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七七事变”到淞沪抗战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德坤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6-432,共7页
从“七七事变”到淞沪抗战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一言以蔽之,就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政策。“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军政当局立即以“卢沟桥事件”为契机,制造种种事端,激化中日矛盾,以此为借口,将“卢沟桥事件”扩大为“华北事变”,... 从“七七事变”到淞沪抗战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一言以蔽之,就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政策。“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军政当局立即以“卢沟桥事件”为契机,制造种种事端,激化中日矛盾,以此为借口,将“卢沟桥事件”扩大为“华北事变”,再扩大为“中国事变”,将战火从中国平津地区扩大到华北地区,再扩大到上海及华中地区,终于将“卢沟桥事件”这一中日局部冲突,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七事变” 淞沪抗战 日本对华政策 战争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笔代剑:两次淞沪抗战期间的邹韬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32,共9页
"九·一八"事变以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交织的艰难时势中,邹韬奋不畏强暴,以笔代剑,怒斥敌寇,反对投降,勇敢战斗在民族解放第一线,为"两次淞沪抗战"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二八"抗战期间,邹韬奋... "九·一八"事变以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交织的艰难时势中,邹韬奋不畏强暴,以笔代剑,怒斥敌寇,反对投降,勇敢战斗在民族解放第一线,为"两次淞沪抗战"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二八"抗战期间,邹韬奋忘我地支持19路军抗战,竭力"唤起民众注意,共赴国难",创办"生活伤兵医院",弘扬"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精神,驳斥一切妥协思潮。"八·一三"抗战期间,他更是投身于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创办了《抗战》三日刊,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和政策,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竭尽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韬奋 淞沪抗战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国魂——献给“一·二八”淞沪抗战
3
作者 吴殿尧 关丽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42,共19页
上集字幕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漆黑的午夜。突然从远处传来日本军队的步枪和机枪声。我匆匆从上海北站赶到出事地点。我看见一个人影停住并倒了下去。远处,一个中国士兵跪下来,爬进一座房子的门口。开枪还击。……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
关键词 十九路军 蒋介石 日军 黄浦江 义勇军 外解 上海市 淞沪抗战 日本海军 张治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针和淞沪抗战的失败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明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21-27,共7页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是蒋介石在“一·二八”抗战中推行的反动方针,这个方针与“九·一八”时蒋介石“力避冲突”的电报比较言词有异,然而基调依旧,是新形式的不抵抗政策,其后果直接断送了淞沪抗战的大好局面。本文以详实...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是蒋介石在“一·二八”抗战中推行的反动方针,这个方针与“九·一八”时蒋介石“力避冲突”的电报比较言词有异,然而基调依旧,是新形式的不抵抗政策,其后果直接断送了淞沪抗战的大好局面。本文以详实资料就此方针的提出、它的实质、提出的理论依据作了分析,并在战役中的种种表现比较具体地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淞沪抗战 蒋介石 不抵抗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淞沪抗战前的十九路军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佑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60-65,共6页
十九路军由孙中山亲手创建之粤军第一师的一部发展而来,正式成立于1930年8月17日。该军原本是坚决拥蒋反共的,然1932年“1.28”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奋起痛击日寇,大振民族精神;1933年,十九路军更发动了抗日、反蒋、联共的“福建事变”,举... 十九路军由孙中山亲手创建之粤军第一师的一部发展而来,正式成立于1930年8月17日。该军原本是坚决拥蒋反共的,然1932年“1.28”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奋起痛击日寇,大振民族精神;1933年,十九路军更发动了抗日、反蒋、联共的“福建事变”,举国震动。这种转变看似突然,但却有其量的发展过程。本文拟就淞沪抗战前十九路军的历史进行探讨,并试分析其转变之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革命 十九路军 部队 江西 孙中山 南京 淞沪抗战 蒋介石 红军 参谋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民在淞沪抗战中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6
作者 李端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50-53,共4页
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淞沪抗战,是我国抗战八年中最为壮烈的战役之一。近年来史学界对其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诸如:"此役粉碎了日寇速战速决的战略预想","掩护了我国的战略展开,加速了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q... 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淞沪抗战,是我国抗战八年中最为壮烈的战役之一。近年来史学界对其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诸如:"此役粉碎了日寇速战速决的战略预想","掩护了我国的战略展开,加速了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为沿海工业内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等等。今天,在纪念淞沪抗战60周年之际,我们从爱国主义这个角度来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抗日战争,还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伟大的民族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抗战 中国人民 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精神 全面抗战 国民党政府 民族凝聚力 抗日战争 史学界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銮书 廖信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12,共12页
“八·一三”淞沪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日之间一次最大的战役。深入研究淞沪战役,对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是必不可少的。值此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本文拟就这次战役的发展过程及其经验教训,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向读者和专家请教。
关键词 淞沪抗战 中国军队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侵略 淞沪战场 一三 抗日斗争 中国事变 帝国主义者 司令长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件“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的上海档案史料
8
作者 陆其国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85,共2页
一1932年1月18日,日本特务一手策划了上海三友实业社毛巾厂门口的日僧被殴事件,之后嫁祸于三友毛巾厂工人。日方借此大做文章,扩大事态。1月28日,日军悍然出动四千余人,由装甲车开道,分数路向闸北多地发起进攻。驻防于此的国民政府第十... 一1932年1月18日,日本特务一手策划了上海三友实业社毛巾厂门口的日僧被殴事件,之后嫁祸于三友毛巾厂工人。日方借此大做文章,扩大事态。1月28日,日军悍然出动四千余人,由装甲车开道,分数路向闸北多地发起进攻。驻防于此的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奋起反击,"一·二八"淞沪抗战由此爆发!广为人知的是此次战役十九路军(后还有第五军)以处于劣势的人数与装备,英勇抗击装备远胜于自己的日军达一个多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抗战 十九路军 三友实业社 档案史料 汇刊 达一 发起进攻 蒋光鼐 国亡家破 热心人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中间知识分子抗战救国思想——以“读书杂志派”为中心
9
作者 霍贺 《江汉论坛》 2025年第8期30-36,共7页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救亡图存空前高涨、民族危机激发人民觉醒,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抗战救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不断高涨,成为时代强音。聚集在十九路军文化宣传基地神州国光社旗下的“读书杂...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救亡图存空前高涨、民族危机激发人民觉醒,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抗战救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不断高涨,成为时代强音。聚集在十九路军文化宣传基地神州国光社旗下的“读书杂志派”,以各种形式积极投入支援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既是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的支援者、参与者,又是见证者、记录者。他们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记录了当时的真实场景,批判国民党妥协外交政策,积极支援宣传十九路军抗战救国的壮举。他们主张抗战救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为战胜日寇,就要建立抗日民族联合战线,全民共同抗战。“读书杂志派”的抗战救国思想,呼应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共同构成当时普遍追求民族独立思潮的民族主义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杂志派” “一二八”事变 淞沪抗战 抗战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抗战”的时代先声——早期抗战电影的价值和启示(1931—1937)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博公 林吉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中国电影在进入1930年代以前,总体上仅作为一种新奇娱乐而存在,社会影响力并不大。但在此后,其社会关注度却陡然提升,这主要是因为从1931年底开始相继上映了不少抗战电影。这些作品让观众感到了国难当头的危机,看到了家破人亡的悲剧,萌... 中国电影在进入1930年代以前,总体上仅作为一种新奇娱乐而存在,社会影响力并不大。但在此后,其社会关注度却陡然提升,这主要是因为从1931年底开始相继上映了不少抗战电影。这些作品让观众感到了国难当头的危机,看到了家破人亡的悲剧,萌发了抗日救亡的情怀,堪称"电影抗战"的时代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电影 电影史 中国电影 社会关注度 淞沪抗战 八年抗战 十九路军 国防电影 绥远抗战 新闻纪录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战广播史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玉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9-92,共4页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中国以盛大的阅兵仪式掀起了纪念活动的高潮。近半年以来,本刊积极策划,精心筹备,在全国范围内约请赵玉明、哈艳秋、万京华、齐辉等专家学者,就抗日战争时期的广播...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中国以盛大的阅兵仪式掀起了纪念活动的高潮。近半年以来,本刊积极策划,精心筹备,在全国范围内约请赵玉明、哈艳秋、万京华、齐辉等专家学者,就抗日战争时期的广播、通讯社、报刊、电影、广告等媒体样态以及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分别撰写学术文章,并集结成专题予以刊发,希冀借此还原抗日战争于中国媒体传播中的全貌与价值,以史为鉴,启迪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 中华民族历史 国共合作 抗日救国 十九路军 日本侵略军 淞沪抗战 抗日斗争 反法西斯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抗战初期的民族精神与悲剧——记“九·一八”事变和两次“松沪抗战”
12
作者 李敏 《文博》 2005年第3期28-32,共5页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爆发把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与精神大写定格在民族大义这一历史天平上.与之息息相关的前后历史背景则是推动历史高潮迭起的动因,忽略了历史链条的衔接,孤立地阐述任何个别历史事件,都无法提炼其中令...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爆发把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与精神大写定格在民族大义这一历史天平上.与之息息相关的前后历史背景则是推动历史高潮迭起的动因,忽略了历史链条的衔接,孤立地阐述任何个别历史事件,都无法提炼其中令人信服的历史价值用以警示后人.藉今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本文就西安事变60周年陈列大纲的研究设计,反思"九·一八"事变和两次"淞沪抗战"的民族爱国精神与历史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营 十九路军 日军 淞沪抗战 日本关东军 现代史 西安事变 国民政府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来“不得进攻”──兼述“八·一四”淞沪陆海空全面主动出击
13
作者 李吉荪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张治中 蒋介石 抗日战争 国民党将领 统帅部 日本侵略军 淞沪抗战 海空 围攻军 战斗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梅兴:“抗战中重振民族之魂第一人”
14
作者 赵常娜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89,共2页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华战火燃向上海,中国守军为捍卫民族尊严浴血奋战英勇抵抗,用血肉之躯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不朽诗篇,黄梅兴就是这篇史诗里面众多赞歌中的一曲。他是“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被...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华战火燃向上海,中国守军为捍卫民族尊严浴血奋战英勇抵抗,用血肉之躯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不朽诗篇,黄梅兴就是这篇史诗里面众多赞歌中的一曲。他是“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全国人民崇高伟大之模范”,被后人称为“抗战中重振民族之魂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抗战 民族之魂 感天动地 民族尊严 不朽诗篇 日本侵华 重振 国民党高级将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特其人其事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慧瑛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美国青年 商会档案 中国 淞沪抗战 档案馆 萧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地方实践—以《中国红十字会常熟分会民国廿一年纪念册》为中心
16
作者 池子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9-195,共7页
《中国红十字会常熟分会民国廿一年纪念册》为研究中国红十字会历史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资料,其史料价值值得珍视。对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地方实践进行考察,认为战事救护、难民救助、疫病防治,是近代红十字运动的三大核心功能。常熟分会的抗... 《中国红十字会常熟分会民国廿一年纪念册》为研究中国红十字会历史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资料,其史料价值值得珍视。对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地方实践进行考察,认为战事救护、难民救助、疫病防治,是近代红十字运动的三大核心功能。常熟分会的抗战救护,成绩显著,得到总会的高度评价。淞沪抗战期间,常熟分会有35名工作人员荣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嘉奖。而常熟分会的人道之举,亦足以彪炳史册,"淞沪之役,中国红十字会常熟分会救死扶伤,劳苦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红十字会 常熟分会 淞沪抗战 红十字运动 地方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说《朱自清全集》的一篇佚文
17
作者 朱金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6-78,共3页
1931年8月,朱自清赴英国访学,与赴法留学的李健吾同行。到巴黎后,他辞别李健吾去了伦敦。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发生后,李健吾以十九路军抗战为题材,写了三幕剧《火线以外》和五景剧《火线之内》。那年5月,... 1931年8月,朱自清赴英国访学,与赴法留学的李健吾同行。到巴黎后,他辞别李健吾去了伦敦。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发生后,李健吾以十九路军抗战为题材,写了三幕剧《火线以外》和五景剧《火线之内》。那年5月,朱自清自英国到了巴黎,为《火线之内》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李健吾 爱国思想 佚文 火线 中国现代文学馆 淞沪抗战 文化生活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有血有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耀章:在战火中永生
18
作者 刘长秀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87,共2页
1932年1月28日深夜,蓄谋已久的日军在上海闸北发动突然袭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序幕由此拉开。"一·二八"淞沪抗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日间的第一次正面较量,代表着中华民族觉醒的先声... 1932年1月28日深夜,蓄谋已久的日军在上海闸北发动突然袭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序幕由此拉开。"一·二八"淞沪抗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日间的第一次正面较量,代表着中华民族觉醒的先声。在中华民族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卫国史诗中,朱耀章烈士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其中的壮丽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抗战 日本法西斯 蓄谋已久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 上海闸北 日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晋元:“八百壮士守四行”之抗日英雄
19
作者 陆军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1,共2页
“八一三”淞沪抗战是中国发动的一场举国一致抗日救国的战役。此役中方投入了经过德式训练装备的国民党中央军主力部队和大批地方部队,总计70余万人的兵力,在水网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奋勇与日军作战。“八一三”淞沪抗战给来犯之日... “八一三”淞沪抗战是中国发动的一场举国一致抗日救国的战役。此役中方投入了经过德式训练装备的国民党中央军主力部队和大批地方部队,总计70余万人的兵力,在水网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奋勇与日军作战。“八一三”淞沪抗战给来犯之日军以迎头痛击,在战略上使日本陷入持久作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美梦;亦为我国沿海工业内迁及政府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元 淞沪抗战 抗日英雄 四行仓库 主力部队 抗日救国 国民党中央 地方部队 举国一致 中国军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晚年对日本侵华的切身感受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彬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52,共11页
鲁迅晚年在上海,对日本侵华的感受是颇有独特性的。鲁迅到上海后,一直居住在虹口地区,北四川路一带,而这里正是日本侨民聚居地,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亦设于此处,而鲁迅虽然换过几次居所,但都离日本海军陆战队只有咫尺之遥。"九一八... 鲁迅晚年在上海,对日本侵华的感受是颇有独特性的。鲁迅到上海后,一直居住在虹口地区,北四川路一带,而这里正是日本侨民聚居地,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亦设于此处,而鲁迅虽然换过几次居所,但都离日本海军陆战队只有咫尺之遥。"九一八"后,上海的日本侨民变得十分嚣张,明目张胆地欺侮中国人;"一·二八"战事,首先在虹口地区爆发,而海军陆战队正是日军作战部队,鲁迅身陷战火,家中也有流弹飞入。可以说,从"九一八"到鲁迅逝世,五六年间,鲁迅对日本侵华有着十分切身的感受,这深刻地影响了鲁迅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和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鲁迅 上海日侨 淞沪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