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水钻井液侵入对双感应和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长喜 李潮流 +3 位作者 周灿灿 欧阳健 修立军 石玉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3-608,共6页
钻井液侵入储集层将导致储集层含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地层电阻率等的径向变化。由于双感应和双侧向测井测量原理的不同,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对其测井响应特征影响也不同。实测资料统计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均证实,水层双侧向测井受... 钻井液侵入储集层将导致储集层含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地层电阻率等的径向变化。由于双感应和双侧向测井测量原理的不同,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对其测井响应特征影响也不同。实测资料统计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均证实,水层双侧向测井受淡水钻井液增阻侵入影响较大,钻井液愈淡,水层的侧向测井值愈高;而在好油层双感应测井受淡水钻井液减阻侵入影响较大。针对目前勘探较多的低电阻率油层,结合淡水钻井液侵入对双感应和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影响的差异,建立了应用双感应测井或双感应、双侧向测井联合的油、水层识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层含油饱和度的定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钻井液 增阻侵入 双感应测井 双侧向测井 联合应用 测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钻井液侵入油层形成低电阻率环带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长喜 欧阳健 +1 位作者 周灿灿 修立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86,共5页
通过对钻井液侵入油层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可定量计算钻井液侵入后油层含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电阻率)的径向分布以及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应用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对淡水钻井液滤液侵入油层形成低电阻率环带的过程进行了解释... 通过对钻井液侵入油层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可定量计算钻井液侵入后油层含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电阻率)的径向分布以及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应用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对淡水钻井液滤液侵入油层形成低电阻率环带的过程进行了解释。分析了储集层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钻井液矿化度等因素变化对地层径向电阻率分布和低电阻率环带的影响。在一维含油岩心钻井液滤液驱替实验和实际测井资料中,均测量到了低电阻率环带的存在。低电阻率环带的存在对高频感应电阻率测井影响较大,而低频侧向电阻率测井几乎不受影响。可以用阵列感应或阵列电磁波测井测量出的低电阻率环带来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阻率环带 淡水钻井液 数值模拟 阵列感应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钻井液侵入低幅度-低电阻率油层评价方法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长喜 石玉江 +4 位作者 周灿灿 李霞 刘炳玉 唐良民 李树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6-702,共7页
长庆油田A区块三叠系长2油层组发育古地貌控制的低幅度-低电阻率油藏,含油面积较大,可形成规模低电阻率油藏。经岩石物理成因机理研究发现,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在于低幅度油藏背景造成其含油饱和度较低及淡水钻井液侵入对油层、... 长庆油田A区块三叠系长2油层组发育古地貌控制的低幅度-低电阻率油藏,含油面积较大,可形成规模低电阻率油藏。经岩石物理成因机理研究发现,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在于低幅度油藏背景造成其含油饱和度较低及淡水钻井液侵入对油层、水层双感应测井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淡水钻井液条件下分步骤的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常规测井交会、基于侵入原理的侵入因子分析、多井对比等3个步骤对油、水层进行识别,提高了测井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能力;通过淡水钻井液侵入影响正演建模、地质和油藏工程参数等约束的反演解释、定量评价结果检验等3个步骤开展油层定量评价,提高了低幅度油藏背景下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的精度和可信度。此测井解释模式对低电阻率油气层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钻井液侵入 低幅度油藏 低电阻率油层 岩石物理研究 成因机理 测井识别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钻井液侵入对油层电阻率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薇 闫伟林 白建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3-145,共3页
淡水钻井液侵入油层通常出现减阻侵入现象,即冲洗带电阻率小于原状地层电阻率,但有时也存在相反的现象。对此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且在实验室进行岩心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淡水钻井液侵入条件下,当钻井液电阻率与原始... 淡水钻井液侵入油层通常出现减阻侵入现象,即冲洗带电阻率小于原状地层电阻率,但有时也存在相反的现象。对此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且在实验室进行岩心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淡水钻井液侵入条件下,当钻井液电阻率与原始地层水电阻率之比大于2.5时,油层出现增阻侵入和低阻环带现象,表现为冲洗带电阻率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且该比值越大,增阻侵入和低阻环带越明显;当钻井液电阻率与原始地层水电阻率比较接近时,油层表现出减阻侵入现象,即冲洗带电阻率小于原状地层电阻率,当侵入较深时,油层可能呈现出低电阻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钻井液 侵入 油层电阻率 理论分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胺抑制剂DEG对水基钻井液抑制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维恒 董樱花 +2 位作者 方颖 赵玉明 周风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4-146,共3页
端羟基改性聚醚胺DEG是一种新型页岩抑制剂。与氯化钾、甲酸钠等抑制剂盐相比,DEG对淡水钻井液和盐水钻井液的流变性及滤失性影响相对较小。对钠基膨润土的线性膨胀倍数降低率以及对新疆塔里木油田侏罗系页岩岩屑的热滚回收率实验表明... 端羟基改性聚醚胺DEG是一种新型页岩抑制剂。与氯化钾、甲酸钠等抑制剂盐相比,DEG对淡水钻井液和盐水钻井液的流变性及滤失性影响相对较小。对钠基膨润土的线性膨胀倍数降低率以及对新疆塔里木油田侏罗系页岩岩屑的热滚回收率实验表明,DEG具有更优的抑制性,其1%加量的抑制性等效于10%氯化钾。在经历36%氯化钠、5%无水氯化钙或5%结晶氯化镁分别在120oC下热滚16h污染后,流变性能较为稳定。在100~150℃高温滚动老化16h后,其流变性变化亦很小。证实DEG是一种抑制性能优异、对钻井液性能影响较小、且有一定抗温、抗盐能力的新型泥页岩抑制剂,有望用于深#、努泰妯屡和海洋竹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胺页岩抑制剂 淡水钻井液 盐水钻井液 流变性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