕合作区滨海创新产业带发展的核心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产业 用地面积 沿海经济带 机器人 特别合作区 高铁 大湾区 重要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