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US模型的淮河流域安徽段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预测
1
作者 洪炜林 苗雨青 +5 位作者 孙方虎 顾纪祥 武传胜 王昊 马思甜 程美华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9,共11页
为评价淮河流域安徽段景观生态风险,揭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以2000、2010、2020年淮河流域安徽段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 10.2和Fragstats 4.2等软件,基于景观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 为评价淮河流域安徽段景观生态风险,揭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以2000、2010、2020年淮河流域安徽段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 10.2和Fragstats 4.2等软件,基于景观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结合地理探测器,研究其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并利用PLUS模型模拟预测淮河流域安徽段2030年三种情景下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安徽段景观生态风险呈“沿淮河两岸高、南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域分别逐渐向较高风险和中等风险区域转移,中等风险区域逐渐扩张,整体景观生态风险有所下降;人为干扰度对该地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有很强的解释力,尤其是人为干扰度与高程、降水量和气温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最大;生态保护情景下,低和较低生态风险区面积最大,与其他情景相比,高生态风险区面积最小,占比为13.53%。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淮河流域安徽段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格局奠定基础,以期为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PLUS模型 淮河流域安徽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安徽段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钱贞兵 孙立剑 +2 位作者 徐升 陈超 戴晓峰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200,共8页
通过有限的土壤监测点位如何科学地反映一个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是目前土壤环境监测领域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以淮河流域安徽段为研究区域,针对5个主要土壤污染类型在连续五年内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监测项目为土壤中Cd、Hg、As... 通过有限的土壤监测点位如何科学地反映一个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是目前土壤环境监测领域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以淮河流域安徽段为研究区域,针对5个主要土壤污染类型在连续五年内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监测项目为土壤中Cd、Hg、As、Pb、Cr、Cu、Zn、Ni等8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426个监测点位评价,采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出区域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分布图。从评价结果来看,淮河流域安徽段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为安全,96.48%的调查地块属于清洁和尚清洁水平,但是个别点位超标严重;从评价区域中重金属分布情况来看,各重金属总体含量均较低,局部区域略高。本文采用分类型专项监测的方法,探讨通过土壤点位监测结果反映区域分布特征,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该方法适用于对大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初步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安徽段 土壤环境质量 重金属元素 克里金插值 区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安徽段)重要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松 鲍方印 +2 位作者 郑文 李正安 操明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2-659,共8页
采用定点法、路线法和访问调查法,对淮河流域(安徽段)6处重要湿地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46种,隶属于15目48科.其中冬候鸟53种,夏候鸟42种,留鸟37种,旅鸟14种;古北界77种、东洋界23种、广布种46种;游禽31种、涉禽34种、陆禽8种、攀... 采用定点法、路线法和访问调查法,对淮河流域(安徽段)6处重要湿地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46种,隶属于15目48科.其中冬候鸟53种,夏候鸟42种,留鸟37种,旅鸟14种;古北界77种、东洋界23种、广布种46种;游禽31种、涉禽34种、陆禽8种、攀禽11种、猛禽10种、鸣禽52种.分析表明,该区域重点保护的鸟类较多,水禽比较丰富,还有种类较多的森林鸟类和灌丛鸟类.6处湿地中,女山湖的鸟类物种数最多,G指数、F指数以及G-F指数值均最高,两块湿地地理位置相差越远相似性系数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安徽) 湿地 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