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循环B淋巴细胞昼夜节律现象的数学模型
1
作者 李方廷 漆安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1-326,共6页
根据免疫系统中参与再循环过程的B淋巴细胞昼夜节律现象的实验结果 ,提出皮质类激素作用于B淋巴细胞再循环过程的假设 ,建立了皮质类激素作用下的B细胞在骨髓、外周淋巴器官 (淋巴结、脾脏 )与血液之间再循环过程的数学模型 ,讨论了皮... 根据免疫系统中参与再循环过程的B淋巴细胞昼夜节律现象的实验结果 ,提出皮质类激素作用于B淋巴细胞再循环过程的假设 ,建立了皮质类激素作用下的B细胞在骨髓、外周淋巴器官 (淋巴结、脾脏 )与血液之间再循环过程的数学模型 ,讨论了皮质类激素作用的强度及有关参量的取值范围及模型对参数的依赖性 .模型能够解释参与再循环的B细胞在骨髓、淋巴结、脾脏和血液中的稳定振荡行为 ,而且对皮质激素在骨髓与外周血中B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 .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系统 昼夜节律 再循环B淋巴细胞 皮质激素 数学模型 稳定振荡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在人体免疫网络中传播的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黄颖 娄洁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0-926,共7页
虽然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能够有效地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复制,但病毒血症现象依然存在.基于此,主要探讨病毒避难所是否存在.研究发现: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在接受治疗的状... 虽然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能够有效地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复制,但病毒血症现象依然存在.基于此,主要探讨病毒避难所是否存在.研究发现: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在接受治疗的状况下,大脑中的病毒载量仍然保持在较高稳态,表明大脑确是HIV病毒的避难所;外周血中的病毒水平并不能正确反映身体内其他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淋巴细胞再循环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基本再生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