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评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廷湘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4,共20页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最重要的一次会战,但其战略意义在学界却存有争议。充分的证据显示,淞沪会战并未产生一些研究者论定的打破日军及早控制武汉的战略意义,未为中国军队持久抗战博得更大的战略空间和有利的战略态势,更未为东部工业和人...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最重要的一次会战,但其战略意义在学界却存有争议。充分的证据显示,淞沪会战并未产生一些研究者论定的打破日军及早控制武汉的战略意义,未为中国军队持久抗战博得更大的战略空间和有利的战略态势,更未为东部工业和人才西迁争取到更多时间,也未发挥维护中苏物资交通线的战略作用。此战过早地使中国抗战在实际上由局部战争转化为全面战争,对作为弱国的中国在本土抗战实为不利。会战在战略上的无形意义在于优化了中国抗战的精神环境和国际环境,有形意义在于客观上促成国民政府及早西迁重庆,全面展开大后方根据地的建设,这对中国持久抗战具有全局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会战 战略空间 工厂西迁 持久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淞沪会战前后的《泰晤士报》
2
作者 陈淑荣 李朱平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59,共2页
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中国军民的淞沪抗战开始。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也是对英国利益的直接侵犯,期间,以《泰晤士报》为首的英国报界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谴责和批评,对中国军民淞沪会战时英勇抗敌的称赞和声援,与之前卢沟桥事变时... 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中国军民的淞沪抗战开始。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也是对英国利益的直接侵犯,期间,以《泰晤士报》为首的英国报界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谴责和批评,对中国军民淞沪会战时英勇抗敌的称赞和声援,与之前卢沟桥事变时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对英国政府援华制日政策的制定施加了巨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泰晤士报 淞沪会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淞沪会战时期的中国对日政策研究
3
作者 胡德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79,共7页
淞沪会战是中国全面抗战初期对日作战的主战场。淞沪会战时期的中国对日政策是对内立足抵抗,对外争取外援。按照这一总的对日政策,中国将精锐之师投入上海作战,重创日军。在认真组织抵抗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积极争取国际... 淞沪会战是中国全面抗战初期对日作战的主战场。淞沪会战时期的中国对日政策是对内立足抵抗,对外争取外援。按照这一总的对日政策,中国将精锐之师投入上海作战,重创日军。在认真组织抵抗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积极争取国际援助熏宣传中国抗战,揭露了日本的侵略行径,赢得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也获得了宝贵的国际援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会战 中国对日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图书里的淞沪会战
4
作者 张树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4-17,共4页
1932年、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史称淞沪会战。许多记者、作家或者战争亲历者围绕淞沪会战出版了一系列图书,时隔70年后,这些图书已经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然而,由于两次战争性质的不同,... 1932年、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史称淞沪会战。许多记者、作家或者战争亲历者围绕淞沪会战出版了一系列图书,时隔70年后,这些图书已经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然而,由于两次战争性质的不同,所出版的图书无论是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所折射出来的社会意义都有明显区别。研究这些图书,我们既可以重温那段中华民族优秀儿女面对强敌、誓死抗争的史实,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出版人在国难面前的担当与使命。两次淞沪会战展示了中华民族奋起改变自己国家命运的伟大信念,爱国主义激发出全体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这种信念和力量,在今天仍然弥足珍贵,令人心怀激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会战 民国图书 史料价值 内容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淞沪会战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历史战场地质环境多维要素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战役进程的案例分析
5
作者 张斌 朱莎莎 +6 位作者 李晓田 邹石林 朱志平 盘法贞 崔存鑫 高耀 崔艳广 《地质论评》 2025年第S1期392-394,共3页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26日)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一寸山河一寸血,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计划”,为全面抗战赢得宝贵时间。在研究历史战场的基础上,笔者等从战...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26日)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一寸山河一寸血,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计划”,为全面抗战赢得宝贵时间。在研究历史战场的基础上,笔者等从战争地质学视角出发,结合历史文献和地质环境数据,分析淞沪战场在地理环境、地质要素特征对战役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上,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地表土体、水文条件、季节气候、气象环境等对战术运用、工事构筑、机动通行、后勤补给等都产生显著的制约。通过历史战场对地质环境要素与军事行动关联性的研究,为战争地质学研究提供战役案例支撑,深化对战场地质环境与军事决策相互作用的认知(张栋,2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会战 长江三角洲 战场地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拒绝遗忘:“贱民”的抗战书写——评何顿新作《来生再见》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晓明 彭超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4,共8页
何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崭露头角,那时他发表了一系列中篇小说,如《我不想事》、《生活无罪》、《弟弟你好》、《太阳很好》,后来又有长篇《就这么回事》。那时的何顿,年轻、直接,有着拥抱蓬勃兴起的市场经济的昂扬热情,面对生活现场,... 何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崭露头角,那时他发表了一系列中篇小说,如《我不想事》、《生活无罪》、《弟弟你好》、《太阳很好》,后来又有长篇《就这么回事》。那时的何顿,年轻、直接,有着拥抱蓬勃兴起的市场经济的昂扬热情,面对生活现场,他给那个时代构造了小知识分子脱贫致富的乌托邦的生活图景,也因此被标举为"晚生代"的重要代表。何顿的写作有一种直接的真实性,他握住生活的外形,就直接抓住了时代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顿 九十年代 衡阳保卫战 常德会战 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 敌后战场 桂南会战 个体经验 徐州会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宫盗宝案中的易培基之死--兼及《鲁迅全集》中一条注释 被引量:1
7
作者 陆建德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44,共15页
一 鲁迅在《隔膜》一文(作于1934年6月10日)中间接谈到当时引起很大民愤的故宫盗宝案:“这一两年来,故宫博物院的故事似乎不大能够令人敬服……”。《鲁迅全集》编辑委员会为这一句话做了注释:“指故宫博物院文物被盗卖事。故宫博... 一 鲁迅在《隔膜》一文(作于1934年6月10日)中间接谈到当时引起很大民愤的故宫盗宝案:“这一两年来,故宫博物院的故事似乎不大能够令人敬服……”。《鲁迅全集》编辑委员会为这一句话做了注释:“指故宫博物院文物被盗卖事。故宫博物院是管理清朝故宫及其所属各处的建筑物和古物、图书的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培基 《鲁迅全集》 吴稚晖 李石曾 编辑委员会 淞沪会战 孙宝琦 王世杰 南京人报 于右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调适与力量整合:战时红十字会与上海难民疫病防治 被引量:2
8
作者 丁泽丽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7-473,共17页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中国红十字总会调适组织运行模式,授权成立上海国际红十字会。鉴于沪地难民疫病流行的严峻情势,该会创新疫病防治机制,整合沪地力量,构建了内外协作的科层制防疫体系,进行疫情研判分析,多次商洽、多方...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中国红十字总会调适组织运行模式,授权成立上海国际红十字会。鉴于沪地难民疫病流行的严峻情势,该会创新疫病防治机制,整合沪地力量,构建了内外协作的科层制防疫体系,进行疫情研判分析,多次商洽、多方动员推行预防措施,周密规划、严格实施紧急救治行动。该会停止直接救济后,难民疫病防治由留沪总会承担。尽管此次行动防疫体系构建略显滞后,且存在各方力量对防治措施的科学认知冲突,但却在战后沪地疫情最严峻时期为难民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可见,红十字会对人道主义信念之坚定,以及非常时期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须适时创新公共卫生体系,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借助中外智慧,方可共克时艰,造福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会战 红十字会 疫病防治 组织调适 力量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一三抗战”的中国王牌师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明 《国际展望》 2001年第23期84-87,共4页
此战被日军称为“德国式的战役”,中国最精锐的德装师运用与“闪击战”如出一辙的战术,痛击日军。
关键词 日军 德国式 战役 淞沪会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广播慈善义演研究(1932—1948)
10
作者 林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0-165,184,共7页
上海广播慈善义演具有持续性、丰富性和本土化特征。从“东北水灾”到淞沪会战,从孤岛沦陷时期的难民救济到抗战胜利后慈善团体自身的维持。广播媒介参与了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上海慈善义演,数量达到近百场,演艺类型丰富,参与人群广泛... 上海广播慈善义演具有持续性、丰富性和本土化特征。从“东北水灾”到淞沪会战,从孤岛沦陷时期的难民救济到抗战胜利后慈善团体自身的维持。广播媒介参与了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上海慈善义演,数量达到近百场,演艺类型丰富,参与人群广泛。不同身份地位的群体在慈善义演中实现了一次社会形象的重塑,同时广播慈善义演也塑造了上海的城市公共性。尽管学习西方给中国现代转型带来巨大的动力,但是其内在的演进历史依然是中国的,上海广播慈善义演史贯穿了一条与灾难并行的“中国剧情”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广播 慈善义演 东北水灾 淞沪会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英雄李玉堂
11
作者 王治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3-192,共10页
1.日军司令部日戎装的天皇像下边是"武运长久"四个大字,两边挂日本国旗和陆军旗。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向肃立两旁的师团长和旅团长们训话,他趾高气扬地(日语,中文字幕):"大东亚圣战旗开得胜,帝国海陆空三军的立体战争胜利辉煌... 1.日军司令部日戎装的天皇像下边是"武运长久"四个大字,两边挂日本国旗和陆军旗。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向肃立两旁的师团长和旅团长们训话,他趾高气扬地(日语,中文字幕):"大东亚圣战旗开得胜,帝国海陆空三军的立体战争胜利辉煌大大的!淞沪会战敌我伤亡比例33∶5……"众军官雀跃:"天皇万岁!大东亚圣战万岁!"冈村宁次:"溃败的支那军队分别向南京、徐州、江西、浙江等地逃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玉堂 冈村宁次 旅团长 薛岳 淞沪会战 田芳 李夫人 中文字幕 抗日英雄 军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