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峡水库航道泥沙淤积模式及航道通过能力提升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胜发
李文杰
+2 位作者
胡小庆
胡江
王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41-48,共8页
三峡入库水沙条件发生变化,运行十年来的泥沙淤积与论证阶段存在差异,库区航道通过能力提升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库区泥沙淤积总量约为15亿t,淤积物中值粒径多在0.01 mm以下,主要分布在常年回水区的宽谷和弯道河段,峡谷...
三峡入库水沙条件发生变化,运行十年来的泥沙淤积与论证阶段存在差异,库区航道通过能力提升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库区泥沙淤积总量约为15亿t,淤积物中值粒径多在0.01 mm以下,主要分布在常年回水区的宽谷和弯道河段,峡谷段无累积性淤积;卵石淤积集中在变动回水区,但累积性淤积不大;常年库区黄花城航道已发生悬移质淤积碍航,变动回水区消落期部分航槽推移质运动存在碍航。基于现场测量、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等,提出了三峡库区航道泥沙淤积模式,成功应用于典型细沙淤积碍航河段黄花城水道治理方案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中。针对变动回水区航道通过能力提升问题,基于全库区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预测得出库尾泥沙溯源淤积将没有预期严重,可进行4.5 m深水航道的建设,并提出了初步治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泥沙
淤积模式
通航能力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洞庭湖泥沙淤积数值模拟模式
被引量:
11
2
作者
施勇
栾震宇
胡四一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6-251,共6页
在确保沙量守恒的非恒定流、非均匀沙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洞庭湖水沙输运和河床变形计算实践,比较了两种冲泻质与床沙质的转化模式,提出了包括冲泻质在内的泥沙淤积模式和水沙动边界计算模式。从洞庭湖泥沙输运和河床变形...
在确保沙量守恒的非恒定流、非均匀沙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洞庭湖水沙输运和河床变形计算实践,比较了两种冲泻质与床沙质的转化模式,提出了包括冲泻质在内的泥沙淤积模式和水沙动边界计算模式。从洞庭湖泥沙输运和河床变形计算的结果看,洞庭湖泥沙淤积数值模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模拟精度,说明所建湖泊泥沙模型的良好性能和具有推广运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结构网格
有限控制体积法
泥沙输运
淤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2—2020年深圳湾河床冲淤特性及驱动机制
3
作者
康远泰
卢陈
+1 位作者
高时友
吴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7-959,共13页
明晰海湾冲淤变化规律与演变模式对城市化河口湾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湾为研究对象,基于2002—2020年深圳湾高程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冲淤变化定量评估等方法开展年际冲淤变化特征、淤积模式研究,探讨冲淤变化影响因...
明晰海湾冲淤变化规律与演变模式对城市化河口湾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湾为研究对象,基于2002—2020年深圳湾高程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冲淤变化定量评估等方法开展年际冲淤变化特征、淤积模式研究,探讨冲淤变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深圳湾整体成淤积态势,内湾年淤积量为67.54万m^(3)(平均淤积厚度为1.5 cm/a),外湾年淤积量为35.22万m^(3)(平均淤积厚度为0.98 cm/a);深槽-浅滩界面区域淤积是内湾的主要演变模式,但随着潮滩淤长,该模式逐渐减弱趋于平衡,外湾以深槽区域淤积为主;内湾南槽逐渐萎缩,由“宽窄型”向“等宽型”转变,伴随着喇叭口顶点位置西移、河控范围向下游延伸;潮流作用下的外界(伶仃洋)来沙是深圳湾淤积的主要来源,潮汐动力为主导的动力地貌相互作用是深圳湾演变的驱动机制,而极端天气下的伶仃洋动力格局显著影响深圳湾的冲淤变化。深圳湾治理须顺应以潮流为主导的外界来沙淤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变化
淤积模式
年际地形
影响因素
深圳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峡水库航道泥沙淤积模式及航道通过能力提升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胜发
李文杰
胡小庆
胡江
王涛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
出处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41-4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901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金项目(2016YFC0402104
2016YFC0402103)
文摘
三峡入库水沙条件发生变化,运行十年来的泥沙淤积与论证阶段存在差异,库区航道通过能力提升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库区泥沙淤积总量约为15亿t,淤积物中值粒径多在0.01 mm以下,主要分布在常年回水区的宽谷和弯道河段,峡谷段无累积性淤积;卵石淤积集中在变动回水区,但累积性淤积不大;常年库区黄花城航道已发生悬移质淤积碍航,变动回水区消落期部分航槽推移质运动存在碍航。基于现场测量、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等,提出了三峡库区航道泥沙淤积模式,成功应用于典型细沙淤积碍航河段黄花城水道治理方案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中。针对变动回水区航道通过能力提升问题,基于全库区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预测得出库尾泥沙溯源淤积将没有预期严重,可进行4.5 m深水航道的建设,并提出了初步治理思路。
关键词
航道泥沙
淤积模式
通航能力
三峡水库
Keywords
waterway sediment
sedimentation model
waterway transit capacity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分类号
U617.6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洞庭湖泥沙淤积数值模拟模式
被引量:
11
2
作者
施勇
栾震宇
胡四一
机构
河海大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6-25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00996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共同资助~~
文摘
在确保沙量守恒的非恒定流、非均匀沙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洞庭湖水沙输运和河床变形计算实践,比较了两种冲泻质与床沙质的转化模式,提出了包括冲泻质在内的泥沙淤积模式和水沙动边界计算模式。从洞庭湖泥沙输运和河床变形计算的结果看,洞庭湖泥沙淤积数值模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模拟精度,说明所建湖泊泥沙模型的良好性能和具有推广运用的前景。
关键词
无结构网格
有限控制体积法
泥沙输运
淤积模式
Keywords
unstructured grids
finite volume algorithm
sediment transport
deposited mode
分类号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2—2020年深圳湾河床冲淤特性及驱动机制
3
作者
康远泰
卢陈
高时友
吴尧
机构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7-959,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3YFC300790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泥沙科学与北方河流治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IWHR-SEDI-202105)。
文摘
明晰海湾冲淤变化规律与演变模式对城市化河口湾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湾为研究对象,基于2002—2020年深圳湾高程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冲淤变化定量评估等方法开展年际冲淤变化特征、淤积模式研究,探讨冲淤变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深圳湾整体成淤积态势,内湾年淤积量为67.54万m^(3)(平均淤积厚度为1.5 cm/a),外湾年淤积量为35.22万m^(3)(平均淤积厚度为0.98 cm/a);深槽-浅滩界面区域淤积是内湾的主要演变模式,但随着潮滩淤长,该模式逐渐减弱趋于平衡,外湾以深槽区域淤积为主;内湾南槽逐渐萎缩,由“宽窄型”向“等宽型”转变,伴随着喇叭口顶点位置西移、河控范围向下游延伸;潮流作用下的外界(伶仃洋)来沙是深圳湾淤积的主要来源,潮汐动力为主导的动力地貌相互作用是深圳湾演变的驱动机制,而极端天气下的伶仃洋动力格局显著影响深圳湾的冲淤变化。深圳湾治理须顺应以潮流为主导的外界来沙淤积模式。
关键词
冲淤变化
淤积模式
年际地形
影响因素
深圳湾
Keywords
erosion-deposition dynamics
deposition pattern
interannual topographic changes
influencing factors
Shenzhen Bay
分类号
TV14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峡水库航道泥沙淤积模式及航道通过能力提升研究
杨胜发
李文杰
胡小庆
胡江
王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洞庭湖泥沙淤积数值模拟模式
施勇
栾震宇
胡四一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02—2020年深圳湾河床冲淤特性及驱动机制
康远泰
卢陈
高时友
吴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