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基因MDM2mRNA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过度表达(附32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蒋莎义 陈力军 +3 位作者 高飞 刘廷亮 尹洪臣 孙晓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2期4-6,共3页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 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患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DM2 m RNA表达 ,以 β- actin为内参照 ,对结果进行半定量。结果 MDM2 m RNA在儿童 AL L 中过度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在不良预后组、高白...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 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患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DM2 m RNA表达 ,以 β- actin为内参照 ,对结果进行半定量。结果 MDM2 m RNA在儿童 AL L 中过度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在不良预后组、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组中的表达分别高于一般预后组、非高白细胞白血病组。认为 MDM2过度表达在儿童 AL L 发病中起有重要作用 ,并与儿童 AL L 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MDM2 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马钱子碱中毒心肌细胞B-淋巴细胞/白血病2基因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雷怀成 朱方成 刘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马钱子碱中毒后不同时间段内心肌细胞B-淋巴细胞/白血病2基因(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病理变化.方法:用2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40只Wistar大鼠复制马钱子碱中毒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马钱子碱中毒后不同时间段内心肌细胞B-淋巴细胞/白血病2基因(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病理变化.方法:用2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40只Wistar大鼠复制马钱子碱中毒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中毒后大鼠心肌细胞Bcl-2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鼠在马钱子碱中毒低、中剂量后的1~7d不同时间段内,心肌细胞Bcl-2与Caspase-3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cl-2和Caspase-3参与了马钱子碱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中毒 B淋巴细胞/白血病2基因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Bcl-2基因表达、细胞凋亡与临床研究
3
作者 孙立荣 金润铭 +4 位作者 刘亚黎 宋爱琴 李学荣 庞秀英 卢愿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5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BCL-2基因 表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 患儿 临床研究 化疗前后 溴化乙锭 双重染色 荧光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EL基因微卫星和杂合性缺失检测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杨宗军 王海燕 +1 位作者 卢伟 管洪在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检测12号染色体TEL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检测了12号染色体上TEL基因附近的4个微卫星位点(D12s89、D12s98、D... 目的检测12号染色体TEL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检测了12号染色体上TEL基因附近的4个微卫星位点(D12s89、D12s98、D12s269、D12s358)的MSI和LOH发生情况,并对其中的18例病人进行了初诊、缓解和复发三期MSI和LOH的检测。结果53例ALL儿童MSI和LOH总的发生率分别为3·77%(2/53)和43·40%(23/53),其中D12s89位点LOH的发生率最高为39·62%(21/53),D12S269位点LOH的发生率最低为9·43%(5/53)(χ2=5·24,P<0·01);动态检测其中的18例患儿,初诊期LOH的发生率为61·11%(11/18),缓解期为11·11%(2/18),复发期为66·67%(12/18),初诊和复发期各位点LO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缓解期(χ2=8·88,11·69,P<0·01);3例初诊未检测出LOH的患者,复发期3位点同时检测到LOH;2例患者在初诊、缓解和复发三期均检测到LOH。5例正常对照和15例良性血液病对照均未检测到LOH及MSI的发生。结论TEL基因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有关,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可用于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并可作为临床上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检测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TEL基因 杂合性缺失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外泌体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水平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野生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柳秋霞 嵇龙飞 +3 位作者 胡燕勤 潘楠楠 强鑫华 李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2期28-3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浆外泌体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exoDLEU1)在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野生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于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 目的 探讨血浆外泌体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exoDLEU1)在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野生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于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91例EGFR/ALK野生型进展期NSCLC患者的血液样本,根据免疫治疗后的反应将其分为反应组(53例)和无反应组(38例)。提取两组治疗前血浆外泌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exoDLEU1表达,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GFR/ALK野生型进展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情况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exoDLEU1水平对患者免疫治疗反应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透射电镜下可见囊泡具有圆形或椭圆形膜,直径为30~150 nm,原始浓度为6.6×10^(10)个粒子/ml,流式细胞仪检测及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提取物含有外泌体标志物CD63、CD9、CD81、热休克蛋白7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反应组治疗前血浆exoDLEU1水平低于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浆exoDLEU1表达水平是EGFR/ALK野生型进展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无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OR=6.119,95%CI:2.768~13.52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exoDLEU1表达水平预测EGFR/ALK野生型进展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情况的曲线下面积为0.900 (P<0.05)。结论 EGFR/ALK野生型进展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前的血浆exoDLEU1水平可作为预测其治疗反应的指标,有助于在临床中筛选出免疫治疗更易获益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外泌体 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野生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LF2基因重排的成人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资料分析
6
作者 许国发 王曼 +1 位作者 陈苏宁 仇惠英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0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2(CRLF2)基因重排的成人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的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及预后。方法对9例CRLF2基因重排的成人Ph-like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中...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2(CRLF2)基因重排的成人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的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及预后。方法对9例CRLF2基因重排的成人Ph-like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中位发病年龄26岁,中位白细胞计数21.64×109/L,对手基因有P2RY8、IGH,合并JAK2基因突变5例,合并BCORL1、NRAS、PTPN11基因突变各2例。采用芦可替尼靶向治疗4例,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6例。6例诱导化疗末达完全缓解,其中微小残留病灶阳性4例、微小残留病灶状态未知2例,3例未缓解,总反应率为66.67%。中位达完全缓解时间为36 d,中位微小残留病灶阴性时间为97 d。4例行CAR-T治疗的患者总反应率为100%,6例经allo-HSCT治疗的患者均达微小残留病灶阴性。至末次随访,3例肿瘤复发;7例存活、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颅脑出血和肿瘤复发。结论CRLF2基因重排的成人Ph-likeALL易合并高白细胞,男性多发,常伴JAK2基因突变。芦可替尼对该病的治疗效果需进一步明确,CAR-T细胞治疗对复发难治性CRLF2基因重排的Ph-likeALL安全有效,allo-HSCT是深度缓解疾病、预防复发及治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RLF2基因重排 芦可替尼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2A/PBX1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朱莹莹 宋丽丽 +2 位作者 史利欢 李彦格 刘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732-1735,共4页
目的探讨E2A/PBX1融合基因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郑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初诊的523例B系的ALL患儿进行E2A/PBX1融合基因检测。共26例表达E2A/PBX1(4.9... 目的探讨E2A/PBX1融合基因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郑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初诊的523例B系的ALL患儿进行E2A/PBX1融合基因检测。共26例表达E2A/PBX1(4.97%,26/523例),中危21例。选取同期收治的B系ALL且不携带E2A/PBX1融合基因的中危组患儿共43例为对照组,比较相同危险度的中危组患儿临床特征、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以及总生存(OS)率。结果 E2A/PBX1阳性与阴性中危组患儿在性别以及初诊时的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诱导治疗第33天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EFS率分别为81.0%和78.6%,OS率分别为85.7%和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接受强烈化疗可改善预后,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与阴性中危组ALL患儿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及预后未见明显差异,该融合基因是儿童ALL临床危险度分级的中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E2A/PBX1融合基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细胞中MDM_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邵秀梅 杨献华 《中国小儿血液》 2001年第4期153-154,共2页
为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儿白血病细胞中MDM2 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 ,及其表达在预测化疗反应中的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DM2 蛋白的表达。结果 :( 1 ) 2 5例ALL细胞MDM2 蛋白的阳性率为 6 4 % ,复发组的MDM2 蛋... 为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儿白血病细胞中MDM2 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 ,及其表达在预测化疗反应中的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DM2 蛋白的表达。结果 :( 1 ) 2 5例ALL细胞MDM2 蛋白的阳性率为 6 4 % ,复发组的MDM2 蛋白阳性率为 70 % ,初发组的MDM2 蛋白的阳性率为 6 0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但复发组MDM2 蛋白的强阳性率 ( 4 0 % )明显高于初发组MDM2 蛋白的强性率 ( 2 0 % ) (P <0 0 5)。 ( 2 )MDM2 阴性者的骨髓缓解率 ( 6 6 7% )高于阳性者 ( 31 2 % )(P <0 0 5)。结果表明MDM2 蛋白的表达对ALL患儿化疗反应有影响 ;MDM2 蛋白的检测可能预测儿童ALL细胞对化疗反应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儿 MDM2基因蛋白 基因表达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ZH2、PTEN mRNA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乾鹏 冉学红 +3 位作者 朱旭 刘洋 盛志新 刘丽萍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张力蛋白同源的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mRNA表达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ML患者60例纳入AML组,因贫血、不明原因出血等行骨...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张力蛋白同源的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mRNA表达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ML患者60例纳入AML组,因贫血、不明原因出血等行骨髓穿刺检查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获取两组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EZH2、PTEN mRNA,分析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ZH2、PTEN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ML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ZH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TE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ZH2 mRNA与PTEN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94,P<0.05)。结论 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ZH2 mRNA高表达、PTEN mRNA低表达,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EZH2与PTEN可能参与了AML的发病,且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 张力蛋白同源的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和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p15、p16基因甲基化研究
10
作者 朱传升 徐文伟 +2 位作者 刘冬梅 王焱 毕可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L)p15、p16、p18、p19基因失活的发生率及与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46例患者的p15、p16、p18、p19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再用限制性内切酶-PCR方法检测基因甲基化。结果4...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L)p15、p16、p18、p19基因失活的发生率及与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46例患者的p15、p16、p18、p19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再用限制性内切酶-PCR方法检测基因甲基化。结果46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9例,11例p15基因失活,10例p16基因失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7例,9例p15基因失活,18例p16基因失活;均以甲基化失活为主。所有病例均无p18、p19基因失活。结论在AL发生、发展过程中,p15、p16基因失活主要是由于p15、p16基因甲基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P15 甲基化研究 聚合酶链反应(PCR)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P16基因失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16基因甲基化 P16基因失活 复发 初诊 基因外显子1 限制性内切酶 PCR方法 甲基化失活 p18 p19 疾病发生 外显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9、Bcl-2和Bax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丙信 赵霞 +2 位作者 陈雪 常文龙 张金库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6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基因、Bcl-2同源拮抗蛋白/致死蛋白(Bax)基因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BLBC标本(BLBC组)、57例非BLBC乳腺癌标本... 目的探讨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基因、Bcl-2同源拮抗蛋白/致死蛋白(Bax)基因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BLBC标本(BLBC组)、57例非BLBC乳腺癌标本(非BLBC组)及6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正常组)Caspase-9、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BL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LBC组、非BLBC组Bcl-2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Caspase-9和Bax表达率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Caspase-9、Bcl-2及Bax表达与BLB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Caspase-9与Bax表达呈正相关(r=0.572,P<0.05),Caspase-9与Bcl-2、Bax与Bcl-2表达均呈负相关(r=-0.381,r=-0.408,P<0.05)。结论 Caspase-9与Bax在BLBC组织中均呈低表达,Bcl-2呈高表达;三者在BLBC的发生、发展中共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 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 Bcl-2同源拮抗蛋白/致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 A阳性幽门螺杆菌对胃癌细胞lncRNA DLEU2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曲雪 刘琦 +6 位作者 赵鑫 邢元欣 郏雁飞 郑燕 杨炜华 汪运山 韩淑毅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 A)阳性幽门螺杆菌(Hp)对胃癌细胞长链非编码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2(DLEU2)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HGC-27、AGS、MGC-803、MKN-28以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采用RT-q... 目的探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 A)阳性幽门螺杆菌(Hp)对胃癌细胞长链非编码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2(DLEU2)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HGC-27、AGS、MGC-803、MKN-28以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采用RT-qPCR法检测DLEU2表达,并选择DLEU2表达最高的胃癌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将Hp NCTC标准菌株26695或11637分别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胃癌细胞共培养0、3、9、12 h,采用RT-qPCR法检测DLEU2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NCTC 26695或11637共培养3、9、12 h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胃癌细胞Cag A表达以及共培养3、9、12 h神经钙黏着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同时,分析与NCTC 26695或NCTC 11637共培养的胃癌细胞DLEU2、Cag A表达与N-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关系。结果HGC-27、AGS、MGC-803、MKN-28细胞DLEU2相对表达量均高于GES1细胞(P均<0.05)。在胃癌细胞中,以HGC-27细胞DLEU2相对表达量最高。因此,选择胃癌细胞HGC-27进行后续实验。NCTC 11637感染3、9、12 h时GES1细胞DLEU2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CTC 11637感染0 h时(P均<0.05),NCTC 11637感染12 h时HGC-27细胞DLEU2相对表达量高于NCTC 11637感染0 h时(P<0.05)。NCTC 11637感染12 h时HGC-27细胞和GES1细胞Cag A、N-cadherin、Vimentin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CTC 26695感染12 h时相应细胞(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CTC 26695或11637感染的HGC-27细胞DLEU2、Cag A表达与N-cadherin、Vimentin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Cag A阳性Hp能够引起胃癌细胞长链非编码RNA DLEU2异常表达,而DLEU2异常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长链非编码RNA 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2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组织中HAX-1、Caspase-3、bcl-2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海英 陈尚明 赵建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织中血细胞特异蛋白1相关蛋白X-1(HAX-1)、Caspase-3、bcl-2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128只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只,观察组采用Rice法制备HIBD模型,对照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织中血细胞特异蛋白1相关蛋白X-1(HAX-1)、Caspase-3、bcl-2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128只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只,观察组采用Rice法制备HIBD模型,对照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分别于造模后0、2、6、12、24、48、72 h断头取脑,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层HAX-1、Caspase-3、bcl-2蛋白。结果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观察组HAX-1于造模后6、12、18、48 h表达升高,Caspase-3于造模后6、12、18 h表达升高,bcl-2于造模后2、6、12 h表达升高,P均<0.05;观察组造模后12、18 h的HAX-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造模后6 h,P均<0.05。结论新生大鼠HIBD模型大脑皮层中存在HAX-1、Caspase-3、bcl-2高表达,三者共同参与了HIB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细胞特异蛋白1相关蛋白X-1 凋亡蛋白 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PDK1、Bcl-2、survivin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婧 王凤琴 +1 位作者 姚文娟 张伟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Bcl-2、survivin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份结直肠癌组织(癌症组)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对照组)、38例份腺瘤组织(腺瘤组)中的PDK1、Bcl-2、sur...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Bcl-2、survivin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份结直肠癌组织(癌症组)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对照组)、38例份腺瘤组织(腺瘤组)中的PDK1、Bcl-2、survivin蛋白,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癌症组PDK1、Bcl-2、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腺瘤组和对照组,P均<0.05。PDK1、Bcl-2、survivin蛋白表达均与结直肠癌T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级等因素无关(P均>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DK1、Bcl-2、survivin蛋白表达两两互为正相关(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PDK1、Bcl-2、survivin呈高表达,三者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 生存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ADG对食管癌裸鼠肿瘤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15
作者 张晶 吴静 王爱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COPADG对食管癌裸鼠肿瘤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人食管癌Eca-109裸鼠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COPADG、5-FU、COPADG+5-FU灌胃0.2ml,1次/d,连用28 d。测量动物体质量、肿瘤... 目的观察COPADG对食管癌裸鼠肿瘤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人食管癌Eca-109裸鼠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COPADG、5-FU、COPADG+5-FU灌胃0.2ml,1次/d,连用28 d。测量动物体质量、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Bcl-2、Caspase-3、PCNA。结果A、B、C、D组抑瘤率分别为0、54.16%、38.78%、73.91%,早期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2%、11.47%、13.05%、21.56%,晚期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65%、20.99%、13.23%、21.6%,B、C、D组与A组比较,P均<0.01;D组抑瘤率与B、C组比较,P均<0.01。与A组比较,B、C、D组Bcl-2、PCNA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COPADG可抑制食管癌裸鼠肿瘤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与降低Bcl-2、PCNA表达以及增加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葡萄糖 食管肿瘤 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基因-2 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cyclinA2和PI3K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敏 李惠平 +4 位作者 赵红梅 雷玉涛 王丽娜 王晶 刘雅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713-716,723,共5页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细胞周期素A2(cyclin A2)和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细胞周期素A2(cyclin A2)和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Bcl-2、cyclin A2和PI3K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组织(58例)、乳腺正常组织(14例)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乳腺正常组织相比,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cl-2表达降低,而cyclin A2和PI3K表达增高(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Bcl-2在TNM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Ⅲ级和出现转移复发的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 A2在转移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表达(P<0.05),但在不同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状态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I3K在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期的患者中高表达(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是否转移复发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Bcl-2低表达、cyclin A2和PI3K高表达可能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 B淋巴细胞 白血病2基因 细胞周期素A2 磷酸肌醇3激酶 实时聚合酶 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