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工艺对40Cr3Mn3Ni3Si2Mo超高强度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孙优 陈雄 +3 位作者 胡家锋 赵卓 王立军 刘春明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5-213,共9页
本研究设计制备一种中碳合金钢40Cr3Mn3Ni3Si2Mo,通过对实验钢热轧态直接回火、冷处理后回火及淬火态冷处理后回火试样进行组织表征和性能测试,探索组织演变规律,建立工艺-组织-性能的关系并分析强韧化机理,为高强塑性淬火-配分(Q&P... 本研究设计制备一种中碳合金钢40Cr3Mn3Ni3Si2Mo,通过对实验钢热轧态直接回火、冷处理后回火及淬火态冷处理后回火试样进行组织表征和性能测试,探索组织演变规律,建立工艺-组织-性能的关系并分析强韧化机理,为高强塑性淬火-配分(Q&P)型超高强度钢的成分设计与工艺优化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实验钢热轧态回火可以获得回火马氏体+富碳奥氏体的复相组织,但由于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钢的强度未达到超高强度钢的要求。将热轧态实验钢冷处理后低温回火,改善了组成相的比例和分布状态,使强塑性明显提高。实验钢进行紧密衔接的油淬、深冷及回火处理可以降低奥氏体稳定化的不利影响,获得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此时钢的屈服强度为1506 MPa,抗拉强度为1895 MPa,伸长率为16.7%。同时提出一种提高1800~1900 MPa级超高强度钢强塑性的有效途径:通过成分和工艺优化控制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在马氏体组织中保留20%左右的残余奥氏体,利用回火辅助配分处理提高其稳定性,此时钢的屈服强度小幅下降,降至1400~1600 MPa,但伸长率可以达到1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 强塑性 残余奥氏体 淬火-配分 回火辅助配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温度及残余奥氏体对2200MPa级超高强度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范长刚 董瀚 +2 位作者 时捷 雍岐龙 翁宇庆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46-49,共4页
比较了含1.90%Ni和4.92%Ni中碳Cr-Ni-Mo系超高强度钢不同淬火温度低温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分析了淬火温度、残余奥氏体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淬火200℃回火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40℃冲击吸收功分别大于2200MPa、10%... 比较了含1.90%Ni和4.92%Ni中碳Cr-Ni-Mo系超高强度钢不同淬火温度低温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分析了淬火温度、残余奥氏体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淬火200℃回火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40℃冲击吸收功分别大于2200MPa、10%和10J。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先缓慢提高到最大值后开始缓慢下降。4.92%Ni试验钢中大量残余奥氏体导致其屈服强度和屈强比降低、应变硬化指数增大,在拉伸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和相变诱发塑性(TRIP),伸长率、静力韧度和塑性变形能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 淬火温度 残余奥氏体 相变诱发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面法优化超高强度钢的淬火工艺参数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杰 李世云 +2 位作者 李崇 尚欣 李慧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3,共7页
为获得超高强度钢22MnB5热成形过程中最佳的淬火工艺参数,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进行实验设计,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优化分析。选择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作为优化因子,研究各因子对淬火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先对淬火硬度以... 为获得超高强度钢22MnB5热成形过程中最佳的淬火工艺参数,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进行实验设计,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优化分析。选择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作为优化因子,研究各因子对淬火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先对淬火硬度以及抗拉强度进行了单目标优化,获得了单目标最优值,再结合理想点法对各目标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获得全局最优值。最后从微观角度对优化结果展开了探讨,进一步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 超高强度 淬火 曲面响应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0钢低温盐浴渗铬直接淬火回火工艺的研究
4
作者 王天旭 邹敢锋 +3 位作者 袁叔贵 黄元盛 林泽斌 陈少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8-39,共2页
研究了 T10钢在低温盐浴渗铬后直接淬火并回火工艺。结果表明 ,低温盐浴渗铬后进行直接淬火回火的T10钢 ,表面硬度高 ,渗层和基体的硬度过渡较平滑 ,且渗后存在比较厚的扩散层。
关键词 低温盐浴渗铬 扩散层 直接淬火 回火 T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度钢40CrNi2Si2MoVA两种等温淬火工艺研究
5
作者 唐华 李志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61-63,66,共4页
对超高强度钢40CrNi2Si2MoVA进行了马氏体和贝氏体等温淬火热处理。结果表明,两种等温淬火工艺都能得到马氏体+下贝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使得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得到良好的配合。本文探讨了40CrNi2Si2MoVA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 对超高强度钢40CrNi2Si2MoVA进行了马氏体和贝氏体等温淬火热处理。结果表明,两种等温淬火工艺都能得到马氏体+下贝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使得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得到良好的配合。本文探讨了40CrNi2Si2MoVA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最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 马氏体等温淬火 贝氏体等温淬火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度钢40CrNi2Si2MoVA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
6
作者 肖峰 唐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2-24,共3页
对超高强度钢40CrNi2Si2MoVA进行贝氏体区短时间等温淬火,得到马氏体加下贝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考察了等温时间的变化对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出了此奈件下该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当等温时间在... 对超高强度钢40CrNi2Si2MoVA进行贝氏体区短时间等温淬火,得到马氏体加下贝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考察了等温时间的变化对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出了此奈件下该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当等温时间在100~150 s时,得到以马氏体为主,含20%左右下贝氏体和少量稳定残余奥氏体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 贝氏体等温淬火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D6Acl超高强度钢预应变淬火组织超细化研究
7
作者 贾建军 成守权 谷臣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21,共3页
使用 Gleeble- 15 0 0型热模拟机 ,对 D6 Acl( 30 Cr Ni Si Mo V)超高强度钢在奥氏体状态下进行循环预应变淬火 ,可使马氏体组织得到显著细化 ,使马氏体板条宽度接近亚纳米量级。研究证实 ,存在于固相奥氏体中的弹性应变能与塑性变形相... 使用 Gleeble- 15 0 0型热模拟机 ,对 D6 Acl( 30 Cr Ni Si Mo V)超高强度钢在奥氏体状态下进行循环预应变淬火 ,可使马氏体组织得到显著细化 ,使马氏体板条宽度接近亚纳米量级。研究证实 ,存在于固相奥氏体中的弹性应变能与塑性变形相配合是使马氏体得到显著细化的重要原因。它为钢的超细化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 马氏体相变 组织超细化 预应变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淬火+回火工艺对超高强海工钢屈强比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胡锋 秦玉荣 +2 位作者 车马俊 崔强 吴开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52-155,共4页
对150 mm厚度连铸坯采用控轧-控冷轧制成20 mm钢板,通过淬火+回火热处理制备690 MPa级超高强海工钢。对比了高温淬火+回火、临界淬火+回火、两相区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对690 MPa级超高强海工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临... 对150 mm厚度连铸坯采用控轧-控冷轧制成20 mm钢板,通过淬火+回火热处理制备690 MPa级超高强海工钢。对比了高温淬火+回火、临界淬火+回火、两相区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对690 MPa级超高强海工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临界淬火+高温短时回火后,海工钢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和板条铁素体组成,可以大幅降低屈强比。同时,海工钢保持良好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韧性和塑性不降低或者稍微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 临界淬火 高温回火 铁素体 屈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风冷微量润滑切削A-100超高强度钢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家成 林立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3-159,共7页
针对难加工材料A-100超高强度钢的加工性能差,刀具磨损严重等问题,进行了传统切削液冷却切削与低温风冷微量润滑切削加工对比试验。通过改变冷却温度,切深和进给量参数,分析了刀具寿命变化规律,利用普赛PV4030-DCC影像仪和蔡司Gemini36... 针对难加工材料A-100超高强度钢的加工性能差,刀具磨损严重等问题,进行了传统切削液冷却切削与低温风冷微量润滑切削加工对比试验。通过改变冷却温度,切深和进给量参数,分析了刀具寿命变化规律,利用普赛PV4030-DCC影像仪和蔡司Gemini360分别观察了断屑外观形貌和刀具磨损形貌,通过相关分析法对综合加工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低温风冷微量润滑加工的刀具寿命,刀具磨损和断屑断裂形态均显著优于切削液冷却加工。当切深和进给量增加时,刀具寿命均下降。低温风冷微量润滑加工均能不同程度提升刀具寿命,并得出了最优的加工参数。影响综合加工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切深,具有强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证明低温风冷微量润滑加工A-100超高强度钢具有实际加工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00超高强度 低温风冷微量润滑 切削加工 刀具磨损 刀具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回火对低碳马氏体超高强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史术华 高擎 钱亚军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4-178,共5页
研究了低温回火对经过正火+淬火处理的Q1100超高强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正火(890℃×40 min)+淬火(890℃×30 min)+回火(185~320℃×90 min)处理的实验钢主要获得回火马氏体组织。不同温度回火后,实验... 研究了低温回火对经过正火+淬火处理的Q1100超高强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正火(890℃×40 min)+淬火(890℃×30 min)+回火(185~320℃×90 min)处理的实验钢主要获得回火马氏体组织。不同温度回火后,实验钢抗拉强度均大于1360 MPa、屈服强度均大于1200 MPa、硬度均大于400HV3、延伸率均大于13%、-40℃冲击功均大于35.0 J。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实验钢抗拉强度逐渐下降,屈服强度先上升后下降,硬度逐渐降低,断后延伸率先略微下降后逐渐上升,-40℃冲击功先下降后上升。回火温度230℃时,实验钢抗拉强度(1445 MPa)、屈服强度(1238 MPa)、硬度(429HV3)、塑性(13.8%)和-40℃冲击韧性(47.5 J)均表现优异,大幅超过Q1100级工程机械用超高强钢的服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火 Q1100 超高 马氏体 强度 韧性 冲击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钢直接淬火后回火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龙 万德成 +3 位作者 尹阔 王响 张泽辉 丁颖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23-225,229,共4页
对试验钢进行了两阶段控轧后直接淬火到室温,研究了250~600℃不同回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于350℃回火时,试验钢的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碳化物的尺寸细小,且具有良好的强韧性;350℃回火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 对试验钢进行了两阶段控轧后直接淬火到室温,研究了250~600℃不同回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于350℃回火时,试验钢的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碳化物的尺寸细小,且具有良好的强韧性;350℃回火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为1630 MPa,屈服强度为1395 MPa,-20℃冲击吸收功为22 J;高于350℃回火,马氏体板条宽度明显增加,碳化物长大粗化,强度下降;450℃回火,出现粗大的碳化物导致回火脆性,韧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淬火 超高 回火温度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淬火+低温回火工艺对T8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盖志宏 刘全荣 安秀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7-238,88,共3页
研究了不同淬火+低温回火工艺对T8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工艺与常规工艺相比其性能均有所改善,并且采用充分预热快速短时淬火强化工艺不仅变形小,性能好而且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发挥材料潜力,降低了成本,延长了工具的... 研究了不同淬火+低温回火工艺对T8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工艺与常规工艺相比其性能均有所改善,并且采用充分预热快速短时淬火强化工艺不仅变形小,性能好而且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发挥材料潜力,降低了成本,延长了工具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低温回火 力学性能 T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NiCo超高强度钢回火酸浸蚀检查
13
作者 金建军 古宝珠 +1 位作者 钟平 王红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3-24,共2页
本文研究了16Nico超高强度钢回火酸浸蚀行为,结果表明,16Nico钢可以用硝酸酒精溶液进行回火酸浸蚀检查。
关键词 超高强度 16NiCo 回火 酸浸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度钢薄壁筒形零件真空淬火热处理工艺研究
14
作者 张斯博 侯漫路 徐晶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59-161,共3页
对28Cr3NiSiMoWVA超高强度钢薄壁筒形零件进行了真空油淬、真空气淬两种热处理工艺方案试验,摸索出热处理后材料力学性能能够满足抗拉强度Rm为1360~1460 MPa和伸长率A≥11%要求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并摸索出控制薄壁筒形零件变形量最小的... 对28Cr3NiSiMoWVA超高强度钢薄壁筒形零件进行了真空油淬、真空气淬两种热处理工艺方案试验,摸索出热处理后材料力学性能能够满足抗拉强度Rm为1360~1460 MPa和伸长率A≥11%要求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并摸索出控制薄壁筒形零件变形量最小的冷却气体充气参数,使材料既能保证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要求,又能保证薄壁筒形零件小的变形量,以满足薄壁筒形零件的后续加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 真空淬火 力学性能 薄壁筒形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碳铬-镍-钼钢的超高强度和超低屈强比现象 被引量:12
15
作者 范长刚 马鸣图 +2 位作者 翁宇庆 雍岐龙 李志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8-51,共4页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中碳铬-镍-钼系超高强度钢屈强比的影响,分析了超低屈强比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淬火后200℃回火条件下,屈强比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先下降,至950-1000℃淬火时仅约为0.45,尔后又升高;900℃淬火、165-180...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中碳铬-镍-钼系超高强度钢屈强比的影响,分析了超低屈强比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淬火后200℃回火条件下,屈强比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先下降,至950-1000℃淬火时仅约为0.45,尔后又升高;900℃淬火、165-180℃回火后,其屈强比较低(约为0.45),而抗拉强度大于2 200 MPa。超低屈强比现象主要与残余奥氏体及其中的可动位错和淬回火后的残余应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 屈强比 淬火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奥氏体对300M超高强度钢冲击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子新 杜则裕 胡光立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9-382,共4页
研究了 30 0 M超高强度钢油淬和 2 70℃等温淬火组织中残余奥氏体 (AR)对冲击疲劳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残余奥氏体量越多 ,冲击疲劳裂纹起始寿命 Ni 越低 ,裂纹扩展速率 da/ d N越快 .AR作为软相 ,使板条间易于相对滑移 ,产生微裂纹 ... 研究了 30 0 M超高强度钢油淬和 2 70℃等温淬火组织中残余奥氏体 (AR)对冲击疲劳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残余奥氏体量越多 ,冲击疲劳裂纹起始寿命 Ni 越低 ,裂纹扩展速率 da/ d N越快 .AR作为软相 ,使板条间易于相对滑移 ,产生微裂纹 .AR对 da/ d N影响的主要机制是裂纹尖端塑性区内的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奥氏体 超高强度 冲击疲劳性能 裂纹扩展 淬火组织 马氏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高强度钢组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路妍 苏杰 +2 位作者 王军华 杨卓越 谢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9期7242-7244,7250,共4页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下一种淬火+低温回火超高强度钢的组织性能。系统地探讨了未溶相与淬火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此钢采用低于950℃的淬火温度,组织中存在大量未溶碳化物;当温度高于1010℃时...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下一种淬火+低温回火超高强度钢的组织性能。系统地探讨了未溶相与淬火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此钢采用低于950℃的淬火温度,组织中存在大量未溶碳化物;当温度高于1010℃时,未溶碳化物基本溶解,马氏体板条束明显粗化,对钢的力学性能有害,适宜的淬火温度为1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低温回火超高强度 未溶碳化物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与传统加热低温回火对45钢管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冯佃臣 崔建新 +1 位作者 孙学贤 武星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将45钢无缝钢管在冰盐水中冷却淬火,然后采用传统的箱式电阻炉和100 Hz、150 Hz频率快速感应电磁加热装置分别进行200℃低温回火。对淬火和不同加热回火后的45钢无缝钢管进行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并对不同回火后的试样进行冲击和拉伸试验... 将45钢无缝钢管在冰盐水中冷却淬火,然后采用传统的箱式电阻炉和100 Hz、150 Hz频率快速感应电磁加热装置分别进行200℃低温回火。对淬火和不同加热回火后的45钢无缝钢管进行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并对不同回火后的试样进行冲击和拉伸试验,观察拉伸后的断口形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00℃的传统回火和快速感应回火都得到回火马氏体,但感应加热回火后仍然存在少量残余奥体,且拉伸断口都为韧性断口。感应加热回火较传统加热回火后的硬度、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和伸长率都高。其中,电流频率为150 Hz的感应低温回火的硬度、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值及伸长率最大,其值分别为:52 HRC,1463 MPa,211.66 J/cm^2和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无缝 淬火 感应加热 低温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淬火对B/M超高强钢奥氏体晶粒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文凤 陈永利 +4 位作者 周雪娇 袁有 陈万超 罗贵川 王榆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6-198,共3页
采用"热模拟试验法"进行了超高强度钢的循环热处理试验。通过热循环曲线并结合微观组织研究了循环淬火过程中奥氏体细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淬火次数的增加,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晶粒细化效果明显。
关键词 超高强度(UHSS) 循环淬火 显微组织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条件对20Mn2CrNb超高强度汽车钢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浦睿 王子健 +3 位作者 齐佳林 项重辰 朱国辉 丁汉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5-148,152,共5页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20Mn2CrNb超高强度汽车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将实验钢加热到950℃完全奥氏体化后,经不同方式冷却或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保温时,可实现对该实验钢的组织和性能调控。淬火处理后,实验钢以马氏体组织...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20Mn2CrNb超高强度汽车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将实验钢加热到950℃完全奥氏体化后,经不同方式冷却或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保温时,可实现对该实验钢的组织和性能调控。淬火处理后,实验钢以马氏体组织为主,其强度达1690 MPa,伸长率为9.7%;奥氏体化处理后再经300℃保温,实验钢的强度可达905 MPa,伸长率为19.4%。经热处理后的实验钢中基本不含残余奥氏体,而钢中析出的富Cr和富Nb相粒子是调控该钢种力学性能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 淬火 第二相粒子 析出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