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七七事变”到淞沪抗战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研究 |
胡德坤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2
|
以笔代剑:两次淞沪抗战期间的邹韬奋 |
陈挥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3
|
卫国魂——献给“一·二八”淞沪抗战 |
吴殿尧
关丽娟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4
|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针和淞沪抗战的失败 |
韩明华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1
|
|
5
|
淞沪抗战前的十九路军 |
欧阳佑民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1
|
|
6
|
中国人民在淞沪抗战中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李端妹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1997 |
0 |
|
7
|
试论“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 |
周銮书
廖信春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1
|
|
8
|
一件“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的上海档案史料 |
陆其国
|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9
|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中间知识分子抗战救国思想——以“读书杂志派”为中心 |
霍贺
|
《江汉论坛》
|
2025 |
|
|
10
|
“电影抗战”的时代先声——早期抗战电影的价值和启示(1931—1937) |
史博公
林吉安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1
|
中国抗战广播史略 |
赵玉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2
|
反思抗战初期的民族精神与悲剧——记“九·一八”事变和两次“松沪抗战” |
李敏
|
《文博》
|
2005 |
0 |
|
13
|
何来“不得进攻”──兼述“八·一四”淞沪陆海空全面主动出击 |
李吉荪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4
|
黄梅兴:“抗战中重振民族之魂第一人” |
赵常娜
|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5
|
萧特其人其事 |
沈慧瑛
|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6
|
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地方实践—以《中国红十字会常熟分会民国廿一年纪念册》为中心 |
池子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7
|
试说《朱自清全集》的一篇佚文 |
朱金顺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8
|
朱耀章:在战火中永生 |
刘长秀
|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9
|
谢晋元:“八百壮士守四行”之抗日英雄 |
陆军
|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20
|
鲁迅晚年对日本侵华的切身感受 |
王彬彬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