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背景下长江流域河流干扰度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海龙 张益章 周语夏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3期33-39,共7页
全球正面临着严峻的淡水生物多样性危机,维持河流的自然流淌性是国际公认的保护淡水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是世界淡水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水系,但水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其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识别长江流域自然流淌... 全球正面临着严峻的淡水生物多样性危机,维持河流的自然流淌性是国际公认的保护淡水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是世界淡水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水系,但水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其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识别长江流域自然流淌河流的数量、分布及与淡水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对于长江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长江流域的宏观空间尺度,采用“河流干扰指数”方法,识别出长江流域潜在自然流淌河流长度约占流域干支流总长度的24%,即7311 km,其流域面积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21.6%,约39万平方公里。综合相关文献,得到上述研究结果与以鱼类、两栖及底栖动物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现有淡水生物多样性及与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系。最后探讨长江流域面向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亟待开展的工作,并分析河流干扰度评价与自然流淌河流保护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生物多样性 自然流淌河流 长江流域 河流干扰指数 自然保护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游藻类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引物的比较与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母亚雯 杨江华 +2 位作者 张丽娟 张咏 张效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环境DNA(eDNA)宏条形码技术通量高、重复性好,在未来生态环境监测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仍处在发展阶段,尚缺乏统一的浮游藻类扩增引物。利用同一个野外环境样本,比较8对通用引物在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中的差异... 环境DNA(eDNA)宏条形码技术通量高、重复性好,在未来生态环境监测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仍处在发展阶段,尚缺乏统一的浮游藻类扩增引物。利用同一个野外环境样本,比较8对通用引物在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中的差异,为初步建立规范化的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方法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引物对浮游藻类扩增存在明显偏好性,靶向扩增16S rDNA的引物主要检出硅藻,其次是隐藻和绿藻;靶向扩增18S rDNA的1391、AD3和ANF 3对引物具有较高的浮游藻类扩增效率和物种辨识度,分别检出67、62、63个浮游藻属,其检出的浮游藻类的相对丰度排序均为硅藻>绿藻>隐藻>金藻>甲藻,可以作为通用引物用于浮游藻类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环境DNA宏条形码 通用引物 淡水生物多样性 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