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环式管袋堆场蓄淤脱水特性试验研究
- 1
-
-
作者
来志强
白盛元
陈林
邹维列
徐书岭
赵连军
-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黄河实验室
水利部黄河下游河道与河口治理重点实验室
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供水局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05-2815,共11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3YFC3206203)
河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232300421065)
+2 种基金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3BCB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U2443215,No.52379066)
北京江河水利发展基金会水利人才发展资助项目(No.JHYC202306)。
-
文摘
为有效解决传统疏浚淤泥堆场脱水效率低、占地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环式管袋堆场蓄淤脱水技术。通过持续长时间的室内物理试验,研究环式管袋堆场蓄淤脱水特性以及导水土工膜、堆场尺寸对淤泥脱水过程的影响规律,明晰环式管袋堆场淤泥脱水过程各阶段的数学表达及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双层环式管袋堆场不内设导水土工膜时,淤泥脱水过程可分为泥水分离、渗流、蒸发3个阶段,分别呈线性、指数、线性变化;当双层环式管袋堆场内设导水土工膜时,淤泥脱水过程变为4个阶段,其中泥水分离阶段和渗流阶段淤泥脱水速率显著加速,整体脱水效率显著提升,这是由于导水土工膜能够有效避免淤泥固体颗粒堵塞环式管袋经纬丝之间的缝隙。8层环式管袋堆场的淤泥脱水过程分为5个阶段,比双层堆场增加了沉降突变线性变化阶段,其他阶段的数学描述形式与双层堆场相似。随着堆场高度与内径之比的增大,淤泥沉降分布逐渐变为“倒圆锥形”形态,且堆场中心处沉降最大,淤泥整体脱水效率提升。研究成果对于疏浚淤泥有限堆放场地的高效利用具有一定意义。
-
关键词
环式管袋堆场
室内模型试验
淤泥沉降
脱水特性
淤泥减量
-
Keywords
ring-type tube stockyard
indoor model test
sludge sedimentation
dewatering characteristics
reduction of sludge
-
分类号
TU41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