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价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芹 张会来 +3 位作者 王华庆 陈青青 刘霞 侯芸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2年2月至2008年4月收治143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2年2月至2008年4月收治143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不同ALC水平与患者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将14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高ALC(ALC≥1.0×109/L)组和低ALC(ALC<1.0×109/L)组,低ALC组患者常伴随B症状、高IPI评分、Ann Arbor分期较晚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P<0.05)。而且高ALC组患者的缓解率比低ALC组高(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ALC<1.0×109/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因素。ALC降低组常伴有Ann Arbor分期的升高。结论:ALC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新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绝对数 弥漫大B细胞淋巴 预后 非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程骁赪 张晓黎 +1 位作者 叶娴 石晓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4-62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初发时淋巴细胞绝对数(ALC)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34例初诊MM患者资料,根据入院时ALC分为ALC<1.3×109/L(n=15)和ALC≥1.3×109/L(n=19)...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初发时淋巴细胞绝对数(ALC)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34例初诊MM患者资料,根据入院时ALC分为ALC<1.3×109/L(n=15)和ALC≥1.3×109/L(n=19)两组,分析其初发时ALC绝对数与患者性别、年龄、骨髓瘤类型、骨质破坏与否、临床分期、分组以及与血LDH、β2-MG、肌酐、白蛋白水平、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初诊时患者外周血ALC为(0.4-2.9)×109/L(中位数1.3×109/L)。ALC<1.3×109/L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20%)明显低于ALC≥1.3×109/L组(57.9%,χ2=4.9696,P<0.05),同时外周血CD4的表达和CD4/CD8比值显著下调,CD8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髓瘤类型、骨质破坏、临床分期、分组和血清LDH、β2-MG、肌酐、白蛋白水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M患者初诊时ALC可作为疗效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绝对数 多发性骨髓瘤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及CD4^+/CD8^+比值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晓慧 王莉 +2 位作者 朱华渊 李建勇 徐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0-527,共8页
目的:探索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患者中的分布、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7年92例初诊MCL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简化的MCL国际预后指数(s MI-PI)进行预后评分... 目的:探索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患者中的分布、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7年92例初诊MCL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简化的MCL国际预后指数(s MI-PI)进行预后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包括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4C)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8C)。Mann-Whitney U及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51个月(12~150个月),92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是44个月。1年、3年、5年OS率分别为72%、45%、37%。ACD4C>0.5×10~9个/L的患者较ACD4C≤0.5×10~9个/L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更长(P=0.009和P=0.004)。CD4^+/CD8^+比值>1.2的患者较≤1.2的患者有更长的PFS和OS(P=0.025和P=0.009)。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体力状态(ECOG评分)≥2分(P=0.021)、B症状(发热、盗汗或体重下降)(P=0.001)、升高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P=0.027)、高s MIPI评分(P=0.004)、低ACD4C(P=0.013)、低CD4^+/CD8^+比值(P=0.030)与较短的PFS相关。而较短的OS与B症状(P<0.001)、高s MIPI评分(P=0.004)、升高的LDH(P=0.040)、低ACD4C(P=0.006)和低CD4^+/CD8^+比值(P=0.012)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症状(P=0.006)、低ACD4C(P=0.001)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B症状(P=0.003)、高sMIPI评分(P=0.047)、低ACD4C(P=0.001)、低CD4^+/CD8^+比值(P=0.031)是影响OS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低ACD4C、低CD4^+/CD8^+比值与MCL患者不良的预后相关,ACD4C水平、CD4^+/CD8^+比值可作为判断MCL患者预后方便且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淋巴 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 CD4^+/CD8^+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对初诊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蔡青 魏一鸣 +2 位作者 阮航 张明智 李兆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6-580,共5页
目的:探讨初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ALC)用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20年4月初诊的46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时依ROC曲线获得治疗前ALC的截断值,... 目的:探讨初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ALC)用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20年4月初诊的46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时依ROC曲线获得治疗前ALC的截断值,并据此将患者分为低ALC组(n=19)和高ALC组(n=27)。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结果:PCNSL患者中男23例,女23例,发病年龄27~85岁。通过时依ROC曲线计算出ALC的最佳截断值为1.57×10^(9)个/L。单因素分析显示,ALC、病灶多发、深部病灶对患者的PFS及OS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低ALC是预测患者OS和PFS不良的因素[HR(95%CI):0.140(0.051~0.380),0.178(0.067~0.471),P<0.05]。结论:ALC与PCNSL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作为PCNSL患者危险度分层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预后 淋巴细胞绝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