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4篇文章
< 1 2 2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哨淋巴结1~2枚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
1
作者 江飞 沈祥 +2 位作者 耿锋 缪志明 顾大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前哨淋巴结(SLN)1~2枚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的转移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4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治疗且经过病理诊断为SLN 1~2枚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目的探究与分析前哨淋巴结(SLN)1~2枚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的转移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4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治疗且经过病理诊断为SLN 1~2枚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83例,同时该组患者也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治疗,对所有患者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及组织活检,按照是否发生早期乳腺癌腋窝NSLN癌转移,分为阳性组(n=40)及阴性组(n=43),对早期乳腺癌腋窝NSLN癌转移情况进行分析,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LN 1~2枚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的转移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腋窝NSLN转移40例(48.2%),作为阳性组,其余43例(51.8%),作为阴性组。两组早期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肿瘤位置、肿瘤直径、病理类型、Ki-67阳性、HER-2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中分化)、肿瘤直径(>5 cm)、肿瘤发病位置(外上)、病理类型(浸润性非特殊癌)为影响腋窝NSLN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直径、病理类型、发病位置可作为影响SLN 1~2枚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高危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上述影响因素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非前哨淋巴结 高危独立因素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 MRI动态增强+多b值DWI对直肠癌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及与血管侵犯的关联性探究
2
作者 冯涛 许双燕 +2 位作者 刘洋洋 宋雪 曹振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17-22,28,共7页
目的:评估3.0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包括动态增强(DCE)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其在直肠癌良恶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成像参数与直肠癌血管侵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2例直... 目的:评估3.0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包括动态增强(DCE)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其在直肠癌良恶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成像参数与直肠癌血管侵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3.0T DCE-MRI和多b值DWI检查,以肠镜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检查作为确诊标准,比较DCE-MRI和多b值DWI与常规MRI在鉴别直肠癌淋巴结性质方面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成像参数与血管侵犯状态之间的关联。结果:在122例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确认恶性淋巴结43例(35.25%),良性淋巴结79例(64.75%)。DCE-MRI和多b值DWI在诊断直肠癌淋巴结性质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MRI(P<0.05)。此外,血管侵犯阳性组在T分期、CEA水平、K^(trans)值和K_(ep)值方面显著高于阴性组,而ADC值则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ADC值与血管侵犯阴性相关,而高T分期、CEA水平、K^(trans)值和K_(ep)值与血管侵犯阳性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K^(trans)值和K_(ep)值对预测直肠癌血管侵犯具有一定价值(AUC分别为0.791、0.848、0.874)。结论:DCE-MRI和多b值DWI在鉴别直肠癌淋巴结的良恶性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诊断效能,并且这些成像参数与血管侵犯的存在密切相关。特别是,ADC值、K^(trans)值和K_(ep)值能够有效预测直肠癌患者的血管侵犯风险,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良恶性淋巴结 磁共振 动态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学影像的人工智能模型在预测乳腺癌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孙旭成 毛宁 +2 位作者 林凡 王培源 谢海柱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155-159,共5页
乳腺癌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评估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场景亦不断拓展。目前,A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NSLN的评估,多种AI模型被设计用于分析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动... 乳腺癌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评估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场景亦不断拓展。目前,A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NSLN的评估,多种AI模型被设计用于分析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及超声图像,并预测乳腺癌腋窝NSLN转移。AI模型主要分为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其中,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具有计算复杂度低、数据需求少、模型可解释性强的优点,而深度学习模型则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的特点。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在优化NSLN转移临床诊疗策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非前哨淋巴结转移 医学影像 人工智能 传统机器学习模型 深度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4
作者 孙源源 吕泳西 +3 位作者 程志杰 万正国 张浩 刘彭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4期31-36,93,共7页
目的探讨含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的163例NSCLC患者作为训练集,根据术后病理分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另选取2024年1至4月就诊... 目的探讨含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的163例NSCLC患者作为训练集,根据术后病理分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另选取2024年1至4月就诊的43例NSCLC患者作为验证集。统计训练集一般资料、血清标志物、CT图像,采用Double-Z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Lasso算法筛选最佳特征子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转移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CT影像组学评分、肿瘤分期Ⅲ期占比及有吸烟史占比高于非转移组(P<0.05)。CEA、CA125、CYFRA21-1、肿瘤分期、吸烟史及CT影像组学评分是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0.05)。含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诊断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891,诊断结果与实际结果高度一致,在0.1~0.7、0.0~0.8范围内净收益率最高。结论含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诊断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效能高,临床实用性强,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影像组学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腹痛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及对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
5
作者 闫晓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中药腹痛散穴位贴敷治疗的疗效及对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108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常规治疗+中药腹痛散穴位贴敷,54例)和Ⅱ组(常规治疗,54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 目的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中药腹痛散穴位贴敷治疗的疗效及对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108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常规治疗+中药腹痛散穴位贴敷,54例)和Ⅱ组(常规治疗,54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症状评分及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降钙素原水平。结果Ⅰ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Ⅱ组的79.63%(P<0.05)。Ⅰ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Ⅱ组,但无差异(P>0.05)。治疗1周后,Ⅰ组患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流涕评分分别为(1.01±0.12)、(0.98±0.11)、(1.02±0.08)、(1.10±0.11)分,均低于Ⅱ组的(1.89±0.11)、(1.85±0.13)、(1.87±0.11)、(1.92±0.13)分(P<0.05)。治疗1周后,Ⅰ组患儿淋巴结大小、降钙素原分别为(3.29±1.15)mm、(0.41±0.12)μg/L,均优于Ⅱ组的(5.69±2.12)mm、(0.63±0.20)μg/L(P<0.05)。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中药腹痛散穴位贴敷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尽快改善患儿症状,确保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 穴位贴敷 中药腹痛散 疗效 中医症状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经VATS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6
作者 孙凡 任中海 +1 位作者 张茹 时祥音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电视胸腔镜(VATS)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医治的95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组(n=49)、B组(n=46),前者行单孔VATS肺... 目的探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电视胸腔镜(VATS)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医治的95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组(n=49)、B组(n=46),前者行单孔VATS肺叶切除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者行三孔VATS肺叶切除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呼吸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O_(2))、峰值呼气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炎性应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1β(IL-1β)]、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状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术后引流量、出血量较少,止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短(P<0.05);术后2W,两组FVC、PaO_(2)、PEF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d,与B组相比,A组血清TNF-α、COR、IL-1β水平较低(P<0.05);术后,与B组相比,A组疼痛评分较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2.04%VS 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VATS肺叶切除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炎性应激反应,降低疼痛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电视胸腔镜 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呼吸功能 炎性应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
7
作者 庞宇菲 梁宁 常银江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13-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接受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 目的:探讨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接受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扫描、灌注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增强CT扫描及灌注成像参数,ROC分析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NSCLC术前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25例NSCLC患者中Ⅰ期74例(59.20%),Ⅱ期51例(40.80%);出现淋巴结转移27例(21.60%),未出现淋巴结转移98例(78.40%)。Ⅱ期患者平扫期CT值及灌注成像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高于Ⅰ期,动脉期CT强化值、灌注成像平均通过时间低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静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平扫期CT值及灌注成像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高于未转移患者,动脉期CT强化值、灌注成像平均通过时间低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静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评估NSCLC患者术前临床分期的AUC为0.964(95%CI:0.937~0.991,P<0.001),特异度为0.843,灵敏度为0.946;评估NSCLC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的AUC为0.954(95%CI:0.912~0.995,P<0.001),特异度为0.926,灵敏度为0.878。结论: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NSCLC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态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灌注成像 淋巴结转移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护理在子宫内膜癌高位淋巴结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袁子睿 曾秀群 +1 位作者 谢美连 黄欣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3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子宫内膜癌高位淋巴结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子宫内膜癌高位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子宫内膜癌高位淋巴结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子宫内膜癌高位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8)。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在子宫内膜癌高位淋巴结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高位淋巴结切除术 饮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成像对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卢梦雅 张博 +5 位作者 曾琪 方飞 李洪涛 黄帅 刘义康 吉六舟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 探讨CT成像对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LNM)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孝感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初次就诊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T合并PTC的82例患者,根据颈部是否有LNM分为有LNM... 目的 探讨CT成像对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LNM)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孝感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初次就诊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T合并PTC的82例患者,根据颈部是否有LNM分为有LNM组与无LNM组,分析两组性别、年龄、肿瘤个数、肿瘤最大径、平扫期HT区CT值、动脉期HT区CT值、静脉期HT区CT值以及不同期相HT区CT值的差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NM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82例患者中,37例有LNM,45例无LNM。有LNM组与无LNM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平扫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平扫CT值是颈部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最大径ROC的AUC最大为0.791,敏感度为83.8%、特异度为32.8%,此时诊断阈值为0.85 cm。平扫期HT区CT值ROC的AUC最大为0.699,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60.0%,此时诊断阈值为72.16 HU。肿瘤最大径联合平扫期HT区CT值的ROC的AUC最大为0.835,敏感度为81.1%、特异度为80.0%。结论 肿瘤最大径、平扫期HT区CT值是HT合并PTC患者颈部LNM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联合平扫期HT区CT值对HT合并PTC患者颈部LNM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Ⅲ期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与远期复发、死亡的关系探讨
10
作者 岑磊磊 朱桂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19-120,123,共3页
目的 探讨Ⅱ~Ⅲ期胃癌患者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与远期复发、死亡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86例Ⅱ~Ⅲ期胃癌并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随访至2022年12月。根据国际抗癌联盟要求和术中淋... 目的 探讨Ⅱ~Ⅲ期胃癌患者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与远期复发、死亡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86例Ⅱ~Ⅲ期胃癌并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随访至2022年12月。根据国际抗癌联盟要求和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分为≥25枚组(88例)和15~25枚组(98例),在控制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等变量的前提下,采用COX风险回归分析淋巴结清扫数目与胃癌患者远期复发和死亡的关系。结果 随访2年后,186例患者中胃癌复发61例,死亡38例,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2.80%和20.43%。单因素分析显示,≥25枚组患者胃癌的复发率为25.00%低于15~25枚组的39.80%(P<0.05);≥25枚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2.50%低于15~25枚组的27.55%(P<0.05);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胃癌患者远期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HR=2.776、1.669,P<0.05)。结论 Ⅱ~Ⅲ期胃癌患者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与远期复发、死亡显著相关,且淋巴结清扫数目≥25枚患者胃癌远期复发、死亡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数目 远期复发 死亡 病理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1
作者 李灿 程晓晓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7月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 目的:分析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7月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4)。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34)。结论: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手术室针对性护理 腹腔镜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结合血清SCC、CYFRA 21-1对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价值探讨
12
作者 杨文丽 李六一 +1 位作者 胡秋菊 曾钦静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性抗原(seru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 21-1)在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性抗原(seru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 21-1)在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64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分为转移组(n=58)和未转移组(n=106)。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及血清SCC、CYFRA 21-1水平检测。比较两组的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血清标志物水平,并通过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转移组PI、MTT及血清SCC、CYFRA 21-1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而TTP显著低于未转移组(P<0.05)。超声造影三项参数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79.31%、81.13%和0.821;与血清标志物联合后,灵敏度提升至96.55%,AUC提升至0.913(P<0.05)。结论:超声造影结合血清SCC、CYFRA 21-1能够显著提高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鳞状细胞癌相关性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 食管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不同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胜 段长恩 +2 位作者 赵伦德 尹庆雨 金巍 《安徽医学》 202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不同临床分期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因颈部淋巴结结核而接受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 目的 探讨应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不同临床分期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因颈部淋巴结结核而接受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前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形态学特征分为结节型(21例)、浸润型(44例)、脓肿型(90例)和溃疡型(81例)4组,术前均由结核内科确诊并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以上,经影像学复查病灶无好转者选择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随访并统计4组患者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率、6个月以上病灶复发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4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差异。结果 本研究中,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6个月以上治愈率可达96.6%(228/236)。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率:结节型100%(21/21),浸润型100%(44/44),脓肿型97.8%(88/90),溃疡型90.1%(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复发率:结节型0(0/21),浸润型0%(0/44),脓肿型1.1%(1/90),溃疡型8.6%(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结节型0%(0/21),浸润型6.8%(3/44),脓肿型11.1%(10/90),溃疡型22.2%(1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经规范抗结核药物化疗后病情仍无好转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早期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结核 分期 疗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发生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14
作者 程剑峰 周琰 +1 位作者 汤铖 黄政坤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伴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CLNs)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收治的LLNM-PTC患者127例,根据其是否发生Cont-CLNs转... 目的探讨伴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CLNs)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收治的LLNM-PTC患者127例,根据其是否发生Cont-CLNs转移,分成转移组(n=68)和非转移组(n=59)。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回声、血流信号、有无微钙化、肿瘤数量、病变腺叶、结节性甲状腺囊肿、被膜侵犯、有无桥本甲状腺炎以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与喉前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LNM-PTC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转移组男性、微钙化、多发性肿瘤、被膜侵犯占比分别为75.00%(51/68)、47.06%(32/68)、55.88%(38/68)、47.06%(32/68),高于非转移组的37.29%(22/59)、16.95%(10/59)、18.64%(11/59)、15.25%(9/59),且转移组肿瘤最大径大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喉前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1.47%(35/68)、44.12%(30/68)、50.00%(34/68),高于非转移组的20.34%(12/59)、15.25%(9/59)、16.95%(1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肿瘤太大、微钙化、多发性肿瘤、被膜侵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转移是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LNM-PTC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性别、肿瘤大小、微钙化、肿瘤数量、被膜侵犯以及患侧中央区、气管前、喉前的淋巴结转移,日后诊疗中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春林 冒玉香 +2 位作者 王珏 孙春娟 张晴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9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伴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14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NAT... 目的探讨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9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伴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14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NAT+手术切除+腋窝淋巴清扫。根据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pCR组(n=53)和非pCR组(n=87),比较两组NAT前乳腺癌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乳腺癌NAT后腋窝淋巴结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ROC曲线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原发灶纵横比、Adler血流分级,腋窝淋巴结短径、长短径比值、皮髓质分界、形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信号,HER-2及Ki-6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长短径比值≥2、腋窝淋巴结形态Ⅰ~Ⅱ型、腋窝淋巴结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信号、HER-2阳性及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NAT后腋窝淋巴结p CR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诊断的预测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39(95%CI:0.643~0.812),敏感度为68.42%,特异度为75.34%。结论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对乳腺癌NAT后腋窝淋巴结pCR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新辅助化疗 超声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征象与剪切波弹性成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春晖 李培英 +2 位作者 罗永科 赵君智 马爱荣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07-712,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征象与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比(SWE-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被膜侵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风险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4年3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TC患者87例共93个癌结节。根据术后病理分为...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征象与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比(SWE-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被膜侵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风险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4年3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TC患者87例共93个癌结节。根据术后病理分为CLNM组和未发生CLNM组,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癌结节与被膜关系常规超声图像特征(癌结节与被膜接触情况、被膜连续性情况、被膜侵犯范围)及SWE-ER值,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SWE-ER、结节与被膜关系不同界值下的ROC曲线,比较不同界值下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生CLNM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CLNM组癌结节经线高于未发生CL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CLNM组的被膜接触情况、被膜连续性及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与未发生CLNM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生CLNM组的SWE-ER低于未发生CL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为金标准,绘制不同截断值下评估CLNM风险的ROC曲线,其中以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4为截断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0.652~0.859),诊断效能最高。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被膜中断、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4~1/2、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2均为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WE-ER和癌结节被膜是否接触不能作为PTC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癌结节与被膜的关系,尤其是对甲状腺癌结节被膜侵犯范围在超声预测CLNM中有较高诊断价值;被膜中断、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4~1/2、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2均为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而SWE-ER和癌结节是否与被膜接触不能作为PTC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被膜侵犯 颈部淋巴结转移 常规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3
17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腹腔镜专业委员会 +8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病分会 周总光 王锡山 张忠涛 池畔 王自强 刘骞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侧方淋巴结是中低位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亦是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国际上针对直肠癌侧方转移的诊断、治疗尚存争议。本共识在《中国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9版)》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国内42位结... 侧方淋巴结是中低位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亦是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国际上针对直肠癌侧方转移的诊断、治疗尚存争议。本共识在《中国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9版)》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国内42位结直肠癌研究领域的专家针对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治疗策略、随诊以及复发处理4个方面进行修订,提出18条侧方淋巴结诊疗相关共识,并采用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的评价标准进行等级推荐,旨在进一步规范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及治疗策略。在本共识中未解决的相关问题,尚需进一步临床实践,并积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逐步探索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中低位 侧方淋巴结转移 侧方淋巴结清扫 新辅助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时间和点扩散函数对18F-FDGPET/CT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增益价值
18
作者 黄克敏 冯彦林 +5 位作者 刘德军 梁伟棠 李林 冯叶霞 邓大浪 贺伟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飞行时间(TOF)和点扩散函数(PSF)重建对18F-FDGPET/CT显像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增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9日—2021年7月23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ET/CT检查的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68例。分别采用有序子集... 目的探讨飞行时间(TOF)和点扩散函数(PSF)重建对18F-FDGPET/CT显像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增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9日—2021年7月23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ET/CT检查的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68例。分别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OSEM+TOF、OSEM+PSF、OSEM+TOF+PSF重建图像,比较不同重建算法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分辨能力,以及病灶信噪比(SNR)和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差异。结果使用OSEM+TOF+PSF重建可获得病灶SUVmax、SUVmean和SNR的最高值,与常规OSEM比较分别增加了21.99%、22.86%和60.14%(t=28.321、19.11、11.059,P均<0.01);其差异百分比在直径≤22 mm的较小病灶中明显大于直径>22 mm的较大病灶(24.1%比21.1%、25.3%比19.3%、70.6%比63.3%;Z=-3.658、-4.313、-2.154,P均<0.05),在SNR≤15.31的低对比度病灶中明显大于SNR>15.31的高对比度病灶(23.6%比21.4%、25.3%比21.1%、85.7%比46.0%;Z=-3.519、-2.336、-5.106,P均<0.05);在不同重建算法的病灶可检测性评价结果中,OSEM+TOF+PSF图像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显示最清晰,其中87.4%的病灶为明确存在,显著高于OSEM图像的73.1%(χ^(2)=11.704,P=0.001),但OSEM+PSF图像中病灶明确存在的比例与OSEM比较并未显著增加(73.1%比75.8%;χ^(2)=0.361,P=0.548)。结论TOF和PSF结合能显著提高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探测能力,以及病灶SNR和SUV,尤其在小病灶和低对比度病灶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飞行时间 点扩散函数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在颈部结核性肿大淋巴结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9
作者 朱佩玉 杨月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在颈部结核性肿大淋巴结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9~84岁,中位年龄51岁;结核性肿大淋巴结17例,炎症性肿大淋巴结19例,肿瘤性肿大淋巴结16例...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在颈部结核性肿大淋巴结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9~84岁,中位年龄51岁;结核性肿大淋巴结17例,炎症性肿大淋巴结19例,肿瘤性肿大淋巴结16例。对患者行细针穿刺病理检查并分组,采用上海联影1.5 T MRI行影像诊断。测量各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核性肿大淋巴结患者根据3个月抗结核诊疗效果,比较其治疗前后平均ADC值变化。结果结核性肿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1.09±0.29)×10^(-3)mm^(2)/s,炎症性肿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1.27±0.39)×10^(-3)mm^(2)/s,肿瘤性肿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0.87±0.26)×10^(-3)mm^(2)/s。肿瘤性肿大淋巴结组与炎症性肿大淋巴结组、结核性肿大淋巴结组的AD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性肿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高于结核性肿大淋巴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后淋巴结缩小组治疗前平均ADC值为(1.14±0.23)×10^(-3)mm^(2)/s,治疗后平均ADC值为(0.99±0.08)×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大小不变组治疗前平均ADC值(1.04±0.28)×10^(-3)mm^(2)/s,治疗后平均ADC值(0.91±0.13)×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增大组治疗前平均ADC值为(1.12±0.10)×10^(-3)mm^(2)/s,治疗后平均ADC值为(1.13±0.22)×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颈部结核性肿大淋巴结、炎症性肿大淋巴结及肿瘤性肿大淋巴结,还可用于评估颈部淋巴结核的抗结核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 淋巴结 MRI 表观弥散系数(A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中央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
20
作者 李晓青 刘昕 +4 位作者 徐艺泽 王若雪 郑冬 马策 安云恒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89-695,共7页
目的评估多模态超声检查技术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发生中央区域淋巴结转移(CLNM)的准确度。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89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7.1岁;结节大小1.0~2.6 cm,平均结节大小1.9... 目的评估多模态超声检查技术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发生中央区域淋巴结转移(CLNM)的准确度。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89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7.1岁;结节大小1.0~2.6 cm,平均结节大小1.9 cm。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诊断为PTC,且术前均行多模态超声检测,包括常规二维超声、超声造影(CEUS)技术和微血流成像(MFI)检测技术。按照中央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将患者分为非转移组与转移组,记录两组患者的病理特点和超声波特点,分析PTC患者中出现CLNM的独立风险因子。并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其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并对比了各种诊断模式来评估其准确度。结果经病理诊断,CLNM 43例(39.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维超声下结节与被膜接触、结节直径≥0.8 cm、MFI模式下中央型血流分布模式、在CEUS模式下的结节与被膜的接触及向心性灌注等因素是导致CLNM的独立风险因子(P<0.05);多模态超声在预测CLNM风险的准确度显著优于单一的检测模式,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76.7%、81.5%、80.2%,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FI、CEUS和二维超声相结合应用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PTC手术前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域淋巴结转移 微血流成像 超声造影 多模态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