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侧上部囊性淋巴结转移癌——附7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方一鸣 王莹 +2 位作者 胡美龙 王靖虓 丁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2-282,共1页
关键词 颈侧上部囊性淋巴结转移癌 误诊 诊断 治疗 囊性淋巴结转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18例的初步疗效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娟 吴娟 +5 位作者 魏东 隋爱霞 阎晓路 赵静 张宏涛 王泽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20个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粒子活度1.11×107~2.96×107B...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20个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粒子活度1.11×107~2.96×107Bq(0.3~0.8 m Ci),处方剂量60~110 Gy,CT引导下经皮、经肝植入粒子,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53~107 Gy,评价患者临床受益反应(CBR)、2个月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2~15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1年生存率22.2%。临床受益率72.2%,有效率70%,2个月局部控制率9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 ^125I粒子植入 近距离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233例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晶 赵天如 +1 位作者 张乃鑫 张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 :探讨锁骨上淋巴结 (SCL)已知原发部位转移癌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 1980~ 1999年 (近 2 0年 ) 2 33例和 1961~ 1980年 (前 2 0年 ) 2 46例已知原发部位SCL转移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癌原发部位和组织学类型等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锁骨上淋巴结 (SCL)已知原发部位转移癌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 1980~ 1999年 (近 2 0年 ) 2 33例和 1961~ 1980年 (前 2 0年 ) 2 46例已知原发部位SCL转移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癌原发部位和组织学类型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近 2 0年来 ,SCL转移癌的患者趋于高龄、女性增多 ,转移性肺癌 (尤其是左侧SCL)增多 ,双侧SCL转移癌的原发部位皆肺居首位 ,转移性腺癌、鳞癌和未分化癌也都首先来自肺 ,左侧SCL转移性黏液腺癌 (包括印戒细胞癌 )主要来自胃肠道 (6/ 10例 ,特别是胃 ) ,右侧者全部来自肺 (8/ 8例 )等。结论 :在寻找SCL来源未明转移癌的原发部位时 ,任何一侧 (尤其是右侧 )SCL转移癌 (无论是腺癌、鳞癌或未分化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 病理学 S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 被引量:5
4
作者 石敏 廖旺军 +2 位作者 康世均 席菁乐 罗荣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88-1289,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对43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粒子分布及数量,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结果4例(9.3%)患者...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对43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粒子分布及数量,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结果4例(9.3%)患者肿瘤完全缓解,31例(72.1%)患者肿瘤部分缓解,6例(14.0%)肿瘤稳定,2例(4.7%)肿瘤进展,有效率为81.4%。无严重皮肤反应、骨髓抑制及其它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具有方法简单、定位准确、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粒子 淋巴结转移癌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鳃裂囊肿为特征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附106例成人侧颈部囊性肿块的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丁加根 曾永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0-471,共2页
关键词 鳃裂囊肿 诊断 治疗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原发灶与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上皮型钙黏附蛋白和β-链接素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2
6
作者 梁玉莹 黎静 +1 位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509-3511,共3页
目的:研究鼻咽癌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β-链接素(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 目的:研究鼻咽癌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β-链接素(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1)22例鼻咽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40.9%)显著低于22例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63.6%)(P<0.05);(2)β-catenin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86.4%,90.9%),未显示有差异性(P>0.05);(3)原发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癌细胞表达的E-Cadherin呈正相关(r=0.676,P<0.01);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与β-catenin呈正相关(r=0.507,P<0.05)。结论:(1)在鼻咽癌组织中,导致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E-Cadherin的表达下调。(2)因某些原因积聚于细胞内的β-catenin可能在协同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起作用。(3)在肿瘤侵袭转移的过程中,E-Cadherin与β-catenin之间可能通过某些细胞信号通路连接进而相互调节,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E-CADHERIN基因 Β-CATENIN基因 原发灶 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化疗结合外放射治疗晚期淋巴结转移癌27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士安 郭伟剑 +3 位作者 吴国华 林清 蒋马伟 姚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 评价介入化疗结合外放射对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对 2 7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介入化疗 ,每日 1次 ,平均 2~ 3次 ,同时结合直线加速器局部治疗 ,平均剂量 40~ 5 0Gy/2 0~ 2 5次 /4~ 5周。结果 治疗结束后 2个月评价近期疗... 目的 评价介入化疗结合外放射对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对 2 7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介入化疗 ,每日 1次 ,平均 2~ 3次 ,同时结合直线加速器局部治疗 ,平均剂量 40~ 5 0Gy/2 0~ 2 5次 /4~ 5周。结果 治疗结束后 2个月评价近期疗效 ,总有效率 (CR +PR) 77.8% ,病人都能耐受治疗。结论 介入化疗结合外放射是治疗淋巴结转移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癌 介入化疗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P—470对人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系作用的研究
8
作者 彭利伟 李金荣 赵怡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70-472,共3页
目的 :检测TNP— 4 70对体外培养人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系GNM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台盼蓝排斥法、生长曲线测定法及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NP— 4 70对GNM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1) 0 .0 5~ 2 5 μg·mL-1的TNP— 4 70对GNM... 目的 :检测TNP— 4 70对体外培养人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系GNM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台盼蓝排斥法、生长曲线测定法及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NP— 4 70对GNM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1) 0 .0 5~ 2 5 μg·mL-1的TNP— 4 70对GNM细胞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 ,TNP— 4 70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 0 .5 μg·mL-1。 2 )TNP— 4 70与平阳霉素合用 ,对GNM细胞的抑制率较单用TNP— 4 70或平阳霉素提高。结论 :TNP— 4 70可抑制GNM细胞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P-470 人口腔鳞 淋巴结转移癌 细胞系 抑制作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马刀治疗巨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易峰涛 向陶陶 +2 位作者 张帆 邵志雄 曾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815-3817,共3页
目的:探讨体部伽马刀治疗巨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对12例肿块直径超过5 cm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伽马刀治疗。结果:2个月后复查肿瘤缩小50%以上7例,稳定2例,肿块增大3例;疼痛或下... 目的:探讨体部伽马刀治疗巨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对12例肿块直径超过5 cm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伽马刀治疗。结果:2个月后复查肿瘤缩小50%以上7例,稳定2例,肿块增大3例;疼痛或下肢水肿等症状缓解达83.3%;有4例患者半年内因其他部位肿瘤继续生长至恶病质死亡。1年局部肿瘤控制率为50%(6例),有2例患者已经存活2年以上。结论:体部伽马刀可用于巨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 体部伽马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似鳃裂囊肿的淋巴结转移癌1例
10
作者 高福平 魏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157-4157,共1页
患者男,57岁,因发现右颈部肿块3d入院。体检:右颈部触及一2cm×2cm大小肿块,质中,无压痛。术中见肿块边界清楚,局部囊性变。临床诊断:右颈部囊肿?病理大体观察:结节状组织1个,大小2cm×2cm×1.5cm,切面灰白,... 患者男,57岁,因发现右颈部肿块3d入院。体检:右颈部触及一2cm×2cm大小肿块,质中,无压痛。术中见肿块边界清楚,局部囊性变。临床诊断:右颈部囊肿?病理大体观察:结节状组织1个,大小2cm×2cm×1.5cm,切面灰白,见多个小扁平囊腔,质地中等。镜下(图1):低倍肿瘤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裂隙,裂隙周围附以上皮样细胞,上皮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有生发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癌 鳃裂囊肿 上皮样细胞 颈部肿块 淋巴组织 颈部囊肿 临床诊断 生发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5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小妹 朱晓霞 张军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531-353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CCU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纳入15例2000年1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CCUP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全纽CCUP患者中男13例,女2例,鳞癌11例,腺癌1例,低分化癌2例,...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CCU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纳入15例2000年1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CCUP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全纽CCUP患者中男13例,女2例,鳞癌11例,腺癌1例,低分化癌2例,淋巴上皮样癌1例.全组初治年龄25。71岁。单侧颈部包块14例,双侧颈部包块1例。颈部淋巴结分区:Ⅰ区2例(8%)。Ⅱ区14例(54%),Ⅲ区6例(23%),Ⅳ区4例(15%);分期:N1 4例(26.7%),N2 9例(60.0%),N3 2例(13.3%)。手术治疗14例,放射治疗7例,化疗11例。随访6—50个月,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2例,进展2例,总体有效率为86.7%。全组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30%,中位总生存期为30.4个月;全组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9%、19.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0.4个月;出现原发灶2例;死亡11例。结论:CCUP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疾病,国内其局部控制率和总体生存率较国外低.结合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原发灶不明 CCU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原因待查患者浅淋巴结转移癌40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2
作者 罗洁 杨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3-374,共2页
关键词 发热 淋巴结转移癌 病理学 诊断 原因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假单胞菌胞壁(PJ-CW)对表浅淋巴结转移癌、内脏实体瘤术中局部瘤的治疗观察
13
作者 何祖泽 陈金英 吴克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49-349,共1页
本文资料来自七个单位,济南假单胞菌苗(PJV)白用于临床癌性胸腹水及转移癌之后疗效明显,92年底获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及试生产文号。PJV治疗病人所产生的发热反应等较为明显,少部分病人达39-41℃为此改进制剂进行了济南假单胞菌第... 本文资料来自七个单位,济南假单胞菌苗(PJV)白用于临床癌性胸腹水及转移癌之后疗效明显,92年底获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及试生产文号。PJV治疗病人所产生的发热反应等较为明显,少部分病人达39-41℃为此改进制剂进行了济南假单胞菌第二代产品(PJ-CW)的研究,经小鼠移植瘤H22及肉瘤S180的抑制活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癌 治疗观察 术中 病人 局部 实体瘤 内脏 假单胞菌 抑制活性 发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诊为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42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杭东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 :总结颌下、颈部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及追寻原发灶途径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2例以颌下、颈部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结果 :42例患者中 ,有 3 4例找到原发灶 ,位于颌下、颈上部转移癌其原发灶主要位于鼻咽部... 目的 :总结颌下、颈部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及追寻原发灶途径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2例以颌下、颈部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结果 :42例患者中 ,有 3 4例找到原发灶 ,位于颌下、颈上部转移癌其原发灶主要位于鼻咽部、扁桃体、甲状腺 ,颈下部转移癌其原发灶主要位于锁骨下、消化道、肺部 ,病理类型以鳞癌居多 (2 3 /42 )。结论 :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以细针穿刺抽吸病检为首选 ,B超、CT检查亦有较高的准确率 ;治疗视原发灶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淋巴结转移癌 诊断 治疗 B超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淋巴结转移癌颈动脉切除的护理体会
15
作者 张萍 邰旭辉 +1 位作者 徐振明 桑月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67-68,共2页
目的总结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颈动脉切除的护理体会,为该类型手术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并总结2001年至2005年我科收治的28例因颈淋巴结转移癌而行颈动脉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对颈动脉切除患者的护理重点包括术前体外... 目的总结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颈动脉切除的护理体会,为该类型手术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并总结2001年至2005年我科收治的28例因颈淋巴结转移癌而行颈动脉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对颈动脉切除患者的护理重点包括术前体外颈动脉压迫训练,术中颈动脉阻断观察,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全过程的心理护理。结论良好的全程针对性护理对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颈动脉切除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切除 淋巴结转移癌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引导多任务学习的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预测
16
作者 张志远 胡冀苏 +3 位作者 张跃跃 钱旭升 周志勇 戴亚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6-1224,共9页
基于前列腺癌原发灶的术前磁共振影像定量特征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是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现有预测方法对肿瘤原发灶内部的异质性信息提取不足,导致提取的图像定量特征与PLNM关联性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以肿瘤... 基于前列腺癌原发灶的术前磁共振影像定量特征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是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现有预测方法对肿瘤原发灶内部的异质性信息提取不足,导致提取的图像定量特征与PLNM关联性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以肿瘤分割任务为辅助任务的注意力引导多任务学习网络用于PLNM预测.首先,在肿瘤分割网络中,提出多分支各向异性大核注意力模块,通过不同分支和各向异性大卷积核的融合扩大的感受野以有效捕获肿瘤的局部和全局信息.其次,在PLNM预测网络中,设计多尺度特征交互融合注意力模块,对多尺度特征进行层次化融合筛选.在320例数据集的实验中,所提方法的精度召回曲线下面积值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85.44±2.04)%和(91.86±2.18)%,优于经典的单任务分类方法和多任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盆腔淋巴结转移 多任务学习 多分支各向异性大核注意力模块 多尺度特征交互融合注意力模块 多参数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癌VEGF-C表达及癌周淋巴管增殖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海阔 黄洪章 +2 位作者 潘朝斌 王建广 侯劲松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增殖和分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舌鳞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VEGF-C在22例舌鳞癌中的表达、酶组织化学法显示癌周淋巴管并结合图像分析和医学统计学分析。[结果]VEGF-C... [目的]探讨淋巴管增殖和分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舌鳞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VEGF-C在22例舌鳞癌中的表达、酶组织化学法显示癌周淋巴管并结合图像分析和医学统计学分析。[结果]VEGF-C表达阳性病例的癌周淋巴管各参数高于VEGF-C表达阴性病例(P<0.01);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和淋巴管各参数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VEGF-C表达和癌周淋巴管正相关,对舌鳞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结转移癌 淋巴管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T_(1~2)N_0M_0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德荣 姚和瑞 +2 位作者 陈岱佳 黄志明 张惠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95-497,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T1~ 2 N0 M0 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 (ALNM)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对 2 5 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微淋巴管浸润、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癌周... 目的 :探讨临床T1~ 2 N0 M0 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 (ALNM)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对 2 5 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微淋巴管浸润、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癌周浸润、间质浸润等 5个指标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 ,P值分别为 0、0 .0 0 5 6、0 .0 2 3 9、0 .0 2 2 5和0 .0 30 1。结论 :微淋巴管浸润、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癌周浸润、间质浸润等为临床T1~ 2 N0 M0 乳腺癌患者ALNM的高危因素 ;了解高危因素 ,有助于临床准确判断ALNM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腋窝淋巴结转移癌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诊断口腔鳞癌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元丁 唐休发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3年第4期324-326,共3页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诊断cN_0口腔鳞癌患者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新手段,采用蓝色染料定位法、核素示踪法定位前哨淋巴结,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可较精确地预测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该技术成功率达到 95%~100%,敏感度达到80%,阴性预测率达...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诊断cN_0口腔鳞癌患者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新手段,采用蓝色染料定位法、核素示踪法定位前哨淋巴结,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可较精确地预测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该技术成功率达到 95%~100%,敏感度达到80%,阴性预测率达到100%,这对医生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选择性颈清扫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 淋巴结转移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蓝色染料定位法 核素示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3
20
作者 陶船思博 董凡 +1 位作者 王佃灿 郭传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9-963,共5页
目的:探索以无创、无电离辐射暴露、经济快捷的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并通过联合诊断试验评价其诊断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因口腔鳞状细胞癌... 目的:探索以无创、无电离辐射暴露、经济快捷的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并通过联合诊断试验评价其诊断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因口腔鳞状细胞癌住院治疗,拟行颈淋巴清扫术的患者共74例,收集受试者的基线资料及术前常规临床检查结果,如体格检查和增强CT,并在术前对受试者行红外热成像检查。根据诊断试验的基本原理,以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金标准,计算红外热成像检查的诊断效能指标。结果: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69.0%,符合率为71.6%,阳性预测值为64.9%,阴性预测值为78.4%。红外热成像与其他常规术前检查并联试验的灵敏度为87.9%,串联试验的特异度为97.6%。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纳入术前临床检查,可以同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联合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口腔鳞状细胞 淋巴结转移癌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