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外泌体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水平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野生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柳秋霞 嵇龙飞 +3 位作者 胡燕勤 潘楠楠 强鑫华 李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2期28-3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浆外泌体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exoDLEU1)在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野生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于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 目的 探讨血浆外泌体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exoDLEU1)在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野生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于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91例EGFR/ALK野生型进展期NSCLC患者的血液样本,根据免疫治疗后的反应将其分为反应组(53例)和无反应组(38例)。提取两组治疗前血浆外泌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exoDLEU1表达,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GFR/ALK野生型进展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情况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exoDLEU1水平对患者免疫治疗反应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透射电镜下可见囊泡具有圆形或椭圆形膜,直径为30~150 nm,原始浓度为6.6×10^(10)个粒子/ml,流式细胞仪检测及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提取物含有外泌体标志物CD63、CD9、CD81、热休克蛋白7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反应组治疗前血浆exoDLEU1水平低于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浆exoDLEU1表达水平是EGFR/ALK野生型进展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无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OR=6.119,95%CI:2.768~13.52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exoDLEU1表达水平预测EGFR/ALK野生型进展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情况的曲线下面积为0.900 (P<0.05)。结论 EGFR/ALK野生型进展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前的血浆exoDLEU1水平可作为预测其治疗反应的指标,有助于在临床中筛选出免疫治疗更易获益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外泌体 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野生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易感性的关联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燕 郭玉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ALL)易感性与HLA -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找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易感基因。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DNA分型技术对 30例儿童 -ALL患者及5 3例健康对照进行...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ALL)易感性与HLA -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找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易感基因。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DNA分型技术对 30例儿童 -ALL患者及5 3例健康对照进行了HLA -DRB1基因分型。结果 儿童 -ALL患者与HLA -DRB1 15基因关联 ,基因频率为 2 5 .0 % ,RR =3.0 8,χ2 =5 .5 6 ,P <0 .0 2 5。其他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提示在华北汉族人群中 ,HLA -DR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基因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易感性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EL基因微卫星和杂合性缺失检测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杨宗军 王海燕 +1 位作者 卢伟 管洪在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检测12号染色体TEL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检测了12号染色体上TEL基因附近的4个微卫星位点(D12s89、D12s98、D... 目的检测12号染色体TEL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检测了12号染色体上TEL基因附近的4个微卫星位点(D12s89、D12s98、D12s269、D12s358)的MSI和LOH发生情况,并对其中的18例病人进行了初诊、缓解和复发三期MSI和LOH的检测。结果53例ALL儿童MSI和LOH总的发生率分别为3·77%(2/53)和43·40%(23/53),其中D12s89位点LOH的发生率最高为39·62%(21/53),D12S269位点LOH的发生率最低为9·43%(5/53)(χ2=5·24,P<0·01);动态检测其中的18例患儿,初诊期LOH的发生率为61·11%(11/18),缓解期为11·11%(2/18),复发期为66·67%(12/18),初诊和复发期各位点LO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缓解期(χ2=8·88,11·69,P<0·01);3例初诊未检测出LOH的患者,复发期3位点同时检测到LOH;2例患者在初诊、缓解和复发三期均检测到LOH。5例正常对照和15例良性血液病对照均未检测到LOH及MSI的发生。结论TEL基因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有关,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可用于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并可作为临床上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检测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TEL基因 杂合性缺失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宇 樊晖晖 +6 位作者 冯晓俊 张永煌 陈琴 王运红 陈传涛 张蕾 史天陆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患者接受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安全性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患者接受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安全性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3月31日。纳入13项研究,共1951例患者。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C型比较,CT/TT型可增加MTX治疗ALL儿童患者肝损伤的发生[OR=2.36,95%CI(1.38~4.06),I^(2)=0%,P=0.002]。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ALL儿童患者黏膜炎[OR=1.44,95%CI(0.94~2.19),I^(2)=25%,P=0.09]、胃肠道反应[OR=0.91,95%CI(0.54~1.54),I^(2)=0%,P=0.72]、骨髓抑制[OR=1.24,95%CI(0.42~3.67),I^(2)=74%,P=0.69]、肾功能不全[OR=0.51,95%CI(0.13~1.93),I^(2)=0%,P=0.32]、排泄延迟[OR=1.05,95%CI(0.38~2.90),I^(2)=0%,P=0.92]、24 h[SMD=0.49,95%CI(-0.59~1.57),I^(2)=83%,P=0.37]和42 h[SMD=0.03,95%CI(-0.40~0.47),I^(2)=0%,P=0.88]MTX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BCB1 C3435T基因突变会增加MTX治疗ALL儿童肝损伤的发生,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黏膜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肾功能不全、排泄延迟、MTX血浆水平等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B1 基因多态性 甲氨蝶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安全性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TEL-AML1融合基因关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史利欢 郭明发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7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TEL—AMLl融合基因的关联性。方法指定1-2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人员完成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TEL—AML融合基因检测工作,记录检测结果及其临床疗效,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TEL—AMLl融合基因的关联性。方法指定1-2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人员完成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TEL—AML融合基因检测工作,记录检测结果及其临床疗效,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TEL—AML融合基因阴性所占比例高达79.17%,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55.26%;TEL—AML融合基因阳性患儿20.8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临床医生对已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及时给予TEL—AMLl融合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可有效保障患儿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TEL-AML1融合基因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opilin-1基因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宿颖 陈少华 +5 位作者 黄梅娟 杨力建 韩素芳 王震 吴秀丽 李扬秋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了解neruophlin 1(NP 1)基因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 12例ANLL和 2 0例正常对照骨髓标本 ,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长期培养 ,收集贴壁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 目的 :了解neruophlin 1(NP 1)基因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 12例ANLL和 2 0例正常对照骨髓标本 ,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长期培养 ,收集贴壁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两组骨髓基质细胞中的cDNA ,了解NP 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建立了ANLL和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方法 ,NP 1基因在ANLL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率为 (4 7.1%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85 % )P <0 .0 5。结论 :参与调控骨髓基质细胞的NP 1基因可表达于部分ANLL和大部分正常人的骨髓基质细胞中 ,NP 1在ANLL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中的低表达 ,可能与其调节造血功能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pilin-1基因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7
作者 曾真 徐之良 程衍阳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表达变化与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B-ALL患儿83例(观察组)、择期手术的非B-ALL患儿40例(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单个核细胞,采用... 目的观察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表达变化与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B-ALL患儿83例(观察组)、择期手术的非B-ALL患儿40例(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单个核细胞,采用RT-qPCR法检测WT1基因表达。比较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表达差异,并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表达与B-ALL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9.231,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B-ALL患儿年龄、流式亚型、危险程度有关(P均<0.05),而与B-ALL患儿性别、染色体核型、发病状态和WBC计数无关(P均>0.05)。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均数7.16为临界值,将B-ALL患儿分为WT1基因高表达者42例、低表达者41例。WT1基因高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WT1基因低表达者(χ^2=4.142,P<0.05)。结论B-ALL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表达升高,其异常表达与患儿年龄、流式亚型、危险程度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WT1基因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2A/PBX1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朱莹莹 宋丽丽 +2 位作者 史利欢 李彦格 刘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732-1735,共4页
目的探讨E2A/PBX1融合基因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郑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初诊的523例B系的ALL患儿进行E2A/PBX1融合基因检测。共26例表达E2A/PBX1(4.9... 目的探讨E2A/PBX1融合基因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郑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初诊的523例B系的ALL患儿进行E2A/PBX1融合基因检测。共26例表达E2A/PBX1(4.97%,26/523例),中危21例。选取同期收治的B系ALL且不携带E2A/PBX1融合基因的中危组患儿共43例为对照组,比较相同危险度的中危组患儿临床特征、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以及总生存(OS)率。结果 E2A/PBX1阳性与阴性中危组患儿在性别以及初诊时的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诱导治疗第33天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EFS率分别为81.0%和78.6%,OS率分别为85.7%和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接受强烈化疗可改善预后,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与阴性中危组ALL患儿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及预后未见明显差异,该融合基因是儿童ALL临床危险度分级的中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E2A/PBX1融合基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Bmi-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研究
9
作者 张茹 郝文革 +2 位作者 孙静 张文英 张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297-301,共5页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Bmi-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肿瘤细胞中表达。方法通过qRT-PCR测定64例儿童ALL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儿童骨髓细胞中Bmi-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19例儿童ALL治疗前后进行动态观察。结果64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Bmi-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肿瘤细胞中表达。方法通过qRT-PCR测定64例儿童ALL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儿童骨髓细胞中Bmi-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19例儿童ALL治疗前后进行动态观察。结果64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67:1(40:24);免疫分型以B细胞型为主,占75%(48/64);49例患儿BCR/ABL基因为阴性表达,占89%;ALL骨髓样品中均检测到Bmi-1表达,占100%(64/64),中位表达量1.070,正常对照组阳性样本中位表达量0.4788(t=305,P=0.002),其中56例(65.9%)Bmi-1表达较对照组上调2倍以上;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儿骨髓细胞的Bmi-1水平表达下降率达到73.7%(14/19)。提示Bmi-1可能作为一种预后指标(t=98.5,P=0.0446)。结论 Bmi-1在儿童ALL表达增高,治疗完全缓解后,Bmi-1水平下降,为进一步研究Bmi-1能否成为儿童ALL的预后指标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1基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和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p15、p16基因甲基化研究
10
作者 朱传升 徐文伟 +2 位作者 刘冬梅 王焱 毕可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L)p15、p16、p18、p19基因失活的发生率及与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46例患者的p15、p16、p18、p19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再用限制性内切酶-PCR方法检测基因甲基化。结果4...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L)p15、p16、p18、p19基因失活的发生率及与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46例患者的p15、p16、p18、p19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再用限制性内切酶-PCR方法检测基因甲基化。结果46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9例,11例p15基因失活,10例p16基因失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7例,9例p15基因失活,18例p16基因失活;均以甲基化失活为主。所有病例均无p18、p19基因失活。结论在AL发生、发展过程中,p15、p16基因失活主要是由于p15、p16基因甲基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P15 甲基化研究 聚合酶链反应(PCR)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P16基因失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16基因甲基化 P16基因失活 复发 初诊 基因外显子1 限制性内切酶 PCR方法 甲基化失活 p18 p19 疾病发生 外显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与临床特点的关系
11
作者 吴继颖 赵芳 +2 位作者 马建华 范进婷 冯雅青 《临床医药实践》 201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研究伴有核仁磷酸蛋白(NPM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PCR-毛细管电泳法对67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进行NPM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NPM1突变阳性占所有AML患者的10.4%,占核型正常AML的26.1%。7例NPM1... 目的:研究伴有核仁磷酸蛋白(NPM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PCR-毛细管电泳法对67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进行NPM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NPM1突变阳性占所有AML患者的10.4%,占核型正常AML的26.1%。7例NPM1突变阳性和60例NPM1突变阴性患者相比,初发时血小板(54×109/L和27.5×109/L,P<0.01)、AML-M5比例(57.1%和23.3%,P<0.01)、染色体核型正常比例(85.7%和2 8.3%,P<0.01)、CD34阳性比例(28.6%和63.3%,P<0.01)、伴有特殊融合基因患者的比例(0和48.3%,P<0.01)、伴有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的比例(28.6%和8.3%,P<0.01)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初发时中位年龄、性别比例、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完全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病时血小板计数不低和核型正常AML患者检测NPM1基因突变,有利于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基因 NPM1 DNA突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和不同类别核型异常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寅 姚玉华 +2 位作者 王志林 戴莉 邱国强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914-91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肾母细胞癌基因(WT1)表达水平和患者不同类别核型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36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AML 108例和ALL 28例)骨髓WT1基...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肾母细胞癌基因(WT1)表达水平和患者不同类别核型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36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AML 108例和ALL 28例)骨髓WT1基因表达水平,并用染色体分析、多重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确定患者有无核型异常。结果核型正常组骨髓WT1基因表达水平为6.02(2.01,16.11),核型异常组为12.13(3.61,28.98),对照组为0.22(0.11,0.55),核型正常组、核型异常组WT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χ~2=31.847,P=0.000);核型异常组WT1表达水平和核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4,P=0.038)。在不同类别的核型异常中,三体8组、BCR-ABL组、AML1-ETO组、PML-RARa组、MLL基因重排组、CBFβ-MYH11、TEL基因重排组、复杂核型组和E2A-PBX1组,WT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00(5.50,17.11)、10.30(0.70,10.99)、2.50(1.60,8.00)、29.98(18.96,36.00)、14.50(10.75,33.25)、19.00(8.65,47.00)、20.00(3.00,20.00)、38.11(10.95,77.50)和0.03(0.01,0.31)。各组WT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87,P=0.000),E2A-PBX1组WT1表达水平低于其他核型组;E2A-PBX1组与对照组比较,WT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2,P=0.185)。结论 WT1表达水平与患者核型异常类别有一定的联系,不同类别核型异常患者中WT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基因 急性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核型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LL患者骨髓CD_(34)^+细胞的Hes1基因表达、数量、增殖变化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晨 王超雨 +1 位作者 贾勇胜 张翼鷟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9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骨髓CD+34细胞Hes1基因表达、数量、增殖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8例初治T-ALL患者及4例正常供者(健康对照)骨髓样本,real time PCR检测Hes1基因的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流... 目的观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骨髓CD+34细胞Hes1基因表达、数量、增殖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8例初治T-ALL患者及4例正常供者(健康对照)骨髓样本,real time PCR检测Hes1基因的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比例及其细胞周期,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体外集落形成实验(CFC)检测其增殖能力。构建Hes1基因过表达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正常供者骨髓CD+34细胞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的改变,CFC检测其增殖的改变。结果 T-ALL患者、健康对照CD+34细胞Hes1基因表达分别为3.3±0.8、1,两者比较,P<0.05;CD+34细胞比例分别为0.02%±0.003%、0.06%±0.005%,两者比较,P<0.05;CD+34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16.2%±0.98%、28.0%±1.12%,两者比较,P<0.05;G0期比例分别为19.0%±0.9%、9.0%±0.5%,两者比较,P<0.05;且患者来源CD+34细胞的体外集落形成减少。提高正常CD+34细胞中Hes1基因的表达后,细胞增殖减少,进入静止期。结论 T-ALL患者CD+34细胞比例下降,进入静止期,体外扩增能力下降,这可能与Hes1基因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CD34^+细胞 Hes1基因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LV-1 Ta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RPE细胞的影响
14
作者 邓江云 聂玉红 +2 位作者 崔冬梅 梁静文 吴开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2期881-885,共5页
目的构建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1,HTLV-1)Ta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表达Tax蛋白,观察其对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载体PIRES2... 目的构建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1,HTLV-1)Ta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表达Tax蛋白,观察其对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载体PIRES2-EGFP-Tax(PT),鉴定后将重组载体转染入RPE细胞,应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T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通过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质粒(空白载体、PT和Green-Tax)转染RPE细胞24h和48h后对RPE细胞生长活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成功地构建了HTLV-1Tax真核表达载体;通过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到转染Tax重组载体的RPE细胞中有T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质粒转染RPE细胞后,细胞生长活力受到抑制,G1期减少而S期增加。但转染Tax质粒和空白载体,对RPE细胞的生长活力和细胞周期产生相似影响。结论成功构建了HTLV-1Ta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RPE细胞中表达Tax蛋白;Tax质粒对RPE细胞的影响不排除是转染试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 Tax基因 TAX蛋白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IC和GSTP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艾 胡群 +5 位作者 张柳清 刘爱国 刘双又 王松咪 王雅琴 郑恒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TX排泄延迟与氨基咪唑氨甲酰转移酶(ATIC)、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67例接受HD-MTX化疗的ALL患儿,收集外周血用于检测ATIC、GSTP1基因型及...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TX排泄延迟与氨基咪唑氨甲酰转移酶(ATIC)、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67例接受HD-MTX化疗的ALL患儿,收集外周血用于检测ATIC、GSTP1基因型及MTX浓度。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方法分析ATIC、GSTP1基因的基因型,采用酶放大免疫法(EMIT)测定MTX开始给药后48h的血药浓度。结果 MTX开始注射后48h血药浓度>1.0μmol/L为排泄延迟,根据MTX血药浓度高低分为轻度(1-2μmol/L)、中度(2~5μmol/L)、重度(5~10μmol/L)和极重度排泄延迟(>10μmol/L)四级。(1)34例患儿出现MTX排泄延迟(实验组):轻度12例(38.4%);中度9例(26.5%);重度7例(20.6%);极重度6例(17.6%)。(2)34例MTX排泄延迟者,ATIC T26293C的CC基因型20例(58.8%);CT基因型12例(35.3%);TT基因型2例(5.9%)。GSTP1 A313G的AA基因型24例(70.6%),GA基因型9例(26.5%);GG基因型1例(2.9%)。(3)同期未出现MTX排泄延迟的33例患儿中,ATIC T26293C的CC基因型18例,占54.5%;CT基因型14例,占42.4%;TT基因型1例,占3.0%。GSTP1 A313G的AA基因型23例,占69.7%,GA基因型9例,占27.3%;GG基因型1例,占3.0%。(4)34例MTX排泄延迟者各基因型改变与无MTX排泄延迟的33例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TIC的T26293C位点、GSTP1的A313G位点的多态性与ALL患儿大剂量MTX排泄延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氨基咪唑氨甲酰转移酶(ATIC)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 甲氨蝶呤 排泄延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患者外周血WT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李荣 聂常富 +1 位作者 郭志华 何蕴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WT1基因表达 外周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临床意义 患者 PCR技术检测 人类染色体 白血病细胞 2001 1999年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DLC-1、BMI-1、C-myc、FHIT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仙萍 王健 +7 位作者 杨冬梅 范淑英 郝春杰 高义军 王阳阳 唐艳荣 刘耘 陈素华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4期75-78,共4页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肝癌缺失基因1(DLC-1)、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原癌基因C-myc、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CIN组织32例、宫颈癌组织4...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肝癌缺失基因1(DLC-1)、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原癌基因C-myc、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CIN组织32例、宫颈癌组织47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宫颈组织中DLC-1、BMI-1、C-myc、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LC-1、BMI-1、C-myc、FHIT蛋白表达与CIN及宫颈癌组织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及CIN组织中DLC-1、FHIT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宫颈组织,BMI-1、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DLC-1、FHIT阳性表达率均低于CIN组织,BMI-1、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组织(P均<0.05)。CINⅠ级组织BMI-1、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Ⅱ、Ⅲ级(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DLC-1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BMI-1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C-myc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相关,FHIT表达与FIGO分期相关(P均<0.05)。结论与宫颈CIN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DLC-1、FHIT表达较低,BMI-1、C-myc表达率较高;DLC-1、BMI-1、C-myc、FHIT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缺失基因1 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 原癌基因C-MYC 氨酸三联体基因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组织中HAX-1、Caspase-3、bcl-2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海英 陈尚明 赵建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织中血细胞特异蛋白1相关蛋白X-1(HAX-1)、Caspase-3、bcl-2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128只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只,观察组采用Rice法制备HIBD模型,对照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织中血细胞特异蛋白1相关蛋白X-1(HAX-1)、Caspase-3、bcl-2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128只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只,观察组采用Rice法制备HIBD模型,对照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分别于造模后0、2、6、12、24、48、72 h断头取脑,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层HAX-1、Caspase-3、bcl-2蛋白。结果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观察组HAX-1于造模后6、12、18、48 h表达升高,Caspase-3于造模后6、12、18 h表达升高,bcl-2于造模后2、6、12 h表达升高,P均<0.05;观察组造模后12、18 h的HAX-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造模后6 h,P均<0.05。结论新生大鼠HIBD模型大脑皮层中存在HAX-1、Caspase-3、bcl-2高表达,三者共同参与了HIB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细胞特异蛋白1相关蛋白X-1 凋亡蛋白 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PDK1、Bcl-2、survivin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婧 王凤琴 +1 位作者 姚文娟 张伟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Bcl-2、survivin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份结直肠癌组织(癌症组)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对照组)、38例份腺瘤组织(腺瘤组)中的PDK1、Bcl-2、sur...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Bcl-2、survivin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份结直肠癌组织(癌症组)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对照组)、38例份腺瘤组织(腺瘤组)中的PDK1、Bcl-2、survivin蛋白,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癌症组PDK1、Bcl-2、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腺瘤组和对照组,P均<0.05。PDK1、Bcl-2、survivin蛋白表达均与结直肠癌T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级等因素无关(P均>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DK1、Bcl-2、survivin蛋白表达两两互为正相关(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PDK1、Bcl-2、survivin呈高表达,三者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 生存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 A阳性幽门螺杆菌对胃癌细胞lncRNA DLEU2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曲雪 刘琦 +6 位作者 赵鑫 邢元欣 郏雁飞 郑燕 杨炜华 汪运山 韩淑毅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 A)阳性幽门螺杆菌(Hp)对胃癌细胞长链非编码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2(DLEU2)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HGC-27、AGS、MGC-803、MKN-28以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采用RT-q... 目的探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 A)阳性幽门螺杆菌(Hp)对胃癌细胞长链非编码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2(DLEU2)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HGC-27、AGS、MGC-803、MKN-28以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采用RT-qPCR法检测DLEU2表达,并选择DLEU2表达最高的胃癌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将Hp NCTC标准菌株26695或11637分别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胃癌细胞共培养0、3、9、12 h,采用RT-qPCR法检测DLEU2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NCTC 26695或11637共培养3、9、12 h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胃癌细胞Cag A表达以及共培养3、9、12 h神经钙黏着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同时,分析与NCTC 26695或NCTC 11637共培养的胃癌细胞DLEU2、Cag A表达与N-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关系。结果HGC-27、AGS、MGC-803、MKN-28细胞DLEU2相对表达量均高于GES1细胞(P均<0.05)。在胃癌细胞中,以HGC-27细胞DLEU2相对表达量最高。因此,选择胃癌细胞HGC-27进行后续实验。NCTC 11637感染3、9、12 h时GES1细胞DLEU2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CTC 11637感染0 h时(P均<0.05),NCTC 11637感染12 h时HGC-27细胞DLEU2相对表达量高于NCTC 11637感染0 h时(P<0.05)。NCTC 11637感染12 h时HGC-27细胞和GES1细胞Cag A、N-cadherin、Vimentin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CTC 26695感染12 h时相应细胞(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CTC 26695或11637感染的HGC-27细胞DLEU2、Cag A表达与N-cadherin、Vimentin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Cag A阳性Hp能够引起胃癌细胞长链非编码RNA DLEU2异常表达,而DLEU2异常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长链非编码RNA 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2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