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潜水位煤矿区人类活动净氮、净磷输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孝坤 范廷玉 +2 位作者 项鸿志 王兴明 陈孝杨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3,共12页
人类活动产生的氮、磷过量输入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为推动高潜水位煤矿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人-煤-粮-水”多因素复合的淮南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NANI)、人类活动净磷输... 人类活动产生的氮、磷过量输入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为推动高潜水位煤矿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人-煤-粮-水”多因素复合的淮南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NANI)、人类活动净磷输入(netanthropogenic phosphorus input,NAPI)模型,揭示了该区域2000-2022年人为源氮、磷输入时空演变特征及组成结构变化,利用Mantel检验及归因分析筛选了影响因素并量化了其贡献率大小,提出了氮、磷综合控制策略。结果表明:①2000-2022年,淮南矿区NANI随时间呈双峰变化趋势,而NAPI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NANI、NAPI多年平均值分别为24137.68、12882.11kg/(km^(2)·a),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均处于较高水平。②淮南矿区NANI、NAPI整体呈现西低东高的分布特征,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P<0.01),这主要与人口密度、农业活动强度变化有关。③化肥施用在NANI、NAPI组成结构中占比最大,对NANI、NAPI的多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8.87%、88.77%;作物氮固定、食物/饲料磷输入分别是NANI、NAPI的第二来源,多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31%、9.73%。④社会因素对NANI、NAPI变化的影响最大,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5.09%、51.48%;其次是农业因素,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8.76%、36.56%;经济因素对NANI、NAPI变化的影响最小,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6.15%、11.96%。因此,淮南矿区应重点控制东部区域氮、磷负荷,开发新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农业种植模式,推进肥料科学施用是淮南矿区控制氮、磷输入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高潜水位煤矿区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 人类活动净磷输入(NAPI) 归因分析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