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立言 高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1-496,共6页
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 (简称SB1) ,系国土资源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库下属子库之一。经过需求分析、数据标准格式设计 ,采用MicrosoftAccess 97作为开发平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 ,具备关系型数据库固有的一切功能。SB1由用户... 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 (简称SB1) ,系国土资源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库下属子库之一。经过需求分析、数据标准格式设计 ,采用MicrosoftAccess 97作为开发平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 ,具备关系型数据库固有的一切功能。SB1由用户查询、维护管理和报表打印等 3个子系统组成。SB1收录了 1996年以前 ,即原地质矿产部和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工作者执行深部地质计划和前沿科技计划等专项计划获得的大量深地震反射剖面调查原始记录、处理成果与解释成果。经调研数据分布和保存状况 ,依照“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入库技术规定”完成了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收集、整理及登录。迄今为止 ,SB1共收录国土资源部深地震反射资料累计测线 19条、剖面长度 85 9km与入库原始记录数据量 3 5 .8GB ;原始记录、数据处理等入库数据记录格式皆统一采用地震勘探专业通用的SEG Y格式 ;并采用通用的刻录格式ISO 9660共刻录数据光盘 3 0张。SB1管理系统的库文件及其用户指南、管理员手册、系统盘说明等文档也已刻录成系统光盘 ,为数据共享以及其它应用提供了方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 MICROSOFT ACCESS97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金属成矿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处理技术实验研究——以庐枞矿集区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金凯 匡朝阳 +4 位作者 高锐 薛爱民 卢占武 侯贺晟 王海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561-2576,共16页
针对庐枞多金属矿集区地震资料特点及浅、深多重探测目标,对深地震反射数据进行了处理技术实验研究。在区域长剖面上,为了获得矿集区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精细图像,解释成矿深部过程,开展了循序渐进的常规处理技术实验和精细处理技术实验... 针对庐枞多金属矿集区地震资料特点及浅、深多重探测目标,对深地震反射数据进行了处理技术实验研究。在区域长剖面上,为了获得矿集区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精细图像,解释成矿深部过程,开展了循序渐进的常规处理技术实验和精细处理技术实验。在矿区剖面,为了获得了浅层精细结构,针对变观测系统接收等特点,进一步开展了特殊处理实验。经过区域剖面与矿区剖面的多重处理实验,集成了一套矿集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处理方法与处理技术流程,为我国进一步的深部探测积累了技术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剖面 庐枞矿集区 数据处理技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深地震反射剖面联线关键处理成像技术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海燕 高锐 +3 位作者 匡朝阳 李文辉 李洪强 赵玉莲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229,共8页
华南大陆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且地下构造复杂,深地震反射资料具有信噪比低、干扰强、振幅不一致、横向速度变化大等特点。为完整地揭示华南大陆深部细结构和构造变形样式,对重庆—邵阳、邵阳—漳浦2条深地震反射剖面(3套数据)进行... 华南大陆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且地下构造复杂,深地震反射资料具有信噪比低、干扰强、振幅不一致、横向速度变化大等特点。为完整地揭示华南大陆深部细结构和构造变形样式,对重庆—邵阳、邵阳—漳浦2条深地震反射剖面(3套数据)进行了拼接联线处理。针对数据的特点,采用了多种处理系统相结合,使用数据拼接整合、复合多域去噪、精细速度分析与综合寻优剩余静校正、共反射面元叠加和偏移成像等关键处理技术,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成果剖面,为研究华南大陆形成演化过程提供了深部地震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剖面 数据处理 数据整合拼接 复合多域去噪 反射面元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地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岳航羽 王小江 +2 位作者 王磊 王凯 张保卫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148,共28页
深地震反射剖面早已被国际上证实是一种地球深部探测的先锋技术,它利用比石油地震勘探更长的接收排列、更大的激发能量,探测上至地表,下达上地幔的精细结构和构造特征,现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陆及海洋地壳与岩石圈上地幔探测上... 深地震反射剖面早已被国际上证实是一种地球深部探测的先锋技术,它利用比石油地震勘探更长的接收排列、更大的激发能量,探测上至地表,下达上地幔的精细结构和构造特征,现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陆及海洋地壳与岩石圈上地幔探测上。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在揭示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论述大地构造演化,确定盆山耦合关系,推测成矿成藏条件,分析地震灾害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系统地梳理和概括了国内外陆地地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典型应用案例。在此基础上,从深地震反射野外数据采集、数据资料处理、剖面地质解译以及多方法联合探测4个方面,对地震反射剖面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在野外采集方面,研发不同激发、接收组合类型的采集技术、提升深地震反射数据采集质量,减少环境破坏,降低经济成本;在数据处理中,继续探究提高深地震反射剖面的信噪比与分辨率,定量监控深地震反射数据处理过程中振幅保真度的相对变化;在资料解译时,将深入挖掘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叠前、叠后潜在信息,降低单纯依靠深地震反射振幅解译的非唯一性;在综合研究上,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尺度、多方法上相互补充印证,降低剖面的多解性,提高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 野外采集 数据处理 剖面解译 联合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松潘—西秦岭—临夏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采集、处理与初步解释
5
作者 王海燕 高锐 +5 位作者 李秋生 李文辉 侯贺晟 匡朝阳 薛爱民 黄薇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1461,共11页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使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其形成不仅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强烈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还对其边缘地区的地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前缘部位,是印度与欧亚两大板块碰撞作用由近...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使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其形成不仅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强烈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还对其边缘地区的地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前缘部位,是印度与欧亚两大板块碰撞作用由近南北方向向北东、东方向转换的重要场所.本文利用2004年和2008年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资料,采用关键处理技术和参数开展唐克-合作剖面与合作-临夏剖面联线处理,获得总长约4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完整揭示了西秦岭造山带及其两侧盆地的地壳结构和构造变形样式.结果显示西秦岭造山带下地壳向若尔盖逆冲推覆的深部构造特征;西秦岭下地壳北倾的强反射及其北侧南倾的强反射特征揭示出扬子与华北两个大陆板块在西秦岭造山带下的汇聚行为.Moho的埋深和起伏形态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经历了高原隆升后强烈的伸展减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剖面 青藏高原 松潘地块 西秦岭 临夏盆地 数据采集与处理 岩石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数据分析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构造形变及其构造成因独特性探讨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晓玉 高锐 +5 位作者 高建荣 徐啸 王海燕 黄兴富 李文辉 李洪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58-2067,共10页
青藏高原边缘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生长的重要场所.然而,青臧高原各边界却呈现出不同的地貌形态响应.尤其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六盘山地区,与青藏高原东缘相比,它与邻近稳定鄂尔多斯地台之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地形变化.青藏高原东边界所对... 青藏高原边缘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生长的重要场所.然而,青臧高原各边界却呈现出不同的地貌形态响应.尤其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六盘山地区,与青藏高原东缘相比,它与邻近稳定鄂尔多斯地台之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地形变化.青藏高原东边界所对应的龙门山构造带呈现出高陡的地貌形态:在100 km范围内,海拔高程从四川盆地的500 m陡升至临近的龙门山构造带的3500 m.而青藏高原东北边界所对应的六盘山构造带则与邻近的鄂尔多斯盆地表现为宽缓的地形变化.之前由于缺少高精度的数据资料,对造成这一地表形态差异所对应的地壳结构缺少必要的了解.在本次研究中,将着重利用前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所获得的165 km长高分辨率深反射地震数据,并结合在此区域所获得的航磁数据资料进行该地区地壳结构的综合解释,得出青藏高原东北缘一鄂尔多斯地块构造转换带的地壳结构变形模型.研究表明六盘山地区主要物质组成为构造增生楔,其两侧分别存在陇西火山岛弧和鄂尔多斯结晶基底.高原生长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并不能使相对松散的构造增生楔无限制的抬高而是容易发生重力坍塌,从而造成六盘山地区比较宽缓的地形结构.同时本文还将此地壳结构研究结果与前人在青藏高原东缘所获得的地壳结构及变形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两个地区的构造变形模式,并找出两个地区的构造变形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也将为了解青藏高原侧向构造生长过程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六盘山地区 地震反射剖面 综合地球物理数据解释 构造变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显示及其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永刚 曹丹平 +1 位作者 刘磊 朱兆林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5期462-465,共4页
井间地震资料比常规地面地震资料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剖面可用于井间储层的精细解释。井间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显示是实现井间地震资料人机交互解释的必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①对井间地球物理数据在深度域作精细插值,并... 井间地震资料比常规地面地震资料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剖面可用于井间储层的精细解释。井间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显示是实现井间地震资料人机交互解释的必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①对井间地球物理数据在深度域作精细插值,并加载建库;②实现井间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显示;③对深度域井间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实现井间地震资料的综合显示,得到井间地震资料的属性分析、"三瞬"剖面、道积分等处理后的输出,都十分有利于井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与井间储层的精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地球物理数据 地震资料 储层 反射 剖面 综合 精细 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INDEPTH合作研究小结 被引量:1
8
作者 高锐 车敬凯 郭景如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6年第2期187-194,共8页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深地层反射剖面技术特点和中美双方合作研究采用的处理流程,以及对INDEPTH反射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和主要认识。文章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了美国康奈尔大学与INDEPTH相关的若干学术活动和他们...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深地层反射剖面技术特点和中美双方合作研究采用的处理流程,以及对INDEPTH反射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和主要认识。文章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了美国康奈尔大学与INDEPTH相关的若干学术活动和他们进行大陆岩石图研究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研究 地震反射剖面 大陆 岩石圈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