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6.29”淮河暴雨过程β-中尺度系统结构特征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
20
1
作者
廖移山
李武阶
+1 位作者
闵爱荣
王叶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1-430,共10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研制的AREM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对2003年6月29—30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低空急流迅速向北推进,加强了其北侧的风速梯度和...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研制的AREM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对2003年6月29—30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低空急流迅速向北推进,加强了其北侧的风速梯度和气旋性切变,使涡度场发生了强烈变化,强正涡度柱的发展导致了低层β-中尺度低压和气旋的新生;而对流层中高层β-中尺度高压的发展所引起的地转偏差使得β-中尺度高压附近的风场发生明显变化,并导致β-中尺度强辐散中心强烈发展,最终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强上升运动出现在低层θse强锋区的南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中尺度系统
AREM模式
淮河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风带系统的异常活动对2003年淮河暴雨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峰
林建
何立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09,共7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7月亚洲中高纬地区阻塞形势对淮河暴雨的作用。结果表明:亚洲北部阻塞高压的建立和维持,使得500 hPa高度上西风锋区南压,引导冷空气南下,造成中纬度地区冷暖空气和能量交换频繁。尤其在2003年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7月亚洲中高纬地区阻塞形势对淮河暴雨的作用。结果表明:亚洲北部阻塞高压的建立和维持,使得500 hPa高度上西风锋区南压,引导冷空气南下,造成中纬度地区冷暖空气和能量交换频繁。尤其在2003年6月20日后,阻塞高压活动加强,淮河流域北部维持为大气能量锋区,低层850 hPa副热带锋区也长期停滞在35°N附近。阻塞高压的异常活动通过对大气动量和热量的一次次向南频散,造成淮河流域连续发生暴雨天气过程。阻塞高压的强度及位置变化与前部低涡的活动密切相关,并通过西风带基本气流及长波系统的螺旋结构的变化,激发Rossby波的经向传播来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南北进退,从而决定了雨带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带系统
淮河暴雨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及环境条件
被引量:
25
3
作者
郑永光
陈炯
+2 位作者
费增坪
王洪庆
张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7-165,共9页
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与GOES-9卫星云图资料对2003年6月21日—7月22日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降水概况、云系特征及大尺度环境条件与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从降水特征来看,持续暴雨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降水主要集中在第一阶段(6月21日...
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与GOES-9卫星云图资料对2003年6月21日—7月22日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降水概况、云系特征及大尺度环境条件与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从降水特征来看,持续暴雨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降水主要集中在第一阶段(6月21日—7月2日)。从云系特征来看,淮河流域为稳定维持的大尺度梅雨锋云系,在梅雨锋云系上有多个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红外亮温频率统计表明亮温低于-52℃的强对流是导致淮河流域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对6月21日—7月22日时段的卫星云图进行普查发现影响淮河流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共有34个,其中10个α中尺度对流系统(MαCS)和24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大多数MCS在淮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产生与消亡,并未发现直接来自青藏高原地区的MCS。从水汽来源来看,淮河流域对流层低层有3股水汽输送带,第1股气流为越赤道气流,水汽的输送作用最强;第2股气流来自南海地区,水汽的输送作用最弱;第3股气流来自菲律宾以东的热带太平洋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暴雨
云系
红外亮温统计
中尺度对流系统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29”淮河暴雨过程β-中尺度系统结构特征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
20
1
作者
廖移山
李武阶
闵爱荣
王叶红
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1-430,共10页
基金
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预测预警系统研究"资助
文摘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研制的AREM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对2003年6月29—30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低空急流迅速向北推进,加强了其北侧的风速梯度和气旋性切变,使涡度场发生了强烈变化,强正涡度柱的发展导致了低层β-中尺度低压和气旋的新生;而对流层中高层β-中尺度高压的发展所引起的地转偏差使得β-中尺度高压附近的风场发生明显变化,并导致β-中尺度强辐散中心强烈发展,最终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强上升运动出现在低层θse强锋区的南侧。
关键词
β-中尺度系统
AREM模式
淮河暴雨
Keywords
meso-β-scale systems
AREM
heavy rain over the Huaihe River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风带系统的异常活动对2003年淮河暴雨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峰
林建
何立富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09,共7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42021)
国家气象中心自筹基金项目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7月亚洲中高纬地区阻塞形势对淮河暴雨的作用。结果表明:亚洲北部阻塞高压的建立和维持,使得500 hPa高度上西风锋区南压,引导冷空气南下,造成中纬度地区冷暖空气和能量交换频繁。尤其在2003年6月20日后,阻塞高压活动加强,淮河流域北部维持为大气能量锋区,低层850 hPa副热带锋区也长期停滞在35°N附近。阻塞高压的异常活动通过对大气动量和热量的一次次向南频散,造成淮河流域连续发生暴雨天气过程。阻塞高压的强度及位置变化与前部低涡的活动密切相关,并通过西风带基本气流及长波系统的螺旋结构的变化,激发Rossby波的经向传播来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南北进退,从而决定了雨带的位置。
关键词
西风带系统
淮河暴雨
机制研究
Keywords
the westerly system
heavy rainfall over Huaihe Basins
mechanism study
分类号
P426.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及环境条件
被引量:
25
3
作者
郑永光
陈炯
费增坪
王洪庆
张焱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7-16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418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05004
40233036)资助项目
文摘
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与GOES-9卫星云图资料对2003年6月21日—7月22日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降水概况、云系特征及大尺度环境条件与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从降水特征来看,持续暴雨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降水主要集中在第一阶段(6月21日—7月2日)。从云系特征来看,淮河流域为稳定维持的大尺度梅雨锋云系,在梅雨锋云系上有多个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红外亮温频率统计表明亮温低于-52℃的强对流是导致淮河流域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对6月21日—7月22日时段的卫星云图进行普查发现影响淮河流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共有34个,其中10个α中尺度对流系统(MαCS)和24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大多数MCS在淮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产生与消亡,并未发现直接来自青藏高原地区的MCS。从水汽来源来看,淮河流域对流层低层有3股水汽输送带,第1股气流为越赤道气流,水汽的输送作用最强;第2股气流来自南海地区,水汽的输送作用最弱;第3股气流来自菲律宾以东的热带太平洋地区。
关键词
淮河暴雨
云系
红外亮温统计
中尺度对流系统
水汽输送
Keywords
rainstorms over Huaihe River Basin
cloud systems
statistics of TBB
MCS
water vapor transport
分类号
P426.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6.29”淮河暴雨过程β-中尺度系统结构特征的数值模拟分析
廖移山
李武阶
闵爱荣
王叶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风带系统的异常活动对2003年淮河暴雨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峰
林建
何立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及环境条件
郑永光
陈炯
费增坪
王洪庆
张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