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候态的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比较了气候态意义下南极附近和南极绕极流区域的海洋层结,对南极融冰问题的合理海洋边界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南极融冰所注入的淡水通量在大西洋东部和印度洋海区将沿...基于气候态的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比较了气候态意义下南极附近和南极绕极流区域的海洋层结,对南极融冰问题的合理海洋边界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南极融冰所注入的淡水通量在大西洋东部和印度洋海区将沿着表层路径到达南极绕极流区,在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的经向运动路径视淡水通量的强度而定:在融冰较为剧烈时,将沿表层路径到达绕极流区域;在融冰较为和缓时,将沿次表层路径向北运动。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淡水通量沿表层路径运动的临界情况,对目前大多数气候模式采用理想化淡水通量模拟南极融冰问题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南极融冰问题的模式方案选择提供必要的参考。展开更多
利用EN4(the UK Met Office EN4.2.1 analyses)盐度数据发现北太平洋副热带高盐中心--北太平洋热带水(NPTW)的海表面积与体积在2000-2008年、2014-2017年存在下降趋势,2008-2014年期间存在上升趋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变化与太平洋...利用EN4(the UK Met Office EN4.2.1 analyses)盐度数据发现北太平洋副热带高盐中心--北太平洋热带水(NPTW)的海表面积与体积在2000-2008年、2014-2017年存在下降趋势,2008-2014年期间存在上升趋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的位相转换紧密相关。利用淡水通量数据以及ECCO2(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Phase Ⅱ)流场数据计算分析后表明,淡水通量对NPTW的变化贡献较小,而水平输运对NPTW的表面积以及体积变化贡献较大,这与PDO正(负)位相期间北赤道流(NEC)的向北(南)摆动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气候态的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比较了气候态意义下南极附近和南极绕极流区域的海洋层结,对南极融冰问题的合理海洋边界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南极融冰所注入的淡水通量在大西洋东部和印度洋海区将沿着表层路径到达南极绕极流区,在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的经向运动路径视淡水通量的强度而定:在融冰较为剧烈时,将沿表层路径到达绕极流区域;在融冰较为和缓时,将沿次表层路径向北运动。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淡水通量沿表层路径运动的临界情况,对目前大多数气候模式采用理想化淡水通量模拟南极融冰问题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南极融冰问题的模式方案选择提供必要的参考。
文摘利用EN4(the UK Met Office EN4.2.1 analyses)盐度数据发现北太平洋副热带高盐中心--北太平洋热带水(NPTW)的海表面积与体积在2000-2008年、2014-2017年存在下降趋势,2008-2014年期间存在上升趋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的位相转换紧密相关。利用淡水通量数据以及ECCO2(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Phase Ⅱ)流场数据计算分析后表明,淡水通量对NPTW的变化贡献较小,而水平输运对NPTW的表面积以及体积变化贡献较大,这与PDO正(负)位相期间北赤道流(NEC)的向北(南)摆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