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淤蚀及湿地植被消长变化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学勤 王国祥 +1 位作者 王艳红 王治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9,45,共6页
目前盐城海岸有限的滩涂资源构成自然保护区用地和经济发展用地之间矛盾的焦点,滩涂的淤蚀和湿地植被消长变化是协调保护区和地方经济发展用地的主要科学依据。通过2005年7月对盐城海岸7个断面滩面高程、泥沙粒度和植被分布进行测量及... 目前盐城海岸有限的滩涂资源构成自然保护区用地和经济发展用地之间矛盾的焦点,滩涂的淤蚀和湿地植被消长变化是协调保护区和地方经济发展用地的主要科学依据。通过2005年7月对盐城海岸7个断面滩面高程、泥沙粒度和植被分布进行测量及调查,结合1992年6月、2002年5月、2005年4月的卫星图片资料,分析滩涂的淤蚀和植被的分布及扩展状况。研究表明,现阶段盐城海岸北部以5~45m/a速度后退,以5~10cm/a的平均速度下蚀;新洋港以南高滩不断向海推进,平均淤进速度为50~200m/a,淤高速度为2~5cm/a;滩涂湿地高等植物面积迅速增长,平均增长率为2000hm^2/a,湿地植被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改变。近时期内滩涂总体面积不断扩大,新洋港以南岸段高滩面积持续增长,这为盐城自然保护区及地方经济发展寝供不断增长的区域空间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盐城 滩涂淤蚀 湿地 植被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河口至长江口海岸淤蚀趋势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才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1-16,共6页
本文根据多年潮滩连续观测资料和有关地形测量资料,计算出目前潮滩的淤蚀速度,并分析了潮滩的淤蚀特征和变化趋势。
关键词 灌河口 长江口 海岸 淤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黄河陆上三角洲蚀退-淤进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马乐 陈健斌 +5 位作者 俞永庆 王亚梅 王国阳 黄渊源 吕燕玲 丁咚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62,共14页
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黄河三角洲陆地蚀退-淤进过程对黄河流域水循环系统的响应变得更为显著。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和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影像,结合流域内气象水文长期测量数据,定量研... 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黄河三角洲陆地蚀退-淤进过程对黄河流域水循环系统的响应变得更为显著。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和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影像,结合流域内气象水文长期测量数据,定量研究了近30年黄河陆上三角洲蚀退-淤进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发现,1993—2022年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再波动增加的阶段,现行河口岸段为主要淤积区,陆地面积每年增长约1.67 km^(2),刁口河岸段为主要侵蚀区,陆地面积每年减少约2.15 km^(2);入海水沙与河口面积变化在1993—2001年自然水沙输运时期存在周期为4~5 a的负相位关系;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自然水沙输运时期(1993—2001年)气候变化主导了河口蚀退-淤进,人工水沙调控时期(2002—2022年)人类活动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退-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影响 谷歌地球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东平海域海采工程后泥沙蚀淤趋势预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正新 陈小英 +3 位作者 魏合龙 黄晓彬 吴建政 朱龙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4-1169,共6页
通过收集和实测到的研究区水位、潮位、潮流验证、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水深地形、风、径流值等边界条件,运用泥沙运动控制方程、泥沙再悬浮及再沉积方程,进行了工区泥沙运移相关参数的计算和模拟分析,并预测了工程实施后,工区内、外... 通过收集和实测到的研究区水位、潮位、潮流验证、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水深地形、风、径流值等边界条件,运用泥沙运动控制方程、泥沙再悬浮及再沉积方程,进行了工区泥沙运移相关参数的计算和模拟分析,并预测了工程实施后,工区内、外动力作用的程度和泥沙的蚀淤趋势发展。结果表明:开采区海采项目结束后,其淤积速度自NE 2~5 cm/a向SW 0.2~0.5 cm/a减小,NE部离珠江口较近,其淤积速度可达5~10 cm/a,SE和SW波浪作用影响较小,沉积物搬运主要受潮流控制,淤积速率为0.2~0.5 cm/a;施工期间的一个潮周期内,悬浮泥沙最大增量为42.5mg/L,近岸开挖点10 mg/L浓度悬浮泥沙在E—W向的最大可能扩散距离约为3.0 km,S—N向的最大可能扩散距离约2.2 km;远岸开挖点10 mg/L浓度悬浮泥沙在E—W向的最大可能扩散距离约为1.7 km,S—N向的最大可能扩散距离约1.6 km;珠江口门处最大侵蚀速率为10 cm/a,最大淤积速率为13 cm/a,海砂开采后对海底的蚀淤变化影响范围仅局限于其附近海域,对近岸和珠江口门区没有明显影响;一个水深30~60 m,开挖深度为10 m的采坑以淤积速率0.2~5 cm/a速度计,要使开采区淤平至少要200a或更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海采工程 模拟预测 泥沙淤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海港地区潮滩地貌及其蚀淤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培英 吴世迎 +2 位作者 臧启运 徐孝诗 张耆年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4-84,共11页
本文依据我们所获得的实地调查和定期监测资料,归纳和综述了黄河海港地区湖滩地貌的分类体系,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和讨论了地貌动态的基本特征、发育规律、蚀淤变化趋势及其对港区的影响。
关键词 黄河 海港 潮滩 地貌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海岸的蚀淤等级与分布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伟伟 马红伟 +1 位作者 殷学博 苗丰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68,共4页
为了查清辽宁省海岸的蚀淤等级和分布,从1990年和2007年遥感图像中提取了17年的岸线变化信息,结合辽宁省908专项海岸带海岸侵蚀特征的调查资料,对全省海岸蚀淤情况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砂质海岸侵... 为了查清辽宁省海岸的蚀淤等级和分布,从1990年和2007年遥感图像中提取了17年的岸线变化信息,结合辽宁省908专项海岸带海岸侵蚀特征的调查资料,对全省海岸蚀淤情况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砂质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绥中和熊岳一带,黄海岸段的砂质海岸基本稳定,基岩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老铁山一带,粉沙淤泥质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分布在庄河一带。摸清辽宁省海岸蚀淤等级分布,对海岸整治与修复、海岸侵蚀灾害的防治与防护以及海岸带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侵 等级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山湾泥沙运移趋势及蚀淤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永根 吴建政 +1 位作者 朱龙海 朱晓明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4期26-31,共6页
采用单宽输沙、沿岸输沙、海图对比及钻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乳山湾内泥沙运移趋势及蚀淤量变化两方面问题,蚀淤分析将乳山湾划分为:东汊、西汉、潮流通道和口门4部分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乳山湾以河流来沙为主,湾内泥沙主要被落潮流... 采用单宽输沙、沿岸输沙、海图对比及钻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乳山湾内泥沙运移趋势及蚀淤量变化两方面问题,蚀淤分析将乳山湾划分为:东汊、西汉、潮流通道和口门4部分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乳山湾以河流来沙为主,湾内泥沙主要被落潮流带出湾外,在口门附近沉降形成落潮流三角洲,湾外两侧岸段破波带泥沙主要向口门方向运移,而悬移质泥沙主要被涨潮流带向湾顶。淤积区域集中在东西两汊及口门附近,潮流通道以侵蚀为主,东汉淤积速率为0.4~13.2cm/a,口门附近淤积速率为6~20cm/a,潮流通道侵蚀速率在5.7~23cm/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 泥沙来源 运移趋势 分析 乳山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的演变特征及淤进和蚀退临界水沙值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国中 封德宏 +1 位作者 王富强 侯新丽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6期40-46,共7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三角洲的来水和来沙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呈现出“淤进—摆动—改道—蚀退”的规律。作为海洋与陆地间交界的特殊地带,黄河三角洲的冲淤变化直接影响黄河河口地区的生产和生态安全。文中...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三角洲的来水和来沙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呈现出“淤进—摆动—改道—蚀退”的规律。作为海洋与陆地间交界的特殊地带,黄河三角洲的冲淤变化直接影响黄河河口地区的生产和生态安全。文中利用利津水文站的水沙数据和黄河三角洲的遥感影像资料,结合黄河三角洲淤进和蚀退的造陆动态监测结果和黄河入海径流量、入海输沙量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提出维持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动态平衡的临界值条件。结果显示,维持黄河三角洲海岸线淤进和蚀退平衡的临界年径流量为105.14亿m^3/a、临界年输沙量为1.76亿t/a、临界水沙条件关系式为0.027Q+4.699Qs=8.261。此研究成果可为黄河调水调沙和三角洲生态补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演变 进和退平衡 临界值 水沙关系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工程对粉砂淤泥质岸滩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龚艳君 朱龙海 +1 位作者 徐永臣 王楠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7期10-14,19,共6页
渤海湾西南岸粉砂淤泥质海岸处于岸滩蚀退状态,利用ECOMSE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港口工程建设对水动力和海底蚀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岸海域-2 m等深线以内以侵蚀为主,侵蚀速率一般小于10 cm/a;-2^-6 m等深线以淤积为主,淤积速率一般... 渤海湾西南岸粉砂淤泥质海岸处于岸滩蚀退状态,利用ECOMSE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港口工程建设对水动力和海底蚀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岸海域-2 m等深线以内以侵蚀为主,侵蚀速率一般小于10 cm/a;-2^-6 m等深线以淤积为主,淤积速率一般在10 cm/a以下,局部大于20 cm/a,-6 m等深线侵蚀速率小于10 cm/a。黄骅港导沙堤建设后淤积区整体向海扩展,延伸至约-8 m等深线,面积增加约5.4%;航道最大淤积速率由61.9 cm/a减小为46.8 cm/a;导沙堤堤头受挑流作用冲刷速率达到29.7~30.2 c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工程 水动力 海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阳港东港区建设对砂质海岸冲淤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泽华 吴建政 +2 位作者 朱龙海 胡日军 孙永根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8期49-55,共7页
基于水文气象、水深地形、表层沉积物等实测资料,运用水动力和泥沙输运数学模型,分析了海阳港周边海域泥沙运移趋势,预测了海阳港东港区建设后的岸线演变趋势,探讨了工程建设对周边海域冲淤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沙运移趋... 基于水文气象、水深地形、表层沉积物等实测资料,运用水动力和泥沙输运数学模型,分析了海阳港周边海域泥沙运移趋势,预测了海阳港东港区建设后的岸线演变趋势,探讨了工程建设对周边海域冲淤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沙运移趋势总体为自西向东;工程建设导致西港区东侧的淤积作用和南侧侵蚀作用减弱,而东港区码头南端和北侧近岸的侵蚀作用和淤积作用增强;东港区后侧岸线以淤进为主,5年后岸线趋于动态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阳港 砂质海岸 海底 岸线演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黄河三角洲东营段海岸线变化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牛明香 王俊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33,共8页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平均高潮线法提取了1986—2015年的海岸线,运用GIS技术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东营段面积的淤蚀变化、海岸线迁移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以及淤蚀变化与入海水沙的关系。结果表明:1986—1997年黄河三角洲东营段处...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平均高潮线法提取了1986—2015年的海岸线,运用GIS技术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东营段面积的淤蚀变化、海岸线迁移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以及淤蚀变化与入海水沙的关系。结果表明:1986—1997年黄河三角洲东营段处于持续蚀退状态,蚀退面积约为180 km^2;1997—2006年淤积后面积相对稳定,2006年面积和1986年相差不大;自2008年开始呈现轻微蚀退状态;蚀退速率和淤积速率最快的时段分别为2011—2013年和1997—1999年。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显著,黄河入海口段变化最为剧烈,海岸线方向和形态不断变化,向海延伸;东营港及邻近岸段区域面积基本稳定;刁口段、莱州湾岸段年间淤进和蚀退交替进行,总体上均处于蚀退状态。黄河三角洲东营段海岸线变化主要受黄河流路变化、入海水沙和海水侵蚀的影响,黄河调水调沙工程的长期实施对于近年来河口海岸线的变迁具有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变化 淤蚀 时空异质性 遥感影像 黄河三角洲 东营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测量的海岸线变化与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静 张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4-228,共5页
采用较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影像的空间数据进行挖掘,解译出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在盐城沿海选择12个断面,定量地获取海岸线信息,计算海岸的淤蚀形态和速率变化;分析典型岸段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 采用较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影像的空间数据进行挖掘,解译出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在盐城沿海选择12个断面,定量地获取海岸线信息,计算海岸的淤蚀形态和速率变化;分析典型岸段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研究区域海岸线形态平直化程度加剧,2007—2009年海岸线平直情况突出,长度缩短近40km;2009—2010年海岸线平直化有所减缓.盐城海岸线年平均淤长速率在44~100m.射阳河口北部海岸线变化很小,南部淤长比较明显(其中水龙港—川东港口海岸年淤长速率达到278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测量 海岸线变化 海岸淤蚀变化 滩涂资源开发 射阳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珠海海岸带海岸线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雷 孙伟富 +1 位作者 马毅 任广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8,共9页
为了更有效地研究珠海市海岸带海岸线的变化,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期覆盖珠海市海岸带的高分辨率SPOT-5、GF-1和航空DOM遥感影像,建立了珠海海岸带岸线分类体系,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提取了3期12类海岸线信息。对海岸线长度及海岸... 为了更有效地研究珠海市海岸带海岸线的变化,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期覆盖珠海市海岸带的高分辨率SPOT-5、GF-1和航空DOM遥感影像,建立了珠海海岸带岸线分类体系,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提取了3期12类海岸线信息。对海岸线长度及海岸蚀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5年珠海市海岸带海岸线总体长度从470.69 km增长到496.95 km,年平均增长2.38 km;(2)2005~2015年珠海市海岸带岸线中,人工岸线一直占较大比重,且10年间呈持续增长状态,总长度增长了40.21 km,而此期间的自然岸线却减少了13.95 km;(3)珠海市海岸带侵蚀面积为0.98 km^2,扩张面积为34.75 km^2。港口码头和建设岸线是扩张主因,养殖围堤岸线、砾石岸线、基岩岸线长度逐年递减并向内陆侵蚀;(4)珠海市高栏港区附近岸线变化最为剧烈,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区港口从2008年开始建设并逐年向外扩张,至2015年扩张面积为27.65 km^2,平均扩张速率为3.4 km^2/a。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近10年珠海市海岸带海岸线变迁是海岸开发所引起的,港口码头建设是人类开发海岸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珠海 高分影像 变迁分析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监测调水调沙对黄河河口尾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中华 王卫东 马浩录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68,共4页
调水调沙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措施,遥感技术是监测调水调沙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3次调水调沙试验中黄河河口遥感数据的分析,定量描述了黄河河口尾闾淤进蚀退,并将黄河利津水文站的观测资料作为佐证,初步揭示了黄河河口淤进蚀退与上游来水... 调水调沙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措施,遥感技术是监测调水调沙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3次调水调沙试验中黄河河口遥感数据的分析,定量描述了黄河河口尾闾淤进蚀退,并将黄河利津水文站的观测资料作为佐证,初步揭示了黄河河口淤进蚀退与上游来水来沙量的关系,说明了调水调沙对黄河河口尾闾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河口尾闾 退 遥感监测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岸人工岛对砂质海岸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岳娜娜 吴建政 +1 位作者 朱龙海 马芳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4期18-22,共5页
海阳人工岛拟建在砂质海岸外。运用冲淤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海阳人工岛建成后在无风理想状况和各向大风条件下海底的蚀淤变化,据此分析人工岛建设对砂质海岸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岛建成后,周边区域整体呈微淤积状态,基本... 海阳人工岛拟建在砂质海岸外。运用冲淤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海阳人工岛建成后在无风理想状况和各向大风条件下海底的蚀淤变化,据此分析人工岛建设对砂质海岸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岛建成后,周边区域整体呈微淤积状态,基本维持了在工程建设前的状态;人工岛北侧和南侧始终处于微冲刷状态,不会形成连岛沙坝;其东侧、西侧局部区域呈微冲刷状态,利于砂质海岸的维护;在波、流综合作用条件下人工岛工程的建设不会使北侧的海滩产生较明显的蚀淤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岛 砂质海岸 数值模拟 海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坝—泻湖岸型砂质海滩地貌对台风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谷祺 彭俊 +1 位作者 蔡锋 张勇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8期14-18,共5页
通过对沙坝—泻湖岸型砂质海滩地貌的蚀淤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艾利"袭击下,台风移动路径右侧海滩的蚀淤变化比左侧海滩的蚀淤变化明显,而且海滩的侵蚀和淤积主要集中在中潮带附近。同一区域,位于遮蔽带内的湖里村海滩淤... 通过对沙坝—泻湖岸型砂质海滩地貌的蚀淤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艾利"袭击下,台风移动路径右侧海滩的蚀淤变化比左侧海滩的蚀淤变化明显,而且海滩的侵蚀和淤积主要集中在中潮带附近。同一区域,位于遮蔽带内的湖里村海滩淤积加重,切线段的下掘村海滩强烈侵蚀;而同样位于遮蔽带内的大埕湾东侧海滩上淤下蚀,整体表现为侵蚀,切线段的西侧海滩强烈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坝—泻湖 砂质海滩 地形地貌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家尖南沙海滩剖面变化特征与泥沙输运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超 周宇渤 +3 位作者 张朋 徐喆 王圣民 胡凯翔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9-366,共8页
在对朱家尖岛南沙海滩的沉积环境、动力条件、地形地貌进行调查与监测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波能流公式对海岸的沿岸泥沙运动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海滩沉积物以沙为主,物质来源主要是邻近的海岸基岩风化侵蚀产物;受海岸波浪、潮汐... 在对朱家尖岛南沙海滩的沉积环境、动力条件、地形地貌进行调查与监测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波能流公式对海岸的沿岸泥沙运动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海滩沉积物以沙为主,物质来源主要是邻近的海岸基岩风化侵蚀产物;受海岸波浪、潮汐、潮流等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综合作用的影响,海滩剖面地形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夏季侵蚀、冬季淤积;海滩东侧侵蚀、西部淤积的年际变化特点与沿岸输沙密切相关;沿岸输沙计算结果显示各岸段沿岸净输沙量平均值介于43.85×10^3~172.77×10^3 m^3/a;自东向西的沿岸输沙主要由ESE、SE向的入射波所致,自南向北的沿岸输沙由S向入射波所致,在不考虑人类活动对海滩影响的情况下,沿岸输沙在海滩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家尖南沙海滩 沉积环境 沿岸流 海滩剖面变化 沿岸输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nny算子的南通江海岸线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蒋科迪 殷勇 +1 位作者 范开桂 张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3-88,共6页
基于RS、GIS、Matlab等技术与平台提取遥感影像岸线是当前实现海岸动态监测和分析各类型海岸动力地貌演化的重要技术方法。本文选取江苏南通江海岸带为研究区,对多期预处理后的MSS、TM和OLI影像进行卷积滤波、图像分割等处理;然后使用Ma... 基于RS、GIS、Matlab等技术与平台提取遥感影像岸线是当前实现海岸动态监测和分析各类型海岸动力地貌演化的重要技术方法。本文选取江苏南通江海岸带为研究区,对多期预处理后的MSS、TM和OLI影像进行卷积滤波、图像分割等处理;然后使用Matlab,基于Canny算子检测图像边缘,提取了多期影像的瞬时水边线。与此同时,结合不同类型海岸目视解译标志和吕四港近5 a潮汐数据矫正提取瞬时水边线,最后提取南通市4期江海岸线并分析了近45 a来南通江海岸线演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岸线提取 瞬时水边线 CANNY算子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遮蔽型海滩剖面长期时空演化过程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伟强 王永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4-845,共12页
半遮蔽型海滩由于一侧海岬的差异作用而影响海滩的演变过程。本文以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海滩为例,基于对3条典型剖面连续11年现场监测的高程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析方法将该海滩各剖面高程数据组... 半遮蔽型海滩由于一侧海岬的差异作用而影响海滩的演变过程。本文以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海滩为例,基于对3条典型剖面连续11年现场监测的高程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析方法将该海滩各剖面高程数据组成的原始距平矩阵依次分解为相应的空间和时间特征函数,分析了石老人海滩的形态演化特征、蚀淤趋势及驱动因素,并采用方差总占比超过77%的前3个经验正交函数来反映此类海滩的基本演化情况,分别为:表征长时间尺度砂质海滩滩面最主要蚀淤变化趋势的第一模态、表征季节性蚀淤变化及其引起的滩肩剖面形成增长或削弱消亡的第二模态和表征人类活动、偶发因素或海岸地形等引起的具有随机性的不规律蚀淤变化的第三模态。结果表明:11年来石老人海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平稳期(2009年1月—2011年7月),第二阶段为突变期(2011年7月—2012年9月),该阶段之后至今,是第三阶段的平稳期(2012年9月—2019年12月)。海滩剖面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高程变化范围在0.1—2.0 m范围内。波浪是影响该海滩形态演化的最主要水动力因素,岬角对半遮蔽型海滩的差异庇护作用导致不同位置的剖面演化存在差异。高频率台风的影响、海平面阶段性升高并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导致了远离岬角的开放岸段存在明显阶段性调整,剖面滩肩宽度减少约30 m,岬湾内部剖面则相对稳定,目前海滩剖面形态在第二阶段突变期后达到了新的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老人砂质海滩 海岸 时空演化 半遮蔽型海滩 经验正交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马岛连陆海堤对沉积动力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莹 吴建政 +1 位作者 胡日军 马芳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6期19-25,共7页
运用水动力和泥沙输运数学模型模拟了养马岛连陆海堤拆除前后的水动力变化以及海底冲淤演变状况。通过对连陆海堤拆除前和后的流场比较,可知连陆海堤拆除后养马岛南部海域流速加大,可达20cm/a,水流畅通,水体交换能力获得明显的改... 运用水动力和泥沙输运数学模型模拟了养马岛连陆海堤拆除前后的水动力变化以及海底冲淤演变状况。通过对连陆海堤拆除前和后的流场比较,可知连陆海堤拆除后养马岛南部海域流速加大,可达20cm/a,水流畅通,水体交换能力获得明显的改善;海底蚀淤模拟结果表明,养马岛南部海域淤积情况明显减弱,最大淤积速率仅为1cm/a,东南侧海域发生侵蚀,最大侵蚀速率为5cm/a,东侧海域发生普遍淤积,淤积速率在1~5cm/a之间。连陆海堤拆除后养马岛南部海域海洋环境会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 海底 数值模拟 养马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