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光辐照强度下丰水期典型淡水养殖池塘溶解性有机质光化学特征
1
作者 郑京成 陈丙法 +4 位作者 顾鑫才 刘宏 冯慕华 张程 韩士群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8-480,I0005-I0007,共16页
淡水养殖池塘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其具体过程尚不清楚。本文利用光谱和分子探针技术探究太湖流域2个典型淡水养殖池塘(中华绒螯蟹塘和克氏原鳌虾塘)DOM在不同光辐照强度下的光化学行为。通过紫外吸收光谱... 淡水养殖池塘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其具体过程尚不清楚。本文利用光谱和分子探针技术探究太湖流域2个典型淡水养殖池塘(中华绒螯蟹塘和克氏原鳌虾塘)DOM在不同光辐照强度下的光化学行为。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揭示了养殖池塘DOM组分性质随光辐照时间的变化过程,分子探针技术定量DOM光化学过程产生的光敏活性中间体(PPRIs)——^(3)DOM^(*)、^(1)O_(2)和·OH的生成速率、稳态浓度和量子产率。结果表明,淡水养殖池塘DOM可分离出2个类腐殖质组分(C1和C2)和1个类蛋白组分(C3),淡水养殖池塘DOM腐殖化程度低,强自生源特征明显,兼具陆源与内源属性。中华绒螯蟹塘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和富营养化程度以及DOM各荧光组分强度均高于克氏原鳌虾塘。淡水养殖池塘DOM的组分性质在不同光辐照强度下的变化存在差异。低光辐照强度下,DOM各组分性质均无明显变化,但高光辐照强度下,淡水养殖池塘DOM的荧光强度、分子量、芳香性和疏水性随辐照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中华绒螯蟹塘DOM中C1、C2和C3荧光组分的光降解速率分别为0.014、0.007和0.021 h^(-1),均高于克氏原鳌虾塘DOM对应组分光降解速率(0.012、0.004和0.02 h^(-1)),C3组分占比小但表现出更强的光化学活性。PPRIs的生成潜能随着光辐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中华绒螯蟹塘DOM在高光辐照强度下^(3)DOM^(*)、^(1)O_(2)和·OH生成速率分别为1.41×10^(-8)、1.32×10^(-8)和5.52×10^(-12) mol/(L·s),高于克氏原鳌虾塘DOM对应PPRIs的生成速率(9.77×10^(-9)、6.34×10^(-9)和2.50×10^(-12) mol/(L·s))。本研究为丰富淡水养殖池塘DOM环境行为机制和防控养殖池塘有机污染物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池塘 光辐照强度 溶解性有机质 光敏活性中间体 光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评价及与底质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丽 吴松 +4 位作者 覃东立 霍堂斌 黄晓丽 王玉梅 刘守新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0-97,125,共9页
在哈尔滨地区面积6 600 m^(2)、平均水深1.2 m、多年未清淤的泥沙底质典型淡水精养池溏中混养鲤(Cyprinus carpio)、鲇(Silurus aso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春季(4—5月)、夏季(6—8月)... 在哈尔滨地区面积6 600 m^(2)、平均水深1.2 m、多年未清淤的泥沙底质典型淡水精养池溏中混养鲤(Cyprinus carpio)、鲇(Silurus aso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春季(4—5月)、夏季(6—8月)和秋季(9月)不同时间采集池塘水体和表层底泥样品,监测养殖周期内水质总氮(TN)、总磷(TP)、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和总有机碳(TOC)含量及高锰酸盐指数(COD_(Mn))、p H的季节性变化,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水体污染程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水质污染的主要驱动因子,并结合底质指标绘制网络关系图。结果表明:池塘水质整体处于严重污染水平,春季优于夏季和秋季。参与评价时池塘水质为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超标数随着养殖时间延长而增加,TN在全养殖周期内均超出警戒水平;TN、TP、NH_(4)^(+)-N和COD_(Mn)是池塘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池塘水质主要受鱼类的生长代谢、溶解氧和投饵的影响,污染物以N、P营养盐为主。水体TP、TN、NH_(4)^(+)-N和底泥NO_(2)^(-)-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底泥T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池塘水体和底泥中的有机物污染具有共现性,水体TOC和底泥T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池塘 水质 底质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养殖池塘CO_(2)通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 被引量:1
3
作者 葛培 赵佳玉 +6 位作者 张弥 肖薇 邱吉丽 贾磊 包恒鑫 石婕 赵若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201,共12页
为探讨淡水养殖CO_(2)通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本研究以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典型淡水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法(Eddy covariance,EC)测定的2016—2021年高频连续CO_(2)通量数据,对CO_(2)通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 为探讨淡水养殖CO_(2)通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本研究以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典型淡水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法(Eddy covariance,EC)测定的2016—2021年高频连续CO_(2)通量数据,对CO_(2)通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环境、人为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池塘CO_(2)通量(以C计)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其年尺度交换量的变化范围为-671~1005 kg·hm^(-2)·a^(-1),年均值为(-74±688)kg·hm^(-2)·a^(-1),表现为CO_(2)的弱汇。CO_(2)通量在不同时间尺度的主控因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0.5 h尺度上,太阳辐射和气温分别是白天和夜晚CO_(2)通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日尺度和月尺度的CO_(2)通量则分别受太阳辐射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调控,且CO_(2)通量与上述要素均呈显著负相关;年际尺度上,养殖池塘CO_(2)通量受饲料投入量与NDVI的共同作用,二者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解释64%的CO_(2)年总通量变化,其中CO_(2)排放量随饲料投入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R2=0.55,P<0.05)。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在未来可将提高饲料利用率作为控制养殖水体温室气体排放、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池塘 涡度相关法 CO_(2)通量 多时间尺度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氮含量分析方法比较及黑龙江典型淡水养殖池塘和自然水域总氮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黄丽 覃东立 +4 位作者 吴松 陈中祥 高磊 黄晓丽 王鹏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2,共6页
应用Multi N/C2100S分析仪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1个有证标准样品和6个实际水样总氮含量进行对比实验,予以验证。结果表明:两种仪器对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测得的平均值接近真值,RSD<1%、相对误差<5%,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无显... 应用Multi N/C2100S分析仪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1个有证标准样品和6个实际水样总氮含量进行对比实验,予以验证。结果表明:两种仪器对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测得的平均值接近真值,RSD<1%、相对误差<5%,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无显著差异。Multi N/C2100S分析仪可以高效、快速批量测定。5个月中4次监测6个实际水样总氮含量的结果为:白鱼泡水体中TN含量无显著变化;宾县1~#和3~#池塘水体含量逐月升高;5月稻田TN含量明显偏高,可能是水稻生长施肥所致;7月松花江水样TN含量高于其他月份,可能受养殖密度、模式、天气、投饵量、施肥量及周边农作物施药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TN)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Multi N/C2100S分析仪 淡水养殖池塘 自然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含量积累及污染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庞洋洋 罗伟 +4 位作者 李文红 戴晓玲 杨芳 章增林 吕业坚 《水产科技情报》 2016年第1期45-49,共5页
为了解淡水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Zn含量的变化趋势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连续4年对混养鱼塘表层沉积物中的Cu、Zn含量进行监测,并用3种不同方法分别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鱼塘表层沉积物中Cu、Zn的空间分布差... 为了解淡水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Zn含量的变化趋势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连续4年对混养鱼塘表层沉积物中的Cu、Zn含量进行监测,并用3种不同方法分别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鱼塘表层沉积物中Cu、Zn的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但时间分布差异显著,Cu、Zn含量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高;表层沉积物中Cu、Zn的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64.8722和295.1020 mg/kg。Cu、Zn的4年均值地积累指数分别为0.996和1.864,污染程度Zn>Cu;Cu、Zn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均低于40,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为21.596,为低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池塘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 地积累 潜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活性生物净水剂在淡水养殖池塘中的应用
6
作者 聂实践 路戈 +4 位作者 许寿涛 冯云 安福刚 尚晏增 薛和壁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活性生物净水剂 淡水养殖池塘 应用 水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淡水养殖池塘微塑料的污染分布、毒性效应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爱 李珍珍 +3 位作者 庄铖涛 叶维城 徐怡婷 吴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9,共9页
【目的】了解目前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对淡水养殖生态系统的污染水平及其养殖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和影响机制,为水产养殖业的微塑料污染管理和水产品的食品质量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参考。【方法】选取我国典型淡水养殖池塘的水... 【目的】了解目前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对淡水养殖生态系统的污染水平及其养殖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和影响机制,为水产养殖业的微塑料污染管理和水产品的食品质量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参考。【方法】选取我国典型淡水养殖池塘的水体、底泥及2种水产品(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对其进行MPs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科学评估微塑料的污染风险。同时,以前期试验结果中微塑料(聚苯乙烯,PS)为代表,以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为受试对象,设置不同质量浓度梯度(0,200,300,450,675,1012.5 mg/L)微塑料溶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在试验基础上配制不同微塑料溶液,培养0,24,48,96 h,测定斑马鱼抗氧化酶(CAT、SOD、GST、GPx)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并分析免疫相关基因TNF-α和IL-1β的转录水平。【结果】微塑料在大口黑鲈和日本沼虾淡水养殖池塘的表层水、底泥沉积物及养殖生物中均有污染,形状多为纤维状和碎片状,其成分主要为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微塑料在所调查的淡水养殖池塘中污染较轻且风险等级较低;微塑料PS对斑马鱼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为407.93 mg/L,具有中等毒性。随着微塑料PS质量浓度增加和暴露时间延长,斑马鱼抗氧化酶(CAT、SOD、GST)活性和GSH活性整体均呈下降趋势,而GPx活性和M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量异常上升。【结论】微塑料在典型淡水养殖池塘中的表层水、底泥沉积物及养殖生物中均有检出,且主要通过对斑马鱼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实质性损害,进而威胁生物生长与安全,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淡水养殖池塘 污染分布 风险评价 毒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淡水养殖池塘底排污处理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连英 贾磊 +2 位作者 戴媛媛 刘皓 钱红 《科学养鱼》 2020年第2期81-82,共2页
底排污技术是指在池塘底部修建集污孔,在池塘边修建排污井和沉淀过滤池,达到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尾水零排放的良性循环效果。笔者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淡水池塘养殖底排污技术在我国四川、江苏、宁夏等地区示范应用... 底排污技术是指在池塘底部修建集污孔,在池塘边修建排污井和沉淀过滤池,达到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尾水零排放的良性循环效果。笔者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淡水池塘养殖底排污技术在我国四川、江苏、宁夏等地区示范应用效果显著,不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更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过对天津地区淡水池塘养殖的调研,笔者2019年在天津地区淡水养殖池塘进行了底排污处理技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循环 池塘底部 淡水池塘养殖 循环利用 零排放 生态效益 养殖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成就、挑战与未来 被引量:2
9
作者 谢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49-2154,共6页
池塘养殖作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传统方式,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和农业结构调整以来,我国池塘养殖业经历了迅猛的发展,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水产养殖的领军力量[1]。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池塘养殖业经历了显著的发... 池塘养殖作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传统方式,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和农业结构调整以来,我国池塘养殖业经历了迅猛的发展,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水产养殖的领军力量[1]。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池塘养殖业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和模式变革,不仅在产量上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更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就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渔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模式变革 水产养殖 可持续发展 领军 淡水池塘养殖 国家食物安全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淡水池塘养殖单产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秀娟 吴反修 +2 位作者 高宏泉 岳冬冬 张宇轩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保障水产品稳定有效供给的重要方面。本研究采取对现有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及问卷调查、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我国淡水池塘养殖单产总体情况和不同地区、主养品种及湖北省、广东省典...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保障水产品稳定有效供给的重要方面。本研究采取对现有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及问卷调查、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我国淡水池塘养殖单产总体情况和不同地区、主养品种及湖北省、广东省典型模式单产水平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单产的主要因素和提高单产水平的对策建议,可供有关部门进行决策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收集整理 有效供给 淡水池塘养殖 对策建议 水产养殖 单产水平 典型模式 现状与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淡水池塘养殖投入产出分析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耿瑞 周状 +2 位作者 岳冬冬 赵蕾 刘龙腾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2-86,共5页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入产出效益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在对10个省份淡水池塘养殖投入产出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1)典型相关分析发现,淡水池塘养殖产出与投入第一对典型...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入产出效益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在对10个省份淡水池塘养殖投入产出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1)典型相关分析发现,淡水池塘养殖产出与投入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的相关系数达到强相关水平,值为0.9613,其中,反映产出的典型变量主要由成鱼收入决定,反映投入的典型变量主要由饲料和苗种费用决定;(2)样本区域淡水池塘养殖产出投入比值介于0.76-1.65之间,效益相差较大,其中浙江最高、辽宁最低。建议通过加大中低产池塘标准化改造力度、构建生态养殖模式及提高养殖合作组织化程度等措施,促进实现我国淡水池塘养殖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池塘养殖 投入产出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系统池塘淡水养殖溶解氧预测模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瑞梅 傅泽田 何有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868-18870,18873,共4页
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系统预测模型,应用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系统模型对淡水养殖池塘溶解氧进行预测,用实测的106组监测数据来检验模型的可靠性,其中80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26组数据作为检验样本,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系统预测模型,应用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系统模型对淡水养殖池塘溶解氧进行预测,用实测的106组监测数据来检验模型的可靠性,其中80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26组数据作为检验样本,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值与实测数据拟合良好,解决了生产实际中溶解氧状况无法及时预报和动态监测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淡水养殖 溶解氧 模糊系统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淡水池塘养殖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黎小正 吴祥庆 +3 位作者 庞燕飞 秦振发 杨姝丽 吴明媛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9期987-990,共4页
为了解、监测和评价广西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于2007年10月~2008年7月,选择位于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留肖村2户养殖户的各1口池塘,在1年的养殖周期内,于秋、冬、春、夏季节,分别采集池塘内、出水口... 为了解、监测和评价广西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于2007年10月~2008年7月,选择位于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留肖村2户养殖户的各1口池塘,在1年的养殖周期内,于秋、冬、春、夏季节,分别采集池塘内、出水口、池塘水源水样,监测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的排放情况,并通过计算其排污系数K值,测算广西淡水池塘养殖年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评价其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个养殖周期内,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K值分别为182.62、2.32、7.68和0.55kg/t;据此测算在1年的养殖周期内,广西淡水池塘养殖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分别为COD140263.2t、氨氮1764.0t、总氮5997.6t、总磷425.6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池塘养殖 污染物 排污系数 环境影响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MCs)对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危害及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毕相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5-545,共11页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淡水养殖池塘蓝藻水华频发已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藻毒素是蓝藻水华对养殖动物最严重、最直接的危害,其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分布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淡水养殖池塘蓝藻水华频发已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藻毒素是蓝藻水华对养殖动物最严重、最直接的危害,其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分布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蓝藻毒素。本文综述了MCs在养殖池塘的时空分布及其在养殖动物机体内的积累特征、MCs对养殖动物的毒害效应及其作用机理、养殖池塘中MCs的科学防控技术等,并针对当前养殖池塘中MCs危害及科学防控研究应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地构建多营养层级的淡水池塘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建立兼具吸收氮磷营养及降解MCs功能的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水)处理模式、加强利用MCs高效降解菌(群)或高效降解酶对MCs危害的应急处置、结合MCs毒害作用的分子机制开发靶向药物等未来发展建议,旨在为降低蓝藻水华对淡水养殖业的危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池塘 微囊藻毒素 危害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咸淡水池塘养殖鲈鱼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正柱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39,共2页
鲈鱼俗称花鲈、七星鲈、鲈板,属鲈形目。由于鲈鱼有适盐性广、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区的生活习性,所以黄河入海口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就成了我国野生鲈鱼的主产区。近几年,由于过度捕捞,黄河三角洲地区鲈鱼资源逐渐减少。为了提高鲈鱼的... 鲈鱼俗称花鲈、七星鲈、鲈板,属鲈形目。由于鲈鱼有适盐性广、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区的生活习性,所以黄河入海口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就成了我国野生鲈鱼的主产区。近几年,由于过度捕捞,黄河三角洲地区鲈鱼资源逐渐减少。为了提高鲈鱼的产量,笔者在咸淡水池塘中进行了鲈鱼养殖生产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地区 淡水池塘养殖 鲈鱼养殖 技术 生产性试验 生活习性 自然环境 海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淡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高产试验
16
作者 卢正臣 李凤晨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4,共2页
为了探索提高养殖户效益的新途径,我们于2010年6-9月在一口5亩的淡水池塘进行了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关键词 淡水池塘养殖 南美白对虾 高产试验 北方 高密度养殖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前三季度淡水池塘养殖生产形势分析
17
作者 王凤敏 张黎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22,25,共2页
淡水池塘养殖渔情信息采集工作自2009年启动开始,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体系。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采集数据,充分挖掘数据内涵,科学分析渔业生产形势,为领导科学决策、指导渔民生产提供服务,是... 淡水池塘养殖渔情信息采集工作自2009年启动开始,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体系。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采集数据,充分挖掘数据内涵,科学分析渔业生产形势,为领导科学决策、指导渔民生产提供服务,是渔情信息采集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北省作为淡水池塘养殖数据采集试点省份之一,在对采集数据分析工作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本刊对其前三季度数据分析情况进行刊登,希望能给其他省市的渔情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池塘养殖 生产形势 河北省 数据采集和分析 采集工作 数据分析 信息采集 科学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
18
作者 张福芸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淡化苗 淡水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咸淡水池塘养殖鲈鱼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正柱 《内陆水产》 2008年第8期23-23,共1页
鲈鱼俗称花鲈、七星鲈、鲈板,属于鲈形目。由于鲈鱼具有适盐性广、善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区的生活习性,所以黄河人海口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也就成了我国野生鲈鱼的主产区。近几年,由于过度的捕捞,使得黄河三角洲地区鲈鱼资源逐渐减少。... 鲈鱼俗称花鲈、七星鲈、鲈板,属于鲈形目。由于鲈鱼具有适盐性广、善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区的生活习性,所以黄河人海口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也就成了我国野生鲈鱼的主产区。近几年,由于过度的捕捞,使得黄河三角洲地区鲈鱼资源逐渐减少。为了提高鲈鱼的产量,2007年东营市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人员在咸淡水池塘中进行了鲈鱼养殖生产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地区 淡水池塘养殖 鲈鱼养殖 技术人员 生产性试验 生活习性 自然环境 海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地区七星鲈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20
作者 齐富刚 陈小江 《水产养殖》 CAS 2018年第3期25-26,共2页
七星鲈,学名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隶属鲈形目、鮨科、花鲈属,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七星鲈对温度、盐度适应性强,并且具有生长速度快、病害少、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我国海、淡水池塘传统... 七星鲈,学名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隶属鲈形目、鮨科、花鲈属,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七星鲈对温度、盐度适应性强,并且具有生长速度快、病害少、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我国海、淡水池塘传统的重要养殖鱼类。20世纪90年代以来,淡水池塘养殖鲈鱼迅速发展,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出口创汇前景看好。泰州地区地处长江下游,水资源丰富,距上海10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各类水产品,尤其是鲈鱼消费量巨大。因此,泰州地区从事七星鲈养殖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池塘养殖 泰州地区 七星鲈 健康养殖技术 肉食性鱼类 盐度适应性 生长速度 营养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