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淋巴细胞表型CD8 CD2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腾 施靖华 +2 位作者 赵荣华 李华宝 李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表型CD8、CD28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D8、CD28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5例大肠癌患者PBL表型CD8、CD28进行测定。结果:肿瘤组淋巴细胞CD8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CD28、...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表型CD8、CD28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D8、CD28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5例大肠癌患者PBL表型CD8、CD28进行测定。结果:肿瘤组淋巴细胞CD8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CD28、CD8+/CD28+的表达则低于对照组(P<0.01);DukesD期大肠癌组CD8+/CD28+的表达明显低于DukesB期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CD28、CD8+/CD28+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浸润浆膜层组CD8的表达高于未浸润浆膜层组,而CD28,CD8+/CD28+的表达则低于未浸润浆膜层组(P<0.01,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淋巴细胞CD8、CD28的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观察淋巴细胞表型CD8、CD28变化,对大肠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淋巴细胞表型CD8 淋巴细胞表型CD28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病患者肺功能检测和BALF淋巴细胞表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晓琳 刘志 +2 位作者 黄丽霞 李振华 于润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通过测定结节病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血气分析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的细胞学 ,并就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以探究肺功能测定指标与BALF检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结节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 18例 ,行肺通气功能和... 目的 :通过测定结节病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血气分析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的细胞学 ,并就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以探究肺功能测定指标与BALF检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结节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 18例 ,行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检测 ,所有受试者均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学检查。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结节病组静息状态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 (P >0 .0 5 ) ,单口呼吸法肺弥散功能(DLCO % )减低 (P <0 .0 5 ) ,并有小气道功能障碍 ,尤以FEF50 %减低明显 (P <0 .0 5 )。 (2 )结节病患者BALF中淋巴细胞 %明显增高 (P <0 .0 1) ,CD+4 /CD+8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3)结节病患者DLCO %减低与BALF中淋巴细胞 %增加及CD+4 /CD+8比增加均呈负相关 (分别为 r=- 0 .6 7,P <0 .0 1和 r=- 0 .5 5 ,P <0 .0 5 ) ,且小气道功能中FEF50 %减低与BALF中淋巴细胞 %增加呈明显负相关 (r =- 0 .5 4,P <0 .0 5 )。结论 :肺弥散功能以及小气道功能的检查与BALF细胞学检测指标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 ,可作为早期结节病病情活动性判定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弥散功能 小气道功能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淋巴细胞表型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与放、化疗联合疗法的淋巴细胞表型及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贾筠 罗利琼 +4 位作者 阮雪玲 成奇峰 熊莲花 王彤 肖兰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71-374,共4页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共42例晚期肿瘤病人 ,其中 2 2例在放、化疗的同时输入共刺激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s)进行免疫治疗 ,每周 2次 ,8次为一疗程。...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共42例晚期肿瘤病人 ,其中 2 2例在放、化疗的同时输入共刺激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s)进行免疫治疗 ,每周 2次 ,8次为一疗程。另 2 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 ,仅接受放、化疗。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型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 2 2例病人的淋巴细胞表型与治疗前比较CD+ 3 、CD+ 4、CD+ 4/CD+ 8有升高 ,CD+ 8降低 ,但无显著差异 ,PS评分改善 ,P <0 0 5 ;与 2 0例对照组比较 ,淋巴细胞表型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 ,但治疗后PS评分改善 ,P <0 0 5。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病人中有 15例 (6 8 18% )的淋巴细胞表型明显改善 ,CD+ 3 、CD+ 4治疗后明显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 P <0 0 5 ,CD+ 95升高 ,P <0 0 2 ,PS评分改善 ,P <0 0 1;与 2 0例对照组相比 ,治疗前各项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CD+ 4升高 ,P <0 0 5 ,PS评分改善 ,P <0 0 5 ;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病人中有 7例 (31 82 % )的淋巴细胞表型改善不明显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 ,均无显著差异 ,但PS评分改善 ,P <0 0 2。对照组淋巴细胞表型与临床症状改变均不明显。结论 :免疫治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 ,可能有利于减轻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淋巴细胞表型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与肝癌患者部分淋巴细胞表型变化及意义
4
作者 李先兴 徐玲玲 +3 位作者 李莉 张玲珍 付志仁 孔宪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7-437,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细胞表型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价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小鼠后不同部位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
5
作者 舒翠莉 高杰英 +4 位作者 彭虹 徐辉 王华 陈洁 石辛甫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观测双价痢疾工程菌苗滴鼻免疫小鼠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淋巴组织细胞表型的变化,探讨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对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以FSM-2117和FS-5416痢疾菌苗经滴鼻途径免疫小鼠4次... 目的:观测双价痢疾工程菌苗滴鼻免疫小鼠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淋巴组织细胞表型的变化,探讨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对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以FSM-2117和FS-5416痢疾菌苗经滴鼻途径免疫小鼠4次,菌量依次为5×106、1×107、4×107和4×107CFU/只,对照组给予PBS,间隔2 wk。4次免疫后7、30和90 d活杀,分离NALT、鼻通道、脾、小肠PP结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4次免疫后7 d,小鼠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鼻通道(NP)和Peyer’s结(PP)淋巴细胞中,CD3+T细胞数均显著增加,其中以CD4+T细胞增加为主。FSM-2117免疫组的脾细胞中B220+细胞显著增加;而FS+5416免疫组的脾细胞中CD3+T细胞显著增加。4次免疫后30 d,NALT、NP和脾淋巴细胞仍出现上述变化;而90 d,仅NALT和NP淋巴细胞出现上述同样变化。结论:两株双价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小鼠后,能有效地诱导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且持续时间较长,但该免疫应答的减弱是从距免疫部位较远的部位而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菌苗 滴鼻免疫 淋巴细胞表型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110例淋巴细胞表型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李莉 齐隽 +4 位作者 李先兴 张明 张玲珍 刘玉杉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40-1342,共3页
目的:探讨监测肾移植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10病例选自首次尸肾移植,肾功能在术后1周内恢复,免疫抑制剂使用统一方案。抗凝外周血以CD3/CD25、CD4/CD45RA、CD8/CD28和CD95/CD95L单克隆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FCM)分... 目的:探讨监测肾移植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10病例选自首次尸肾移植,肾功能在术后1周内恢复,免疫抑制剂使用统一方案。抗凝外周血以CD3/CD25、CD4/CD45RA、CD8/CD28和CD95/CD95L单克隆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它们在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变化与患者移植后时间、环孢素各值(CsA-LT)浓度、肌酐(Cr)浓度、患者年龄、性别和排斥发生等的关系。结果:肾功能稳定的受者CD4+/CD45RA+、CD8+/CD28+、CD28、CD25和CD95L随术后时间延长、年龄增加和CsA-LT增高而减低。术后3.5年以上、年龄大于55岁和CsA-LT大于400 ng/ml者与术后1.5年以内、年龄30岁以下和CsA-LT 200 ng/ml以下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CD95表达随年龄的增加、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随CsA-LT的增加逐渐下降(P<0.05)。结论:CD4+/CD45RA+、CD8+/CD28+、CD28、CD25和CD95L表达降低,CD95表达增加是肾移植患者免疫系统稳定的表现,结合患者年龄、术后时间、CsA-LT和肾功能检查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应用和排斥监测的简便、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淋巴细胞表型 环孢素 肌酐 移植物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表型在激素依赖及频繁复发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7
作者 于跑 彭倩倩 +3 位作者 董晨 陈娜 张远 关凤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激素依赖及频繁复发肾病综合征(SDNS/FRNS)患儿初始糖皮质激素(GC)治疗前后B淋巴细胞表型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SDNS/FRNS患儿为研究组,47例非频繁复发肾病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初始GC治疗前后外周血B淋巴... 目的探讨激素依赖及频繁复发肾病综合征(SDNS/FRNS)患儿初始糖皮质激素(GC)治疗前后B淋巴细胞表型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SDNS/FRNS患儿为研究组,47例非频繁复发肾病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初始GC治疗前后外周血B淋巴细胞各表型的数量变化并与NK细胞绝对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活动期:SDNS/FRNS组患儿总CD19^+B细胞、记忆B细胞和过渡型B细胞绝对数较对照组升高,NK细胞绝对数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始B细胞及浆母细胞绝对数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缓解期:两组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绝对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总CD19^+B细胞、记忆B细胞和过渡型B细胞绝对数较活动期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SDNS/FRNS组下降明显;初始B细胞、浆细胞绝对数较活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NK细胞绝对数较活动期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DNS/FRNS组患儿疾病活动期NK细胞绝对数与CD19^+B细胞、过渡型B细胞、记忆B细胞绝对数均呈明显负相关(P <0.001);与初始B细胞、浆母细胞绝对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SDNS/FRNS患儿存在B淋巴细胞表型分布异常,过渡型B细胞、记忆B细胞绝对数异常;SDNS/FRNS患儿可能存在记忆B细胞、过渡型B细胞清除障碍或者功能障碍,而NK细胞可能参与了这两种表型B细胞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频繁复发/激素依赖 B淋巴细胞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淋巴细胞亚群表型特征及支气管镜检查表现 被引量:2
8
作者 于跑 朱峰 +2 位作者 葛争 周碧 张立霞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2-1069,共8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SMPP)患儿早期预警的价值及支气管镜检查特点,从而为SMPP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0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SMPP)患儿早期预警的价值及支气管镜检查特点,从而为SMPP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0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其中普通MPP(54例)和SMPP患儿(4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并进一步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痰组和非黏液栓痰组,比较其淋巴细胞亚群特征。结果淋巴细胞亚群CD3^(+)CD19^(-)T、CD4^(+)T、CD3^(-)CD19^(+)B、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数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19^(+)、CD56^(+)绝对计数与铁蛋白、LDH、CRP、D-D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CD3^(+)CD19^(-)T、CD4^(+)T、CD3^(-)CD19^(+)B、CD3^(-)/CD16^(+)CD56^(+)NK绝对计数是SMP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D3^(+)CD19^(-)T、CD4^(+)T、CD3^(-)CD19^(+)B、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计数鉴别诊断SMPP和普通MP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887、0.856、0.860,其敏感度分别为47.4%、80.8%、82.1%、92.3%,特异度分别为89.7%、87.2%、75%、70.5%。4种淋巴细胞亚群的组合ROC曲线面积为0.983,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92.3%。SMPP组行支气管镜比例、镜下黏液栓痰高于普通MPP组(P<0.05)。黏液栓痰组CD3⁺CD19⁻T细胞及CD4⁺T细胞绝对数显著低于非黏液栓痰组,且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CD4^(+)/CD8^(+)比值降低(P<0.05)。结论外周血CD3^(+)CD19^(-)T、CD4^(+)T、CD3^(-)CD19^(+)B、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数预测SMP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可作为SMPP的潜在预测指标。SMPP镜下发生黏液栓比例高,需积极行支气管镜治疗;T细胞亚群失衡与支气管镜下黏液栓形成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淋巴细胞亚群表型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技术对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都姝妍 郭丽洁 +2 位作者 陈冬 陈洋 姜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4-135,共2页
通过比较全血法和提取单个核细胞法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结果和细胞活率的影响。证明上述两种方法对免疫表型和细胞活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性,本试验将为正确选择所需试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流式细胞 淋巴细胞表型 处理方法 细胞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范围的调查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琰 温浩 +7 位作者 张朝霞 曹玲 张琼 林仁勇 卢晓梅 王星 马旭东 张静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3-136,共4页
为了建立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成人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参考值,并比较两民族在族别,性别等方面上是否存在差异,用单克隆抗体对75例维吾尔族和104例汉族健康成人外周血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采集分析,读取数据并对比结果,应用... 为了建立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成人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参考值,并比较两民族在族别,性别等方面上是否存在差异,用单克隆抗体对75例维吾尔族和104例汉族健康成人外周血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采集分析,读取数据并对比结果,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20-50岁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值范围:总T细胞分别为(67.85±8.97)%和(69.98±10.14)%;辅助性T细胞分别为(36.86±5.74)%和(40.07±6.10)%;抑制性T细胞分别为(26.67±6.15)%和(27.16±6.29)%;CD4/CD8比值分别为(1.46±0.47)和(1.56±0.47);NK细胞分别为(16.91±9.89)%和(12.81±7.34)%;B细胞分别为(10.09±3.33)%和(11.78±3.81)%;CD3+/HLA-DR+分别为(10.05±2.95)%和(11.27±4.98)%;CD25+细胞分别为(1.76±5.26)%和(4·10±4.30)%。两民族在辅助性T细胞水平、NK细胞、B细胞及CD25+细胞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男性与女性在辅助性T细胞及CD4/CD8比值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汉族男女性T细胞亚群的差别则见于抑制性T细胞和NK细胞水平;维吾尔族与汉族男性在辅助性T细胞及CD4/CD8比值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略低于后者;维吾尔族女性NK细胞显著高于汉族(P<0.01),而CD25+细胞水平较低(P<0.01)。结论:族别和性别因素可影响健康人淋巴细胞表型分布,本研究建立了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成人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布参考值,并查明两民族在族别、性别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参考值 流式细胞 维吾尔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及其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巍 朱陵群 +1 位作者 赵明镜 王硕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38-540,共3页
目的 :以标准化质控及正确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确定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方法 :用SimultestTMIMK Lympho cyteKit荧光抗体对 93例健康中国成人血液进行双标染色 ,以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 ,SimulSET获取数据并分析结果。符合... 目的 :以标准化质控及正确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确定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方法 :用SimultestTMIMK Lympho cyteKit荧光抗体对 93例健康中国成人血液进行双标染色 ,以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 ,SimulSET获取数据并分析结果。符合质控标准的数据汇总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 3 、CD+ 3 CD+ 4、CD+ 3 CD+ 8细胞呈正态分布 ,CD-3 CD+ 19、CD-3 CD+ 16和 /或CD+ 56细胞及CD+ 3 CD+ 4/CD+ 3 CD+ 8比值呈偏态分布。CD+ 3 、CD+ 3 CD+ 4、CD+ 3 CD+ 8细胞以正态分布法确定 95 %可信区间参考值 ,分别为 :49 2 8%~ 80 5 2 %、2 5 2 9%~ 48 11%、11 93%~ 44 77%;CD-3 CD+ 19、CD-3 CD+ 16和 /或CD+ 56细胞及CD+ 3 CD+ 4/CD+ 3 CD+ 8比值以百分位数法确定 95 %可信区间参考值 ,分别为 :4 74%~ 19 84%、10 6 3%~ 42 86 %、0 6 5~ 3 0 5。结论 :建立正常参考值应综合考虑使用正态分布法与百分位数法。建议以标准化质控及正确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确定参考值 ,使得同种族、不同地区的实验室应用相同试剂、相同仪器所获取的参考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参考值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免疫治疗疗效及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丹 刘仲伟 +1 位作者 陈慧 孟昱时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方法:对研究组83例不明原因RIF的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LIT);对照组96例不明原因RIF患者移植前不给予特殊处...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方法:对研究组83例不明原因RIF的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LIT);对照组96例不明原因RIF患者移植前不给予特殊处理。并按照胚胎移植属性分为鲜胚移植和冻胚移植,所移植胚胎均为卵裂期优质胚胎,接受LIT后新鲜胚胎移植为研究组A(51例);未行LIT接受新鲜胚胎移植为对照组A(57例)。接受LIT后冷冻胚胎移植为研究组B(32例),未行LIT接受冷冻胚胎移植为对照组B(39例)。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情况,并观察LIT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变化。结果:(1)研究组A的临床妊娠率(47.06%)高于对照组A(22.81%),研究组B的临床妊娠率(46.88%)高于对照组B(2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的临床妊娠率与研究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LIT后外周血CD3^+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率下降,CD3^+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率上升、CD4^+/CD8^+比值下降,NK细胞(CD3-CD16^+CD56^+)占淋巴细胞的比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RIF患者成功妊娠有促进作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能促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向增强母胎免疫耐受的方向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 临床妊娠率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地区健康汉族人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晓琴 陈国红 +6 位作者 刘晓燕 胡海洋 郭宏雄 丁萍 傅更锋 还锡萍 羊海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16-1620,共5页
目的:了解并建立江苏省汉族健康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MultiTEST 4色荧光抗体以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460例10~64岁江苏省汉族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进行标记检测并分析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并建立江苏省汉族健康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MultiTEST 4色荧光抗体以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460例10~64岁江苏省汉族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进行标记检测并分析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百分位数法确定95%参考值范围。结果:男性和女性的CD3+T细胞的百分率、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CD3+T细胞的绝对值、CD3+CD8+T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CD3+CD4+T细胞绝对值没有性别差异。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各个指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有差异,表现为CD3+T细胞的绝对值、CD3+CD8+T细胞绝对值、CD3+CD4+T细胞绝对值总体来说随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江苏地区健康汉族人群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范围(P5~P95):CD3+T细胞百分率为50%~79%,CD3+T细胞绝对数为902~2 665个/μl,CD3+CD8+T细胞百分率为15%~37%,CD3+CD8+T细胞绝对值为281~1 106个/μl,CD3+CD4+T细胞百分率为25%~48%,CD3+CD4+T细胞绝对值为453~1 365个/μl,CD4+/CD8+的比值为0.77~2.70。结论:初步建立了江苏省汉族健康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范围,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汉族 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B淋巴细胞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丹 马建华 +3 位作者 马娟 杜磊 张艳 郝晨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13-2517,共5页
背景调节性B淋巴细胞(Breg)是一类具有负向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表达异常,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系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关于Breg在NMOS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Breg在NMOSD患者外周... 背景调节性B淋巴细胞(Breg)是一类具有负向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表达异常,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系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关于Breg在NMOS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Breg在NMOS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NMOSD患者55例作为NMOSD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正常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19^(+)CD24^(hi)CD38^(hi) Breg、CD19^(+)CD24^(hi)CD27^(+)Breg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白介素10(IL-10)、白介素35(IL-35)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结果NMOSD组患者CD19^(+)CD24^(hi)CD38^(hi) Breg、CD19^(+)CD24^(hi)CD27^(+)Breg细胞表型比例低于对照组(t=6.235、12.131,P<0.05)。NMOSD组患者IL-10、IL-35、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4.249、7.316、2.057,P<0.05)。结论Breg及其细胞因子在NMOSD患者中表达下降,提示负性免疫调节在NMOSD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B淋巴细胞 调节性 细胞因子类 免疫调节 细胞介素类 淋巴细胞表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活化因子共刺激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和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军权 朱云 +7 位作者 陈复兴 张南征 吕小婷 周忠海 张娟 张颂 陶征中 李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观察多种活化因子共刺激后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根据加入刺激因子(CD3 mAb、CD28 mAb、IFN-γ、IL-1α、IL-2、IL-15和IL-21)种类和方法不同将实验分为7组。... 目的:观察多种活化因子共刺激后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根据加入刺激因子(CD3 mAb、CD28 mAb、IFN-γ、IL-1α、IL-2、IL-15和IL-21)种类和方法不同将实验分为7组。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计数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的PBMC增殖力、流式细胞术测定诱导后共刺激细胞表面CD3,CD4,CD8,CD28,CD16、CD56+CD16,CD3+CD8+,CD3+CD4+,CD3+CD56+,CD45RO等分子的变化、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诱导后的共刺激细胞对SGC-7901、SW-1990和SW-116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在PB-M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其细胞增殖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以含刺激因子CD3、CD28、IFN-γ、IL-2、IL-1α、IL-15和IL-21组增殖倍数最高,在培养第10 d时该组的增殖倍数为255.3 6.3,明显高于仅含CD3、IFN-γ和IL-2培养体系组(166.6 5.5)(P<0.05)。在PBM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其部分细胞表面标志有所差异,在培养体系中无IL-15时CD16+CD56+(NK细胞)细胞和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CD45RO+的记忆性T细胞以延迟3 d添加IL-15和IL-21组升高最明显。经不同活化因子刺激培养10 d的PBMC对SGC-7901、SW-1990和SW-1116细胞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以延迟3 d添加IL-15和IL-21组最高(分别为76.2%、60.3%和70.6%),明显高于仅含CD3、IFN-γ和IL-2培养体系的细胞组(分别为54.9%、44.6%和50.4%)(P<0.05)。培养的细胞对胃腺癌细胞SGC-7901杀伤活性最强。结论:不同刺激因子活化的PBMC其增殖能力、表面标记和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在培养体系中增加相应的刺激因子对细胞定向培养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 单个核细胞 增殖 T淋巴细胞表型 杀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小鼠诱导不同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3
16
作者 舒翠莉 高杰英 +2 位作者 彭虹 王华 陈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后,小鼠不同粘膜部位和其它部位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舰疾菌苗株 TIM-2117或 FS-5416,按 5×10~6、1×10~7、4×10~... 目的 探讨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后,小鼠不同粘膜部位和其它部位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舰疾菌苗株 TIM-2117或 FS-5416,按 5×10~6、1×10~7、4×10~7和4×10~7CFU/只滴鼻跟 Balb/c小鼠4次涧隔两 wb。分离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鼻通道(NP)及脾、小肠的PP结淋巴细胞。一部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另一部分细胞与全菌破碎抗原共培养,于不同时间点取出,提取RNA做RT-PCR。结果两株菌苗经鼻内免疫后,NAL、NP和PP结的淋巴细胞中CD3T细胞显著增加,其中以CD4+T细胞增加为主。TSM-2117株免疫组的脾细胞中,B220+细胞显著增加;而FS-5416株免疫组的脾细胞中,CD3+T细胞显著增加。免疫小鼠的NALT、NP和PP结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抗原刺激后,均在不同时间出现IFN-γ和IL-4mRNA的表达,TGF-β mRNA的表达在免疫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痢疾菌苗经鼻粘膜免疫,可诱导不同粘膜部位及全身免疫应答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菌苗 滴鼻免疫 淋巴细胞表型 流式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下埋植泵诱导化疗治疗口腔癌TIL表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炜 田卫东 +2 位作者 李声伟 刘磊 王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诱导化疗前后N0期口腔癌局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型的改变 ,初步探讨经皮下埋植泵诱导化疗对口腔癌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7例N0期口腔癌术前分别经皮下埋植泵、静脉给予甲氨喋呤 +卡铂 +平阳霉素。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 :通过观察诱导化疗前后N0期口腔癌局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型的改变 ,初步探讨经皮下埋植泵诱导化疗对口腔癌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7例N0期口腔癌术前分别经皮下埋植泵、静脉给予甲氨喋呤 +卡铂 +平阳霉素。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诱导化疗前后癌灶TIL进行识别观察。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表明 ,经皮下埋植泵诱导化疗后TIL中CD3、CD4 、CD8、CD4 /CD8比值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6例治疗无效者CD3、CD4 阳性细胞显著下降 ,CD8阳性细胞无变化。而单纯静脉诱导化疗后 ,TIL中CD4 、CD4 /CD8比值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通过皮下埋植泵诱导化疗 ,可以减轻化疗药物对口腔癌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的抑制作用 ,治疗无效者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其中主要是CD4 细胞亚群的形成受到抑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下埋植泵 诱导化疗 治疗 口腔癌 TIL表型 研究 浸润淋巴细胞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价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粘膜与系统免疫反应 被引量:11
18
作者 舒翠莉 高杰英 +6 位作者 彭虹 徐辉 陈志华 王华 陈洁 石辛甫 邢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21-524,共4页
目的 :探讨双价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后对小鼠不同粘膜部位和系统免疫部位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 ,每组 2 0只 ,FSM 2 117或FS 5 416 4× 10 7CFU/只经滴鼻途径免疫小鼠 ,间隔 2w ,3次免疫后 7d活杀 ,分离NALT、鼻通道、... 目的 :探讨双价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后对小鼠不同粘膜部位和系统免疫部位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 ,每组 2 0只 ,FSM 2 117或FS 5 416 4× 10 7CFU/只经滴鼻途径免疫小鼠 ,间隔 2w ,3次免疫后 7d活杀 ,分离NALT、鼻通道、脾、小肠PP及MLN淋巴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 ;收集鼻咽、肺、肠、生殖道冲洗液和血清 ,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特异性抗福氏、宋内氏LPSIgA和IgG。结果 :两株菌苗经鼻内免疫都诱发了鼻咽、肺、胃肠道和生殖道等不同粘膜部位及血清中特异性抗福氏、宋内氏LPSIgA、IgG的显著增加 (P <0 0 1) ;NALT、NP和PP淋巴细胞中CD3+ T细胞显著增加 ,其中以CD4+ T细胞增加为主 ;FSM 2 117免疫组的脾细胞中B2 2 0 + 细胞显著增加 ,而FS 5 416免疫组的脾细胞中CD3+ T细胞显著增加。结论 :两株菌苗经鼻粘膜免疫均可诱导不同粘膜部位及系统免疫反应的发生 ,鼻粘膜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菌苗 滴鼻免疫 淋巴细胞表型 抗原特异性抗体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