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汐通道口拦门沙航道的淤积计算 被引量:15
1
作者 罗肇森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2-40,共9页
本文采用预报公式结合数学模型计算了华南W港拦门沙航道开挖和大台风过后悬沙和底沙的淤积量。计算结果得到与W港相类似港口实测资料验证。符合程度较好。
关键词 潮汐通道 淤积计算 拦门沙 底沙 资料验证 淤积 大风浪 潮汐水流 窦国仁 数学模型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床演变数值计算法讲座(7) 防砂坝的淤积计算法(Ⅰ)
2
作者 藤田正治 韩文林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9年第3期32-35,共4页
以山区河流为对象的河床演变的计算方法,可预测山区河流的短期的河床演变,评价防砂坝等的防砂构造物的功能。1计算前的准备11计算标准山区河流的河床演变多数是在非恒定流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河床演变的计算应按照非恒定流的解... 以山区河流为对象的河床演变的计算方法,可预测山区河流的短期的河床演变,评价防砂坝等的防砂构造物的功能。1计算前的准备11计算标准山区河流的河床演变多数是在非恒定流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河床演变的计算应按照非恒定流的解析才行。但按宫本理论,通常不考虑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数值计算 防砂坝 淤积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泥质海岸保滩促淤计算及预报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家驹 喻国华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1-59,共9页
文章首先论述了促淤工程在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的不同淤积形态,然后根据淤泥质海岸细颗粒泥沙的悬移、沉降特性,提出了淤泥质海岸促淤工程的淤积计算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在定性上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而且在定量上也得到了实际工程的... 文章首先论述了促淤工程在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的不同淤积形态,然后根据淤泥质海岸细颗粒泥沙的悬移、沉降特性,提出了淤泥质海岸促淤工程的淤积计算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在定性上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而且在定量上也得到了实际工程的初步检验,本方法对淤泥质海岸的海涂围垦和保滩促淤工程设施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海岸 沙质海岸 淤积计算 悬移质 细颗粒泥沙 波浪绕射 工程设施 干容重 泥沙粒径 泥沙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栏港泥沙淤积问题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家驹 陈勇 陈家润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0-70,共11页
本文从潮流场和波浪场的计算结果入手,根据作者对淤泥质海岸在波浪和潮流综合作用下的掀沙研究,首次提出了高栏港海域的平均含沙量场,进而对高栏港的各种布置方案及航道规划方案进行了港池、泊位,转头地及航道(主航道和分航道)的淤积预... 本文从潮流场和波浪场的计算结果入手,根据作者对淤泥质海岸在波浪和潮流综合作用下的掀沙研究,首次提出了高栏港海域的平均含沙量场,进而对高栏港的各种布置方案及航道规划方案进行了港池、泊位,转头地及航道(主航道和分航道)的淤积预报计算。结果表明,高栏港的淤积问题是存在的,但与国内类似港口相比并不突出,而且随着港池、泊位继续兴建其回淤强度将逐步减小,因此,从回淤角度看,高栏港的建设前景是光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栏港 淤积问题 航道规划 平均含沙量 港池 回淤强度 泥沙沉积 淤积计算 南水岛 平均波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亭子口水库泥沙淤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万建蓉 宫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7-48,共2页
利用一维不平衡输沙原理对嘉陵江亭子口水库正常蓄水位458m运用方案进行了库区泥沙冲淤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库泥沙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水库运用20a,库区三角洲淤积体的顶点在距坝80km左右,水库运用50a三角洲淤积顶点下延至... 利用一维不平衡输沙原理对嘉陵江亭子口水库正常蓄水位458m运用方案进行了库区泥沙冲淤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库泥沙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水库运用20a,库区三角洲淤积体的顶点在距坝80km左右,水库运用50a三角洲淤积顶点下延至距坝60km左右;当枢纽运用至100a末时,库区泥沙淤积量为21.81亿m^3,水库泥沙淤积大部分集中在常年回水区;当枢纽运用至20a末时,遏不同频率洪水时,受库区泥沙淤积影响,昭化以下41.9km河段及昭化以上10km左右河段水位抬高1.05-2.53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泥沙 数学模型 淤积计算 亭子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西港泥沙淤积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献清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92-98,共7页
本文根据厦门西港的泥沙来源、底质沉积特性、潮间浅滩的泥沙动态和4条海堤修筑后,纳湖量减少及其对航道水深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该海区淤积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输沙量 航道水深 起动流速 沉积特性 淤积计算 刘家驹 悬移质 窦国仁 淤积 挖入式港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海感潮河段堵坝对河口淤积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蔡武林 万五一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2,40,共4页
通过建立二维水沙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了某堵坝至潮汐河口4 km之间河道10年内的淤积情况,得到了不同断面的淤积高程,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相吻合。结果表明:河道整体淤积速度先快后慢,淤积厚度由堵坝位置向河口递增。
关键词 河口淤积 二维水沙模型 数值模拟 淤积计算 感潮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泥质海岸开敞式港池淤积预报与验证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家驹 张镜潮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105-109,共5页
连云港庙岭开敞式港池的泥沙淤积预报,已于1981年3月提出。该港池于1983年浚深完工。在1983~1985年期间,进行了多次淤积观测,证明淤积预报成果与实际情况相当的一致。这一方法用于其他类似港口的淤积计算,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港池 开敞式 淤积计算 淤泥质海岸 庙岭 平均含沙量 泥沙颗粒 淤积问题 年平均 水流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河段挖入式港池异重流淤积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严镜海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1-53,共13页
盐水与泥沙异重流的基本运动特性是相类似的。文本利用盐水楔扩散问题试验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泥沙异重流受潮汐影响的扩散和淤积分析。利用紊动能量损失与扩散系数之间关系,进行潮汐河段异重流问题的研究;并求得紊动能量损失指标G/J<... 盐水与泥沙异重流的基本运动特性是相类似的。文本利用盐水楔扩散问题试验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泥沙异重流受潮汐影响的扩散和淤积分析。利用紊动能量损失与扩散系数之间关系,进行潮汐河段异重流问题的研究;并求得紊动能量损失指标G/J<50,属异重流范围。又利用挖入式港地实际淤积资料与淤积计算对比分析,初步认识到异重流淤积量占总量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落潮时无径流量而只有些潮蓄量下泄,流速很小而形成异重流。此外,小潮大径流量时,也有异重流。 在潮汐河段上,由于水位与流速随涨落潮的过程不断地改变,除涨落地期间流速较小外,一般流速较大,即使产生了盐水楔,它也不能持久。因此有人认为有潮汐的盲肠河段或挖入式港池内,不会有异重流的淤积问题。但另有一些人认为水流情况与有潮河段并不完全相同。如在落潮时只有盲肠或港池的潮蓄量外泄,流速很小,有利于形成异重流而淤积。因有上述二种不同看法,故对潮汐河段挖入式港池异重流淤积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入式港池 紊动 盐水楔 淤积问题 潮汐作用 涨落潮 落潮时 淤积 淤积计算 流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条件下浑水异重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新周 窦希萍 +2 位作者 王向明 赵晓冬 曾广恩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6,共5页
浑水异重流是泥沙运动的一种形式,对水库和港池航道等泥沙淤积具有重要影响。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浑水异重流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尤其是关于水库浑水异重流运动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是基于稳定流条件得出... 浑水异重流是泥沙运动的一种形式,对水库和港池航道等泥沙淤积具有重要影响。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浑水异重流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尤其是关于水库浑水异重流运动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是基于稳定流条件得出的,而对于潮汐条件下浑水异重流的研究非常少。本文分别对稳定流和潮汐条件下异重流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指出了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浑水异重流 存在条件 影响机制 淤积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港东渡二期工程水流泥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献清 尤玉明 +1 位作者 卢启苗 刘建军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8-86,共9页
在河口、海岸选建新港或扩建老港,充分论证选址或扩建工程的可行性,殊为建设单位和决策部门所关心,本文试图通过潮流数值计算、遥感泥沙分析、泥沙淤积计算来初步分析厦门东渡港区的泥沙来源,计算二期工程三种布置方案的水流变化并预估... 在河口、海岸选建新港或扩建老港,充分论证选址或扩建工程的可行性,殊为建设单位和决策部门所关心,本文试图通过潮流数值计算、遥感泥沙分析、泥沙淤积计算来初步分析厦门东渡港区的泥沙来源,计算二期工程三种布置方案的水流变化并预估各工程方案的港区淤积量。 研究分析表明,实施东渡二期工程,港区水流平顺,泥沙淤积较轻,该港区的发展前景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期工程 东渡港区 淤积计算 工程方案 建设单位 区水 流平 发展前景 淤积 扩建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K及数字测深在河床演变监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石森 邱建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58,62,共3页
结合西枝江河床演变监测项目,简要论述RTK及数字测深在河床演变监测中的应用。采用"RTK+数字测深仪+PDA"技术完成水下地形测量,利用数字化地形图的数据,通过断面法及格网法计算泥沙淤积量,可以对河床演变进行量化。
关键词 RTK 数字测深 淤积计算 河床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