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对淡水石斑鱼血清生化指标和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陆宇杰 熊锐 +5 位作者 孙玉梅 冯洪超 孙学亮 尤宏争 毕相东 郭永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淡水石斑鱼血清抗氧化功能、肝功能、血脂代谢及血清葡萄糖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60.30±0.25)g的淡水石斑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G0组(对照组)、G1组、G2组和G3...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淡水石斑鱼血清抗氧化功能、肝功能、血脂代谢及血清葡萄糖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60.30±0.25)g的淡水石斑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G0组(对照组)、G1组、G2组和G3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0、100、200 mg/kg的EGB。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试验21 d时,与对照组相比,G2组试验鱼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提高(P<0.05);试验14~21 d时,与对照组相比,G2组试验鱼血清葡萄糖(GLU)、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EGB可以调节淡水石斑鱼血脂代谢,增强淡水石斑鱼的抗氧化能力,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EGB添加量为100 mg/kg时投喂14~21 d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 银杏叶提取物 免疫功能 抗氧化功能 血清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石斑鱼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顾曙余 杜寅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9-183,共5页
通过对淡水石斑鱼血涂片及头肾、肾、脾和肝脏器印片的光镜观察,发现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试验对脏器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红血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进行了分类统... 通过对淡水石斑鱼血涂片及头肾、肾、脾和肝脏器印片的光镜观察,发现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试验对脏器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红血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进行了分类统计。试验结果表明头肾、肾和脾是淡水石斑的主要造血器官,肝组织印片上未观察到原始阶段血细胞,提示肝脏不是淡水石斑鱼的造血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 血细胞 血细胞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淡水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鳃线粒体丰富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雯 温久福 +4 位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王鹏飞 陈世喜 谢木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4-549,共6页
为探讨淡水(盐度为0)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鳃线粒体丰富细胞(MRCs)形态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其对鳃MRCs渗透调节机制的影响,以盐度30为对照,在斜带石斑鱼幼鱼急性淡水胁迫过程中,对鳃MRCs的结构变化进行光学显微镜(2... 为探讨淡水(盐度为0)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鳃线粒体丰富细胞(MRCs)形态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其对鳃MRCs渗透调节机制的影响,以盐度30为对照,在斜带石斑鱼幼鱼急性淡水胁迫过程中,对鳃MRCs的结构变化进行光学显微镜(2、6、12、48 h)和扫描电镜观察(48 h).结果显示:淡水组鳃MRCs长径和短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H.E染色较浅;鳃小片直径显著变宽(p<0.05),且鳃小片上增生出鳃MRCs;鳃MRCs表面存在一个特殊的顶膜结构,淡水组顶膜较为平坦,开口较大,且其表面存在大量微绒毛,对照组顶膜向内凹陷成一个开口较小的顶隐窝.推测在急性淡水胁迫下,斜带石斑鱼鳃MRCs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其渗透调节功能部分丧失,幼鱼死亡,所以斜带石斑鱼幼鱼直接转入淡水时,不能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斜带石斑鱼 淡水胁迫 鳃线粒体丰富细胞 渗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石斑鱼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黄海 杨宁 张希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91,共5页
测定和分析了淡水石斑鱼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为该鱼的营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淡水石斑鱼的平均含肉率为78.8%,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为76.00%,粗蛋白为18.90%,粗脂肪为3.00%,粗灰分为1.73%... 测定和分析了淡水石斑鱼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为该鱼的营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淡水石斑鱼的平均含肉率为78.8%,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为76.00%,粗蛋白为18.90%,粗脂肪为3.00%,粗灰分为1.73%。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5.74%(占鲜样),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含量为6.88%,占氨基酸总量的40.60%。4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为7.08%,占氨基酸总量的44.98%。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4.84;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22。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34.0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65.91%,其中DHA含量丰富,占脂肪酸总量的6.95%。矿物质含量丰富。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淡水石斑鱼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优质淡水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 含肉率 肌肉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糖水平对淡水石斑鱼生长、消化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学亮 王庆奎 +3 位作者 程镇燕 张立军 王婵 陈成勋 《饲料研究》 CAS 2017年第23期39-45,共7页
试验以初始体质量为(71.02±0.37)g的淡水石斑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糖添加水平对淡水石斑鱼的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鱼粉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分别添加0%、5.50%、11.00%、16.50%和22.00%的玉米淀粉制... 试验以初始体质量为(71.02±0.37)g的淡水石斑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糖添加水平对淡水石斑鱼的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鱼粉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分别添加0%、5.50%、11.00%、16.50%和22.00%的玉米淀粉制作成5种等氮等脂的饲料,每个糖水平设3个重复,饲养50 d。结果显示:11.0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22.00%组(P<0.05);人工配合饲料中糖水平的升高对饲料系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11.0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大,饲料系数最小。11.00%组和16.50%组肠道蛋白酶活性最高,但5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11.00%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最大,显著高于0%、5.50%和22.00%组(P<0.05),与16.50%组差异不显著(P>0.05);11.00%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0%组(P<0.05)。随着饲料中糖含量的升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1.00%组的T-AOC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1.00%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_X)活性高于其他各组,显著高于0%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糖含量为11.00%的饲料,既能提高淡水石斑鱼生长效果,又可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 糖水平 生长性能 肠道消化酶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Hg^(2+)、Cd^(2+)、Pb^(2+)对淡水石斑鱼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斌 陈先均 李孟均 《水产养殖》 CAS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试验探讨了Cu2+、Hg2+、Cd2+、Pb2+4种重金属离子对淡水石斑鱼仔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表明:Hg2+、Cd2+、Cu2+和 Pb2+对淡水石斑鱼仔鱼的96hLC50分别为0.069 mg/L、0.48 mg/L、0.928 mg/L和3.421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069 mg/L... 试验探讨了Cu2+、Hg2+、Cd2+、Pb2+4种重金属离子对淡水石斑鱼仔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表明:Hg2+、Cd2+、Cu2+和 Pb2+对淡水石斑鱼仔鱼的96hLC50分别为0.069 mg/L、0.48 mg/L、0.928 mg/L和3.421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069 mg/L、 0.00481 mg/L、0.00978 mg/L和0.0321 mg/L。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Hg2+>Cd2+>Cu2+>p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仔鱼 HG^2+ CD^2+ CU^2+ PB^2+ 急性毒性 LC50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石斑鱼人工养殖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乔燕平 张晨晨 《渔业现代化》 2006年第4期20-21,共2页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外形与海水石斑鱼相似,因属肉食鱼类,可用于控制湖泊中小杂鱼的过度繁殖。养殖实践表明,此鱼具有生长快,耐低溶氧,抗病力强,肉质细腻、鲜美,是一种较高档的淡水养殖品种。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 养殖技木 人工 淡水养殖品种 过度繁殖 小杂鱼 抗病力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PT等七种物质对淡水石斑鱼、泥鳅、金鱼诱食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马江耀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61,共3页
试验比较了DMPT、牛磺酸、甜菜碱、酵母浸膏、L-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等七种物质对淡水石斑鱼、泥鳅、金鱼的诱食效果。结果表明:对淡水石斑鱼诱食效果的强弱顺序为DMPT>甘氨酸>甜菜碱>牛磺酸>L-丙氨酸,其中DMPT达到显... 试验比较了DMPT、牛磺酸、甜菜碱、酵母浸膏、L-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等七种物质对淡水石斑鱼、泥鳅、金鱼的诱食效果。结果表明:对淡水石斑鱼诱食效果的强弱顺序为DMPT>甘氨酸>甜菜碱>牛磺酸>L-丙氨酸,其中DMPT达到显著引诱水平(P<0.05);对泥鳅诱食效果的强弱顺序为L-丙氨酸>DMPT>牛磺酸>甜菜碱>甘氨酸;对金鱼的诱食效果强弱顺序为牛磺酸>甜菜碱>DMPT>甘氨酸。谷氨酰胺和酵母浸膏对三种动物均有抑制作用,L-丙氨酸对金鱼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PT 诱食剂 淡水石斑鱼 泥鳅 金鱼 诱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石斑鱼的温室养殖试验 被引量:7
9
作者 陈迪虎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6,共2页
2004年6—10月进行了淡水石斑鱼的温室饲养试验。旨在探索淡水石斑鱼的最适摄食温度以及温度与其摄食和体重增长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淡水石斑鱼的最适摄食温度为25-30℃,当水温低于25℃时,其摄食量明显减少,生长缓慢。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 人工饲养 温度 摄食 体重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石斑鱼染色体组型分析
10
作者 何杰 曹丽萍 徐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7,共4页
利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淡水石斑鱼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淡水石斑鱼染色体数目为2n=44,核型公式为4 sm+26 st+14 t,染色体臂数(NF)=48。雌雄无差异。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 核型 微量全血法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薇 周文玉 张富乐 《水产科技情报》 2003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对淡水石斑鱼的繁殖频率与水温、激素催熟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淡水石斑鱼的繁殖频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 ;注射LHRH -A2 ,可加快繁殖频率 ,注射剂量为 0 .8~ 1.0 μg/kg(♀体重 )时 ,有利于提高孵化率。此外 ,对亲鱼年龄... 对淡水石斑鱼的繁殖频率与水温、激素催熟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淡水石斑鱼的繁殖频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 ;注射LHRH -A2 ,可加快繁殖频率 ,注射剂量为 0 .8~ 1.0 μg/kg(♀体重 )时 ,有利于提高孵化率。此外 ,对亲鱼年龄与受精卵孵化率的关系及不同批次苗种生长的研究结果显示 ,2~ 4龄亲鱼产的卵 ,其孵化率在 6 0 %~ 70 % ;而在 2 6~ 2 8℃情况下 ,不同批次苗种间的生长差异不大 ;在自然水温条件下 ,不同批次苗种间的生长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 人工繁殖 繁殖频率 水温 激素 相关关系 孵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永华 周海平 沈卫红 《科学养鱼》 2000年第9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 生物学特性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石斑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吕梅良 顾志华 +1 位作者 赵伟政 俞林 《科学养鱼》 2004年第8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 池塘养殖 鱼种放养 饲养管理 鱼病防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清忠 杜崇贵 顾汉东 《河北渔业》 2006年第5期24-24,57,共2页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 养殖技术 养殖品种 鲷科鱼类 尼加拉瓜 南部地区 市场价格 养殖规模 淡水养殖 养殖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挂式蔬菜种植温棚中淡水石斑鱼养殖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燕 骆志强 +1 位作者 刘晓东 王笠平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5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温室大棚内的闲置空间,本试验在吊挂式蔬菜种植温棚中建立安全高效的集约化养殖系统,并进行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和圣女果(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的立体养殖试验.该试验以收集和储存的雨水作为养... 为了充分利用温室大棚内的闲置空间,本试验在吊挂式蔬菜种植温棚中建立安全高效的集约化养殖系统,并进行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和圣女果(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的立体养殖试验.该试验以收集和储存的雨水作为养殖水源,其养殖废水经处理后用作圣女果营养液的配制和灌溉.经过70 d的养殖试验发现,该模式的养殖水池温度变化平稳,冬季可维持在19℃左右.溶解氧和pH值等水质指标均能达到淡水石斑鱼生长的适宜范围,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分别为0.013 ~0.017 mg/L和0.03 ~0.05 mg/L,对淡水石斑鱼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淡水石斑鱼的增重率达20%以上,成活率也均在91%以上.在提高了淡水石斑鱼产量的同时,圣女果也获得了丰收,产量达到40 kg/m2.该模式下每平方米的净利润可达812.2元.该立体养殖模式不仅符合绿色生态养殖的要求,而且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体现了当前都市立体农业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大棚 吊挂栽培 立体养殖模式 淡水石斑鱼 圣女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石斑鱼的生物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智杰 胡智政 +1 位作者 吴宣胜 高慎刚 《江西水产科技》 1999年第1期42-42,共1页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mangguense)分类学上属鲈形目,鲈形亚目,丽鱼科。原产于中美洲尼拉瓜,1976年引入台湾,我省于96年11月从台湾引进。一、外部形态特征:淡水石斑鱼躯干两侧各有8条黑条纹。垂直...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mangguense)分类学上属鲈形目,鲈形亚目,丽鱼科。原产于中美洲尼拉瓜,1976年引入台湾,我省于96年11月从台湾引进。一、外部形态特征:淡水石斑鱼躯干两侧各有8条黑条纹。垂直的黑条纹中央有较黑的色素块。胸鳍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淡水石斑鱼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志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 人工繁殖 试验 苗种培育技术 大面积推广 养殖 “瓶颈” 制约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淡水石斑鱼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建湖 郭建林 +4 位作者 陈建明 孙丽慧 李倩 黄爱霞 田儒品 《科学养鱼》 2021年第4期9-9,共1页
在当前的淡水石斑鱼人工养殖中,流水养殖模式仍为主流,但随着环保和土地资源管控愈发严格以及养殖病害的逐年增多,淡水石斑鱼养殖业迫切需要转变现有养殖模式和调整养殖结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一种集工程化、设施化、集约化、智能化... 在当前的淡水石斑鱼人工养殖中,流水养殖模式仍为主流,但随着环保和土地资源管控愈发严格以及养殖病害的逐年增多,淡水石斑鱼养殖业迫切需要转变现有养殖模式和调整养殖结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一种集工程化、设施化、集约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新型养殖模式,具有节水、节地、环保、高效和产品质量可控等优点。为优化淡水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苗种培育技术,笔者于2020年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开展了淡水石斑鱼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试验过程和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淡水石斑鱼养殖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结构 淡水石斑鱼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流水养殖 培育试验 资源管控 苗种培育技术 养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石斑鱼的生物特性及其养殖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富钦 《内陆水产》 2008年第12期30-32,共3页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俗称美丽罗非鱼,属鲈形目,慈鲷科鱼类,原产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等地的河流及湖泊中。淡水石斑鱼为耐低氧、抗病力强和偏肉食性的底层鱼类,它不仅鱼体美观且肉质细嫩、昧...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俗称美丽罗非鱼,属鲈形目,慈鲷科鱼类,原产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等地的河流及湖泊中。淡水石斑鱼为耐低氧、抗病力强和偏肉食性的底层鱼类,它不仅鱼体美观且肉质细嫩、昧道鲜美。该品种于1996年由一家台资养殖场引入我市,并逐步推广养殖,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市场,价格一直稳定在32元/kg左右。由于养殖效益好,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笔者认为淡水石斑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淡水养殖新品种,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 养殖技术 生物特性 生物学特性 鲷科鱼类 尼加拉瓜 洪都拉斯 底层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牛膝对淡水石斑鱼部分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0
作者 孙晓旺 郑艳坤 +4 位作者 马林 李明泽 尤宏争 毕相东 孙学亮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12期24-29,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川牛膝对淡水石斑鱼部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重为(50.20±2.30) g的淡水石斑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各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1.0%、1.5%和2.0%的川牛膝粉。试验期28 d。结果显... 试验旨在研究川牛膝对淡水石斑鱼部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重为(50.20±2.30) g的淡水石斑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各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1.0%、1.5%和2.0%的川牛膝粉。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试验第21 d时,2.0%川牛膝添加组淡水石斑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试验第14和第28 d时(P<0.05),且显著高于0.5%川牛膝添加组、1.0%川牛膝添加组和1.5%川牛膝添加组(P<0.05)。试验第14 d时,1.5%川牛膝添加组淡水石斑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试验第21 d时,1.5%川牛膝添加组淡水石斑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试验第7和第14 d (P<0.05)。试验第28 d时,0.5%川牛膝添加组和1.0%川牛膝添加组淡水石斑鱼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28 d时,1.0%川牛膝添加组淡水石斑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0.5%川牛膝添加组和2.0%川牛膝添加组(P<0.05)。研究表明,川牛膝对淡水石斑鱼的抗氧化功能具有促进作用,但各抗氧化指标对应的最优川牛膝添加量不同,在养殖过程中可预先添加0.5%川牛膝粉,再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调整川牛膝粉的添加量,以达到最优的养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 川牛膝 血清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