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明胶浓度及淋巴细胞分离液对人脐血源黏附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诚 陈幸华 +6 位作者 张曦 高蕾 孔佩艳 刘红 梁雪 彭贤贵 王庆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37-1441,共5页
本研究观察不同明胶浓度及淋巴细胞分离液对人脐血源黏附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采用3%及6%明胶浓度沉降脐血红细胞并观察分离效果;应用Ficoll及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观察其对人脐血源黏附细胞48小时贴壁率、细胞开... 本研究观察不同明胶浓度及淋巴细胞分离液对人脐血源黏附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采用3%及6%明胶浓度沉降脐血红细胞并观察分离效果;应用Ficoll及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观察其对人脐血源黏附细胞48小时贴壁率、细胞开始伸展时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用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显示,6%明胶浓度对红细胞沉降效果明显好于3%的明胶。无论是48小时贴壁率、细胞开始伸展时间、黏附细胞集落开始形成时间、集落数达最高的时间及细胞融合时间,还是细胞培养成功率,Percoll明显优于Ficoll;两种方法分离培养的人脐血源黏附细胞的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生物学特征无差异。结论:6%明胶联合Percoll细胞分离液是理想的人脐血源黏附细胞原代培养分离方法,本研究为人脐血源黏附细胞在临床的早日应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淋巴细胞分离液 脐血源黏附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化瘀滋阴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cl-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梁卫 张丽玲 陆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清热化瘀滋阴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早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cl-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清热化瘀滋阴法治疗SLE患者15例,抽取患者服药前后肘静脉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总RNA,采用一步法RT-PCR... 目的探讨清热化瘀滋阴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早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cl-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清热化瘀滋阴法治疗SLE患者15例,抽取患者服药前后肘静脉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总RNA,采用一步法RT-PCR技术,检测服用清热化瘀滋阴中药对bcl-2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用药前后均可见bcl-2mRNA的表达。服用清热化瘀滋阴中药后bcl-2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用药前(P<0.01)。结论清热化瘀滋阴中药可能通过下调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cl-2mRNA的表达发挥对SLE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MRNA表达 外周血淋巴细胞 清热化瘀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滋阴法 RT-PCR技术 淋巴细胞分离液 滋阴中药 SLE患者 早期患者 肘静脉血 总RNA 治疗作用 用药前 一步法 中药对 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抗原受体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许辉 刘俊彬 +2 位作者 汪美先 薛采芳 安献禄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4期36-36,共1页
用抗独特型抗体(Ab2)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将Ab2作为探针用于免疫学检测而出现的新的研究方法。本文在制备了HFRS病毒抗独特型抗体的基础上应用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1B1)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了HFRS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抗... 用抗独特型抗体(Ab2)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将Ab2作为探针用于免疫学检测而出现的新的研究方法。本文在制备了HFRS病毒抗独特型抗体的基础上应用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1B1)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了HFRS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抗原受体。首先,采取病人外周肝素抗凝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按常规方法分离淋巴细胞,将淋巴细胞用RPMI 1640不完全培养液离心洗一次后弃上清,将沉降细胞重新悬浮后调至0.1ml并加入5%小牛血清.混匀,取约10—30μl加在预置于离心细胞沉淀器的玻片上,800rpm离心5分钟,取下玻片待干燥后加丙酮-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30秒,水洗,吹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 细胞表面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临床意义 病人 抗体检测 特异 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淋巴细胞分离液 表面抗原受体 HFRS病毒 免疫学检测 细胞沉淀器 常规方法 小牛血清 福尔马林 抗凝血 离心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率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鹏 刘映峰 +1 位作者 梁东辉 陈允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07-708,共2页
目的:对常规的单核细胞Ficoll-Hypaque密度分离法和塑料吸附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单核细胞的分离率,减少分离时间和实验耗材。方法:以改进的Ficoll-Hypaque密度分离法和塑料吸附法为实验组,常规Ficoll-Hypaque密度分离法为对照组,评价与对... 目的:对常规的单核细胞Ficoll-Hypaque密度分离法和塑料吸附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单核细胞的分离率,减少分离时间和实验耗材。方法:以改进的Ficoll-Hypaque密度分离法和塑料吸附法为实验组,常规Ficoll-Hypaque密度分离法为对照组,评价与对比两种方法的单核细胞分层效果、单核细胞分离率、所需时间和耗材,以及细胞收集率等内容和指标。结果:抗凝血离心结束后,实验组离心管中内容物清晰地分为上、中、下三分层。在上、中层液体交界处可清晰地见到环状乳白色的单个核细胞层,分层效果较常规对照组理想。在对20mL/管抗凝全血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的过程中,实验组平均耗时(1.18±0.08)h(n=5),对照组为(1.50±0.07)h(n=5),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2~4h内收集到的贴壁单核细胞在实验组为(2.12±0.13)×106/mL(n=5),对照组为(1.60±0.16)×106/mL(n=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进的Ficoll-Hypaque密度分离法和塑料吸附法可明显提高单核细胞的分离率,减少了分离的时间和原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核细胞的收集率。该法对于需要从较大量的血液中分离出较多量的单核细胞时尤为适用,可为基础与临床细胞学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有效的细胞获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细胞分离 淋巴细胞分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腺病毒介导的GFP标记 被引量:4
5
作者 谭云鹤 种铁 +6 位作者 杨平 郭子宽 甘为民 陈长虹 翟宇强 石硕文 彭秀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7-592,共6页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离、培养以及鉴定的方法,同时应用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检测细胞转染的效率。方法应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对hMSCs进行分离,经贴壁纯化后用MTT法检测增殖能力;并对其成骨、成脂、...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离、培养以及鉴定的方法,同时应用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检测细胞转染的效率。方法应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对hMSCs进行分离,经贴壁纯化后用MTT法检测增殖能力;并对其成骨、成脂、成平滑肌诱导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油红O染色及α-SM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用Ad-GFP转染,并应用荧光显微镜与FCM检测转染效率。结果 hMSCs镜下为成纤维样形态,约在第4天进入对数增长期;分化诱导后ALP染色、Von kossa银染、油红O染色以及α-SMA均为阳性;FCM检测CD14、CD31、CD45表达阴性,CD44、CD73、CD106及PDGFRβ表达阳性;当感染复数MOI=200,细胞培养48h时感染效率较高,FCM检测显示为99.81%。结论经过对增殖、分化能力以及表面标志的分析,证明用Ficoll可以分离得到较纯的hMSCs,Ad-GFP可以很好地感染细胞,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体内示踪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细胞表面标志 Ad-GFP 细胞转染 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尘螨过敏母亲对新生儿Th1/Th2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谢龙山 余保平 +3 位作者 谢桂珍 余秀兰 张章 范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10-1411,共2页
目的:探讨螨性过敏妊娠母亲对新生儿Th1/Th2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1例有过敏病史并Dpt/Df试验阳性妊娠母亲的新生儿(AD组),20例无过敏病史并Dpt/Df试验阴性妊娠母亲的新生儿(对照组)。以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 目的:探讨螨性过敏妊娠母亲对新生儿Th1/Th2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1例有过敏病史并Dpt/Df试验阳性妊娠母亲的新生儿(AD组),20例无过敏病史并Dpt/Df试验阴性妊娠母亲的新生儿(对照组)。以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经Dpt/Df刺激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IL-4含量及IFN-γ/IL-4比值变化。结果:(1)未加Dpt/Df刺激前,AD组和对照组的CBMC培养上清中IFN-γ、IL-4含量和IFN-γ/IL-4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2)加Dpt/Df刺激后,AD组IL-4明显增高,IFN-γ/IL-4明显降低,分别与刺激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但IFN-γ无明显变化(P>0.05)。(3)对照组中,IFN-γ、IL-4和IFN-γ/IL-4比值在Dpt/Df剌激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螨性过敏母亲的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在相同抗原激发时,IL-4分泌明显增高,导致IFN-r/IL-4比值失衡,提示胎儿免疫细胞在宫内可能已暴露于变应原并致敏,产生过敏原特异性免疫记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 平衡功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IFN-Γ/IL-4 IFN-Γ/IL-4 尘螨过敏 脐血单个核细胞 新生儿 淋巴细胞分离液 妊娠母亲 培养上清 DPT 特异性免疫 对照组 比值变化 CBMC 0.05 免疫细胞 记忆反应 显著性 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7
作者 张道荣 J.Jioanni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用鼠骨髓细胞系NS_1与用黑色素瘤细胞系Cal_1,Cal_(32),Cal_(52),免疫的鼠脾细胞融合制备抗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通过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MSL和在脾被膜上扎孔,用注射器注入GKN溶液使脾细胞冲出的方法制取脾细胞,使杂交瘤细胞融合率... 本文用鼠骨髓细胞系NS_1与用黑色素瘤细胞系Cal_1,Cal_(32),Cal_(52),免疫的鼠脾细胞融合制备抗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通过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MSL和在脾被膜上扎孔,用注射器注入GKN溶液使脾细胞冲出的方法制取脾细胞,使杂交瘤细胞融合率明显提高,并获两株分泌抗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IgG_1的SM_(167)和SM_(230)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淋巴细胞分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