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镇旬盆地南缘淋湘金矿床流体来源及其成因探讨:C-H-O-Fe同位素、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1
作者
薛仲凯
范堡程
+3 位作者
李航
高永宝
魏立勇
马承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31,共19页
淋湘金矿床是南秦岭镇安-旬阳盆地南缘一处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关于其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学界存在不同观点,且对成矿机制的认识尚不充分。本研究选取Ⅱ-Ⅲ主成矿阶段的石英和黄铁矿,分别进行了C-H-O同位素和Fe同位素分析,...
淋湘金矿床是南秦岭镇安-旬阳盆地南缘一处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关于其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学界存在不同观点,且对成矿机制的认识尚不充分。本研究选取Ⅱ-Ⅲ主成矿阶段的石英和黄铁矿,分别进行了C-H-O同位素和Fe同位素分析,并采集了仁河口-双河镇断裂两侧志留系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淋湘金矿床主成矿期δ^(13)CV-PDB值为-10.59‰~-9.22‰,δ^(18)O_(V-SMOW)值为14.06‰~15.57‰,δD水-SMOW值为-82.10‰~-68.30‰,δ^(18)O水值为4.52‰~8.97‰,表明成矿流体在运移中沿构造萃取地层成矿物质,并在成矿后期有深部岩浆的加入。δ^(56)Fe值为-0.87~0.23,δ^(57)Fe值为-0.43~0.18,指示成矿早期阶段成矿物质以壳源物质为主,随后幔源物质加入成矿作用。裂变径迹结果显示磊石沟地区120~0 Ma以来经历3个阶段,南沙沟地区120~0 Ma以来经历4个阶段,与镇旬盆地金成矿关系密切的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持续至90 Ma左右,45 Ma左右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场响应到达仁河口-双河镇断裂。镇旬盆地总体剥蚀厚度为(4.98±0.33)km,矿体被剥蚀程度较弱,深部具备良好的金成矿条件和巨大的找矿潜力。结合前人对南秦岭构造演化的认识,笔者认为在三叠纪时期陆内造山演化阶段形成大量含Au变质流体,在陆内造山运动晚期,盆地基底演化为伸展环境或碰撞后挤压-伸展过渡环境,幔源物质和流体随岩浆在减压条件下沿深大断裂上涌到地壳浅部,为金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热源、挥发分和少量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同位素
FE同位素
裂变径迹
成矿机制
淋湘金矿床
镇旬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镇旬盆地南缘淋湘金矿床流体来源及其成因探讨:C-H-O-Fe同位素、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1
作者
薛仲凯
范堡程
李航
高永宝
魏立勇
马承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金矿勘查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出处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31,共19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230206403、DD20251173、DD20230060)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科技支撑项目(编号:ZKKJ202409)联合资助。
文摘
淋湘金矿床是南秦岭镇安-旬阳盆地南缘一处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关于其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学界存在不同观点,且对成矿机制的认识尚不充分。本研究选取Ⅱ-Ⅲ主成矿阶段的石英和黄铁矿,分别进行了C-H-O同位素和Fe同位素分析,并采集了仁河口-双河镇断裂两侧志留系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淋湘金矿床主成矿期δ^(13)CV-PDB值为-10.59‰~-9.22‰,δ^(18)O_(V-SMOW)值为14.06‰~15.57‰,δD水-SMOW值为-82.10‰~-68.30‰,δ^(18)O水值为4.52‰~8.97‰,表明成矿流体在运移中沿构造萃取地层成矿物质,并在成矿后期有深部岩浆的加入。δ^(56)Fe值为-0.87~0.23,δ^(57)Fe值为-0.43~0.18,指示成矿早期阶段成矿物质以壳源物质为主,随后幔源物质加入成矿作用。裂变径迹结果显示磊石沟地区120~0 Ma以来经历3个阶段,南沙沟地区120~0 Ma以来经历4个阶段,与镇旬盆地金成矿关系密切的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持续至90 Ma左右,45 Ma左右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场响应到达仁河口-双河镇断裂。镇旬盆地总体剥蚀厚度为(4.98±0.33)km,矿体被剥蚀程度较弱,深部具备良好的金成矿条件和巨大的找矿潜力。结合前人对南秦岭构造演化的认识,笔者认为在三叠纪时期陆内造山演化阶段形成大量含Au变质流体,在陆内造山运动晚期,盆地基底演化为伸展环境或碰撞后挤压-伸展过渡环境,幔源物质和流体随岩浆在减压条件下沿深大断裂上涌到地壳浅部,为金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热源、挥发分和少量成矿物质。
关键词
C-H-O同位素
FE同位素
裂变径迹
成矿机制
淋湘金矿床
镇旬盆地
Keywords
C-H-O isotope
Fe isotope
fission track
metallogenic mechanism
Linxiang gold deposit
Zhenan-Xunyang Basin
分类号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镇旬盆地南缘淋湘金矿床流体来源及其成因探讨:C-H-O-Fe同位素、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薛仲凯
范堡程
李航
高永宝
魏立勇
马承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