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CD58)在儿童期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近期疗效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翀 赵惠君 +4 位作者 蒋黎敏 袁晓军 李莉 汤静燕 沈立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17-721,共5页
本研究评估CD58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近期疗效判断中的价值。应用四色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观察135例儿童期B-ALL患者CD58分子的表达特点;建立用CD58/CD10/CD34/CD19抗体组合检测B-ALLMRD的方案;结合CD58的表达情况和MRD监测结果分... 本研究评估CD58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近期疗效判断中的价值。应用四色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观察135例儿童期B-ALL患者CD58分子的表达特点;建立用CD58/CD10/CD34/CD19抗体组合检测B-ALLMRD的方案;结合CD58的表达情况和MRD监测结果分析CD58在B-ALL中的预后价值。结果表明135例B-ALL的平均CD58MFI为113.08±63.33,15例正常骨髓的CD19+CD10+细胞的平均CD58MFI为14.68±5.26,两者差异显著(P<0.01);51.9%(70/135)B-ALL患者的CD58分子强表达,可以用CD58为指标进行MRD检测;CD58/CD10/CD34/CD19抗体组合的有效频率仅次于TdT/CD10/CD34/CD19,为51.9%;CD58高表达组的MRD阳性率显著低于CD58低表达组(P<0.05)。结论CD58可以作为B-ALLMRD检测的指标,此结果丰富了MRD检测的组合;CD58的高表达可以作为B-ALL预后较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D58 微小残留病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内浸润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表达在肝细胞损伤及病毒清除中的意义
2
作者 余永胜 臧国庆 潘钰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1-173,共3页
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 1(LFA - 1)在慢性乙肝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的表达及意义。利用免疫组化技术 ,对 5 1例不同类型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浸润淋巴细胞LFA - 1的表达状况进行观察 ,并同时检测肝内HBcAg表达状况。慢性HBV感染... 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 1(LFA - 1)在慢性乙肝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的表达及意义。利用免疫组化技术 ,对 5 1例不同类型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浸润淋巴细胞LFA - 1的表达状况进行观察 ,并同时检测肝内HBcAg表达状况。慢性HBV感染者肝内浸润淋巴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LFA - 1表达 ,9例HBV感染的无症状携带者 ,肝内散在的淋巴细胞未见LFA - 1表达 ,在 42例慢性乙性肝炎中 ,其中 3 8例肝组织浸润淋巴细胞LFA - 1表达 ,阳性率为 90 4%。阳性表达的淋巴细胞多位于肝组织病变明显区域及其周围肝组织 ,LFA - 1表达强度与肝炎的程度有关 ,其中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浸润淋巴细胞LFA - 1表达较慢性中度乙型肝炎显著增强 ,慢性中度乙型肝炎LFA - 1表达较慢性轻度乙型肝炎显著增强。肝内浸润淋巴细胞LFA - 1表达阳性组、强阳性组较弱阳性及阴性组相比 ,肝内HBcAg阳性表达减少。慢性乙肝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LFA - 1的表达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 ,不仅参与肝细胞的损害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内浸润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表达 细胞损伤 病毒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洪伟 柏宏伟 +3 位作者 石炳毅 王一平 李州利 周文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68-870,共3页
通过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检测、观察不同损伤程度的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以及肾功能和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肾脏IRI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和MPO... 通过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检测、观察不同损伤程度的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以及肾功能和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肾脏IRI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和MPO活性极低,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组织中CD11a表达和MPO活性先后明显增加,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升高,并且同一时间点缺血60min组明显高于缺血30min组。研究表明,大鼠肾IRI过程中肾组织的CD11a和MPO水平明显增高,LFA-1介导的白细胞粘附在肾IRI中起重要作用;IRI后肾组织中CD11a表达明显上调,进一步阐明了IRI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联系机制;移植肾IRI越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粘附分子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刺激对白细胞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龙 桑晨 庄逢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6-549,共4页
白细胞黏附和穿越内皮细胞迁移是免疫反应过程中关键步骤之一,在此过程中,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与配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起重要调控作用。LFA-1的活化主要通过蛋白激酶C(PKC)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等介导的由内而外(insi... 白细胞黏附和穿越内皮细胞迁移是免疫反应过程中关键步骤之一,在此过程中,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与配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起重要调控作用。LFA-1的活化主要通过蛋白激酶C(PKC)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等介导的由内而外(inside-out)信号通路调控,其中踝蛋白(talin)和肌动蛋白(actin)与LFA-1的活化关系密切,通过与LFA-1胞内段相互作用活化LFA-1。在力学刺激下,LFA-1与ICAM-1的黏附能力受到影响,且活化机制与静止状态下存在不同。本文就力学刺激对LFA-1的影响可能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 踝蛋白(talin) 肌动蛋白(actin)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在低分级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浩 赵虎林 +2 位作者 李海龙 周春辉 张剑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755-759,共5页
目的:探索CD58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3,LFA-3)在低分级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临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 目的:探索CD58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3,LFA-3)在低分级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临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514例低分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 RNA芯片数据,对LFA-3(CD58)进行表达分析。Cox多因素回归分析CD58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以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χ~2检验分析,研究CD58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等之间的关系。结果:CD58表达水平随脑胶质瘤病理级别升高而升高,CD58表达量与肿瘤分级的分层χ~2检验结果表明,在考虑肿瘤类型、性别和诊断年龄这3个因素后,CD58表达量与肿瘤分级仍然相关,均P<0.05。CD58的表达水平显著影响胶质瘤患者的DFS和OS,CD58表达越高患者DFS和OS越短(P<0.000 1)。结论:CD58在脑胶质瘤中可能起到促进肿瘤的作用,可以作为潜在的肿瘤诊断标志物以及个体化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丽宏 岂连鹏 +3 位作者 单保恩 高玉环 刁兰萍 王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淋巴细胞及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变化及相关性,为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sIL-2R、CD4、CD8的含量;采用郭峰法测定患者血清中RBC-C3bRR、RBC-ICR、TRR。结果: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淋巴细胞及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变化及相关性,为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sIL-2R、CD4、CD8的含量;采用郭峰法测定患者血清中RBC-C3bRR、RBC-ICR、TRR。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中sIL-2R和RBC-ICR水平明显增高(P<0.05);RBC-C3bRR和TRR水平明显降低(P<0.05);CD4水平降低,而CD8水平增高,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4天sIL-2R较术前明显增高;RBC-ICR较术前明显降低;RBC-C3bRR和TRR均较术前明显增高,但仍低于对照组;CD4水平显著上升,CD8水平降低,CD4/CD8比值增高,但仍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随疾病分期的加重,呈渐进性降低。RBC-C3bRR与CD4/CD8比值之间呈正相关(r=0.68),与sIL-2R含量成负相关(r=-0.71)。结论:食管癌患者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上述指标变化与临床分期、预后、转移及术后复发有关。另外,淋巴细胞与红细胞免疫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由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结果稳定,有望作为食管癌免疫功能检测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外科手术 淋巴细胞 细胞 免疫功能 相关 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8
7
作者 周文旭 施秉银 +3 位作者 王惠芳 侯敏全 吴晓燕 崔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CTLA 4 )基因外显子 1的 4 9位点和启动子的 31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 5 0例GD ,4 6例HT患者和 5 0例正常对照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CTLA 4 )基因外显子 1的 4 9位点和启动子的 31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 5 0例GD ,4 6例HT患者和 5 0例正常对照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方法 ,分别用BbvⅠ和MseⅠ检测外显子 1和启动子的多态性。计算CTLA 4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①与正常人相比 ,外显子 1GG纯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在AITD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AA纯合子基因型和AG杂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1)。②GD患者启动子的CC纯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CT杂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0 .0 1,OR =2 .6 1) ;HT患者虽然有较多的CC基因型及较少的CT基因型 ,但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③GD患者启动子为CC纯合子 ,外显子 1为GG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1,OR =2 .38) ,计算连锁不平衡系数揭示启动子的C等位基因和外显子 1的G等位基因有连锁不平衡。结论 CTLA 4基因外显子 1G49等位基因与AITD显著相关 ;CTLA 4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 (C T)与GD的相关性是由于其与外显子 1连锁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基因多态性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CTLA-4 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7
8
作者 高淑娜 姜综敏 +6 位作者 孟炜 江峰 顾伟鸣 胡伟忠 付朝伟 许爱娥 赖声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RFLP技术...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97例SLE患者和200例对照在启动子区-1722T〉C和-318C〉T位点的多态性。结果SLE患者组-1722T〉C位点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2),患者中的T等位基因比例高于对照组(OR=1.94,95%CI1.34-2.80,P=0.000);而在-318C〉T位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但是,两位点等位基因间存在连锁不平衡(精确P<0.05),且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单倍型频率分布不同(χ2=12.64,P=0.005);其中,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T-C单倍型具有较高的频率(P=0.001)而C-C单倍型频率较低(P=0.002)。结论CTLA-4基因-1722T〉C位点多态与SLE易感性有关。虽然本次研究结果未发现-318C〉T位点多态与SLE发病相关,但发现T-C单倍型为SLE易感单倍型,而C-C单倍型为其保护单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增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质粒DNA的免疫效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永娟 朱善元 +2 位作者 李碧春 胡成 左伟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4-829,共6页
为评价分子佐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对IBDV VP2质粒DNA的免疫增强作用,试验采用重组质粒载体表达重组蛋白mLTA-VP2-CTLA-4和mLTA-CTLA-4,家兔毒性试验确定其安全性,后选择10日龄非免疫健康鸡进行随机分组试验,设不同剂量... 为评价分子佐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对IBDV VP2质粒DNA的免疫增强作用,试验采用重组质粒载体表达重组蛋白mLTA-VP2-CTLA-4和mLTA-CTLA-4,家兔毒性试验确定其安全性,后选择10日龄非免疫健康鸡进行随机分组试验,设不同剂量mLTA-CTLA-4加IBD活疫苗免疫组、不同剂量mLTAVP2-CTLA-4免疫组、IBD活疫苗免疫组及空白对照组,免疫后用ELISA法定期检测鸡血清抗体IgG及小肠黏膜抗体IgA效价;鸡在加强免疫后用IBDV野生毒株攻击,连续观察2周并计算保护率。结果显示,mLTA-VP2-CTLA-4免疫组、mLTA-CTLA-4加活疫苗共同免疫组产生的IgG和IgA抗体水平与活疫苗免疫组无明显差别,mLTA-CTLA-4加活疫苗共同免疫组产生的IgG和IgA抗体水平略高于mLTA-VP2-CTLA-4免疫组,疫苗对鸡的保护率为100%。结果表明,构建的IBDV分子佐剂DNA疫苗载体能表达无毒性的重组蛋白质,并能产生很好的免疫保护率,为进一步研究IBD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分子佐剂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VP2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T细胞与白癜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盛珉旻 闵仲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7-388,共2页
白癜风是一种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目前多数认为是一种T细胞异常的免疫性皮肤病。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是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特异的黏附分子,是记忆T淋巴细胞的皮肤归巢受体。活化的T细胞表达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对体内黑... 白癜风是一种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目前多数认为是一种T细胞异常的免疫性皮肤病。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是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特异的黏附分子,是记忆T淋巴细胞的皮肤归巢受体。活化的T细胞表达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对体内黑素细胞破坏从而导致白癜风发病有重要作用。对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与白癜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将更深入了解白癜风发病中T细胞的异常,并可将其作为白癜风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归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型与中国南方人群Graves'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斌 郝李敏 +2 位作者 严晋华 李延兵 翁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基因第一外显子A/G(49)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Graves′病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确定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分析广东地区...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基因第一外显子A/G(49)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Graves′病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确定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分析广东地区汉族人Graves′病患者(GD组)120例及123名正常人(对照组)CTLA-4基因多态性。并把GD患者按性别、家族史、TRAb、突眼等分别分两亚组后分析CTLA-4基因第1外显子A49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在GD组为0.704,对照组为0.679,A等位基因频率在GD组为0.296,对照组为0.321,基因型频率GG在GD组为0.483,对照组为0.447,AA在GD组为0.089,对照组为0.075,二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在GD组,按性别、家族史、TRAb及突眼进行分亚组后分析,CTLA-4基因A49G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也没有表现出差异(P值均>0.05)。【结论】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A/G(49)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南方汉族人Graves′病的主要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基因 Graves’病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干预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的作用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罗节 田岳凤 +2 位作者 徐小珊 翟春涛 李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艾灸干预下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MSM)组与隔药饼灸(HPM)组,每组5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 目的:比较不同艾灸干预下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MSM)组与隔药饼灸(HPM)组,每组5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导免疫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MSM与HPM干预,均为隔日灸,共治疗10次。治疗结束后麻醉白兔,取血清、肝脏与脾脏,ELISA检测血清中PD-1、PD-L1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PD-1含量,RT-qPCR检测肝、脾组织CTLA-4 mRNA含量。结果:HPM和MSM均可降低免疫抑制下PD-1及PD-L1水平,并可有效抑制脾脏CTLA-4和肝脏PD-1、CTLA-4水平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明肝组织中CTLA-4与PD-1呈显著正相关(r=0.7807,P<0.001)。结论:HPM可通过调控多个免疫抑制位点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隔药饼灸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靶向树突状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13
作者 张锋 樊明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毒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靶向重组质粒pGJGLU/GFP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CTLA-4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融合蛋白能否与体外培养的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靶向结合。方法:质粒pGJGLU/GFP体外转染COS-7细胞,... 目的:研究细胞毒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靶向重组质粒pGJGLU/GFP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CTLA-4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融合蛋白能否与体外培养的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靶向结合。方法:质粒pGJGLU/GFP体外转染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蛋白的表达,利用双抗夹心法,以人IgG作为标准品,检测培养上清中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并与浓缩的上清液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结合在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蛋白,在封闭(C组)与未封闭(B组)树突状细胞表面CTLA-4配体,即B7分子的条件下,比较树突状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实验设置阴性对照(A组)。结果:转染后的COS-7细胞高表达绿色荧光融合蛋白,ELISA方法检测到浓缩后上清中蛋白浓度约相当于0.62mg/L人IgG。流式细胞术检测到B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A组和C组,而A组与C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靶向重组质粒pGJGLU/GFP在COS-7细胞中高表达CTLA-4融合蛋白,蛋白具有CTLA-4的活性并与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树突状细胞 细胞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晓晗 薛磊 +4 位作者 徐慧 张旭晗 刘欣 朱薇波 王兴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50-1756,共7页
目的:初步探究靶向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TAA-CTL)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集患者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使用含有多种肿瘤相关抗原(TAA)(NY-ESO-1,MAGE-A3,MAGE-A4,WT1,Survi... 目的:初步探究靶向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TAA-CTL)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集患者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使用含有多种肿瘤相关抗原(TAA)(NY-ESO-1,MAGE-A3,MAGE-A4,WT1,Survivin,PRAME,LMP2A和LMP1)的混合多肽,负载树突状细胞(DC),刺激共培养细胞毒性T细胞(CTL),测定细胞产物表型,并对7例回输后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同时,利用IFN-γELISpot试验检测输注前、后患者外周血中TAA-CTL含量的变化。结果:平均82.98%的TAA-CTL产物为CD3^+T细胞,包括42.09%的CD4^+T细胞和25.32%的CD8^+T细胞,其中70%表达效应记忆标记(CD45RO^+CD62L^-CCR7^-)。每例患者接受1-4次TAA-CTL回输,均无明显不良反应;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提示一定的疗效;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斑点形成细胞(SFC)数高峰期常出现在输注后2-3周左右。结论:TAA-CTL初步显示了其对MM和NH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还需更大样本量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 非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敲除和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艺滢 张文龙 +3 位作者 石桂英 雷雪裴 高苒 白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7-315,共9页
目的建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人源化小鼠模型,为靶向CTLA4的肿瘤治疗性抗体研发和筛选提供有效的小鼠模型。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CTLA4基因人源化和敲除小鼠模型,利用PCR、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 目的建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人源化小鼠模型,为靶向CTLA4的肿瘤治疗性抗体研发和筛选提供有效的小鼠模型。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CTLA4基因人源化和敲除小鼠模型,利用PCR、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及分析。将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注射到CTLA4人源化小鼠皮下,观察腹腔注射CTLA4单克隆抗体伊匹木(ipilimumab)的抗肿瘤效果。结果CTLA4人源化小鼠可以稳定表达人源CTLA4,而不表达鼠源CTLA4。CTLA4人源化小鼠出生后6个月内正常存活,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同时在CTLA4人源化小鼠中,伊匹木减缓肿瘤生长速度。CTLA4基因敲除小鼠不表达CTLA4基因,在出生后3~5周内由于自身免疫疾病死亡。结论同时建立了CTLA4人源化和敲除小鼠。CTLA4人源化小鼠可用于筛选与CTLA4基因相关的治疗性抗体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人源化 基因敲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勇 李富荣 +3 位作者 李雄根 贺晓蕾 王新根 黄瑞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中CD4+ 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 ,探讨Th1/Th2细胞类型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和健康志愿者 15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 ...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中CD4+ 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 ,探讨Th1/Th2细胞类型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和健康志愿者 15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 (IFN -γ ,IL -4 )和表面抗原 (CD4+ )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期Th1,Th2数及Th1/Th2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分泌IFN -γ的CD4+ 淋巴细胞数少于分泌IL -4的CD4+ 细胞数 ,致Th1/Th2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但肾功能不同期间Th1,Th2数及Th1/Th2值差异无显著意义。患者Th1/Th2比值与血清BUN和Cr值之间有显著相关 (r分别为 0 5 998,0 4181,P<0 0 5 )。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Th1弱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外周血 Th1/Th2淋巴细胞 表面抗原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恒河猴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PTA1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雪松 金伯泉 +3 位作者 田方 赵宁 王增禄 曹云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本文应用抗人T细胞活化抗原CD25和PTA1McAb对恒河猴PBMC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发现,恒河猴静止PBMCCD25和PTA1均为阴性,而PHA活化后或经连续2个月注射rHuTNF-α恒河猴... 本文应用抗人T细胞活化抗原CD25和PTA1McAb对恒河猴PBMC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发现,恒河猴静止PBMCCD25和PTA1均为阴性,而PHA活化后或经连续2个月注射rHuTNF-α恒河猴PBMC均表达高比率的CD25和PTA1阳性细胞。此结果表明,PTA1抗原可作为恒河猴活化T淋巴细胞的一种有用标志,为PTA1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以及采用恒河猴作为灵长类动物模型,观察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PBMC CD25 抗原 T淋巴细胞活化 PTA1 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灵长类动物 功能研究 P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4^+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5RA^+、CD45RO^+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邱莲女 周永列 +1 位作者 刘成成 苏尔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7-758,共2页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CD45RA^+ T淋巴细胞亚群 CD45RO^+ CD34^+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免疫系统紊乱 细胞分化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0在AA患者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与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慧敏 刘清池 +2 位作者 潘崚 邢江涛 张玉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3-364,共2页
关键词 相关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 CD200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再生障碍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疾病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15s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晓鸣 王勇 +1 位作者 薛武军 田普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5s抗原的表达。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慢性肾衰(CRF)血液透析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5s抗原的表达,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长期透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15s表达水平为1.81±0.79...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5s抗原的表达。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慢性肾衰(CRF)血液透析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5s抗原的表达,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长期透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15s表达水平为1.81±0.79,与正常对照(1.05±0.13)相比有所升高(P<0.05)。结论长期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5s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CD15S 慢性肾功能衰竭 外周血淋巴细胞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