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滤泡型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
作者 汤汪洋 王健超 +4 位作者 钟礼花 张文芳 朱琼 陈燕坪 陈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滤泡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cell lymphoma,follicular type,nTFHL-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7例nTFHL-F的临床资料,总结组织学形态,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滤泡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cell lymphoma,follicular type,nTFHL-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7例nTFHL-F的临床资料,总结组织学形态,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女比为6∶1,中位年龄62岁。首发症状:6例为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腹胀不适;临床分期:进展期6例,局限期1例。肿瘤呈滤泡结节状生长,无显著的多形性炎症背景及高内皮血管增生。其中5例呈进行性转化的生发中心(progression transformer germinal center,PTGC)样生长模式,2例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样生长模式。肿瘤细胞可表现为中心细胞样、单核B细胞样、胞质透亮水肿样3种形态。肿瘤细胞表达3种以上滤泡辅助T细胞标志物。FISH检测结果显示ITK∷SYK基因融合皆阴性(0/7),二代测序检出TET2基因突变2例(2/2),RHOA基因突变1例(1/2),VAV1基因突变1例(1/2)。随访2~64个月,3例死亡(3/7),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结论nTFHL-F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分期高,预后较差。nTFHL-F与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型关系密切,可在同一个体中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1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玥 郭亮 +1 位作者 金春卉 曲丽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nTFHL-AI伴B细...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行HE、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73岁。临床表现以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及B症状为主;Ann Arbor分期:Ⅳ期8例,Ⅰ+Ⅱ期2例。实验室检查以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血浆EBV核酸定量阳性8例。镜下均可见典型结节状聚集或散在的透明细胞、分枝状高内皮血管及增生杂乱“风吹”状的滤泡树突网。肿瘤细胞背景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0~5个/HPF 7例,5~10个/HPF 2例,>50个/HPF 1例。浆细胞含量≤5%6例,浆细胞含量10%和20%各1例,浆细胞含量较多(30%)2例。组织细胞明显增生7例。见RS样大细胞1例。背景中含大量B细胞5例,含少量B细胞5例。10例患者均表达T细胞标志物,滤泡辅助性T细胞标志物CD10、BCL6、CXCL13和PD-1同时阳性6例,BCL6、CXCL13和PD-1同时阳性10例。EBER原位杂交阳性8例。10例患者均检测到TCR基因重排和IG基因重排阳性。所有患者诊断后均行化疗,其中3例疾病进展死亡。结论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nTFHL-AI中,B细胞的克隆性增生与EBV是否感染及感染细胞的数量无关,同时浆细胞增生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 单克隆B细胞增生 EBV感染 微环境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3
作者 贺娟 王星宇 +8 位作者 何鸿 王立鑫 谭艳梅 李源鑫 黄颖 余快 赵敏 谢涛 李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5-903,共9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评估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免疫染色提示CD4阳性肿瘤细胞例数明显超过CD8(66%vs.5%)。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阳性患者比EBER阴性患者更易表达CXCL13(P=0.006)。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1%和16%。CXCL13阳性组OS和PFS显著优于CXCL13阴性组(P=0.003、P=0.040)。相反,BCL6阳性表达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26、P=0.044),EBER阴性也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13、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EBER阴性是OS和PF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1、P=0.003)。结论:CXCL13阳性预示nTFHL-AI患者预后良好,而BCL6阳性和EBER阴性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且EBER阴性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 辅助t细胞表型 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RN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氏环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并异常表达CD20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正岩 安风仙 +4 位作者 杜颖 杜然 李迎雪 闫金强 张学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韦氏环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Waldeyer’s ring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with T-follicular helper phenotype,wPTCL-TFH)临床病理学、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wPTCL-TFH临床资料,对其病变组织行HE... 目的探讨韦氏环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Waldeyer’s ring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with T-follicular helper phenotype,wPTCL-TFH)临床病理学、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wPTCL-TFH临床资料,对其病变组织行HE、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及TCR基因重排检测,应用一代测序法检测IDH2 Exon4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1岁,临床表现为咽痛、消瘦,无其他发热、盗汗等B症状。组织学表现为扁桃体实质内小-中等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全T细胞标志物及滤泡辅助T细胞标志物:CD10、BCL6和PD-1,弥漫表达CD20,部分表达CD30(约10%);TCR基因单克隆性重排,IDH2基因未见突变。采用R-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随访7个月,患者无瘤生存。结论wPTCL-TFH异常表达CD20者临床罕见,化疗中加入利妥昔单抗可能对CD20异常表达wPTCL-TFH有效,仍需更多的病例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辅助t细胞 外周t细胞 CD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后CD4^(+)T淋巴细胞减少或可预测感染发生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金莲 庄万传 柴星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717,共10页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组、苯达莫司汀联合奥妥珠单抗(GB)组、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R-CHOP)组,回顾性分析苯达莫司汀为基础的方案治疗FL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BR组、GB组与R-CHOP组的ORR分别为98%、94%、72.3%,CR率分别为61.2%、70%、40.4%,R-CHOP组的ORR率、CR率与BR组、GB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组、GB组与R-CHOP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89.6%、90.9%、4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年OS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在用药后6个月降至最低,且BR组与GB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R-CHO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肺部感染、EB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再激活、胃肠道反应,均可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ROC曲线示,BR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802,临界值为258/uL;GB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754,临界值为322/uL。结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可控,但治疗后淋巴细胞减少明显且与不同CD20单抗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差异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可以作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感染发生及疗效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淋巴 疗效 淋巴细胞减少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罗龙龙 王丽菲 +7 位作者 邢国静 郑英 卢利霞 李初谊 李斌 马俊 于晓辉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6-1469,共4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目前对于AIH的认识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淋巴细胞在AI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目前对于AIH的认识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淋巴细胞在AI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聚焦于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阐述其在AIH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IH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辅助t细胞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系膜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被引量:18
7
作者 陆洪芬 王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 探讨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学表型。方法 对 1例发生于小肠系膜的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镜下显示特征性的双相性细胞结构 ,由旋涡状排列的胖梭形、卵圆形或... 目的 探讨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学表型。方法 对 1例发生于小肠系膜的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镜下显示特征性的双相性细胞结构 ,由旋涡状排列的胖梭形、卵圆形或多边性瘤细胞和大量混杂的小淋巴细胞组成。瘤细胞胞界不清 ,呈合体状。胞质淡嗜伊红色 ,核圆形或卵圆形 ,有清晰的核膜 ,染色质呈空泡状或点彩状 ,可见小核仁 ,灶性区域可见分叶状或多核性瘤细胞。瘤细胞核显示轻到中度的异型性 ,可见核分裂象。肿瘤内可见凝固性坏死灶。除与瘤细胞相混杂外 ,部分区域内可见淋巴细胞聚集于血管周围 ,形成袖套结构。免疫表型 :瘤细胞表达CD2 1,弱阳性表达EMA ,而CD35、S 10 0蛋白、desmin和AE1/AE3等标记均为阴性 ,大多数小淋巴细胞表达CD4 5RO(UCHL 1)和CD3。结论 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辅助细胞中度恶性肿瘤 ,应予以完整切除 ,必要时辅以化疗和 (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系膜 淋巴结树突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增生和淋巴瘤中滤泡树突细胞网型分类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向东 朱梅刚 +3 位作者 徐炜 冯晓冬 李学锋 张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9-643,共5页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网型(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meshwork pattern,FDCMP)在淋巴结增生和淋巴瘤中的不同形态分类及其鉴别诊断作用。方法收集淋巴结标本85例,包括淋巴结滤泡增生20例、副皮质区增生10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5...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网型(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meshwork pattern,FDCMP)在淋巴结增生和淋巴瘤中的不同形态分类及其鉴别诊断作用。方法收集淋巴结标本85例,包括淋巴结滤泡增生20例、副皮质区增生10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5例、不同级别滤泡性淋巴瘤15例、套细胞淋巴瘤5例、边缘区淋巴瘤5例、T区淋巴瘤3例、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2例,所有病例除行常规免疫组化染色外,均行CD21免疫组化染色;其中12例行Ig H与TCRγ基因重排检测。每例病变依据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形态进行FDCMP分类。结果反应性增生型FDCMP:包括生发中心A型、生发中心B型、祼生发中心型、极性型、多生发中心型和变性型;不典型增生型;肿瘤型FDCMP包括殖入型、网内增殖爆裂型、滤泡外围血管滤泡树突细胞增殖网型及结节增殖型。反应性增生型FDCMP完整,周界清晰,网格规则无破坏;肿瘤型FDCMP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周界不清,网格破碎;不典型增生型FDCMP介于二者之间。结论结合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检测,综合评价3类FDCMP形态变化的差异,可作为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有效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淋巴结 树突细胞网型 分类 反应性增生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显著反应性滤泡的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百周 徐天蓉 +3 位作者 朱荣 虞梅宁 吴云松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探讨伴有明显反应性淋巴滤泡的T细胞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 报道 2例少见的T细胞淋巴瘤类型 ,结合光镜特点及免疫表型 ,并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似病例一起进行研究。结果 患者表现为全身淋巴结病 ,间断发热、皮... 目的 探讨伴有明显反应性淋巴滤泡的T细胞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 报道 2例少见的T细胞淋巴瘤类型 ,结合光镜特点及免疫表型 ,并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似病例一起进行研究。结果 患者表现为全身淋巴结病 ,间断发热、皮疹。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类似于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但具有明显的反应性滤泡。结论 对这类临床少见的类型 ,组织学特点尤为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 反应性 病理学 免疫表型 反应性增生 R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伟 张国香 +3 位作者 史文芝 董露 刘华 申徐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9-454,共6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标本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血标本检测所有患者全血细胞,包括单核细胞绝对数(AMC)、淋巴细胞绝对数(AL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累及的淋巴...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标本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血标本检测所有患者全血细胞,包括单核细胞绝对数(AMC)、淋巴细胞绝对数(AL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累及的淋巴结数目,骨髓受累(BMI)、Ann Arbor分期,B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使用FLIPI和FLIPI-2进行预后分层,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4C)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8C)。结果:Ann Arbor分期较高、Hb<120 g/L、LDH大于正常上限、累及淋巴结数目>4、累及骨髓者、高β2-MG水平、FLIPI评分和FLIPI-2评分较高者,其AMC水平亦较高(P<0.05)。不同因素分组的ACD4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MC≥0.89×10~9/L患者较AMC<0.89×10~9/L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短(P=0.010,0.002)。ACD4C>0.16×10~9/L患者较ACD4C≤0.16×10~9/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长(P=0.016,0.012)。低ACD4C和高AMC与较短的PFS和OS相关(P=0.013,0.020)。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26)、累及骨髓(P=0.017)、升高的LDH(P=0.001)、β2-MG(P=0.014)、FLIPI(P=0.004)和FLIPI-2评分(P=0.000)与较短的PFS相关。而较短时的OS与Hb(P=0.015)、升高的LDH(P=0.003)、β2-MG(P=0.045)、累及骨髓(P=0.016)和FLIPI-2评分(P=0.003)相关。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ACD4C≤0.16×10~9/L是影响FL预后(PFS和OS)的因素(P<0.05)。结论:低ACD4C水平与FL患者预后不良有关,ACD4C水平可作为判断FL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单核细胞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滤泡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11
作者 刘冲 张智弘 +1 位作者 李霄 王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探讨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滤泡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及基因克隆性重排技术检测1例罕见的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 目的探讨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滤泡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及基因克隆性重排技术检测1例罕见的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滤泡间DLBCL,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淋巴结内增生的淋巴滤泡散在分布,滤泡间区增宽明显伴多形性细胞浸润,包括异型的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小淋巴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免疫表型:滤泡间区异型大细胞CD20、PAX5、MUM1一致强阳性表达,CD3、CD5、CD10、BCL-6、CD30和CD15均阴性,背景小淋巴样细胞多为PD-1阳性的T细胞。此外,EBER原位杂交阴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示B细胞单克隆性增生,T细胞受体基因未见单克隆性重排。结论滤泡间DLBCL,特别是伴有PD-1阳性的T细胞背景,其诊断具有挑战性。认识DLBCL这一罕见生长方式很重要,需与包括反应性免疫母细胞增生性疾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滤泡间霍奇金淋巴瘤和其它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等类似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淋巴结 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明显淋巴滤泡增生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
12
作者 韩慧霞 朱梅刚 耿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30-1330,1332,共2页
关键词 淋巴增生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 病例报告 淋巴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期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白杨 杨晨曦 +2 位作者 刘小强 刘羽 邢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期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的变化,并阐明Tfh细胞在妊娠期SLE患者中的免疫作用。方法:选取来自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和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SLE患者,分为SLE妊娠组32例和SLE未妊娠组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期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的变化,并阐明Tfh细胞在妊娠期SLE患者中的免疫作用。方法:选取来自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和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SLE患者,分为SLE妊娠组32例和SLE未妊娠组30例,以健康妊娠组(健康妊娠妇女)30例和健康未妊娠组(健康未妊娠妇女)25例为对照,SLE妊娠组32例患者(随访丢失2例)根据妊娠期间和终止妊娠后3个月内病情变化分为SLE妊娠预后不良组(8例)和SLE妊娠临床稳定组(22例),收集各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CD4+诱导性T细胞共刺激因子(ICOS)+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5(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Tfh细胞百分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1(IL-21)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与健康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健康未妊娠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与SLE未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随访中,与SLE妊娠临床稳定组比较,SLE妊娠预后不良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与抗心磷脂抗体(ACA)-IgG和抗β2糖蛋白Ⅰ(β2GPⅠ)抗体滴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7431,P<0.05;r=0.8307,P<0.01)。与健康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IL-6和IL-2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SLE未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IL-21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SLE患者妊娠早期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升高可能与SLE患者妊娠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t淋巴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T细胞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俞敬 何宋兵 朱新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8-422,共5页
滤泡辅助T(T follicular helper,Tfh)细胞是一种新的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能持续分泌趋化因子受体5(CXC receptor 5,CXCR5),后者与趋化因子CXC配体13(chemokine CXC ligand 13,CXCL13)结合后使Tfh细胞迁移至滤泡区参与生发中心的形成。... 滤泡辅助T(T follicular helper,Tfh)细胞是一种新的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能持续分泌趋化因子受体5(CXC receptor 5,CXCR5),后者与趋化因子CXC配体13(chemokine CXC ligand 13,CXCL13)结合后使Tfh细胞迁移至滤泡区参与生发中心的形成。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T cell co-stimulator,ICOS)与CD40L共同作用下,Tfh细胞分泌关键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21(interferon-21,IL-21)发挥重要的免疫作用,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蛋白(B-cell lymphoma 6 protein,Bcl-6)是其重要的转录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fh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其在肿瘤中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文中主要对Tfh细胞的发育分化、主要特性、相关因子与肿瘤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t细胞 重组人B细胞淋巴蛋白 细胞介素-21 Interferon-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P3^+ Tregs、IL-6在滤泡性淋巴瘤微环境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铃 孟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白细胞介素-6(IL-6)在滤泡性淋巴瘤(F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FL、10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及10例慢性扁桃体炎中的FOXP3+Tregs及IL-6的表达情况。结果滤泡内的FOXP3+Treg... 目的探讨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白细胞介素-6(IL-6)在滤泡性淋巴瘤(F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FL、10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及10例慢性扁桃体炎中的FOXP3+Tregs及IL-6的表达情况。结果滤泡内的FOXP3+Tregs及IL-6在FL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XP3+Tregs的表达与患者年龄、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分期等临床特征无相关性(P>0.05);FOXP3+Tregs总数<10%或≥10%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染色分级为3级与其他级别的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OXP3+Tregs与IL-6的表达在FL呈负相关(rs=-0.608,P<0.05)。结论 FOXP3+Tregs总数<10%和IL-6染色分级为3级的患者的预后可能会比较差,提示联合检测FOXP3+Tregs及IL-6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病理特征可能有助于更好地评估FL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细胞介素6 淋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h/Tfr细胞失衡在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静 张祝 +7 位作者 陈永红 肖垚 沈蓉 王琳 张萍 杨倩云 冯春 高开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10-1516,共7页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失衡在B细胞淋巴瘤(BCL)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确诊的16例BCL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fh、Tf...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失衡在B细胞淋巴瘤(BCL)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确诊的16例BCL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fh、Tfr细胞水平,比较两组Tfh、Tfr细胞水平及Tfh/Tfr比值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化疗及多种临床因素下患者Tfh、Tfr细胞水平及Tfh/Tfr比值的变化情况,分析Tfh/Tfr比值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CL患者外周血Tfh细胞水平、Tfh/Tfr比值明显升高(P<0.05,P<0.01),而Tfr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化疗前比较,BCL患者化疗后外周血Tfh细胞水平、Tfh/Tfr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而Tfr细胞水平化疗前后无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CL患者Tfh细胞水平、Tfh/Tfr比值与IPI评分、Ann Arbor分期呈正相关(r=0.626,0.564,0.573,0.608),Tfr细胞水平与IPI评分、Ann Arbor分期呈负相关(r=-0.504,-0.542)。根据初诊时Tfh/Tfr平均值将BCL患者分为Tfh/Tfr高比值组与低比值组,发现高比值组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生存时间均明显低于低比值组(P<0.01)。结论:BCL患者外周血存在Tfh/Tfr比例失衡,高比值者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更低,生存期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B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Tfh)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俊燕 牛俊奇 姜艳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4-757,共4页
关键词 辅助t细胞 多能干细胞 细胞t细胞 t淋巴细胞 表面标志物 杀伤靶细胞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肖音 张利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33-637,共5页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其恶性细胞起源为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 T helper cell,TFH)。近年来研究发现有较多基因突...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其恶性细胞起源为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 T helper cell,TFH)。近年来研究发现有较多基因突变与之发病相关,如TET2、DNMT3A、IDH2和RHOA等。治疗上以蒽环类化疗药物为基础的一线治疗效果欠佳,目前更多的研究关注于化疗与新药联合是否有助于提升疗效。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靶点将成为潜在治疗药物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 辅助t细胞 tEt2 DNMt3A IDH2 RH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免疫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树梅 李莉娟 张连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6-570,共5页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它是对放疗和化疗最敏感的恶性肿瘤之一。FL在不同发病阶段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在早期阶段,主要为放射治疗;在疾病...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它是对放疗和化疗最敏感的恶性肿瘤之一。FL在不同发病阶段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在早期阶段,主要为放射治疗;在疾病进展至中晚期时,进行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中,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T细胞(CAR-T)是从基因层面研究出来的精准靶向治疗的新方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与肿瘤细胞存活关系密切,使用肿瘤疫苗可增强FL的抗肿瘤免疫,免疫调节剂调节肿瘤生存的免疫微环境并同传统化疗药物起到协同作用,新型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将突破原有单克隆抗体的局限性而发挥更好疗效。上述治疗研究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需进一步研究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就FL免疫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如使用CAR-T细胞、HDAC抑制剂、肿瘤疫苗、免疫调节剂和新型单克隆抗体等进行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疫苗 免疫调节剂 新型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被引量:2
20
作者 文延斌 阳柏凤 +1 位作者 周文斌 李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0-1232,F0004,共4页
B细胞产生经过了类别转换的高亲和力抗体对于人体的抗感染免疫和建立长期的体液免疫应答至关重要。但是辅助性T细胞(Th)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具体机制却一直悬而未决,"辅助性T细胞"的本质迄今尚未阐明。由于Th2细胞产生IL-4等细胞因... B细胞产生经过了类别转换的高亲和力抗体对于人体的抗感染免疫和建立长期的体液免疫应答至关重要。但是辅助性T细胞(Th)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具体机制却一直悬而未决,"辅助性T细胞"的本质迄今尚未阐明。由于Th2细胞产生IL-4等细胞因子可诱导B细胞活化、增殖、抗体产生和Ig的类别转换,所以一度被认为是辅助B细胞的主要T细胞亚群[1]。2000年,Schaerli等[2]报道了一种定位于淋巴滤泡、具有辅助B细胞功能的T细胞亚群,称为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t细胞 淋巴 自身免疫性疾病 B细胞活化 t细胞亚群 体液免疫应答 抗体产生 类别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